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链上布雷顿森林”的双重幻象——从理论谬误到叙事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链上布雷顿森林”的双重幻象——从理论谬误到叙事炼金术的深度剖析
    付鹏先生提出的“链上布雷顿森林”框架,无疑是近年来中国财经领域内一次极为成功的叙事构建。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迅速占领了众多投资者的心智。这一理论因其简洁和宏观的穿透力而引人注目。还不停的有朋友问我,稳定币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forexroll/2025-05-24/doc-inexwtay1043983.shtml
    然而,任何宏大叙事都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这个现象完全可以进行一次双重解构:首先,我们将从金融科技的内生逻辑、市场自发秩序等基本理论层面,对该框架的内在局限性进行严谨的理论商榷;其次,我们将更进一步,剖析这一宏大叙事是如何被巧妙地构建为一种面向特定理财人群的“叙事炼金术”,其背后可能服务的商业立场和传播逻辑。
    通过这种双重分析,也许可以揭示出,“链上布雷顿森林”本质上很可能是一种双重幻象——它既是一个在理论上值得推敲的分析模型,也是一个在商业上极其高效的客户筛选与心智占领的工具。

    理论的商榷——一个宏大叙事的内在局限
    先进行理论的分析吧。付鹏先生将稳定币生态完全归入国家主权延伸的线性叙事,可能忽略了其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的诸多特性。它并非美国主权的“前锋部队”,而更像是一个与美元体系相互寄生、充满不确定性与内在矛盾的“共生体”
    一、 核心谬误:颠倒了因果,将市场需求误读为国家战略
    “链上布雷顿森林”理论的基石,在于付鹏阐释的观点中将稳定币的崛起视为美国延伸霸权的一种新范式。这是一种典型的“顶层设计”史观,但这恰恰可能颠倒了稳定币发展的因果关系。
    • 驱动力源于加密世界的内生需求, 历史地看,最早的、也是至今市场份额最大的稳定币Tether(USDT),其诞生与壮大和美国战略毫无关系。它最初是为了解决早期加密货币交易所面临的“法币出入金”困境——交易者需要一个稳定的计价单位来交易波动剧烈的比特币,并规避传统银行对加密业务的封锁。锚定美元,是因为美元是全球公认的价值尺度,这是市场在无政府状态下自发选择的结果,是效率驱动的产物。
    • 驱动力源于全球市场的“美元需求”, 在阿根廷、土耳其、尼日利亚等面临恶性通胀、资本管制和货币危机的国家,民众和中小企业拥抱USDT,其动机并非拥护“美元霸权”,而是逃离“失败的本国主权”。对他们而言,稳定币是金融自救的诺亚方舟,是绕过僵化、昂贵的传统银行体系以获取硬通货流动性的唯一可行途径。美国财政部并未“空投”美元,是全球用户主动通过区块链“抓取”了美元的数字化身。# m: E0 E4 h: m$ ?( P! D
    因此,美国政府在稳定币发展中的角色,是从早期的漠视,到中期的警惕,再到如今试图追赶和收编的被动应对者,而非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者。将这一市场自发演化的结果,包装成美国深思熟虑的国家战略,是对历史的误读。
    二、 一切尽在掌控的幻觉下混淆了名义监管与事实上的失控
    付鹏的原文观点认为,通过监管(如要求USDC的储备必须是美债和现金),美国便能将稳定币体系牢牢掌控。这种看法是将传统的、基于层级(Hierarchy)的控制理论,简单地套用在了去中心化的网络(Network)系统上。
    • Tether(USDT)早已铸就的“法外之地” ,已经占据稳定币市场半壁江山的USDT,其储备资产不透明、注册地远离美国本土、长期游离于美国核心金融监管之外。USDT的巨大成功恰恰证明,相当一部分市场更看重效率、可得性和抗审查性,而非合规性。美国可以制裁个别地址,但这在庞大的去中心化网络中无异于“打地鼠”,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其全球流转。
    • DeFi协议造就的“技术黑箱中的黑洞”, 一旦稳定币进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与成千上万的智能合约发生交互,其所有权和流转路径便变得极其复杂。智能合约的自主运行逻辑,天然地消解了任何单一中心节点的控制权威。因此,美国政府目前拥有的,仅仅是对“法币与稳定币”兑换渠道这一“入口”的有限控制,而远非对稳定币在全球链上经济体中复杂应用的实质性控制。2 J, r" d' W& R" N0 t* X% f! m
    三、 技术缺位的短视下低估了金融科技的演化动力
    付鹏先生的框架将稳定币的终极形态锁定在“链上美债凭证”上,这是一种局外人对技术演化路径的静态判断,低估了技术创新的颠覆性力量。
    • 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圣杯”依然存在。 尽管Terra/UST的崩盘给算法稳定币蒙上阴影,但创造一种不依赖任何主权信用、仅由链上原生资产(如以太坊)超额抵押、由去中心化社区治理的稳定币(如DAI),始终是加密世界最核心的追求之一。这类稳定币一旦成熟,将直接从根基上挑战“美元锚”。
    • 真实世界资产(RWA)的革命即将来临。 当前稳定币锚定美债,只是因为美债是当下流动性最好、最标准化的资产。随着RWA代币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稳定币完全可能由一篮子更多元、更稳健的全球优质资产来支持(这一点在潘功胜行长的讲话中也有所提及)。一旦这类由全球真实价值支撑的“合成型稳定币”出现,它将创造一个独立于美元的全新计价单位。这才是对美元霸权的真正颠覆,而非简单的延伸。2 @1 s7 m) k* w! s
    四、 风险的反噬:将“定时炸弹”误判为“补给站”
    付鹏的文章乐观地将稳定币视为美元体系的“中场补给站”,这种看法完全忽视了稳定币这个“数字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巨大系统性风险。
    • 一个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不受《银行法》约束、没有存款保险、缺乏美联储最后贷款人支持的货币市场,其内在的挤兑风险是巨大的。想象一下,如果某个大型稳定币因黑客攻击或信任危机而发生大规模挤兑,发行商将被迫在市场上疯狂抛售数百亿美元的短期美国国债。这种规模的抛售潮,足以对作为全球金融基石的美国国债市场造成毁灭性冲击,其后果将直接反噬美国自身的金融稳定。7 ~3 @& k! t% Y" y5 ~
    因此,稳定币并非付鹏口中一个安全的“外部承包商”,而是一个高波动性的金融衍生品,其风险通过美债储备与美国核心金融体系深度绑定。它的崩溃,将不是“承包商破产”,而是很可能会引爆“总指挥部”的系统性危机。

