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6 10:4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8-3-26 10:53 编辑 # y# ^2 ?* ^+ Y2 q) l% v W
* d Y0 e! |0 v1 c3 b/ v2 D% i 装备概况* P9 J& }0 D8 i6 K
3 T: o( b( ]$ ?$ g& z
, a! G+ j; t' m: l `; \: p0 U美国“观察岛”号导弹测量船* x5 P: Q9 H, c% }% z# p2 V
2 g% `" O. O& q1 e" Z2 L* Z美国是世界上首个研发导弹跟踪测量船的国家。1957年至1963年间,该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自由轮改装了许多执行单一任务的遥测船,主要用于弹道导弹试验。这些船满载排水量在万吨上下,并由此组建了大西洋靶场和太平洋靶场测量船队。1964至1966年间,美国利用旧船改装出了满载排水量1.6万吨的综合性测量船“范登堡将军”号和“阿诺德将军”号。主要用于收集洲际弹道导弹飞行数据和并对弹道再入段进行测量。1967年至1971年间,为配合“阿波罗”登月计划,美国服役了5艘综合性能更强大的跟踪测量船。这些船功能各有侧重。其中满载排水量达2.47万吨的“红石”号等3艘船主要对“阿波罗”飞船发射段、入轨段和奔月段进行测控,“瓦特镇”号等2艘船负责“阿波罗”飞船重返地球时的测控任务。1971年以后,美国“靶场哨兵”号和“观察岛”号跟踪测量船入役,主要用于弹道导弹试验。其中“观察者”号测量船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强的跟踪和测量能力。1981年,满载排水量为1.7万吨的“观察者”号服役后,美国一度停止了导弹跟踪测量船的建造,转向天基测控卫星的研发和组网,曾经宏大的跟踪测量船队规模不断萎缩,在美国的航天综合测控系统中居于辅助地位。不过,2014年5月,美军在时隔几十年后,又服役了1艘编号T-AGM-25、名为“霍华德•洛伦岑”号的导弹卫星跟踪测量船。该船装备了最新的X波段雷达和S波段相控阵雷达,全长163米、宽27米、最大航速20节,船员80余人。该船服役后长驻韩国,用以监控、测量朝鲜弹道导弹,并为美军反导系统提供相关信息,是反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美国另1艘导弹跟踪测量船长驻波斯湾地区,目标直指伊朗。7 M# f6 V5 U. S1 b: G6 Z
* |2 _. P; l2 r& X9 R
6 l! q" ^* I3 e! J
美国海军“霍华德·洛伦岑”号导弹卫星跟踪测量船, x" M; V' G* I; s4 z- C5 A2 Y: \# j
+ E5 ]+ F: Y) _' A+ k8 O* x
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使得苏联在装备发展方面对美国亦步亦趋。从1958年开始,苏联也开始用中小型旧船改装成跟踪测量船,并组建了太平洋测量船队。在苏联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后,苏联加大了测量船队的建设力度。不仅用货船改装,而且开始研制全新的综合测量船,吨位也一涨再涨。1967年,由货轮改装成的“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号航天测量船满载排水量达1.7万吨。1970年入役的“谢尔盖•科罗廖夫院士”满载排水量达2.1万吨。1971年,苏联在民用油船的设计基础上,改建出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吨位最大的跟踪测量船“尤里•加加林”号。满载排水量5.35万吨,经济航速18节,续航力20000海里,自给力210天,船员136人(另有212名科学家),实验室86间,装备有探空雷达、卫星通信、稳定控制、导航定位和数据处理等八大系统。此后,苏联于70年代后期服役的“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维克托•帕萨耶夫”吨位有所回落。80年代中期服役的“涅杰林元帅”号和“卡普斯塔”号两艘跟踪测量船的满载排水量保持在2.5万吨左右。苏联轰然解体后,高峰时曾拥有近30艘的苏联跟踪测量船队亦成了殉葬品。大批尚在“壮年”的跟踪测量船被变卖、拆解,或是沦为博物馆的展品。目前俄罗斯海军账面上仅有“涅杰林元帅”号和“卡普斯塔”号,因为缺乏经费升级保养,这两条船锈蚀严重,已很难再执行任务了。
( o+ L2 x$ P* T0 j) N/ Z1 F! w' V* c( O, _; y w+ l- U) }6 ]
$ }* d% j& f C- L“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号航天测量船
3 r( Q' j" G* X; X6 _
0 s0 P9 U, p; `( ]% p; k9 N. L
- ?6 q1 H! Q( E2 x9 g. i“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号航天测量船
# X$ O% Z$ j7 ]8 |0 U6 v# V3 \4 B- G
0 j. I2 k2 K+ O; t“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号航天测量船的姊妹舰“维克托·帕萨耶夫”号目前被保存在加里宁格勒的海洋博物馆。/ T8 y# |0 K- N/ W; B8 V, k
% J' z6 Z$ j, C' t) R
2 f1 b' b1 |. R! B6 J- ~% M3 v, Q“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号
( j# E o% d+ L/ |, Z: b, a, s2 F4 w r, b' n8 F' s0 Q
1 ^2 c r0 f' v5 `7 }9 h E
“维克托·帕萨耶夫”号目前被保存在加里宁格勒的海洋博物馆。
- h% u/ [% d6 B( \
8 \5 B8 i5 e% G( v* ]- p. F
7 G8 \. n& T |4 U6 r
“谢尔盖·科罗廖夫院士”号航天测量船2 ]0 Z: y% e2 e! d: ] b3 Q+ L* T
# G, i+ g# _1 m+ S6 F7 p/ ~
5 p: x* O( m. x- w [“尤里·加加林”号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大型航天测控船
( G1 ?0 l$ y- q) A1 t7 U
, P9 U! M; ?6 a; |& y+ {战后长期奉行独立政策的法国,于1968年由商用油船改装出了第一条跟踪测量船。1990年后,法国建造了第二代大型综合测量船“蒙日”号,除满足本国洲际导弹试验需求外,主要为欧洲航天局提供“阿里亚娜”运输火箭发射的跟踪测控服务。
" T8 I8 ?! d' w
) W( s0 Q9 {% G0 B3 J3 I0 D( E
7 n; b9 U0 w) |, f# H" ?0 g6 N
法国“蒙日”号航天测控船
, @! c+ W% C$ G" l1 ~8 Y& a3 t8 Z \' e" Q
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中国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的上马,对其进行全程飞行测控提供必要保障的“718工程”也随之启动。满载排水量达2万余吨的“远望1号”和“远望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是“718工程”的核心。1979年12月22号两船正式交付,并在次年成功完成“580”任务。此后,“远望3号”、“远望4号”分别于1994年、1999年服役。2007以后,新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5号”、“远望6号”、“远望7号”相继入役。% W$ c2 y1 E( o0 z1 f
- X8 R7 G& D5 B; K, e/ O- k
. h. O/ T( |* N: A, `8 l9 ~4 i远望5号测量船/ |, k0 y" i% J9 _* s% V3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