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了10万大军,并与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与克里米亚一起,从三个方向对乌克兰造成巨大的军事压力。美国与俄罗斯从总统会谈到外长会谈,几轮谈下来的结果只是“期望进一步会谈”。
- `: y& X2 o' a2 _4 R U, r1 J) q
2 H; l8 Z2 M9 Z0 z/ u( q
7 h1 e0 r6 {9 L$ e b. l5 {
11月9日俄军在耶尔尼亚附近的集结情况。耶尔尼亚在斯摩棱斯克和布里扬斯克之间,其实离白俄罗斯近,离乌克兰边境还有300公里,但俄军在耶尔尼亚的集结成为西方的主要证据(图源:CSIS)
& {2 u" C) j# D- x. R1 [6 @- D$ G+ [- J! Y$ T1 }8 j4 ~
+ U) a6 k7 V8 m7 p: E% j
耶尔尼亚集结的详图(图源:CSIS)' I7 s$ d z) P0 _- c
# c! ]# t0 V) j( ?0 L8 s不算北欧地广人稀的瑞典、芬兰和世界面积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是欧洲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比法国、德国还大。乌克兰也一马平川,只有第聂伯河还算天险。第聂伯河很宽阔。传说中第聂伯河上的燕子飞到一半就飞不动、掉下去了。第聂伯河在敖德萨和克里米亚之间出海。基辅也在第聂伯河上,离白俄罗斯边境只有100多公里,不过中间隔着切尔诺贝利无人区。+ I! ], a- i" t$ L4 g; k; }9 [8 P
Z Q' H. Y, ?( s: ^: U5 w' {
乌克兰颜色革命后,西方将势力范围大大推进了一步,理论上离莫斯科的最近距离只有四五百公里。乌克兰的经济实在太烂,西方不愿背包袱。接踵而来的东乌冲突使得乌克兰成为烫手的土豆,既不能握,又不能丢。克里米亚问题则锁定了西方的困局:西方无意帮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更无意承认俄罗斯“收回”的现实。在两难中,乌克兰的泥潭越拖越深,越拖越烂。5 _7 [5 L( V% M6 E+ b2 Z5 T. ~
/ O* S8 }2 J1 W' s1 F
西方对乌克兰的政治支援只有口头的,最重要的经济支援实际上没有,军事支援一直都有点,但只是有点,眼下集中在军事顾问和训练,还有“标枪”反坦克导弹。
6 Q$ x; z4 s% d9 ]( q
3 ~; D' J5 S5 n1 x5 t* y西方军事顾问的作用有限。他们的军事素养再高,也是与本国(或者北约达标)军队的训练、装备、指挥体制相适应的,空降到乌克兰未必有用。重新训练乌克兰军队更是没谱,美军在阿富汗训练了20年,结果兵还没有来得及败,山已经倒了。- @: w; C8 a; |: q9 g
. u9 `( _. E) ~. L. T* l5 n
美国已经向乌克兰运送了一批“标枪”反坦克导弹,波罗斯海国家也起劲地“捐献”一批,但这要是能管用,美国陆军只要空降兵就够用了,“标枪”管够。
. A2 F: R" ]3 X: r
+ _& m) V0 m3 }7 d% y- y4 I5 Q美国除了虚声恫吓,实际上没有多少办法。制裁要是吓得住普京,那就不是普京了。美国要俄罗斯考虑后果,但对俄罗斯来说,没有比西方剑尖指到自己的脑门更严重的后果了。+ |- l, e& {1 Q8 |+ S) l8 f
# @* x, j2 L, ?5 b美国的新剧本是不断扬言俄罗斯即将在一二月份入侵乌克兰,迫使俄罗斯否认。俄罗斯要是真的推迟行动了,只要俄军不撤离边境,美国就不断改剧本,推迟时间;俄罗斯要是发动进攻了,则是言不由衷,前面的否认都是假的,加重俄罗斯的道义赤字。
4 y8 {9 ?. r$ _$ N+ |$ K
1 q& ]4 {: ~' v& p) O这种把戏根本不可能实质性地影响俄罗斯的决策。俄罗斯是否会发动进攻,只有俄罗斯才能决定。何况冬季未必是进攻的最好季节,夏季日照时间更长,机械化装备和人员的运作没有严冬那么多事,巴巴罗萨行动、库尔斯克战役都是夏季发动的。5 n( r/ C: p$ z6 ~' `& |' p+ K
8 a1 @) g' H, m$ O
$ J/ M6 P6 D, d- u乌克兰处于俄罗斯的三面包围之中,中央的湖泊由第聂伯河连接,把国土分为东西两半(图源:NPR)
9 K) X4 n& s8 `7 h