    叙事的解构——揣摩理财规划背后的“炼金术”
    如果“链上布雷顿森林”理论在学术层面存在上述诸多值得商榷之处,那么付鹏先生又为何要坚持这么个说法,而且为何又能如此成功地俘获大众的认知呢?这个答案或许在于,这个观点的核心功能并非是解释稳定币本身,而是服务于一个特定的商业目的。
    这套理论的真正威力,在于它是一套精妙的、面向特定理财人群的 “心智按摩” 。其最终目的,或许并非仅仅是启迪,更在于引导、筛选,并最终将听众转化为其知识付费或理财规划体系下的忠实用户。更直白的说,就是为了圈客和获客。
    一、 所谓权威的塑造——将复杂问题宏大化、历史化以建立信任
    对于任何理财规划的商业模式而言,建立主讲人的绝对权威是第一步。付鹏先生的叙事,在这一点上绝对堪称典范。
    • 借用历史的“重力锚”来定自己的基本盘。 通过将新鲜、混乱的“稳定币”纳入“布雷顿森林”这个宏大而严肃的历史框架,他瞬间为这个新事物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宿命感。这让听众产生一种错觉:他们正在聆听的不是一个关于投机性数字资产的分析,而是一堂关于世界货币体系演进的、具有穿透力的历史课。这种“降维打击”式的解读,迅速将主讲人塑造成一位能够洞察历史长河的“宏观战略家”。
    • 营造“上帝视角”的认知优越感满足自己的受众。 该理论清晰的阶段划分,给混乱的现实世界强行套上了一个简洁有序的逻辑框架。对于那些在信息爆炸中感到焦虑的投资者而言,这种框架提供了一种极大的心理慰藉和认知上的优越感。当一个人相信你为他提供了“地图”时,他自然会愿意付费向你购买“导航服务”。
      9 p1 X* _) m! w. \; W) [( |
    二、 焦虑管理的核心价值——将未知恐惧转化为可知风险来提供安全感
    金融市场最大的敌人是“不确定性”。一个成功的理财规划叙事,核心任务就是管理用户的焦虑,将不可预测的未知风险,转化为一个虽然可怕、但至少“可知、可控”的确定性问题。
    • “驯化”加密世界的技术风险后的成就感。 该理论巧妙地将投资者难以理解的“技术性风险”(黑客、代码漏洞),淡化并重新定义为他们更为熟悉的“主权信用风险”。他告诉听众,稳定币的本质不是代码,而是“美元-美债”体系的延伸。这样一来,风险就从“我是否会遇到一个骗子项目”,变成了“我是否相信美国国债的信用”。这种风险的“转嫁”和“驯化”,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进入该领域的心理门槛。
    • 提供一条“合规”且“安全”的旧通道。 理论中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稳定币,并反复强调USDC这类“合规”稳定币的“正统性”,在无形中为投资者划定了一条清晰的“安全赛道”。叙事暗示:你们不必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旁门左道,真正的主线是这条“拥抱监管、背靠美债”的光明大道。这不仅让后续的理财建议显得无比正确,也让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感到心安理得。2 P) K6 q5 D  f# N- l
    三、 创造需求:从宏大叙事到付费决策的商业闭环
    付鹏先生之前所有前端的权威塑造和焦虑管理,最终都指向一个商业目的:创造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
    • 制造“时代列车”的错失恐惧(FOMO)与焦虑: 在构建了“链上布雷顿森林”这一宏伟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后,一个强烈的潜台词便油然而生:这是一趟正在发车的“时代列车”,错过就等于错过下一个时代。这种由宏大叙事所催生的“错失恐惧症”(FOMO),是驱动用户付费决策的最强动力。听众会迫切地想知道:“既然这是未来,我该如何上车?”
    • 从“道”而“术”后付费的自然转化: 付鹏先生的公开文章和演讲,完美地扮演了传播“道”(宏观规律、世界观)的角色。当用户完全接受了这个“道”之后,他们对“术”(具体操作、投资标的、买卖时机)的需求就会变得无比强烈。此时,知识付费产品,如付费社群、闭门课程、理财规划服务等,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解决方案”。用户付费购买的,已经不仅仅是具体的投资建议,更是购买一种“确定性”、一种“安全感”,以及一种“与战略家同行”的精英身份认同。
        u2 r# k. S0 t/ L) b' x+ X2 `
    结论,让我们走出双重幻象,拥抱批判性思维
    综上而言,付鹏先生看似恢宏的“链上布雷顿森林”的叙事构建了一个双重幻象。在理论层面,它是一个有待商榷的、过于简化的模型,其对因果关系、控制能力、技术演化和系统性风险的判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商业层面,它又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叙事工具,精准地捕捉了目标用户的心理需求,通过权威塑造和焦虑管理,构建了一个通往商业变现的完美闭环。
    对于理财规划的目标客户而言,这套理论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但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我们必须穿透华丽的辞藻,看清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叙事技巧。在金融的世界里,最昂贵的往往不是错误的决策,而是被一个精心包装的故事所俘获,却浑然不觉。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追随最动听的故事,而在于洞察故事未曾讲述的部分,并永远保持独立的、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7 i  T  J. s+ m2 ~3 E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4 收起 理由
    孟词宗 + 4 给力
    mezhan + 10
    龙血树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7-1 17:22
  • 签到天数: 2652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1:41 | 只看该作者
    付鹏金融学毕业的公知,虽然打经济学旗号。" _+ m' I5 B7 P' N  d

