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从伍连德、《浴火危城》说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09: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京虎子 于 2012-12-15 23:05 编辑

1

《浴火危城》正在播,有传说是根据我的《国士无双伍连德》改的,没等我得到消息,已经有朋友质疑,因为我素来对中医的态度很不恭敬,而电视剧里面的伍连德成为发扬光大中医的先驱了。
当代中国有很多粪坑,中西医之争就是之一,看来写这个东西又得闻许多粪味了。
先正视听:《浴火危城》不是《国士无双伍连德》的电视剧本。
既然说得挺热闹,很少很少看国产电视剧的我也必须看看这部电视剧,虽然虎某人是写伍连德的第一人。这网上能下载就成了天涯若比邻,把现有的13集全下好,看一集写一段感想。
先说两句题外话,前一阵看了《林肯》,这是美国的历史题材相当好的一部,成了金球奖的大热门,很可能也是奥斯卡的大热门,原因在于忠于历史,虽然也有美化林肯之处和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但大体没有毛病。国产的历史题材与之相差的太远,并不是有条条框框,而在于对历史的尊重。
第一集看完了,细节之处就不说了。在第一集里面伍连德和迈斯尼都出场,刻意为后面坐铺垫,把迈锡尼写成了瞧不起中国人的自大洋鬼子。其实编辑没有必要用真实人物,既然要用就要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特别是对历史之中的牺牲的尊重。
这电视剧一开始就有个硬伤,说伍连德和迈斯尼均为陆军医学堂的教授,实际上迈斯尼是海军的北洋医学堂的。此外伍连德为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就是副校长,不是一般的教授。第一集里院长也出面了,应该是陆军军医学堂总办兼军医司司长徐华清。所有人都穿军装,就这院长穿长袍马褂,有这种军医学校吗?
影视作品硬伤多了去了,但这样编排迈斯尼非常有欠厚道,因为他虽然对中国人态度有问题,后来在防疫措施上和伍连德有冲突,但他是自愿去哈尔滨进行鼠疫防疫的,在次之前他参与了唐山鼠疫的防疫工作,当年干这种事的是要有送命的思想准备,从对中国的贡献上讲,迈锡尼要远远强过治疗八路军伤员的白求恩。我去过白求恩故居,去那里的都是中国人。我们没有忘记白求恩,难道就可以糟蹋迈斯尼这位为中国防疫而死的外国人吗?
东北大鼠疫之时,在东北和华北的外国医生和护士们义无反顾地参加防疫工作,除了迈斯尼之外还有多人殉职。
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位于奉天的苏格兰长老会使团医院工作的杰克森医生自愿负责一项最艰苦的工作:在山海关和奉天之间拥挤的三等车厢中发现病人,将他们暂时隔离在车站附近肮脏而空气污浊的小旅店内,然后一起送回奉天的隔离病房,就是说和鼠疫病人呆在一起,还要防病人逃跑。1月23日,杰克森将几百名患鼠疫的劳工送到奉天鼠疫医院后,突然高烧咳血,经诊断他在护送的路上已经感染了鼠疫,于1月25日殉职。就在他发病的那天晚上,100多名患鼠疫的劳工从鼠疫医院逃跑,一周以后奉天鼠疫死亡率暴增。
此时,他年仅26岁,来华不到三周。由于伍连德先生在传记里没有记下全名,所以我们连杰克森医生的名字都不知道。
鼠疫结束后,清政府拨了一万抚恤金,杰克森的亲属来到奉天,只带走了他的骨灰,将抚恤金全部捐出,除了在奉天医科学堂内设立杰克森像以外,其余款项用于当地医疗卫生建设。
奉天医科学堂几经变迁,哪位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62 学识 +10 收起 理由
柴禾儿妞 + 10 + 5 精彩
老芒 + 10
MacArthur + 10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不爱吱声 + 10
燕庐敕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0:41:19 | 只看该作者
