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石头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的真容(龙玉出冰天-华夏的高纬度北方起源,第二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29 10:21
  • 签到天数: 354 天

    [LV.8]合体

    41#
    发表于 2015-10-16 10:55:47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有坛友(不记得谁了),发帖说易经里的龙指的是星象,现在又说是北极光,搞得我易经越来越不敢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9:3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头布 于 2015-10-21 08:17 编辑 % q0 J; Y; S# H; D! u# F

    / L' R& e+ b" s* l3 U3 x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从龙的“光属性”,“北方属性”、“变化之神”的特征及其常见性、形态、颜色、声音特征来看,它与北极光的契合度非常高。但如果让论证更加完备,就不能不提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龙为水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水物也”。龙与水的联系十分密切,它既能上天也能入水。不惟中国人这样认为,这一观念在其他盛行龙崇拜的人群中普遍存在。比如俄远东地区的土著民族那乃人崇拜的龙 -“穆杜尔”不仅是天的主宰,也是水的主宰。无论在中国还是玛雅,龙都是司雨之神,无论汉族的龙还是藏族苯教神话中的龙,都有着鱼尾。要论证龙-北极光的二位一体的关系,龙的“水属性”是绕不过去的。那么,怎样用北极光来解释龙与水的密切联系呢?# x! P+ w/ k8 [! n0 k" d+ [" s

    - M; x' C4 d# ?  }5 |' L1 Z以高纬度北方的独特自然现象为背景,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真是,拿对了钥匙,多少锁头都是浮云。
      D- r: p, Y) L9 F& Q! ^: l2 s2 \4 P6 J& Z9 C$ e7 @% O( ?
    (六) 龙的水属性与“天空之海”
    0 U1 X! [; u- F. U( B) P9 ^. |0 e/ @- a4 ?
    不知读者有没有留意到,传说中的神物--龙和凤,都既能高翔于天,也能潜游于水。龙不用说了,凤凰也是“水物”。“鲲鱼化鹏”(鹏、凤古共一字,后详)的神话故事国人都非常熟悉。神话中的鹏(凤)也可以变回鲲鱼,比如杜甫诗云:“伫鸣南岳凤,欲化北溟鲲”。凤凰与鲲鱼的关系在其形象上也留有痕迹,比如《说文解字》中说凤凰的尾巴是鱼尾,这并非孤例,杜而未《麟凤龟龙考释》搜罗了各类古籍中凤凰形象的种种不同描述,但诸书所共同的有两项:“燕颔”与“鱼尾”。“鲲-鹏(凤)”互化与“鲤-龙”互化恰成对照,反映了这两种神物共同的“水属性”。! ~: s' `  M- p" ?- n+ m+ z0 Q

    . ?( u! B( ?0 d3 ~$ C龙和凤同时具备的“水天两栖”的特性,绝非巧合,是远古先民的“天上之海”概念的残迹。这种在深远北方地区形成的特殊信仰把海的浩淼烟波与天空合二为一。它的逻辑基础,深深植根于高纬度地区的自然物理现象之中。0 B7 _8 `- E' z3 Z9 ]
    ! L8 B; Q" m6 ?. o8 @
    古代苏美尔人(也属蒙古人种)和我们中国人都有“天空之海”的古老信仰。苏美尔人的创世神话里,宇宙最初是一片原始混沌之海,神将它分为两半,化为天地,从此天上之水与地上之水才分开。苏美尔人的国家灭亡之后,他们的神话被中东的闪族人所继承,所以犹太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故事。+ T5 N+ r$ H0 d9 u
    " p7 d6 ~0 X: P  E( I
    中国创世神话在经典文献中零散破碎,语焉不详。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并非中国所固有,而是起自岭南,吕思勉先生考证它系南北朝时从印度传入。但华夏本土自生的创世神话近来被地下发掘的材料所逐渐揭示。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楚简”记有一篇战国時代的宇宙本源和哲学方面的重要著作《太一生水》,内容与苏美尔人的“混沌之海化生天地”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 }- h% q" W0 d- |7 G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K  c$ e+ B4 T; r; r! C% F8 G# F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8 T3 R( F& B8 i5 r; p2 E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
    ) u# A5 y# b0 z) x4 L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

    ' y2 ~. w7 ~: R'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甲篇》记载了另一篇内容更丰富的创世神话,可惜缺字甚多,但开头描写太初混沌状态的关键文句中有“晦、水”二字可以辨认,其要旨与《太一生水》完全一致。* I* n* f8 Z" n) Y( m' O6 B0 d

