|
|
" z7 G, @0 e+ j$ M. Y1 l; M1 x
1、圣体
\3 l; }0 A# s" Z9 B" O4 n$ |' |, v5 t
6 ? x5 z- v9 g+ F$ N% u( X
在那东山顶上
! z. r5 _* S: B' z2 u6 \+ ]+ T9 g8 Z# F( Z; W9 q! d# ]# x
升起皎洁的月亮2 Z8 l8 G' R, b& Q
, C4 E) ?. C, F% a: x( M8 f. E( h8 s玛吉阿米的面容9 a# s. Z r+ K1 [, ` k! T" A8 T
- Y9 L1 w5 Z: H# D" L渐渐浮现心中......2 n9 R. x; |. q1 v% l) F, R( \
+ `* i) E& N$ x) S, _
这是一首有名的诗,它产生于三百多年前,后来甚至还被谱成歌曲广为传唱。但是,诗中那位面容如月亮般皎洁的“玛吉阿米”却并非具体的人名——藏语中,“玛吉阿米”的意思是“未嫁的姑娘”,至于她究竟姓甚名谁,早已无法考证明白,也许永远成谜。 r3 C1 O5 J( s) t
# j D N! \- B: B. v, V) {) ?1 z诗的作者也是个谜一般的人物。公元1682年,西藏历史上的一代英杰——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生前苦心培养的继承人、精明强干又雄心勃勃的西藏摄政桑结嘉措继续假借五世达赖之名统治西藏,秘不发丧达十五年之久,直到公元1696年,天下共主康熙才终于得知。皇帝雷霆震怒,威胁说要“檄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桑结嘉措惶恐之余不得不向朝廷认错,同时将一个早已选出但被他秘密隐藏在民间的少年宣布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便是这首诗的作者,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 e9 w4 n/ q( w: }6 D- g3 ]$ h4 t% c9 M' T' M/ w
其实,仓央嘉措并非他的本名,而是其上师五世班禅为他授戒后起的法名。这个后来被称为仓央嘉措的孩子,据考证于公元1683年生在西藏南部的门隅地方,如同历史上许多具有神奇故事的人物一样,传说他诞生时出现了许多祥瑞的征兆,小时候也异常聪明,从三岁起就能写字诵读,并自制献给神佛的供品,给派人寻找五世达赖灵童的桑结嘉措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据说,当时围绕这个被认为是转世灵童的孩子的归属问题,西藏和不丹方面的争夺曾十分激烈。
( O9 ^; ]" C" ]: m0 [/ Q
( Y5 P- t X" a# q被桑结嘉措迎入拉萨后,在家乡自由自在惯了的仓央嘉措,很快便难以忍受木偶般的傀儡生活和无休止的清规戒律,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游历以及诗歌创作中。做为一名宗教领袖,其作品竟然以情诗为主,自然在西藏僧俗社会引起了巨大争议。8 C4 @3 B: V. D p ]( h5 O
3 z; Y( X+ J1 |: W ]; f传说,这位年青的神王兼诗人秉性多情,常常偷偷溜出布达拉宫,跑到民间与情人幽会,而民间对他也颇为欢迎,那里不仅有他仰慕的姑娘,而且还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因此佳作频出。但后世许多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而是认为仓央嘉措并非如凡夫俗子般沉浸情欲,更不会破戒,他不过是在花丛中体验“色即是空”的境界而已,那些貌似情诗的作品其实都饱含着佛理。
' ]8 M6 _& J( T: b) r0 n; w( @* C( s8 ]+ z$ j- i
根据一些民俗学者的研究,在传统上,旧时的西藏世俗家庭对女儿与大活佛发生亲密关系其实并不排斥,反而颇为自豪,也许认为这样就可以沾染上活佛的一些神性吧,他们甚至会把自家房子的外墙整个刷成黄颜色以示炫耀——在繁华热闹的拉萨八廓街上,至今还保留着这么一座黄房子,里面是一家藏式餐馆,而其店名不出我们所料,就叫做“玛吉阿米”。! t( ~# m) b1 I! Y- P
9 X/ K; e( z, X9 n+ a8 j: S公元1705年,拥立仓央嘉措的西藏摄政桑结嘉措被其政敌杀死,失去依靠不久,作为上层斗争的牺牲品,我们的年青诗人终于被康熙皇帝废除达赖封号,随后在“执献京师”途中于青海湖畔离世,享年仅二十三岁(一说二十五岁)。
1 M4 M6 S; U4 b! k1 r4 z& F$ ]& w% c( [