确定旱獭是东北大鼠疫的祸首是伍连德先生的功劳,当时大家都有这种看法,但伍连德先生并不仅仅总结一下就下最后结论,而是在大鼠疫后来到满洲里,并进入俄国境内,在一队哥萨克骑兵的护卫下,在大草原上风餐露宿一个多月,白天在露天做实验,夜晚宿营在帐篷中,实地考察了旱濑的捕获情况,亲身经历了捕获旱獭的现场,获得了宝贵第一手资料,并亲手进行了旱獭解剖,这才完成了东三省鼠疫防治的科学论文,于1913年发表在著名的LANCET杂志。
在这篇论文中,他确定了这次大鼠疫流行的源头为1910年10月初,在俄国大乌拉站一间华人工棚里,这是历次烈性传染病唯一的一次精确定位。
相比之下,2003年萨斯流行,专家南下广东20多次,到最后对于果子狸这个源头也没有过硬的资料,更不要说精确定位了。
和伍连德先生相比,我们的专家缺的不是学历、资金和机会,缺的是认真二字。
电视剧里提到病獭,这是因为        他了解到,旱獭一旦染上鼠疫就会失明失声、行动迟缓,被健康的同类逐出巢穴。在北满,猎人们很久以来约定成俗,不捕获染病的旱獭。但是由于闯关东的人日益增多,加上旱獭皮的高额利润,无数的人加入捕捉旱獭的行列。他们不能辨认染病的旱獭,反而因为容易捕获而不放过,使得鼠疫从旱獭传给人类。
但是,电视剧里关于为什么捕捉旱獭的说法,真让人到了我朋友说的看不下去的程度。
电视剧说法是因为给皇家上贡,摄政王过生日,满洲总督送来旱獭皮做的裘皮大衣,摄政王很高兴,分送诸位大臣。
你妹,这编辑和清王朝有多大的仇恨呀?虽说从鸦片战争开始,大清就没落,可是再怎么着也不可能惨到满朝大臣一人披一件土拨鼠大衣呀。
旱獭,土拨鼠也,它的皮之所以之前是因为它的一位近亲,海狸。旱獭和海狸都属于啮齿类松鼠科,但两者的毛皮不是一个档次。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旱獭是土生的,海狸是半水生的,因为这种习性,海狸皮能防水,尤其是河狸,出水后其皮毛滴水不沾,河狸香是四大名动物香之一。
海狸皮原来不是做裘皮大衣的,而是做帽子的,欧洲人很喜欢戴一整张海狸皮做的帽子,当然是贵族。欧洲原来有海狸,这样一来就绝种了,除了欧洲外,只有北美有野生的海狸,因为欧洲人初到北美后,干贸易的就是捣腾海狸皮。干这买卖的是法国人和荷兰人,他们不去捉海狸,而是和印第安人以货易货换海狸。为什么不用钱买?因为印第安人要黄金白银一点用都没有。印第安人本来正眼都不瞧这水耗子,没想到白人非要买,于是一拍即合,北美出现了毛皮贸易,一开始给点玻璃球就能换一独木舟海狸皮,后来印第安人明白了,要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加上多少年滥捕滥杀,海狸资源越来越少,就开始演北美版三国演义了。
和法国人交易皮毛的是阿尔根金族和休伦族,他们的敌人是强大的易洛魁族,这些印第安人部落以狩猎为生,为了占有资源,易洛魁人部落已经形成联盟。法国人塞缪尔•尚普兰带着蒙塔格奈人、阿尔根金人和休伦人去打易洛魁人,易洛魁人从来没有见过枪炮,结果被打死了三个酋长,双方结下仇,易洛魁人便投奔荷兰人,荷兰人用火器和其他生活用品换皮毛,导致易洛魁人一下子从石器时代跑步进入工业化时代,到17世纪30年代,易洛魁人部队的装备和欧洲国家的军队的装备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易洛魁人有了火器,海狸被过度猎杀,在他们居住的哈德逊河谷绝迹了,易洛魁人只好离开自己的地盘北上,到其他部族的地盘里抓海狸。易洛魁人在迁移中因为疾病等原因,人口快速下降,部落的首领感到这样下去就亡族灭种了,下决心进行一场征服之战,用武力控制住新的猎区。
法国人则戒心太重,不肯卖武器给自己的盟友,这样一来,易洛魁人就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频频攻击他们的世仇。那些印第安部落是法国的盟友,盟友有难,法国人就不能不管。这就是北美殖民地初期最血腥的武装冲突,史称海狸之战。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2 收起 理由
不爱吱声 + 10
燕庐敕 + 4
煮酒正熟 + 8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6 11:30:12 | 只看该作者