    6 c" d3 v# k5 m我们对这一宇宙生成模式很陌生。中国上古时代还有许多失载的创世神话,它们代表着今人所不熟悉的一个更加古老的传统。中国文明的经典文献都肇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似乎是短时间内突然涌现出来的。但实际上,在那之前已经有一个深厚久远的文化传统存在,只是没有留下详实的文字记载。
    $ L% Z9 e' Y+ q! e' K) w) W' b/ ]; G
    水是天地之本源的思想也零星见于先秦典籍,比如 老子《道德经》:“水性几与道(太一)同“。《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3 k& D- }8 ~3 J" Y$ U0 u

    . S2 q0 h; j& a" W, ?有了“水是天地之本”的认识,我们可以顺便来解开《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这样一段古奥而且诡异的话:
    $ n: H* K) S  U, l: u' d6 N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 N) S* P3 _) C2 H: o9 C$ d这是山海经中少见的一段韵文,记述的似乎是一段歌谣,或者是巫师的唱词?它的含义历来解释不一。最费解的是“天乃大水泉”,因为太不合逻辑了,所以郭璞释为“泉水得风暴溢出”。实际上,最简单直接的解读往往是正确的,它的意思应当直释为“天空变成了一片汪洋”,所以“蛇乃化为鱼”。这与《太一生水》中的“天地皆生于水”的思想应当是出于同一神话背景。原始华夏的信仰体系中,水和天是二位一体的。(关于“有鱼偏枯,名曰鱼妇”,我们在后面章节中再做详解。): U1 ?0 F9 S" d* ?+ Z1 `  T4 z( c; f
    1 \) k4 z( d2 R* n
    那么怎么解释这个“天水一体”的奇怪信仰呢?天空为什么不是风、火、玉石或者别的什么,而偏偏是水呢 ? 原始神话中的想像不管如何放纵怪诞,总要以当时人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天水一体”这个信仰当然也不例外。它在今天的我们眼里看来无比荒诞,但对于高纬度地区的上古居民来讲,却是合乎日常观察经验的、合情合理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马鹿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 05:24
  • 签到天数: 262 天

    [LV.8]合体

    43#
    发表于 2015-10-21 04:58:00 | 只看该作者
    哇,又是好大一个关子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44#
    发表于 2015-10-21 05:2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10-20 16:36 编辑
    & G' F+ ~% f. f1 _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10-20 06:336 h3 S3 _+ G6 h/ m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从龙的“光属性”,“北方属性”、“变化之神”的特征及其常见性、形态、颜色、声音特征 ...

    3 P" O- ?0 U4 J2 E& S$ ~& X% {8 _/ G4 Q& M8 o# b5 @8 {
    既然是战国的东西,那太一生水也不算啥。那个时候五行体系早就建立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个来自更古老的河图。除了天一生水,还有天三生木等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这个是水象,方位在北,时间应是冬季。这个来源可能是日照变化。和北极光不见得扯得上关系。3 L- y$ ~- h( h( T2 l
    * [7 y: Z/ h5 I: ]% r  Y+ U
    另外,战国嘛,各种思潮挺多的。比如基于五行搞出了五材论(类似于西方的元素论)。但很快就没有流传了。单用一个战国文献,真算不得什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08:15:53 | 只看该作者
    冰蚁 发表于 2015-10-21 05:25
    # e% Z, E  D  V& C+ a1 _5 `. Y! _既然是战国的东西,那太一生水也不算啥。那个时候五行体系早就建立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个来自更古 ...
    ; C: [- O4 r0 q& f: z3 X, r( d9 |
    这个跟北极光没有关系。
    ( y5 l7 {' d3 d3 H! u+ _: ?& y3 L% u7 n  A
    郭店楚简虽是战国时的简,其所载的思想却不必出自战国。太一生水,把水置于第一位,当做宇宙创生之源。 这一思想必有更古之渊源。
    0 D1 A( f7 \1 @7 J; O! c
    6 N8 ~; V9 Z! \另外,除了甲骨文之外,郭店楚简是目前最古的原装文献。; A6 F3 X; v5 g( q1 ~9 x3 K

    5 h8 h2 V# {" G. K" }( Y( `' \2 y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46#
    发表于 2015-10-21 10:39:17 | 只看该作者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10-20 19:15
    ' r- f/ |; P1 O- R$ V& S, ^这个跟北极光没有关系。 5 f3 T& L8 I: ~* v

