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v5 k/ o. w9 W3 r! I" f7 V& `% r/ K
# g8 {7 i. \$ H* G
火力支援舰,和土共的22型导弹快艇一样,都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7 n; m; w: e4 w6 l
世纪之初,台湾之台独政党民进党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上台,台独势力从在野的野鸡党陡然成为执政党,台湾渐行渐远,大陆面临的选题之一就是放任台湾独立或使用武力收复台湾,最后的结果用脚趾头想了一秒钟以后自然选择了后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一届领导人都不会承担国家分裂的责任。在此大背景下,“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大政方针就应运而生。1 M7 w4 a) b' R: [. G
) T% w% {) z* a9 b! |# S
对台军事斗争从大局上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台湾的,主要是登岛作战收复领土;一类是针对台湾的干爹美帝,主要是防止和抵御美帝的直接军事干涉。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奉行的“一切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之政策的完结,开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而检视此时的中国军队的武器库,实在让人蛋疼的欲哭无泪,大部分都是老旧的、破烂不堪的东西,这边台独和美帝已经咄咄逼人火烧眉毛了,可自己操起的烧火棍还是糟朽不堪的,这仗没法打,但又不得不打,于是乎,临阵磨刀也就不得已而为之。 e% Y6 ?$ I% R f" }& M! l1 K$ I; i
w) g; v" k' k9 O3 B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所确立的武器装备发展方针自然就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而偏离正常的武器装备发展规律,用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发展应急武器。总而言之,一个就是挖潜,把老装备的潜力发掘出来;一个就是研制短平快的武器,用最短的时间研制最有针对性的武器。当然,这一时期正常的武器装备研制也还是存在的,但其发展的轨迹被台海局势严重扰乱,毕竟中国当时的财力和人力都有限,两头兼顾很难。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针对性极强的武器和战法研究,如弹道导弹打航母、退役歼击机改无人机、火力支援舰等等,还批量建造了大、中、小型登陆舰艇。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武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故此在台海局势缓和后,其地位和用途自然就下降了。 ( }2 Y2 O. m }+ ~/ J& M( X . Y$ I. z8 d9 ^7 k5 _ + M: p! @2 Q- o2 e: S" V1 E现在这种火力支援舰对于土共来说就是鸡肋。同样鸡肋的还有22型导弹快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