f3 M, ?; _! x. L. y# ^, I当前俄军的边境部署是对早先乌军在东乌部署的反应。俄罗斯不能坐视乌军进攻东乌,俄罗斯再三说明无意主动进攻。如果在某种条件触发下,俄罗斯发动进攻,有些什么军事选择呢?+ ]# Z+ `5 u0 r, K! ]; k
( D7 D& [- E" l/ E* U! G9 T9 ^7 r俄罗斯空军远比乌克兰强大,但空中战争并非俄罗斯的强项。在格鲁吉亚的作战中,空军只是支援,在乌克兰应该也一样。海上更是不给力,黑海舰队在苏联时代就是最弱小的,现在只是存在舰队而已。俄罗斯的进攻最可能还是陆上为主,不仅俄罗斯陆军具有压倒优势,还从三面包围乌克兰,有态势优势。乌克兰地形平坦,也适合俄军发挥装甲优势。第聂伯河在二战中既没有挡住德军进攻,也没有挡住苏军进攻,现在也只是便利的地理分界线。1 _1 F9 ?$ `- J
! W' Z8 y d$ o J6 ?& m
说起来,俄军有6个军事选择,每一个选择都有不同的后果:
' p$ C7 v+ S+ t$ `
$ q/ k* b' l2 u, p3 A& F. @' |1、 从边境暂时撤出部份部队,在继续支持东乌武装的同时,着力于外交解决。这是俄军增兵边境前的状态,实际上不成为选择,要是能外交解决,局势根本发展不到今天了。
9 y: j& o0 U3 h4 g1 y5 M2、 以维和名义,进军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直到和平谈判达成对东乌和俄罗斯有利的结果才撤军。这样做也意义不大,有俄军在边境威慑,乌军打垮东乌武装的可能性不大。
" N) k( y! o* T0 X' `+ k0 S3、 进军乌克兰,以第聂伯河划河而治。第聂伯河不仅是乌克兰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人情分界线。河西受波兰和天主教影响较大,乌克兰民族情节较强;河东受俄罗斯和东正教影响较大,民族情节上对俄罗斯较为友好,容易迅速稳定战后态势。划河而治也一劳永逸解决了东乌问题。
5 E1 W: r& Z2 J4、 在进军第聂伯河沿线的同时,进军亚速海到黑海沿岸。这样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和特兰尼斯特里亚之间打通陆地桥,乌克兰变成内陆国家,克里米亚也解决淡水问题。: p5 d5 ]& Z# b) A
5、 只进军亚速海和黑海海岸。但这里一马平川,纵深太浅,也与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缺乏容易划界和防守的河流、山脉。
& @' ~3 L% x, D/ \6 E, A8 t6、 进军乌克兰全部。行动规模最大,政治、军事、经济影响都最大,也使得俄军在苏联解体后第一次在波罗的海三国以外直接与北约面对面。* i9 r) y. q, r8 I
# B6 U' y9 j7 ]0 S' k
在作战上,以第聂伯河为终止线的话,进军有北线、中线和南线之分,具体组合由上述选择决定。) }: p. `0 H# c$ |
/ l. O# p3 q/ `
@' G* ^. l- {# j; G% o1 ]进攻路线有北线(绿色)、中线(蓝色)、南线(紫色)(图源:CSIS)
% ]+ {# ~, K' {0 r. s; \
# g) l$ i6 F+ E/ r- H0 K6 G2 ^北线以分进合击基辅为重点,如果得到白俄罗斯的配合,还可绕过不宜通过的切尔诺贝利地区,从侧后向基辅卷击。新尤尔科维奇-切尔尼希夫-基辅路线长约250公里,特罗波特诺伊-柯诺托普-尼津-基辅路线长约320公里。如果可以借道白俄罗斯,马祖尔-柯罗斯腾-基辅路线长约250公里。在理想情况下,3天可完成对基辅的合围,最多不超过7天。 l% @: n) Z/ W; `# w$ p. i
! g* `, G. j/ T8 i4 ~中线可有三条主要进军路线: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克列缅丘格(长约320公里)路线、顿涅茨克路线(可以分为两支:顿涅茨克-第聂伯罗、顿涅茨克-扎波罗日,各约220公里)、罗斯托夫-马里乌波尔-贝尔蒂扬斯克-梅利波尔路线,以进军第聂伯河一线为主要目标。绕过哈尔科夫直接向纵深进军的话,也可在3天达到第聂伯河,最多不超过7天。; Y8 T5 d& P" F