海狸之战的故事很精彩,但和这个主题无关,就不细说了,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欧洲人戴什么帽子导致北美的海狸也快灭绝了,但帽子是一种消耗品,需求量一直存在,结果越来越昂贵。
欧洲人本来基本上放弃了,都什么年代就别戴皮帽了,可是突然之间货源解决了。
这就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造假。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人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可以将旱獭皮以假乱真,这样一来满洲的假海狸皮远销欧洲。满洲里皮毛交易市场,1907年成交70万张,1910年成交250万张,而且价格涨了六倍多。
满洲里周围的旱獭早就捉光了,大家便北上俄罗斯境内,早先捕捉旱獭的有行规,取皮以后将其尸掩埋,这会漫山遍野全是抓土拨鼠的,直接剥皮就走,还有食其肉的,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他们在野外捉到20只以后,就返回满洲里,待在拥挤的土窝子里面准备出货,那种土窝子就是传染病传播的最佳地方。
这是东北大鼠疫流行的直接因素,但这场大流行还有很多其他的间接的因素,或者说传染病史有它的大历史。
天时地利与人和导致东北大鼠疫,人和上面说了。天时是从1860年开始,鼠疫又进入了活跃期,从云南大鼠疫开始,旧金山、印度、香港相继出现鼠疫流行,东北大鼠疫有它出现的地球生态环境背景。
地利者闯关东是也。满清入关以后,因为关外人烟稀少,鼓励关内民众到东北垦荒种地。但事隔不久,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汉人的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破坏满族的习俗和秩序,于康熙年间废止了招垦令,从验关封海到驱逐流民,实行全部封禁。
但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和直隶省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长城走辽西,这就是所谓的闯关东。后来由于沙俄的不断蚕食,朝廷改而采取鼓励的政策。也是在1860年,开放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次年开放吉林西部平原,从此移民关外势如潮涌,以每年30万人的速度,一共有1400万人移民东北,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
1910年,朝廷正式废除了乾隆以来汉人出关垦植的禁令,进一步加快了移民的速度,这一年仅由山东半岛乘船到东北的就达36万多人。这种大规模的移民潮,使东三省的生态巨变,当年年底出现鼠疫大流行。
因此和电视剧说的皇家贡品毫无关系。清廷开发东北是满清政府少有的良策,既解决了人口问题,用保住了东北,就和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今日之争一样,你有核武器,我有铁肚皮,靠人多取胜。边疆政策靠的就是殖民,美国开发大西部就是这样。讲什么民族政策?闹得全国谈切糕。
最后还有一点,这一集里为了体现伍连德医术高超,安排了一场手术,让他压倒了迈斯尼,在编剧的心中,这就算名医了。伍连德先生在欧洲时就专攻传染病,他的外科应该不错,但这不是他的长项,所以才劝梁启超去协和做手术。
汤飞凡先生少年立志:“发明一种预防方法,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救一人十人为医,救百人千人为名医,救万人亿人为大医为国医,伍连德先生和汤飞凡先生都做到了这一点,因为有他们,我为我的医学背景自豪。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6 学识 +3 收起 理由
不爱吱声 + 10 + 3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燕庐敕 + 4