孤独的青年、叛逆的上师、卓越的诗人、风流的情种,悲剧的一生......随着时间的流逝,笼罩在仓央嘉措身上的迷雾不仅没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5 K) ~! P8 h, o, ~6 i
% ]4 Q( U1 x% P% R9 u9 o# f
政敌当年早已将他存在的痕迹彻底抹去,身为藏传佛教的领袖,他竟然连自己的灵塔都没有留下;而生他养他的家乡,现在已位于被印度控制的藏南,一个普通中国人根本无法到达更不用说去祭拜的地方;并且,他去世后还顶着“假达赖”的贬称长达七十余年,直到乾隆时期由六世班禅说情,朝廷才默认了他曾经的地位。" K: ~& v' d2 G+ M- G: Z& ?) L
7 ]( q- Q2 b7 k( }4 i但仓央嘉措却又并没有被历史之沙湮没,拉萨民间仍和几百年前一样传诵着他的故事,他出生的地方仍被藏族人民顶礼膜拜,内蒙阿拉善保留着据说是他的留下来的遗物——当地传说他并没有死在青海湖,而是逃了出来四方游历,最后终老于此。而在拉萨遥远的东方,在那真正的东山顶上,巍峨险峻的横断山脉之间,则是仓央嘉措灵魂的归宿,他的转世灵童正是降生在那里——川藏线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有着“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
0 f+ m) G9 {" P2 ^) t& W* i
, |9 c; j, n+ h9 y z# S* w1 P近年来,随着传播手段的发达,对仓央嘉措的崇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他也由一位悲情神王变身为情天大圣,他的诗歌以及号称是他的诗歌被人们广为流传,比如下面这首:
Y2 ~0 E; B" s" `! x- c
3 e4 T# Q" L$ @: H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7 s4 I. H* ]5 ?. ~" H3 ?$ B" h# h( u! l) {- g/ D0 u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 A) o/ f8 V( d
3 M: ~9 @. i* ^0 }: w, o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经筒,
7 Z, b+ T1 _3 ^4 C4 [+ U
% x- ~: t7 b! c" n4 l! M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a8 P0 u1 l* [! \1 g6 K
, [, G* }/ \( s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 e2 X4 R* u1 ?, K7 O) n% o; B# Q( }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8 w4 W5 o. d, Q [; A
% z4 D, I2 P" N! R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 f9 Z% {; N$ h
3 g" z9 @! m/ _ A* S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7 w/ r Q. l$ m2 x& [. I6 @+ k- |! b6 c& k+ F
意境很美,而且据说作者就是那位情圣诗人,只是,笔者查阅了手头所有正规出版的仓央嘉措诗集,也没有找到这首诗。
; M+ c3 d6 G( G
. Q) @* B0 }4 K! e对了,朱哲琴有一首《六世达赖喇嘛情歌》,有空可以听听。其实,所谓的《那一天》就是1997年朱哲琴《央金玛》专辑中一首名为《信徒》的歌词,词曲作者何训田。或许因为《央金玛》中还有这首《六世达赖喇嘛情歌》,因而该歌词便被误认为是六世达赖喇嘛写的情歌。
9 ?2 u/ Q3 q1 R! G0 G
; m2 z2 K( E& g2 J下面,让我们先从他的出生开始吧,尽量还原一个做为历史人物而非大众偶像的仓央嘉措。) p/ v( a) D0 s& o4 y q; M
0 O1 r. |0 T7 z1 h. Y6 _
仓央嘉措的家乡在藏南的门隅,现在那里已经被印度占据,可按照当年的行政区划,门隅应该属错那宗也就是现在山南地区的错那县管辖。但无论从人口结构还是从文化习俗,门隅都更接近自由奔放的工布(现在的西藏林芝地区)而非古老严谨的山南,藏语里“门隅”的意思是“门巴人的地方”,有学者考证说仓央嘉措本人就是门巴人或具有门巴人的血统,但这种观点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可。
. @- f5 b9 f1 |* i- S) S; X1 h2 }2 ?/ L+ r; w6 @% }