# _7 e8 |. }. P( c南线从克里米亚出发,东翼与中线南翼东西对进,在梅利波尔会合;西翼进军赫尔松的第聂伯河出海口。同样,行动可在3-7天内完成。不过单独行动的话,通过刻赤大桥和克里米亚的后勤路线不容易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 o2 M2 }( A; F/ X# D& s* V
6 S- E4 T# P/ R" _7 M三线同时行动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效果也最大。! l1 B$ g! A: [7 _0 I
- y- v+ \6 F' M5 |- e# @
5 |" e9 u1 j( ^' e( C4 v M
如果在南翼越过第聂伯河,南线还可以陆海并进,用克里米亚出发、对敖德萨的两栖攻击加速推进(图源:CSIS): h3 |0 V" {% b+ N) D# K
0 Q/ u. k6 J- S" {8 _+ b
如果南线不止步于第聂伯河,进军第聂伯河就是第一阶段作战(绿色)。然后可以在跨越第聂伯河的同时,在海上两栖卷击敖德萨,执行第二阶段作战(蓝色)。得手后,北路打通与特兰尼斯特里亚(俄罗斯族在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之间的一块飞地)的陆地通道,南路打通. b# i' l& w, f9 s9 \+ P
与布贾克(摩尔多瓦以南,与敖德萨隔海湾相望,陆地上只有2公里宽的国家森林公园相连接,主要靠海湾口的海堤和大桥连接)的联系,势力范围一直推进到罗马尼亚边境。
, s& V$ {& \4 K/ B; o7 z G$ a
+ V* C2 l. c6 y
4 P( x1 G. X; k% `- b5 j进军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需要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绿色,第二阶段为蓝色(图源:CSIS)6 r0 w2 g% L3 p7 i7 Y* W4 Z; F
. q- ~" a: S, ?1 `% m如果要进军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全境,再次需要两阶段作战,在文尼察-日托米尔-柯罗斯腾一线短停整补一下,再继续向西推进,最终终止于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边境。/ _' @/ P" e: @' @
& x: k- R: }/ _% A. b文尼察在卫国战争中就是重要的地方。文尼察以北12公里的森林里是希特勒东线指挥部所在地,代号“狼人”(Werwolf),希特勒的代号是“狼”。希特勒就是在这里下令南线德军分兵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并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期间在这里督战。
) P1 O' ]' ]! \& x' V* ]. J: i4 L+ ^) x3 C8 O
如果俄军兵力足够,而且得到白俄罗斯的政治配合,有可能把进军第聂伯河以西的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从白俄罗斯出发,一路沿波兰边境切断乌军的退路、隔绝与北约的联系,另一路向文尼察-日托米尔-柯罗斯腾一线包抄,与东线俄军汇合。
! Q* Y( d! O6 i( d4 e! {* [# f/ H# Q9 z6 Q6 u1 ^; T
俄军的后勤还是高度依赖铁路,所以进攻路线都依托铁路沿线。重要的铁路枢纽将是争夺重点,# ^8 B% m; N; f4 s) x
% [ y0 K' N$ S* O俄军擅长闪电战,但乌克兰是很大的国家,东西超过1000公里,南北超过600公里,有4100万人口。基辅(300万人)、哈尔科夫(150万人)、敖德萨(100万人)、第聂伯罗(100万)、扎波罗日(75万)、马里乌波尔(50万)都不是小城市,俄军要速战速决,必须绕过城市,直插后方,否则像格罗兹尼(只有40万人口)那样打成僵局,会非常被动。& |" q6 S8 ]: v6 u& U
% `% V! w/ ?: J: S. o) q0 @& I
在时间上,视俄军准备和乌军抵抗情况,到达第聂伯河一线要在3天到一星期内结束,需时更长就失败了。在“摆平”战线后方的城市后再继续推进,还是不在巷战中纠缠、继续高速推进直到乌克兰西部边境,各有优缺点,要看俄军的兵力资源和作战决策了。
* ~, Q! i, `3 V* c1 _- F2 M! B" g1 {5 P8 G7 q+ {' ?
