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4-30 15:06 编辑
; Y& Q2 D' e" r* d3 J0 }: D- \9 v
美国海军正在对国会大喊:打钱。没办法,冷战结束后,美国从战略层面上整体错判了未来世界走势,海军建设转向中低烈度和由海到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濒海战斗舰”(LCS)就是苦果。 Z5 G2 F9 D( k2 ]
& ` j. S. e* L/ L% E6 `
![]()
5 H- j4 r, A: z Y `, [( r& m濒海战斗舰“自由”级(左)和“独立”级(右)最终成为昂贵的弯路7 }; S; b2 Z# h: Y+ t( S' k
; i$ h$ [. r6 V+ p$ F
LCS在设计上不乏亮点,经过多年的磨合,现在也基本达到了除了战斗力以外的设计要求。战斗力不达标其实不是LCS的错,而是任务模块研发的失败。LCS的设计思想是海军舰船设计的突破,速度、船型其实是次要的,主要在于模块化。两种LCS在设计时都预留了宽大的任务舱,可以搭载像集装箱一样的任务模块,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搭载反舰、防空、反潜、扫雷等任务模块,使得平台设计与功能定向分开,极大地提高整个舰队的灵活性。, G) f6 `& p# Q4 \
1 ~7 r' P2 l" K/ f1 j8 G$ y: ~ r2 T
y, H! P+ K2 @$ s. n5 I
任务舱是很有用的新概念,这是“独立”级
( |; p, \, z) Z) `5 {$ L! _2 [, Y0 l+ o+ l5 A& j- ]
![]()
, i9 R$ x/ d. D' \, j+ e新一代战舰大多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任务舱的设计,这是英国26型护卫舰的任务舱设计
1 h' c8 A- `$ T
" c" d1 j- W8 Y8 m专用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平台的性能,这是常识。但专用化也限制了舰队的灵活性,使得覆盖整个任务谱系需要的舰船数量更多,提高海军建设的成本,同样限制海军发展,这也是常识。如何在两者之间合理平衡,取决于对威胁水平的判断。如果在总体上威胁水平不高,模块化大大降低舰队的建造和运作成本;如果总体上威胁水平太高,成本就是次要考虑,毕竟武无第二,战败的成本是无穷大。, e8 i; N: J) G. H7 j
1 k: _, Y f4 R
LCS正是整体战略威胁降低的基本判断下的产物。问题是谁都没有想到中国会那么快地崛起,LCS还没有下水,就已知无法在中国战区的水面战斗中生存了。很多作战模拟表明,LCS连顶住056都困难。
( Y3 e% @% g% o$ w
4 D! T6 g; t' D3 C十几年来,美国海军一直在研究在LCS上安装反舰导弹和任务模块永久化的问题,现在终于决定全面加装“海军打击导弹”(NSM)了,并将保留的34艘(最初4艘已经决定退役)LCS中的30艘一分为二,15艘永久加装反潜任务模块,另外15艘永久加装扫雷任务模块。有可能是奥斯塔尔的三体LCS全部定位于反潜,洛克希德的单体LCS全部定位于扫雷,但还不清楚。
a/ }0 e1 W1 H5 N
4 A. b: ^- ^$ h: a8 |5 b![]()
( r6 L& B- P* o3 d$ z$ }LCS的设计决定了没法装垂发,NSM只能倾斜发射
G3 n& w& F, Z) h, I
0 x, K* L3 W/ |# r0 C/ A! Z# q4 A / z& t% b* s! d5 k1 T) r7 e
不过星座级也是倾斜发射的: u& }5 r! M* h4 }
' ~6 x/ p5 l3 r" W+ x( j( K: C0 I , J$ {" Y# Z0 F6 Y$ `$ F* `* G/ _" X" s
美国海军陆战队则在研究车载发射的NSM; E- q5 j5 Z5 b4 q
7 O4 U8 Q9 H, l6 j. a0 k8 k2 aNSM是挪威研制的,美国雷西恩改进并授权在美国生产。这是基于“企鹅”反舰导弹的经验研制的,比“鱼叉”的重量减轻1/3,战斗部也减轻一半,只有120公斤,但用涡喷发动机续航,射程增加到180公里。NSM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在近海岛岸复杂环境里使用,具有一定的隐身设计。两种LCS都将装备甲板上倾斜发射的NSM,“星座”级护卫舰也将装备,海军陆战队则在研究车载发射的NSM。空射型可由F-35携带和发射。9 [+ k+ q+ M4 l5 d% H: z
/ y( W* B6 t6 ^1 `" t# L
9 B K: i% x8 I! e( u! N! ]7 Z1 Y
NSM除了战斗部小一半外,在性能上大体对标“鱼叉”,但有一定的隐身能力: R8 Y, \! F4 Q s% U
1 E) C5 D4 n# ~1 x! T9 B![]()
& z4 d1 Z0 ~/ X# N' v有意思的是,NSM发射时是“肚皮朝上”的
* p1 I3 b$ I* d$ E. P4 C8 E3 J
. p4 ~2 }; s: w- E2 y![]()
' h' A) t( O& M+ b# K可能是为了在包装和发射时保护面朝下的红外窗口1 ^' n* J( ?9 @; w+ Y9 S) H$ ^
( c8 `* a& Y: J4 ZLCS的模块化概念其实并不是石缝里蹦出来的,海军战舰的某种模块化在通用垂发时代就开始了。通用垂发可以混合搭载反舰、防空、反潜导弹,甚至可在未来用于发射无人机,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模块化。但这个模块化是建立在平台本身拥有强大、均衡的能力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即使垂发装填单一种类的导弹,平台的单一能力更加突出了,但依然具有足够均衡的综合能力。, S0 t/ {* c* X6 V
! o4 U; c% l9 F$ q5 ?! rLCS把模块化概念颠了一个倒,平台只保留最基本的自卫能力,几乎所有高端作战能力都来自于任务模块。单一能力将高度突出,甚至高于更大吨位的通用舰,但其他方面就极大降低到平台的最基本能力了。这使得LCS在高烈度战场上的任务能力和生存力很成问题,而原来计划中的在海上就可更换任务模块的想法在实际中发现不可行,回到基地更换模块都需要至少两个星期,使得LCS成为“步子大了扯着那个什么”的典型。9 R% [) m8 e W, f; A1 E' G
0 x% w* b8 |- w/ U + H' M2 m* C1 `- U5 |0 ?