    , i5 c& y0 r5 V6 s, j4 w* v' r郭店楚简虽是战国时的简,其所载的思想却不必出自战国。太一生水,把水置于第 ...
    , E. o7 I& J# P4 O' y! `+ w+ d
    你怎么证明  这一思想必有更古之渊源 ???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2:52:53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怎么解释这个“天水一体”的奇怪信仰呢?天空为什么不是风、火、玉石或者别的什么,而偏偏是水呢 ? 原始神话中的想像不管如何放纵怪诞,总要以当时人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天水一体”这个信仰当然也不例外。它在今天的我们眼里看来无比荒诞,但对于高纬度地区的上古居民来讲,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那里,有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把天空和海洋从视觉上完美地重合到了一起,这就是天空中的夜光云。
    , w1 \! D3 r- k) F$ H, @0 U7 I2 V9 T5 S
    1 z. `/ |4 x" X+ s' f! S2 W
    图 3:夜光云造成的“天空之海”。图片来自"Noctilucent clouds over Stockholm" by Kevin Cho (Kee Pil Cho) - Own work.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3 x) u3 {$ F( H2 G3 ?+ Y9 W

    : B8 W3 ^. {# g * H6 g# L: I/ t  [
    图 4:夜光云造成的“天空之海”. By Gofororbit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P( M  [( I$ S/ u: C7 Q: K- u
    * N% Q4 l8 m8 w) J: S0 ?

    ; h9 C, T5 O! Z9 a8 i图 5:夜光云造成的“天空之海”.By Ireen Trummer (Own work) [CC BY-SA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 i+ m. K4 J) b& h  [/ d: w2 }  M2 R9 }  t6 C# s1 k. e+ I
    夜光云(noctilucent cloud)是高纬度地区独有的自然现象,在北半球一般出现在北纬50°到70°之间(在东亚范围内,大致是齐齐哈尔--乌兰巴托--阿勒泰一线以北,直至西伯利亚北冰洋沿岸的范围)。它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云,后者的高度不超过20公里,而夜光云的高度通常是80公里左右,并且只出现在夜间。当太阳在西北方沉入地平线之下后,低空真正的云层隐没在地球自身的阴影中。但阳光依然照耀西北方几十公里以上的高空,就像黄昏时山脚隐没在黑暗中而山顶依然被阳光照耀一样。在高空中有稀薄水汽受冷形成的极细冰晶,在阳光的辉映下,它们形成地面观察者眼中的夜光云。夜光云一般是蓝色间杂着银白色,布满涟漪和涡旋,酷似荡漾的水波,而且像海洋一样恢弘阔大,给人一种天空中的海洋的视觉印象。
    & z8 `0 R, B; q- B# u0 @3 x6 r2 A3 {; f
    ) a5 B' [  u8 t, f
    图 6:夜光云成因示意图
    & L! f8 e: J8 }; m$ Q9 X8 P. B; C% A* P+ |2 H' Q
    为什么夜光云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呢?形成夜光云的冰晶层很纤薄,天空太亮的话它会隐没到明亮的背景中变得不可见(在太阳沉入地平线0°到-6°之间的时段,由于大气层对阳光的散射,西方天际依然可以是很明亮的,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晚霞或者暮晖),太阳沉入角度太深的话它也会被遮进地球的阴影之中。只有当太阳处在地平线以下-6°到-16°之间时,天空的明暗程度刚好使得夜光云能够可见,而这正是高纬度地区的夏季夜晚最常见的情况,在此地此时太阳的角度会长时间维持在这个区间,所以夜光云多出现在这个地区。在北纬55°到66.5°之间的地方,太阳沉入地平线-6°到-16°之间的状态会持续整个晚上。但在北纬66.5°以上(北极圈里面)夏天太阳终日不落,反而看不到夜光云了。% r( l5 D) g- N/ s# W/ y

