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f# Y, `3 o$ R
其实说起来,文人只要有政心,那东西就很少有真诚的,但是从文章是看不出人品性格来的。例子就是讨隋炀帝檄和讨武瞾檄,另外还有陈同学替袁绍写的讨曹操檄文。+ I2 p2 ^. s, G# u( o+ c
( { a, z% E4 g) Y: g
汪精卫的问题在于两点,一个是常同学的那些做法,一个是性格上的不甘寂寞,正是后者决定了他的错判。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他是大炮的真正信徒,这是支撑他走到最后的精神动力,也是陈璧君辈的精神动力。我这里把大炮扯进来不是要骂他,而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联合日本对抗西方是种思潮,尽管事后看来很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