仓央嘉措于公元1683年出生于门隅当地纳拉山下域松的一个普通农家,这个孩子的本名并非仓央嘉措,后者只是他出家时起的法名,他原本叫计美多吉协加衮钦。人们认为他的家庭信仰的是红教即藏传佛教宁玛派,他的曾祖父还是一个有名的红教喇嘛。据说计美多吉协加衮钦诞生时,周围曾出现许多奇异征兆,观者犹如身处IMAX影院一般:
& s0 m. j9 h" q5 }
5 C; K- j6 n3 S虹彩空横、天雨神花、异香扑鼻,有许多穿戴华丽宝石的神男神女展现在天幕之上,随即又显现出身着披风和头戴通人冠(藏传佛教僧人所戴的尖顶帽)的众多喇嘛给新生的孩子沐浴的景象。仓央嘉措刚出生落地,大地震撼三次,突然雷声隆隆,降下风露花雨,枝绽花蕾,树生叶芽,七轮朝阳同时升起……
& I$ p D2 \6 b) ^5 ^% e; Q5 b( E6 T; K5 p+ ]
又说计美多吉协加衮钦很小就能回忆起前世的信息,具体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名字,种姓、家族、颜色、相貌等等,无一不准确。尤其神奇的是,他刚会说话就讲:
, C7 d0 [7 J/ W; d6 ?0 S8 B! u d6 `0 {
“我不是小人物,而是三界怙主、殊胜尊者罗桑嘉措(五世达赖喇嘛的名字),我是从拉萨布达拉宫来的,所以要尽快回去,我已经把桑结嘉措和众多僧侣抛弃得太久了,也应该去朝见大昭寺的觉卧佛像了!”所谓“觉卧佛像”,便是大昭寺中珍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据说当年由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入,是西藏的最高瑰宝。: K. V+ R6 X* G8 X
' Z6 x! @5 Y1 |见此情形,旁边人惊奇地问孩子:“你到底是什么人呀?”他说:“我便是罗桑嘉措,虽然西藏有那么多人,但我的权力比他们的都大,现在我要到布达拉宫去了。”% a2 ^. t* h0 A1 c/ e' x' T
+ w; k- | m+ l4 B# P: ]- ?这些传说在民间传流开来,也慢慢传到了第司桑结嘉措的耳朵里。+ i9 z+ b1 m3 N% k" L
~ k' X- {* A+ u" {- ^. }, A桑结虽然隐瞒了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但他也明白自己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因而也做好了备案,那就是暗中寻访师父的转世灵童,将来一旦皇帝发现自己欺上瞒下的行为,就把灵童推上前台顶雷。因此当他得知藏南门隅有个小孩很神异的消息,便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前往调查。5 y8 O4 E. W: Y) f; ~3 K' W
5 w. x% t" V) N不过,桑结嘉措派去鉴别转世灵童的使者却接受了当地宗本(相当于县长)的贿赂,最初并不想认定计美多吉协加衮钦的灵童身份,因为这名县长与不丹法王私下勾结,十分想把孩子弄到不丹去当活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f/ R, g- j6 o7 L/ {% C/ e6 {
/ b0 D9 D6 q4 L
当时,西藏与不丹正处在冷战之中。不丹信仰朱巴噶举派(白教的一支),朱巴法王掌握着政教合一的政府,而西藏是黄教当权,以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为首的黄教教廷对曾与自己为敌的噶举派严厉打击,引起不丹方面强烈不满,双方的关系每况愈下。
9 \1 C6 W2 V) g( U, A! I9 B$ }7 e
# H; g7 w. Z2 u4 Q. _2 S; B+ b2 L到了公元1656年,当时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固始汗刚刚驾崩,他的儿子们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决定联合对异端不丹发动圣战,由西藏地方政府为蒙藏联军提供后勤支援。西藏军队开始进展顺利,于1656年7月攻入不丹东部门域的本塘。但是,不丹的气候与西藏完全不同,相对要湿热许多,联军的许多官兵没多久便患了病,藏军最高领导——执掌和硕特汗国政务的第司索南饶丹病得尤其厉害,不得不返回西藏休养,最后病死于拉萨。1 K5 N/ V& B' J! o: L' W, \( u
) ?6 {9 R6 ?6 d7 C' q4 \
他一走,联军的后勤供应很快出了问题,陷入不利境地,被迫与不丹军开始了拉锯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病死,蒙藏联军渐渐难以忍受,于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俗称花教)法王出面调解,交战双方达成了停战,西藏军队灰溜溜地撤离不丹。" T& D. v' |7 k( `