    ' w& }; ]1 Z% e夜晚的天空之海,就是华夏先民最初的“海”的概念的源头,所以汉字“海”的初义与“阴晦”相通。《广雅-释水》:$ S, A9 H6 O: C( r3 v' r; W9 N
    “海,晦也”。
    / J' D% j2 H' C5 C9 S. r
    《尚书纬-考灵曜》:+ J7 U9 @4 }' Q$ C
    “海之言昏晦无睹,海、晦义同”。
    5 }% o. Z% q/ G
    海、晦两字古互通,山东郯城县在史书上称“东海郡”,但秦代封泥里所刻的却是“东晦郡”。海、晦两字的古音都从“每”得声,与‘冥’、‘昧’音近义同。所以古人常以‘冥’代“海”,比如《庄子-逍遥游》称北海为“北冥”。如果以海的今义来理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海洋总是与这些表示阴暗的字眼相联系。尽管自古至今对此就有许多委屈迂回的诠释,但说服力都不是很强。这个谜团只有以高纬度北方为历史背景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汉字“海”最初必是专指夜光云所形成的天空之海的景象,它只出现在夜晚,所以海与“晦暗”有关。当先民们南下遇到真正的海洋时,因为形象的酷似,它又被借来指地上的海洋(这一点我们还要在后文中详细讨论)。“海”这个汉字本身,正是上古时代中国先民的北方生活的遗产。
    % a8 B- w5 `- I
    0 j  H2 x. t& v* K: j- A无独有偶,《说文解字》对海的解释是:
    % v# _- ~1 e$ [5 l: c1 W
    “海,天池也”。
    # t; e" t8 {& u( v* }2 `5 y* Y
    这似乎说明“海”的本义迟至汉代依然没有完全丢失,但只有最富学识的人才知其一二。作者许慎一定对海的原始含义有所了解,但却惜字如金,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疑惑。“天池”该怎么理解呢?给《说文解字》作注解的清代人段玉裁也没有给出直接解释,他说:“天池也,见《庄子-逍遥游》”,把皮球踢给了庄子。& n! f+ X% o+ P6 x

    3 K9 A$ |: P7 S+ K7 y5 H我们来看看比许慎更早400多年的庄子在《逍遥游》中是怎么说的:; n! R& I4 N! y0 _0 ?! H+ q9 ^: f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6 o: g, h6 U6 v$ J3 ]6 e( J/ ?
    又说:
    * d% P  L9 j! c5 [5 I7 u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 _& ?! V3 D2 ^' |
    / J. r% q- N( i
    庄子的这个著名的鲲鱼化鹏的神话里,隐藏着一个疑问:依古人大地四周环海的地理观念,鲲鱼从北海迁到南海又何必变身为鸟奋翅高飞呢?2 F5 T8 s( o9 u1 K/ u4 @  m
    . G' T7 T$ O$ g  X7 L6 T
    请注意庄子不惮费辞,两次特别地给南冥和北冥做注释:“天池也”,以致于显得有些啰嗦了。这很有意思,海就是海嘛,很基础的概念,为何不释“冥”为海,却释为天池?难道天池比海更容易理解吗?庄子这样做的潜台词是南冥和北冥与普通意义上的海不同。在“有冥海者,天池也”这一句里,他还使用“冥海”以与普通的海相区别。
    4 b6 q7 ~- l& H/ Q* C- V
    $ u( ]- S6 w8 P: E. ~那么这里的“天池”又当怎样理解呢?首先肯定不是现代语义中的“高山湖泊”的意思。这里的“天”字应该解释为“天上的”、“自然天成的”还是“巨大的”?当然是可以争议的,至少在今人看来是模糊不清的。但很显然庄子和许慎都认为没有任何含混之处,不需要进一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天”字当用其本义而非引申义,较为合乎常情。换句话说,庄子和许慎口中的天池就是“天上的海”的意思,这个“天池”,与《太一生水》中的“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和《山海经》中的“天乃大水泉”出于同一个神话观念。
    + X  k7 e7 E' E  P# d' `  x) n; A) x3 j- c
    庄子自承这个鲲鹏故事的来源是“齐谐者,志怪者也”,这个“齐谐”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现在已不可考,但它(他、她)必是承继了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观念。在这个观念里,天空和海洋是一体的,相互变幻的。以此为认识出发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鱼和鸟可以互相变幻,又为什么它们的尺寸难以置信地巨大。这个鲲鱼化鹏的离奇故事,以天上之海为背景来看,是不是一点也不离奇了呢?(鲲鹏神话还跟凤凰的真相有关系,后详)。所以我们要研究和理解中国人祖先的思想和信仰,恐怕首先要搞清楚他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否则的话,一切的努力何尝不是缘木求鱼呢?
    ! W3 Q; ~5 [1 _2 |' Z) y
    " f* P3 A, ^' d! j6 p6 d- N诚然,应当承认到目前为止,我们为夜光云的天上之海与古华夏语义中的“海”所建立的联系,还基本处在猜想的范畴。为了论证它的合理性,在下文里,我们将逐一摆出更多直接的证据,进一步揭示古华夏语义中 “海”的真相。而它们所揭开的,不仅仅是龙的“水属性”之源头,也是古华夏北方起源的证据网络之冰山一角。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马鹿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8:3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头布 于 2016-7-7 00:57 编辑
    ! P5 [/ \4 S- F8 P4 Q4 e+ U! r
    9 t/ C: k4 x. N# Q; Z( h; S- Z更多后续内容发表在知乎专栏  [9 |9 @& C) C: O9 \8 P* U
    龙玉崇拜的起源与华夏北来说. U0 O4 ^) v4 h3 j4 M
    - i4 q  M+ J2 y# o* [% T( C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49#
    发表于 2016-7-7 11:12:08 | 只看该作者
    凡卡 发表于 2015-10-16 10:55
    : i4 S( f* ?$ `5 J3 b5 h前段时间有坛友(不记得谁了),发帖说易经里的龙指的是星象,现在又说是北极光,搞得我易经越来越不敢看了 ...
    7 u. E: M- p; q
    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主张苍龙是东方七宿的拟形。角、亢、氐、房、心、尾、箕。在商之前,指的是六宿,无箕宿。《彖传》:“时乘六龙以御天”,说明最早苍龙指的是六个星座。《说文,龙部》:“龙,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乾卦的六龙反映了古人对龙星于不同季节在天球位置变化的观测过程。在一段时间内,龙星被太阳光遮掩,看不到,被称作潜龙。此后升上天空,“见龙在田”。《汉旧仪》:“龙星右角为天田”,因此“田”为天田星。等到龙星全部升出地平线,就是“或跃在渊”。运行到横跨南中天的位置,就是“飞龙在天”。过中天,将欲西斜,便为“亢龙”。亢,训诂为“极”或“过”。 最后,组成龙头的角、亢、氐诸星宿又回到太阳附近,看不到了,“群龙无首”。5 P1 O" s& c5 x# f
    1 z0 l' S' g7 n. S! h
    红山文化三星他拉玉龙中间有一个孔。据说用绳子穿过去挂起来,玉龙可以首尾平衡,而这个孔被认为是心宿二,也就是大火星。因此玉龙反映了红山文化时期对东方苍龙星宿的认知。
      i5 Z: J) u# I) L3 n2 K) F2 |+ D, e" R: i

