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先,这是个大坑,大家慎跳。2 R3 T( p$ L- _
. O& O5 s! D( j1 W' m3 n一、沙俄海军的潜艇梦
; _4 ?6 Y! q" G* {+ N6 J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充满冒险精神和扩张野心的民族,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从瑞典王国夺得波罗的海靠近现圣彼得堡市市区的土地,宣布在此建立城市并迁都于此。但第一次获得欧洲方向出海口的沙俄军队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之前拥有的小型内河船舶不适合在海面上作战,有海无军。这使得发展造船工业被提升到了最为优先的地步。
" d# a1 i+ J5 _
/ g' ~- X2 J/ W; ]在荷兰学习过造船技术的彼得一世热爱海军并且懂得海军发展的规律,在建设船厂、建造水面舰艇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跟踪舰艇建造技术方面的最新理论及成果,潜艇技术就这样进入了他的视野。
; n+ q8 @5 g; n4 j; _- B' l6 \7 b, K& s: } A w* D3 ?7 D
彼得一世认为潜艇建造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俄国花较小的代价就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世界主流水平,他在圣彼得堡市郊区一个叫“谢斯特罗列茨克”的小城附近建立了潜艇研究机构,并于1721年进行了第一次潜水试验,当时所用的潜艇如图所示
. X! e! a- Z9 v/ |, X
6 @6 n- s# d: s2 `! b6 Z; ^
6 p& h# { N3 k5 ]5 ~
3 V$ s" I* k) q+ t( ~+ p
" L# U" ^) e( }5 T# O
1 t( v* S' p, E$ V! u3 i- `试验艇使用浸过油的动物皮革和融化的树脂等作为密封手段,划桨动力,唯一的攻击手段是使用艇尾的钻头钻穿敌船的船底使其进水。使用可抛弃式压仓物,呼吸全靠艇内空气。
0 y' [) B' s4 F" s1 Q, b5 L6 `4 Z
8 M' v# U& B+ I9 I0 T5 p5 c种种不足使得这种试验艇并没有被投入实战,但这座小城却成了俄罗斯潜艇兵心目中的圣地,官方在此兴建了一所纪念全体牺牲潜艇官兵的纪念碑及东正教教堂。
# w {: U' C5 |5 }纪念碑全景
- X: b4 r1 j& v8 e
2 W4 B: B" T% Y# J1 c" {/ ?
. _) o5 l) P; D. v, Z) S0 x5 ^6 j3 B; R- A/ L, E
上面每一块黑色大理石都记录了一场悲剧,我放大的这一块是k-141“库尔斯克”号的纪念碑,上面文字内容:2000年8月12日;k-141“库尔斯克”号;因事故遇难;艇长亚辛上校;遇难船员117人(加上艇长118人)。, W8 w5 C0 E, [& [. U* N
A$ w1 ?3 B7 x( D6 V
% @$ }) u1 d+ n$ H, l- D
' R1 ^; m6 _; L
纪念碑常年鲜花不断,我和几个战友也代表中国同行送了一束花(吐糟一下,一捧七朵玫瑰200多人民币,毛子的花价真是坑爹)。
5 ?2 p/ q) ]- m
" d% [" {9 S4 R; Z在该型试验艇之后沙皇俄国相继试制了22型潜艇,这里不做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向我索取相关资料。 [! Z4 N5 o. d7 v; c# R
( h+ S0 {9 J. Q' s q e十月革命之后,前苏联在内忧外患不断,国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对潜艇技术的研究也没有放缓,1918 -1945年间研制了潜艇型号:
+ m5 x) @+ \8 @& h3 P• "Декабрист"十二月党人3 D( O9 g2 f3 Q. t* E2 }0 Q# U
• "Ленинец"列宁主义者
% `+ O/ ]( H/ G+ b( P• "Правда"真理
: d3 G6 M$ ^ O6 n$ K. D• "Щука"狗鱼
$ W3 z. n1 J# g/ p. c• "К" (Крейсерская)巡洋舰' d% G2 @* Q# G6 l3 P. M9 @- F
• "М" (Малютка)婴儿8 t9 ~4 {' o( c
• "Средние"中间4 w2 u1 I1 H2 h4 L. P) {
1 P1 U! k3 z: O# a( q& S! q' J3 F
根据中苏协议,1951年“狗鱼"型(Щ型)的Щ-121和Щ-123成为了我国第一批潜艇官兵的教学艇;6 X, C6 @( P7 }
8 \& Q/ d3 F+ K% V4 v" KЩ-121号:1933年12月20日在列宁格勒苏达米赫造船厂开工,后由列宁格勒经铁路运到海参崴远东造船厂建造竣工,1934年8月26日下水,1935年4月30日入役,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1951年,驻扎在中国旅顺口作为中国潜艇学习队对口学习潜艇使用。1954年6月26日退出海军编制并拆毁。& o# P8 p# v! T: H1 j; n3 g7 s/ X0 v
Щ-123号:1934年8月26日在海参崴下水,1935年4月30日入役,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1936年4月27日至7月1日,该艇曾长期航行,全体艇员均被授予勋章。该艇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在基地和港口出口处进行阵位和巡逻作业,执行了一次作战远征。1954年6月26日退出海军编制并拆毁。3 r0 _) {0 `! U( F
1 h; h2 p9 v; u1 F" h7 Z# T; r# C
9 x' h: M: {$ s4 {4 p- O3 W5 D+ F/ ~1 `7 c* z% ]9 m
“中间”型(又被称为斯大林型,即C型)的С-52和С-53艇1954年6月成为了中国海军拥有所有权的的前两艘潜艇。
: G0 F* J' }/ a1 P
2 A) {0 u( Y- F% Y, U/ [* n6 cC-52艇:1937年4月29日在波罗地海船厂开工,在海参崴建造竣工。1940年8月30日下水,1943年6月9日入役,同年6月27日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执行阵地勤务和侦察勤务,进行过一次作战行动。1954年6月24日退出苏联海军现役后,交付中国海军并改名“新中国11”号。
9 F; @1 \+ I$ C' O/ V" i" WC-53艇:1938年9月28日开工,由列宁格勒以部件形式运至海参崴建造竣工,1941年10月30日下水,1943年1月30日入役,同年2月7日编入苏联太平洋舰队。1954年6月24日退出苏联海军现役后交付中国海军并改名“新中国12”号。
2 o( D; m% h, g& V
! ?* ]* Q3 r r5 T- E: i
4 v7 L2 `/ b* O, @5 x+ d) p1 h
5 P1 A8 Q7 g. E& n' D
“婴儿”型(M型)我国也曾进口两艘。
2 X( A% G* o& H* }4 E2 O( q- A
3 ^6 E$ b4 }7 M3 C0 |“婴儿”级从1940年开始在列宁格勒的苏达米赫厂和高尔基市的红色索尔莫沃厂建造,到1953年停产,建造数量多达53艘。
2 I1 D8 Z* {7 {8 Q“婴儿”级和“梭鱼”级一样,采用两舷凸出的轻壳体结构。艇的耐压艇体采用电焊焊接工艺。因为排水量小,“婴儿”级便于通过铁路运输。
# h' C/ _( v( H1 F' w
/ D( c! m; k2 R
1 z' c6 W- `7 x; k6 p! |1 r2 ~3 @. O
2 W& @. D8 q$ a; X% Z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