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3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给35岁以下发钱在本质上就是国家帮助养孩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0:4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2-18 15:14 编辑 & _: ?/ m2 L( l+ X+ U

8 g2 U, j# p; U看来全民发钱的话题分裂为两个分支了:
% L+ z* Y+ T5 [/ {1 T5 `8 _+ P3 S3 ?( B' _, d
1、全民发钱是为了拉振消费,走出通缩,这是短期政策0 _' @, i+ Z" r4 O
2、给35岁以下发钱是为了投资未来,这是长期政策
2 G1 X6 V- t. a/ a7 q
! Z) G3 Y" _/ U* V) j' I: N7 R既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情,就只能分开来谈。这里谈第二个分支:给35岁以下人发钱。
0 T9 @7 G; t) ~# r  W& T& ~' U) r; S- d/ T
有人提出,给35岁以下的人发钱,数额从1万起跳,但各人说法不等。确实,1万为什么刚好,似乎没有论证;这1万要达到什么目的,似乎也没有具体的说法。“投资未来”可以是给年轻人吃吃喝喝、游山玩水,也可以是学习、创业,甚至帮衬家用,到底怎么个投资法并无共识,是否需要有共识都没有共识。“随他们怎么花”可能是一个办法,但好像大多数父母不会给孩子一大笔零花钱、“随他们怎么花”,国家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并无说法。1 u2 {# i& z$ f& o/ ?/ V2 n
  r! E" s, s% _3 e8 `
有人还提出:在35岁的时候再给一笔创业费,同样数额待定。
4 t4 H2 e, H7 F; r
' [4 }' w  `8 a( B3 S/ @要点是35岁以后应该自立,不再发钱,所以不能永远躺平。以35岁划线,可能是“35岁现象”的后遗症?说不好。姑且就用35岁吧,总得有个划线的地方。7 o! @% c: O7 H6 B
2 J) n  N# c( o
“给35岁以下的人发钱”实际上是国家帮着养孩子,一直养到成家立业,步入中年。
$ k- r" I& \  [2 p+ _$ b" g! m, m! ~9 N
国家已经通过教育在帮着养孩子了。不知道这1万起跳里是否包括国家的教育投资。8 E* s1 R9 I% i' P1 v( Q

/ c! @8 G+ A5 T  Z) ^西方对公立教育一直有voucher system的争议。不知道这里voucher应该怎么翻译,大体可翻译为“教育消费券”。家庭按孩子人头拿着政府发的voucher,自己选学校,自己向学校缴消费券,学校向国家兑付。还是义务教育,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是犯法的。这把学校选择权完全交给家庭,取消公校、私校差别。家里自己教(home schooling,在很多国家是合法的,需要参加学校里的统考)不知道怎么算,或许也可以。这样好学校来的学生多,收入就多,锦上添花;差学校雪中缺炭,自然淘汰。有人认为这是最大限度体现了市场竞争,有人认为这是“学校达尔文主义”,制造更大的不公,争论还在继续。* w' q4 A1 ~2 }

" G, @7 v9 _. G真正实现voucher system的很少,问题之一在于教育在西方宪法架构下是地方职责,A地的人拿了A地的voucher只能去A地的学校,并不能体现自由选择的原则。但A地voucher支付B地学校,谁都不干。即使在A地,学校之间也吵翻天,肥的肥死,瘦的瘦死,资源扭曲地集中。
: g4 l5 J" h. p" J$ `2 K8 X8 p! `  g2 q9 |- o
35岁以下人人发钱,就是“抚养消费券”了。, a  q0 u. H* J: S9 g/ }) r

