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号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自从“山东”号加入中国航母行列以来,双航母就成了人们的碎碎念。日前“辽宁”号和“山东”号同时停靠在海南三亚,再次引起人们对双航母的猜测。
( K) {, {* s, U
" P9 d/ E- u+ _" S( P
$ j6 y1 j x- Q4 H. r& D+ [+ a空客防务的卫星图片显示,“辽宁”号和“山东”号正同时停靠在海南三亚码头
1 D3 h( v9 @. V3 _7 J- v* c7 S* H
3 x$ Y! E) {' P! h5 H8 ?航母是在二战中打出威风的。在二战的历次大海战中,双航母、三航母、四航母都很常见。战后,航母越来越成为超级大国的独家名片,除了美国之外,有航母的国家都不多,双航母更不可能。但美国海军继续在高威胁场合使用双航母甚至三航母,一个战斗群就对一个中等以上实力的国家造成巨大威胁。
) U8 y" Z' y. h' g- `7 u8 I6 E: d( ?+ u# s4 U$ r
论战斗机数量,双航母也不过百把来架,并不见得超过中等国家的空军战斗机数量。但舰载战斗机的出动率非陆基战斗机可比,还可以在聚分离合和神出鬼没地机动中突然发难。这是航母的独特优势,在时间和空间上集中兵力,打击相对不便机动而且在明处的敌人。
# i% g/ ]/ x3 k0 p4 |5 A
! S8 p* I; A4 S5 a* K& ?! ~这些原则对“辽宁”号和“山东”号也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但具体适用程度要首先看“辽宁”号和“山东”号的短板。双航母要能解决单航母的短板,那才是有意义的。
$ X) S7 W: Z3 t% i, }: y
3 I! T3 D( b+ [8 o/ D2 V& p0 ]“辽宁”号和“山东”号都是滑跃起飞、拦阻索着陆的,前甲板起飞,斜甲板着陆。歼-15战斗机只有靠自身动力加速,但前甲板较短,加速时间不足,离舰速度不足的问题只有用滑跃甲板人为增加机翼迎角来补偿,但最终还是不能避免正常滑跃起飞时只能减载起飞的问题。从后甲板的长起飞点进行长滑跑起飞的话,可以重载起飞,但出动率大大降低,不但无法同时让返航的战斗机着陆,还需要清空大片甲板面积,可以说集中了全甲板出动和循环出动(后面会更多谈到)的缺点,不到万不得已,不宜轻易使用。* U, k' W+ }* H1 b: ?7 o3 o& w, _0 Z
- T U! d& E' _4 y N
重载起飞意味着可以在满载武器的情况下依然有较多的燃油,或者在满载燃油的情况下依然有足够的武器。轻载起飞当然在燃油和武器的平衡方面更加拮据。这意味着留空时间和出击半径减少。
; [& b/ x" ^8 {3 A' g! d0 Q. [
" ]5 _( ^$ u- [) g4 Z航母出动有全甲板出动和循环出动两种。全甲板出动时把所有要出动的战斗机都在后甲板上按照最大密度和出动顺序摆放好,一架接一架密集出动。在此期间,不考虑返航飞机回收问题。统统出动完毕后,再恢复返航飞机回收的操作,并用前甲板(或者其中相对平坦的部位)暂时停放刚回收的飞机,升降机运作太慢,无法满足蜂拥而出和蜂拥而归的情况。全甲板出动的优点是在短时间内能出动最大数量的飞机,便于迅速形成数量优势;缺点是一锤子买卖,不仅需要很长时间准备,而且这些飞机返航的时间也很集中,需要腾出前甲板停放,无法马上恢复再次出动。" o! C% O. V9 Y: \
4 `5 \0 t( o( y) Q. q c+ Z% ?