西方舆论使劲鼓噪俄军将在1、2月大地封冻的时候进攻,避免3月后解冻、翻浆导致机械化装备行动困难。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当前俄军的部署是对较早时间乌军对东乌部署而做出的反制,已经到位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俄军要行动,1、2月都晚了,现在大地已经封冻一个月了,越晚开始行动,越接近翻浆,行动时间的窗口越小。反过来,进入5、6月后,翻浆期已过,夏季不仅干燥,日间时间也延长,更加有利于行动。卫国战争中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夏季开始的。德军是因为红军坚决抵抗,行动才拖延到严冬,越拖越被动,导致最后失败。
3 |: F+ i, C+ w: N: H3 f7 s
& E% t) L) ^+ `/ T7 z1 _8 P俄军在二战后就没有组织过10万人以上的战役行动,指挥经验局限于大型演习。不过乌军指挥经验更加缺乏。俄军的后勤严重依赖铁路,出境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是一个疑问。不过在乌克兰到底算出境作战还是境内作战,还不大好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发展严重停滞,俄军对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后勤网络硬件、软件的理解现在依然大体管用,要说境内作战也没错。
5 q9 U" z7 J$ v, Y$ @# ]" y% W; e, b% r3 ?5 Z2 j7 l. [) ?
士气是另一个充满不定性的问题。一方面,乌军算是保家卫国,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血缘关系使得这带上内战的色彩,打起来是更狠还是更怵,就不好说了。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俄军对苏军体系的保存最为完整,又在格鲁吉亚、叙利亚作战中积累了有用的经验。乌军不仅只保存了苏军的碎片,大量军内人才回到俄罗斯,颜色革命后进一步换血,“门外弟子打掌门师傅”到底是心理激励还是心理障碍也不好说,乌军在东乌作战的屡次失利也有类似的作用。在东乌作战中,乌克兰正规军的表现不及私募民族主义武装。如果打成巷战,民族主义武装还能继续发挥作用,但在大规模野战中,好勇斗狠的私募武装是顶不住正规军的钢铁洪流的。, B4 E( t2 e1 w3 J, }
( W+ u) z! N' l5 {+ E' m美国和北约为乌克兰军队提供的训练难说有多少作用。历史上,还没有过美国和北约训练出一支真能打仗的军队的先例,从解放战争开始就是这样。
9 w; }& f! c' z) v! M/ F3 O$ W
w6 f3 `* s0 B* f3 v' i9 Q! S3 n如果战争果然爆发,俄军是势如破竹,还是势如断水,还很难说,对双方的实力外界只能猜测。但美国、北约和乌克兰的军事应对只有很有限的选择:
" p# D8 S& `! o& a
2 a( g; |! J) I( Q3 c1、 美国和北约已经排除了军事保卫乌克兰的可能性,俄军一旦发动进攻,只有俄军才能决定进攻线停止在哪里,乌军基本上只能被动应战,既无法挡住俄军进攻,也无力主动选择战场。! f0 D- I- V! j( J
2、 乌军可主动后撤到第聂伯河以西,避免有生力量被早早歼灭,但这对基辅政府的合法性是严峻的挑战。乌军甚至没有以空间换时间的选择,因为时间不在乌军这边,没有增援会到来。西方有人鼓噪基辅方面将第聂伯河大坝决堤放水,水淹俄军,这种丧尽天良的提议人应该受到核烧烤的待遇。3 f7 O# b* r" a- B7 A5 X
3、 在理论上,乌军可在美国和北约的情报支援下,对进攻中的俄军薄弱侧翼实行反突击,打乱俄军进攻节奏,分割俄军主力,消灭俄军有生力量,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和民心的振兴。但乌军是否有足够的指挥水平、战斗力、装备、后勤供应是个问题。俄军合成营战斗队在东乌战斗中表现不俗,不仅在进攻中机动灵活,在遭到突袭时也善长应变和抓住战机,全无西方想象中呆板的压路机式作战。数字化炮兵和平坦的战场更加有利于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更高的俄军,乌军反突击要成功并不容易。+ n. [8 r3 f8 c- [; I. n) s [! f
4、 美国和西方可以通过“新租借法案”迅速向乌军提供防空、反坦克、反舰、电子战、轻武器、火炮、弹药、车辆、飞机备件、燃料、给养、医药等,但装备和器材到手到形成战斗力需要时间和训练,现在已经不是二战时代了,给抵抗战士空投一批冲锋枪和炸药,拿起来就能战斗。西方装备对熟悉苏制装备的乌军也需要磨合,乌军是否有这个时间就难说了。
& ~8 k) y% ?9 R0 X5、 像武装阿富汗圣战者那样,在乌克兰打一场反俄游击战争,耗死俄罗斯。这似乎是很厉害的主意,实际上可行性很低。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文化和血缘上太近了,这是准内战,甚至可看成东乌战争的扩大,并没有外国占领军在反游击中的语言和文化隔阂问题。在卫国战争中,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得到德军的支持和武装,也没有成什么事。