煮酒正熟 + 1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4-30 05:33
  • 签到天数: 1015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2-12-16 14:43:02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2-16 11:30
    海狸之战的故事很精彩,但和这个主题无关,就不细说了,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欧洲人戴什么帽子导致北美的海狸 ...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7-7 20:03
  • 签到天数: 525 天

    [LV.9]渡劫

    5#
    发表于 2012-12-16 21:57:04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2-16 11:30
    海狸之战的故事很精彩,但和这个主题无关,就不细说了,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欧洲人戴什么帽子导致北美的海狸 ...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3:45:0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集的问题主要是说这场大鼠疫是伍连德看到俄国人的英文报纸上的报道,写信给施肇基,施肇基面见摄政王,直到锡良来了电报,摄政王才相信。
    真实的历史是伍连德直到奉命到北京,在施肇基家里才知道的。
    如果真的在报纸上登出来,在华外交使团一样看到了,那年月没有电视电脑,那帮人不看英文报纸看什么?庚子之变后,外交使团快成了太爷了,英国法国美国怎么会让日本俄国搞动作?肯定狠推清廷,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正是迫于外交使团的压力,清廷才对此非常重视。
    不知道编剧篡改这段历史图的什么。如果用来说清廷地方官员隐瞒疫情,可是马上演锡良发急电了。或者说伍连德及时汇报报上的消息?和锡良的报告也就差一天呀。
    篡改历史要是有什么目的也还说得过去,没有目的篡改这段历史干嘛?难道还嫌咱们的历史被遗忘的、被加工过的、被人为地改变过的不够?他在这里活雷锋似地让中国人的历史又假了一小段?
    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弄虚作假成习惯了,干什么事都这样。你说写剧本给老修家的药厂做软广告也就算了,这不着边的地方也作假,比如伍连德见施肇基时说甲午海战两位舅舅参战,双双战死。真实历史确实他的两位舅舅参战,但只战死了一位。
    如果编剧用死舅舅来表示伍连德报国的决心,舅舅死得越多就越有决心的话,伍连德一共有六个舅舅,都参加过大清水师,干嘛不干脆编成六个舅舅都战死了?是不是自己舅舅没人家多嫉妒,非要人家舅舅多战死一位?更何况没战死的这位不是一般人,日后为大清海军复兴还做过贡献。
    就不要说这位编剧了,到现在死于甲午的海军官兵究竟有多少位、叫什么也不清楚,看看美国,每一战的阵亡和失踪情况都清清楚楚,将士们为国牺牲,国家和国人就有义务和责任记住他们,起码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伍连德的两位舅舅的名字我在书里写了,就算温兆伦的中文不是十分好,多说几个字困难吗?让他对施肇基说,我舅舅林国祥和林国裕参加了甲午海战,战死了,就算让林国祥早死了13年,起码让观众听到姓名了。
    有朝一日有人写中国海军史的话,一定要提一下马来槟榔屿林家,林家和伍家一样都是台山人,林国祥的父亲也就是伍连德的外公生在槟榔屿,娶了客家人,生下六子三女,前面五个儿子都用国字排名,以示不忘故国,只有幼子起名六经。这六个儿子先后参加清朝水师,一家六兄弟都在水师服役,不知道算不算空前绝后?
    干嘛都投奔水师?