3 n, d& z% u/ X8 @& F5 D. f9 @首先同样需要解决这是哪一级政府发放的问题。地方政府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发放“抚养消费券”肯定格外敏感,原籍发放和居住地发放都有问题,尤其是孩子送回老家由老人带的情况。可能需要由中央政府承担,才具有可行性。: r  \3 W* j% |5 `5 Z7 t* q. T
/ N5 ~4 B: ^" @$ ^1 W
具体形式可以是直接发钱,那需要保证父母把钱用到孩子身上。孩子还小,没法管钱,这不是简单的“相信父母”问题。也可以是消费券那样需要到指定机构兑现的形式,或者只有指定服务才可以兑现。具体可以商榷,礼品卡、购物卡什么的形式都不是问题。
+ _& v8 b* s/ O2 l6 m* B9 v7 c
; O  S& F  I; S. Y4 p1 Z但在原则上,这个思路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 h2 X4 {$ y1 J
+ ^( C/ O& G+ O9 q" I) j年轻家庭的抚养负担最重。中年以后,孩子成人,一方面负担减轻,另一方面自己收入也随着资历和资本的提高而提高。抚养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资源是天然错配的。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老人资助抚养孩子就是家庭内部的负担转移。通过国家税收和“抚养消费券”来执行负担转移和优化资源配置,在原理上是可取的。4 L4 n1 C4 Q- F5 k, d; O7 |
5 g' a# x1 O! u' Y" b. a, H# @! a- n
但这也需要在思路上改一改,不是“国家发钱”,而是“国家转移”,在国家财政上还是需要平衡的。也就是说,这个“抚养消费券”不能从一般的税入支出,因为现有国家财政开支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了,突增这样的巨额开支没法平衡财政。& v' U/ Q7 J& q+ L$ }
6 J4 g, ^1 D  y% @, _8 K8 Y& S
现在的税制偏重企业税,企业税负已经够重,不宜增加,更重的税负影响就业和员工收入。现在的支出也是到处都吵嚷钱不够用。减少浪费永远是需要的,但也是永远靠不住的。“减少xx浪费就什么都有了”是正确的废话,就和“人人不抽烟,把烟钱捐献出来,不仅利国利民,还减少卫建开支”一样。: }6 |: `: @. U4 U" m
" J$ N9 J0 w: O" E, v! e
靠增发国债也不行。根据七普,14岁以下人口约2.5亿,14-35岁人口约4亿,总共6.5亿。按照每人每年发1万(其实在大城市,这1万是杯水车薪)计算,每年是6.5万亿。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和地方)约26万亿,增加6万亿相当于增加1/4,这是从哪里都匀不出来的。2022年底,中国国债余额17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每年需要新增2022年底水平债负的1/3。当然,随着底数增加,每年的相对增量还减少了,但估计没人会认为这是值得庆幸的。: M! B1 V3 L8 k$ ?! |

$ f% Q/ r/ ~- o/ ~" a3 i* C投资未来就是希望未来能有回报。现在开始发的话,每年6.5万亿出去,接近35岁的人很快就可能产生回报,刚出生的人就要等35年后了。假定政策高度成功,25岁的年轻人就能多贡献1万元的税收,其他一切不变,0-25岁人口均匀分布,也不计通胀调整,假定现有国债没有消减(在人人因为各种原因呼吁扩大国债的时候,估计不会),到最终达到平衡的时候,中国国债就是17+6.5*25/2=98.25万亿,还记得2022年底还是17万亿吗?给后代留下5-6倍的债负,这果然是“投资未来”?  v  m3 j1 Q2 K2 j$ f+ `% A: E
: p- G: i% Y5 d$ Z
别说印钱就有钱的话,懒得驳斥。要是这也行,也别废话了,所有人统统每年发一亿,直接就跑步进入乌托邦了。' |- [+ |* G2 ~& G& L

7 _- l( P! O- v. z! [: a既然这样,发钱就要有个发法。出身到25岁,各个阶段的花钱实际上是不同的,是按年龄区别对待,还是一刀切发同样数额,需要斟酌。通胀调整也需要考虑,还有地区差别。
1 ~4 E, I3 B. Y0 C; D8 Q
; p" W6 E; n/ n7 I4 q5 F: j% |到了25岁(应该大学毕业了,顺利的话,硕士也毕业了),应该逐渐减少,直至35岁,全部取消。这样的过渡对敦促自立是必要的。- ~! e, z" }0 d, G! c+ v

7 t* Y- ]1 S& ~4 m4 G“人人创业基金”就免了。国家已经帮助抚养成人了,再要一笔“成人礼”,有点过分了。. j, A4 j4 t, C- U* q: R) I' A
1 N, M- J% O" o3 Y& `: J5 I  i
另一方面,从财政平衡的角度出发,需要从税入里支出这个“抚养消费券”。需要对所有人开征“抚养税”。- j' M6 r& F! K; x