装备NSM后,LCS至少避免了看到056也必须逃的尴尬了( P( R. l0 W( E) _; I |( @
2 s7 A8 x. f) L3 Y6 a
任务模块永久化后,不光不再需要对搭载什么模块三心二意,也解决了可换模块的可靠性和利用率问题。这样,美国海军将多了15艘反潜护卫舰和15艘扫雷舰,少了30艘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干什么用的多用途战斗舰。这意味着彻底放弃模块化概念了。
, k1 n( r2 J: m' B: i8 X& o& M: e2 D
5 K0 g6 }; }$ f1 |美国海军倒是需要扫雷舰。上一代的“复仇者”还是里根时代的产物,该退役了。不管导弹和潜艇如何发展,对于海军来说,水雷才是最难缠的。“复仇者”还是采用传统的扫雷具,LCS不仅可用直升机扫雷,还可从宽大的任务舱里释放无人艇和潜航器,实行新概念扫雷。LCS的高航速对于高速赶到雷区有用,但对实际扫雷作业没用。没办法,这是“废物利用”的局限。洛克希德LCS(“自由”级)的动力系统有设计上的问题,美国海军已经停止接受新舰,并命令洛克希德对已经交付和尚未交付的全部“自由”级整改。另一方面,“自由”级的钢制船体更加坚固,对危险作业的扫雷有利。, n4 e6 Q6 |# }
9 \7 o" X! ~. J7 K5 R# z; u2 E . n/ ]: s! O! H) _1 `( G
“复仇者”级扫雷舰在里根时代就显得“很没品”,现在更不堪了9 Z1 J# ~6 {$ N
* L' y: t' E5 l 6 N2 C3 ?+ [5 a
“自由”级至少看起来就21世纪一点$ I! W# A1 n5 F4 Q5 N( V
1 `3 y* o8 O# l- x( k美国海军也需要反潜舰。美国海军的反潜分两路:核潜艇实行攻势反潜,主要针对敌人的核潜艇,包括战略导弹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水面舰艇实行护航反潜,主要保护航母战斗群、两栖战斗群和运输船队。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实力世界第一,但挡不住任务也繁重,不光有中国的核潜艇需要“人盯人”,还有俄罗斯的,甚至可能还要秘密跟踪英法的,毕竟在核武器问题上,谁也不会把国之安危寄托在盟国关系上。中国(还有俄罗斯)的常规潜艇更是数量太大,美国核潜艇不可能跟踪得过来。; J9 p O1 ]6 D" d
. I$ r0 u: v6 K: M+ f3 ~美国的主要水面战舰都有反潜能力,但不要说“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伯克”级驱逐舰也忙不过来,航母和两栖战斗群的护航是必须的,其他就不一定顾得上了,更不可能到处追逐潜艇。“独立”级改装反潜舰的话,比“伯克”级还要宽大的直升机甲板特别有利于直升机反潜,任务舱里也适合搭载拖曳声纳和水下搜潜的潜航器。高航速在高速穿梭于潜在搜潜海域之间是有用的,在护航反潜时,也适合于迁出驱潜和在返回中赶上编队。这不仅对运输船队护航有用,对航母战斗群护航都足够。高速的反潜LCS是对“星座”级的有用的补充,“星座”级的战斗力远为强大、均衡,但航速令人捉急,只有“超过26节”,几乎肯定跟不上航母战斗群。6 ^8 K) t- i; \7 `: e, Q/ \" g
3 M& K' J' @' s4 |3 B
![]()
0 `9 M. `% V5 |$ n0 o" w" h“独立”级用于反潜,速度管够,比“伯克”级还宽大的直升机甲板也用起来舒心、放心,任务舱(“2”字是任务舱的艉门)也适合释放搜潜用的拖曳声纳、无人艇和潜航器) B( Z( ^1 M/ X- o% F- ~! f- |# h2 t
9 n' P$ A. N$ k
无论是扫雷还是反潜,LCS反舰、防空能力薄弱都不是问题。20年后,LCS总算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这是一段昂贵的弯路。38艘LCS的投资本来可用于至少18艘“星座”级护卫舰的,美国海军一共只计划建造20艘“星座”级。
3 z6 i; ]7 M9 S5 W8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