    ( P* l$ {/ K- P4 I一点专业业相关知识,金融学博士里面拥有大量的应用数学系以及物理系专业转行的,但经济学里面就没有太多。除了经济学博士不如金融钱多,另一关键原因是,金融学不太需要懂得经济理论,数学好就行。不懂经济学也可以搞金融,金融的核心是投机与赌博,就是说,核心是应用数学。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前天 2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7-1 17:22
  • 签到天数: 2652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1:48 | 只看该作者
    忘了说,刚刚听了一场讲座,IMF一位资深经济学家的使用数学模型,其解析解的结论就是,稳定币具有系统性风险的结论。0 d% N$ I& f2 H2 `

    0 D' m+ B/ a, Y3 \4 b% x虽然存在一些简化问题,但是其基础框架是基于近些年最经典的广泛使用的货币经济学模型。$ A7 i( o! _$ z" [6 m7 N/ `
    - K7 |, v9 C0 }1 Y' S' u/ }
    付公知不知道能不能看懂那些模型?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6 收起 理由
    xiejin77 + 6 涨姿势
    helloworld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5-22 23:34
  • 签到天数: 3170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01:20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25-7-18 08:48% I8 T& Y. i9 a
    忘了说,刚刚听了一场讲座,IMF一位资深经济学家的使用数学模型,其解析解的结论就是,稳定币具有系统性风 ...

    " }5 H) U0 o9 E' u( |4 j现在看来稳定币是一个缓解短期国债危机的重要但临时的手段。8 V4 j, Y7 W/ |, ^* i$ y
    ' ?" Y" x! J: a
    正因为他们觉得是临时的,所以,系统性风险可以暂时不用管。如果稳定币搞不定短期国债,稳定币的风险也就没有关心了。. e8 F. g+ q6 i+ b9 O5 r

    - P2 j( t" \;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5#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47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25-7-18 21:48
    ! z' L7 `8 A/ }' I/ F忘了说,刚刚听了一场讲座,IMF一位资深经济学家的使用数学模型,其解析解的结论就是,稳定币具有系统性风 ...

    3 s+ S8 Y& r+ C- g7 u2 T稳定币的不同种类适配的数学模型是不同的。具体到付鹏说的法币稳定币来说,似乎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 v# b: N2 r) k  q( @' b

    ; V6 {% W$ \3 ^3 T% O0 [0 X所以说,付鹏大概率不是不懂,而是有所图;就是我分析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拢好韭菜便于开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49 | 只看该作者
    赫然 发表于 2025-7-19 01:20, S# F4 `4 Y, k: Z. F0 O
    现在看来稳定币是一个缓解短期国债危机的重要但临时的手段。
    $ _$ D" b- q- B% k! A) b
    8 e6 p' @4 g; e7 Q" l& q" v正因为他们觉得是临时的,所以,系统性风险 ...
    7 {5 L- Z; V2 q8 J) s/ H, D" T
    赫然老师好。# a2 s- U$ E# d1 g* _6 z' w
    * J6 }! [  `0 g, U
    我个人以为,其实似乎阿美并没有这盘大棋,哪怕是饮鸩止渴的觉悟。更多的是因势利导的,觉得不能落后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0 06:23 , Processed in 0.0360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