. P& I: T  p8 F3 I5 h由于中国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不完备,这个税只能从工薪端征收。企业开支里,工薪支出里按照固定税率统征,由企业代扣,与一般营业税收同步上缴国家财政。必须严格审计制度,杜绝偷漏税收和回避企业代扣。老板要从自己腰包里给员工开薪,回避“抚养税”,那是老板的事,从企业财务走,就必须代扣。不仅规模以上企业和机构如此,所有企业和机构都如此。
: Z& f: H  j# [" V, X' `
( Z$ L) {7 q0 ]应该说递进税率更加合理,但这需要将每个人的所有收入来源汇总才能确定递进阶梯。个人申报由个人年底做,容易汇总,但既然个人申报体制不完备,发薪单位是没有这个权限征调拿薪人的所有收入来源的,时间差上也无法保证汇总的准确,只能一刀切、固定税率了。国家可以在年终根据贫困情况减免、返还。
2 ~- u# g* S* d, J: z5 ]+ G( L7 C1 |
也就是说,“国家发钱”最终直接体现在“全民供养”,回到“国家发钱”的本质。
0 g7 Q  T4 j& y1 O* O$ _8 I# a9 I8 M$ P8 G) \. J
你觉得这样如何?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6 + 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7-9 10:55
  • 签到天数: 604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23-12-19 02:22:33 | 只看该作者
    记的我小的时候,还有所谓的独生子女费,那时是不生第二个发钱,生了第二个就没有,从第三个开始就要严厉处罚了,现在能不能给多生的发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2:40:32 | 只看该作者
    旺旺的考拉熊 发表于 2023-12-18 12:22
    ; j" t9 [* N1 v" b) y! l记的我小的时候,还有所谓的独生子女费,那时是不生第二个发钱,生了第二个就没有,从第三个开始就要严厉处 ...

    - l2 W0 g$ ]. N- S! g: U7 z能啊!发多少?发到什么时候?钱从哪里出?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23-12-19 02:56:42 | 只看该作者
    1. 这个国家本来就是人民的。所以谈不上国家帮养孩子。人民只是拿自己的东西。
    . D" Q0 _, a. t1 d2. 开始就说了。根本分歧是对钱的理解。信用货币,凭的是信用。TG是二帝之一,信用足够。直接开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3:13:21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3-12-18 12:56. l5 O8 L: q& k- g, _3 j& t5 ~
    1. 这个国家本来就是人民的。所以谈不上国家帮养孩子。人民只是拿自己的东西。
    ) k6 h7 O& [' f  x3 u2. 开始就说了。根本分歧是 ...
    * d8 s2 ?# C. N4 G/ m7 a3 H

    , p9 K* i& T. P7 X8 c! c8 g/ [“国家是人民的,所以人民随便拿”,这不仅只是个哲学意义上的陈述,在现实意义上也需要人民有“东西”可拿,否则像叶利钦那样。要可持续的拿,就需要收支平衡;要坐吃山空地拿,直接把国有财产全部按人分割,岂不彻底?你问问中国人干吗?
    ( C/ J6 m- S' P
    * _( |; e' f; t: t+ @中国信用要是那么坚挺,人民币早就取代欧元、日元、英镑了。现在中国股市、汇市被穆迪、惠誉、标普一吹风就晃荡,根本不是信用坚挺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6#
    发表于 2023-12-19 04:52:00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12-19 03:135 Y  ~7 ?3 z! P3 T( z- H
    “国家是人民的,所以人民随便拿”,这不仅只是个哲学意义上的陈述,在现实意义上也需要人民有“东西”可 ...

    " e+ [; ], w8 a5 B- z' B所以我们对钱的理解完全不同。你不过是把这个又重复了一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05:00:56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3-12-18 14:527 `( H$ H4 n& ?; z
    所以我们对钱的理解完全不同。你不过是把这个又重复了一遍。
    " N4 q5 t" O; w+ r
    那就只有求同存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8#
    发表于 2023-12-19 10:24:20 | 只看该作者
    旺旺的考拉熊 发表于 2023-12-19 02:22
    8 F# I7 _$ y; d$ K3 b记的我小的时候,还有所谓的独生子女费,那时是不生第二个发钱,生了第二个就没有,从第三个开始就要严厉处 ...
    7 h- @4 m4 l* r$ e% p
    现在还发,一胎40,现在是二胎加40,给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6 02:06 , Processed in 0.0454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