循环出动正好相反,前甲板保持出动,斜甲板保持回收,同步进行保证不断的出击和回收,有利于维持出击强度,但空中保持的飞机数量肯定不及全甲板出击。斜甲板作为航母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就是因为创立了循环出动的模式,此前的直通甲板只能全甲板出动。
; z9 { e6 i4 n5 e+ p r' w0 P5 U* a4 g
滑跃起飞的好处是特别适合循环出动。弹射起飞也是在前甲板出动,挡焰板的散热相对好解决,但蒸弹或者电弹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设备都需要冷却时间,电弹只是冷却间隔更长而已。滑跃起飞没有这个问题,只要战斗机准备好了,挡焰板散热跟得上,可以“无止境”地一架接一架起飞。
% f8 f/ G k% S; M. O' Y. r9 W1 X; M: x# L
但滑跃起飞带来的轻载问题也意味着留空时间较短,不时会有返航飞机要求着陆。因此,滑跃起飞天然就是最适合循环出动的。" a" l) e* s0 N& D# C# l9 x6 W. y3 K+ H
, c, w: W0 ~! H, E# m m
如此说来,“辽宁”号和“山东”号双航母作战与滑跃模式是天造地设,两者都维持循环出动模式,既保持足够数量,又保持出动强度。两舰在太平洋上的训练强度充分显示了可持续的高强度出动和回收。但是,轻载起飞的缺点使得这样的模式缺乏实战意义,尤其对中国海军特定的作战环境而言。9 C! \% }1 d. T3 g
) y: O+ V/ B3 |) h中国航母不是为“大国名片”打造的。这是保家卫国的大国重器,不是装门面的花拳绣腿。也就是说,中国航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祖国统一之战中,将台湾岛从西南太平洋方向隔离。因此既要应对美国海军的航母,也要应对来自菲律宾的敌对陆基航空力量,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打击敌人。换句话说,舰队防空是首要任务,远程重点打击是次要任务,近程大吨位打击是再次要的任务。: Y1 F1 `: H0 D
, H3 c" O9 M8 ^5 R! R
舰队防空首先需要预警机。据说滑跃起飞能使得预警机从后甲板的长起飞点上放飞,美国用E-2C试验过,但还没有中国用空警600试验过的报道。即使能做到,如前所述,这将严重影响循环出动,也严重影响全甲板出动的实际可出动飞机数量,因为长起飞点前方不再能用于待命飞机的停放。因此,预警机长滑跑起飞不宜作为日常使用模式。这个问题是滑跃起飞的本质缺陷,双航母不解决这个问题。2 }4 ?" f, l( X3 E1 w( r$ B
( Y5 _: H0 a) F) W双航母交替用长滑跑放飞预警机或许是个办法,但预警机需要不时出动,问题还是会回来。E-2C的留空时间只有4小时,E-2D延长到7小时,离舰1小时处的战位时间可高达5小时。即使空警600的留空时间与E-2D相当,也需要每天出动至少5次,每次出动准备需要暂停前甲板出动,还要清空中前甲板,耗时不菲。这期间不再是双航母,连1.5航母都未必能达到,效费比太低。
) l1 D8 U3 E' d' j0 Q; S% O
& Y5 E- O. O1 x“辽宁”号和“山东”号现在用预警直升机填补空缺,但这很不够。直升机的巡航高度太低,导致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较近;直升机的留空时间也不足,远离航母以免暴露航母位置后,留空时间更加有限,几乎不可能做到对24/7的防空预警覆盖。滑跃双航母可以在时间覆盖率上有帮助,但对探测距离没有办法解决。只有弹射起飞的固定翼预警机能解决。
K7 j; `# D+ [8 Y9 [7 |( x: H
* g8 P( z& q4 {- {# M远程重点打击需要重载起飞,以便在最大距离上用足够数量的重型武器打击重点敌人。滑跃的轻载起飞在本质上限制了这一点。空中加油似乎能有帮助,但舰载加油机的起降本身占用起飞和回收窗口,加油机也需要重载起飞才能提供足够的可转移燃油,这就陷入逻辑怪圈了。最终解决还是要通过弹射起飞解决起飞重量的问题。: C. p! J$ B E. H H! n8 o$ P1 n
. Y* I% x0 e- N8 _1 d+ k4 G滑跃双航母循环出动最适合的是近程大吨位打击。这时没有多少航程要求,即使减载起飞依然能携带大吨位的武器,快去快回、循环打击更是有利于保持打击强度,但这样的作战想定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不是常态,而是例外。防空反舰已经破防的吕宋岛和关岛可能是少有的例外。
' i1 v5 [- {' _1 ^0 I0 h9 `
~: u& s! J5 K& A因此,常规意义上的双航母对于“辽宁”号和“山东”号来说意义不大。两者同时在海南三亚出现,是否意味着某种双航母训练,现在还不知道。但即使实战应用场合不多,双航母训练依然是有意义的。不用是一回事,不会用就是不同的另一回事了。何况,双航母的训练包括很多方面,“辽宁”号和“山东”号的双航母训练对未来与“福建”号的双航母或者“福建父子”之间的双航母依然有很大意义,在航海、空域指挥和护航、补给方面还是相通的。在某种方面,“辽宁”号甚至“山东”号可以与“深圳”号167舰相比。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错配,但更是过渡和探索。
2 @; U" I# m5 ]* L" V6 P9 ]3 T! R# I! u# {3 q
另一方面,双航母也不必是常规理解的密集双航母,遥相呼应的双航母对于“辽宁”号和“山东”号可能更有意义。在一段时间内,“辽宁”号和“山东”号的运作需要陆基预警机甚至加油机的支持,在较大距离(比如说,几百上千公里)上互相支援,形成战区海空控制态势,可能更加有意义。比如说,“山东”号前出到吕宋岛和关岛之间,控制西南太平洋;“辽宁”号在东沙以东海域,控制巴士海峡、台岛南部和吕宋岛方向,保护进出西南太平洋的空中走廊,并监视南海。这样可以确保吕宋岛上的美军不能作怪,并接力拦截关岛方向进犯的美国飞机。
. P# K4 P5 z2 ?7 W; Y/ d* b
9 Q2 e. d5 K4 N K不管怎么说,看到“辽宁”号和“山东”号肩并肩停泊在基地,还是很振奋人心的。要是这成为开放日,相信海南旅游马上就要接不住这泼天的富贵了,珠海航展都要为之逊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