    7 w- a" Z4 J9 |
    . u6 t# W. e" g8 b/ c( P" `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马鹿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50#
    发表于 2016-7-9 21:52: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做个记号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51#
    发表于 2016-7-9 22:48:22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6-7-6 22:12$ m# j' K1 I5 o6 T' Q% u% N
    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主张苍龙是东方七宿的拟形。角、亢、氐、房、心、尾、箕。在商之前,指的是六宿, ...
      L& D# C- c& D& u2 Z
    我也觉得星象说更好一些。极光说有些附会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52#
    发表于 2016-7-10 10:13:20 | 只看该作者
    冰蚁 发表于 2016-7-9 22:48- N  n9 N2 w; }6 L( B
    我也觉得星象说更好一些。极光说有些附会了。

    ; l2 }/ [) ~& s1 b星相说的要点是:龙是古人对于形象的描摹,后来逐渐被动物化。而不是先有个龙的形象,然后才去比附星象。$ \, i$ @; P; o, X! @* o/ U. ~/ H# m! H

    ) W. Z; {! F7 k% P古人崇拜龙,是崇拜其所代表的星象。而东方七宿对于古人确定春分秋分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对于农业生产是很重要的。在远古时代,谁掌握了天象,谁就掌握了历法。谁掌握了历法,谁就是通天的天子,就可以统驭万民。所以龙代表最高统治者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_, a. n8 Q1 a8 @( X; v) _

    6 H( I  e, z( ]) e- w) O, g对于北极光说,我觉得有一点不太能解释得通。就是北极光这东西,对于古人的生产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古人为什么要崇拜极光呢?

    点评

    不能同意更多  发表于 2016-7-10 10:38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6-7-10 14:48:48 | 只看该作者
    石头布 发表于 2015-10-15 12:229 @+ n7 {# y5 p/ f
    这两样东西的神异性和崇高性好像还不足以支撑起东亚先民的玉崇拜和凤崇拜。
    ' r4 n* Z- m4 A2 o  ?
    % b6 ~9 c% Q+ U$ ?* Z6 U我们祖先的志向之 ...

    $ \: u/ V% e% N! g( c2 C' B, U很好奇到底是啥志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1 06:49 , Processed in 0.03662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