) }1 T7 }; @1 _后人认为,与不丹的战争是进兵藏区以来,和硕特蒙古军第一次遭到重大损失并且未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他们战无不胜的神话就此破灭,汗廷的威望在藏人心中也开始下降。和议达成后,西藏与不丹双方仍然勾心斗角,想方设法拆对方的台,桑结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暗中寻访转世灵童之事并没能瞒过不丹的细作,当时正执掌国家权力的不丹摄政王随即指示,一定要想方设法搅黄这件事。
/ {8 m. t8 w! @2 |6 [: A: p A1 D" J. _2 N& p' ]4 l7 B2 l
巧合的是,西藏与不丹这两位摄政王竟然所见略同——前任朱巴法王圆寂后,不丹摄政王同样隐匿了丧事,而他的功力比桑结要高得多,西藏摄政只瞒了十六年就被迫曝光,而不丹摄政竟然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圆得天衣无缝,直到他的统治已经固若金汤,才对民众公布了朱巴法王离世的消息。从此以后,不丹便进入了宗教领袖和世俗君主的双重领导体制。很可能,桑结嘉措的最终理想也是搞出这么一套制度吧,只是后来造化弄人。
1 Z$ I( a9 h U# I$ t
& \6 r' y# F' {7 m我们还是回到主题。据说,被不丹当局收买的西藏使者为了从心理上打击孩子的父母,甚至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你们这些白痴怎么会生出灵童?如果说他是灵童,岂不是诅咒我们的五世达赖喇嘛,希望他不存在,希望他不超生?”又对他们的儿子说:“你这小子,常说布达拉、布达拉有屁用,布达拉已被火烧毁啦!”1 a+ J* s4 I6 R! {3 d
2 t/ {3 U, p O h# y但是,西藏使者们又不得不遵照桑结嘉措的命令,对可能是灵童的孩子履行法定手续,按照宗教规矩,候选的小孩必须能从众多有差别的物品中辨别出自己前世使用过的那些,才有可能是真正的灵童。首先,使者们拿出两幅唐卡,分别画有黄教祖师宗喀巴和五世达赖肖像,问他:“你认识这个吗?”计美多吉协加衮钦看着五世达赖的唐卡,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 W6 A7 ?1 v9 L1 ^4 Y& G5 L9 x
: ]$ K9 N, n0 O$ i5 Z7 X) z他还辨认出五世达赖用过的金刚撅,而当人们拿出藏传佛教祖师爷莲花生的雕像,以及嘎玛嘎举派(白教的一支,受黄教敌人藏巴汗支持)最高首领噶玛巴的雕像后,孩子立即将前者置于头顶,而将后者放在胸下,随后他又辨认出了西藏地位最高的乃琼护法神的弯刀和哈达,又认出了五世达赖喇嘛曾使用过的本子。
5 q4 ^2 n. H# ^7 \2 Q: S2 r, j
3 x4 [9 n$ `7 U当使者把达赖喇嘛和其他高僧的帽子给孩子看时,他立即把达赖喇嘛的帽子戴到自己的头上;他还认出了一把五世达赖用过的陈旧小刀,并拒绝用新刀子交换;当人们拿着两个牛角让他看,他正确地选择了五世达赖用过的那个;人们拿出两个茶碗,他指着其中五世达赖曾经用过的那一个说:“我的茶碗是这个。”
1 _0 K' W* U/ ~- v: {2 |
8 ^ T1 J1 }. ], \6 T总之,每次辨认五世达赖喇嘛的遗物时,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而且进餐时,总要先敬神灵,然后才用餐,甚至抓糌粑的姿势也同五世达赖一模一样,这使得前去辨认的人无可奈何,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承认了计美多吉协加衮钦的灵童身份,随即将情况上报西藏摄政桑结嘉措。" A' P4 p( E& j- R* D' [
/ O( V( D/ C/ ?! Z( b+ n, R是现在公布灵童已经找到?还是等纸里包不住火时再说?思想矛盾中的桑结嘉措考虑再三,他终于决定还是缓一缓,布达拉宫的宝座自己还没有坐够呢。于是他发出密令,藏军部队随即集结出动,将五岁的计美多吉协加衮钦全家带到西藏山南一个叫囊噶孜的地方。
" H y7 j# }8 M% W
6 S/ t1 S! m ?: \0 f+ c0 ]从此以后,幼小的仓央嘉措便被西藏当局以转世灵童的身份秘密保护起来,不丹法王等外来势力也被迫放弃了劫持企图,他们并不想与西藏地方政府发生正面冲突。
* u+ E- J0 M% p- a
0 ~* M6 m( N& q# R& p& a1 R# U【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