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路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 求教:鸿蒙和fuchsia的区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1-6-11 01: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风 发表于 2021-6-9 18:33
% {. _0 v- ]. J( I: o' Z这个真不好说了。以前我跟你的观点是一致的,觉得不能上网进行远程管理的都是老古董。但前几天美国一家输 ...
2 Z2 \: u' x# j
所以我宁愿自己家里做一个NAS,也不把数据放到云上。不是怕黑,而是怕万一断网就抓瞎了。
. v. {1 f0 Y$ }) g7 x& c2 ~, v/ S2 c4 e# e2 S5 u
昨天还真囧了一把。微软又要升级,升就升吧。最后要微软账号才能完成升级,但我记不住,平时都放在电脑上。虽然放了好几个地方,但都要开通电脑才能看到,PC不能log in成了single point of failure了。最后还是用task manager退出升级才进去。以后可能要打一份paper copy了,太TMD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1-6-11 01: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风 发表于 2021-6-10 10:212 {9 H0 R$ b. |7 U+ p
我只能说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这部分其实是有市场的,而且都是绝对不差钱的主儿。只不过的确很小众 ...
, v" }7 @: H9 z1 F5 y
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上云只需要一种通信方式,但互联需要考虑各种设备的独有特性,所以云上通信反而简单。就像楼上楼下打手机比家里装intercom之类的更简单一样。- J3 D6 z. D6 @# ^$ B
. G8 X/ X: o( t+ ~6 @' W
但鸿蒙把设备互联也做到和上云互联一样简单了,这就是IoT的意义。4 b4 ]; j/ i) A+ S: u5 r9 a4 K
1 z6 t+ K# ~% ]$ Z/ ]
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大规模计算的。家居温控最大的问题不是测温,也不是控制算法,而是要有尽量多的测温点和尽量多的温控装置。理想情况下,用电加热,每个房间分别控制,最简单的温控都能干得很好。只有单点温控而驱动所有房间的话,总是有温度分布的问题,就有过冷过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21-6-11 0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风 发表于 2021-6-10 15:38
, s- ?* [& r  L! Z+ f1 P9 d这个真的没那么复杂。因为家里一般都是只有一套供暖系统。升级点的用中央空调,每个房间调节送暖风/冷风 ...

' c8 k" U) a0 k+ q; f1 F8 |我也只在BC见过电取暖,大概因为取暖的需要量很小,时间也短,没必要用常规的暖风系统。$ b6 C& w' r/ ]4 G/ h

8 l) @, N$ g% B0 a' n常规家居空调、暖风系统都是集中控制,云不云的其实没有差别。这是从自控干了30年(连学校就是40年了)的经验之谈。

点评

没错没错。你多个很炫的功能,如果不要钱,我们很欢迎。你要是翻一倍,你当我们是傻子吗?  发表于 2021-6-11 0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1-6-11 08: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梦之 发表于 2021-6-10 18:21
/ C1 p$ Z& J* B9 p* t% j5 s- P不云就不够酷,VC为啥投你,用户为啥花钱换你的“智能”设备?
: J4 z% ]$ s# F! T" f
那就是智商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1-6-11 2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MaverickZ 发表于 2021-6-11 02:03
$ g% R' `( v$ s, |6 s6 u; V暖气的云控制, 个人使用下来最实用的功能就是能在回家前把暖气打开, 到家的时候家里就是暖和的.
4 N  z; [& e* y如果是每 ...

8 k- H- _* B% u& v3 h5 z6 j云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回家的?GPS跟踪?你想让云知道那么多吗?是按照出门时间还是离家距离?如果半道去超市买东西,云知道要推迟开暖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1-6-12 0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猫 发表于 2021-6-11 09:27- I0 o; h! f  ^
离开办公室前点一下手机,到家正好。
' o! n4 v5 S9 {7 B2 w, r: `0 k; x当然这个只适用于每天时间安排都没准儿,而又特别想节能的人
  r$ }+ z" \% R
还需要每天点一下?切,谁有这好心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21-6-12 01: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言 发表于 2021-6-11 11:10
2 H0 U4 g' h1 \# ~# a5 R, C不想点就用geofencing,根据离家距离自动开启。远程控制对牡丹同学上次那种情况就特别有用。 ...

- [$ ]8 Z- W9 s$ r- E3 X% w美国人对privacy那么敏感,日常作息信息倒是不忌讳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21-6-12 02: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21-6-11 12:08
! b1 E2 G7 t5 b在几乎人人一个智能手机被苹果谷歌一直一直收集数据的背景下,再增加一个有啥关系?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L0 Z3 K, a: B7 t
...

7 P$ a+ n- u. O0 F& a! q还是我的手机好,只有phone plan,没有data plan,没有拔插头解决不了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21-6-12 04: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器猫 发表于 2021-6-11 13:28! p( C; j* h7 h3 Q9 m" P
晕!那哥你还对5G这么有信心

" Y( p! g+ l1 `. b5 }7 x5 v  q% A$ u4 E不矛盾嘛。5G是好东西,但手机对我除了emergency call就没有多大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21-6-12 05: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mezhan 发表于 2021-6-11 15:23$ {1 k$ [$ }$ n* Z
美加 911 CALL 不需 任何 CALL PLAN.

, g1 C. v2 n3 a0 n% R6 ^那不是还要call家里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21-6-12 1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21-6-11 20:34" B" k1 I0 K6 @8 p
你和主流的智能手机用户差的很远啊!现在很多人手机几乎不离手的,购物、导航、社交全在手机上面 ...
/ J4 K- W/ [5 O6 B
我不需要手机也能购物、导航、社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21-6-13 02: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MaverickZ 发表于 2021-6-12 11:12
4 P8 \5 o' k4 [. `5 i! ^2 j& L+ U有你第一句话就行了,后面的没必要发出来,因为你后面的只是证明你是门外汉。
. i3 X. H; q0 w! S/ v
! _. q  _7 X7 o8 A* O# r3 ]3 V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 ...

) R' d. V; Z4 f30年前,我觉得同轴缆就是极致了,搞光缆纯粹是瞎折腾。10年前谁再提这就是十足傻叉了。
$ D5 [" v4 N( I/ `
" p! l' ~# d" ]0 {: c8 W  M' O! b人都有看不清未来的时候。有些事还真是需要踏进门里才能看清。我不是计算机专业,也没有干过通信,但工作里每天要受到带宽不够和时延太长的困扰,对于5G这两个优点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呢。
/ ?7 t  j: H4 B, @0 [% T9 t4 I& l* c# C# L
OpenDCS里有华为不是偶然的,当然现在什么都政治化了,不知道华为是不是还在OpenDCS里。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21-6-13 15:4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21-6-13 13: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dopplermaxgamil 发表于 2021-6-12 22:35
9 T3 k; M6 z0 f; @( P$ k你要理解人家的苦衷。没说是华为在收你们的智商税,收小粉红的爱国税,已经是很客气了。 ...
0 G- D# ~' ]. l0 x- u! t, q
人家还容许你喷,没有叫你洗洗睡了,要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1 01:51 , Processed in 0.0459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