" ?5 G# _3 d5 r7 h; @; }7 |* p
美国和西方的政治和经济选择多一点,但没有一个管用的:: u$ T1 u( {* V! t. I8 v
! O3 G) \. o1 H' q& u1、 经济制裁再严厉,也不足以根本动摇俄罗斯的决策,只能把俄罗斯推向中国。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坐二望一的体量本身就是强大的拉动力,巨大的增量也是俄罗斯的发展机会。
7 G; f5 e$ z, K: x$ X2、 北约国家可对乌克兰难民提供庇护,对俄罗斯是道德压力,但实际上是帮俄罗斯减负了。/ A7 [2 E3 Q) U6 V
3、 乌克兰是俄罗斯天然气输往欧洲的要道,冲突可能严重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对欧洲的输送,可以用美国液化天然气补上欧洲的需求。但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北约国家要帮助乌克兰,难道不应该主动停止“资敌”吗?甚至不需要等到冲突开始。这点立场都不坚定,还谈什么支持?6 x0 T: y" W, x* g- i: J" n
4、 舆论战。这是西方惯技了,不能拿俄罗斯怎么样,俄罗斯被抹黑已经习惯了。& K4 E. g2 F* P; W/ [" m7 K( m6 I* o
5、 用外交压力迫使白俄罗斯拒绝与俄罗斯合作,不容许俄军借道。如果没有西方在白俄罗斯搞颜色革命,这没准能行。但西方左手往白俄罗斯脸上搧巴掌,右手把白俄罗斯往身边拉,想什么呢?
4 M3 }$ ^' j3 l6、 出动国际法庭,调查俄罗斯的“战争罪行”。最应该受调查是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罪行。
, {" U- g" V' G( ?8 U. K- c
4 \4 i# d4 B. M乌克兰成为美国和西方的难题了。俄罗斯还在与美国谈,但明摆着是谈归谈,干归干。俄罗斯不想放弃的,美国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反过来也一样,美国不想放弃的,俄罗斯也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美国无法迫使俄罗斯承诺不会进攻,俄罗斯无法迫使美国承诺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乌克兰的局势还将继续僵持。
t6 K1 T. {; e( l/ X R
0 b; F7 u% o0 m" c( f/ X美国战略重点转到亚太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方向施加压力的最好时机,甚至可在美国的鼻子底下在世界很多地方“为所欲为”,比如“公然”与受到西方围堵的缅甸军政府发展军事合作关系,已经向缅甸交付了2架苏-30SME重型战斗机。俄罗斯向朝鲜、伊朗提供战斗机、防空导弹也是很可以想象的。一个中国已经弄得美国手忙脚乱,美国要给俄罗斯施加压力,也分不出多少力可以施加了。
1 \/ f" ?7 R- P! @/ {/ p5 x6 l" G5 _" e' W( F; _
但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无所作为对乌克兰、格鲁吉亚这些国家是坏消息,美国“管杀不管埋”的本性暴露无遗。对北约盟国也是坏消息,尤其是前东欧国家。欧洲指望不上美国了,这正是法国重拾“欧洲战略自主”的主要着力点。波兰总统宁愿惹恼美国,也要前来参加北京冬奥。立陶宛在支持台独问题上裸奔,美国只有口头支持,欧盟拒绝被“尾巴摇狗”,现在也在琢磨怎么从电线杆子上爬下来。
' o6 s6 M$ a. Y) x! @! g
# `$ L' L t: r% s9 y) f) e$ `在20世纪初英德海军竞赛时代,英国采取从全球收缩、全力确保在北海的海军优势的战略,最后侥幸赢得了一战的胜利,代价是日本在远东和美国在两洋的坐大。但德国拒绝战争、继续埋头发展的话,时间可能在德国一边。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二战后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帝国,现在只剩二流,连帝国都谈不上了。, W& i* d- ^$ Z8 R0 [
- L' J9 o4 D. E* Z! w" }) Q历史的经验谁都在研究。美国在研究如何避免帝国的衰落,中国在研究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俄罗斯在研究怎么捡漏,欧洲在研究如何吃瓜。乌克兰在研究什么?最应该研究的是邻居波兰的历史经验。5 ]6 E7 G% {( z1 |4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