    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里太穷,只好去当兵,二是大清大力发展水师,参照大英皇家海军,因此急需懂英文水性好的水手,林家兄弟正好是这种人。老大国祯老二国祥是双倍胎,一起去投军,站稳脚后把弟弟们都接来,国祥好学,被选拔入福建船政学堂,后升任管带。国祯退伍返乡,成为槟榔屿最高法院首席通译,娶了一位福建富茶商的女儿。老四国礼退伍后也回到家乡,继承母亲家族的采矿事业。老五国湖一直在福建水师服役。老六六经也在福建水师服役,因在中法战争中表现出色而获得朝廷嘉奖,到槟榔屿后做了二十多年的政府通译,退休后在金宝开矿致富,然后投资建筑成为当地首富。在怡保拥有大批产业,迄今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林六经市场和林六经故居。
    国祥和国裕一直在北洋水师,甲午海战中,国裕被一块弹片击中,壮烈殉国。
    按大清法,这些海外侨民算大清的子民,按国际法,他们是大英帝国海外殖民地人,虽然在大英帝国算二等公民,但也是帝国子民,按白求恩的标准,是国际主义战士。甲午一战,南洋遍地哀声,华侨子弟殉国者众多。我们在记住邓世昌等人的同时,也应该记住这些南洋子弟,更不能在有机会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名字的时候用舅舅来代替。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9-22 02:23
  • 签到天数: 754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2-12-17 04:44:43 | 只看该作者
    直到现在青海藏区还时不时有因为抓旱獭染上鼠疫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6:21:14 | 只看该作者

    RE: 从伍连德、《浴火危城》说起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战舰12艘,包括继任的在内共14位管带,均出自俗称马尾水师学堂的福建船政学堂,其中10人为第一期毕业生,故有以一校一级战一国之说。这14人中,4人殉国,3人因战败自杀,1人被斩首,生还者仅6人。不管此战之结局,以海军舰长与舰共存亡的传统,北洋水师的舰长们的表现在世界海军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胜于二战中日本海军舰长的表现。
    林国祥是丰岛海战主角,他是“广乙”舰管带,与“济远”舰奉命护送“仁字”军赴朝,1894年7月25日返航时,为日舰“吉野”、“秋津洲”、“浪速”所阻拦。双方激战1小时20分钟。“广乙”受伤多处,人员伤亡很严重,驶至朝鲜西海岸搁浅后,林国祥为免军舰被敌人夺去,下令凿坏锅炉,焚烧火药舱,率剩下的79人登岸,往牙山投叶志超军营,发现叶志超已经溃逃,便搭乘英国军舰回国。途中为日舰拦截,被迫签署永不与闻兵事的声明,才被释放。
    对林国祥在丰岛海战中的表现颇有争议,指责者说他是毁坏军舰故意避战,但黄海海战大败后,方伯谦被斩首于旅顺。朝野上下将林国祥与方伯谦比较,对林一片赞许,李鸿章用林国祥接替方伯谦任“济远”舰管带,在威海卫之战中无突出表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林国祥被革职,不久被重新启用。
    这么说林国祥这是出尔反尔,涮了日本人一道。其实日本人和林国祥本人一样,对那个声明都不当回事,因为林国祥坐的是英国船。按国际法,中立国的船只受到双方的保护,拦截检查可以,但如果把人带走,就会受到英国的抗议,甚至导致双方宣战。美国内战时期就因为类似的事件险些导致英国不得不对美宣战,最后美国赶紧放人。
    日本直到二战之前一直不敢惹英国,惹美国也是战战兢兢的,二战参战后一开始日本海军横扫南洋,是因为英国海军主力在对付德国人,美国海军也一样,罗斯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断定如果全力以赴的话,美国只需六个月就能打败日本,这不是大话,但美国要以打败德国为优先,在太平洋上先忍一阵。日本海军的问题和北洋水师半斤八两,就是只有一战之力,中途岛战役日军航母受到严重损失后,居然再也不敢主动挑战美国海军,而美国可怕的战争能力一旦发动起来,日本就只能数日子熬到投降那天了。
    在甲午战争之时,日本连美国都不敢惹,怎么敢去惹英国?所以林国祥才坐英国船回去。
    伍连德在英国读书时,林国祥正好在英国监造新舰,伍连德的母亲是长女,几个弟弟都是她带大的,长姐如母,林国祥对大姐的孩子视如己出,为他介绍认识了一道监造军舰的程璧光和谭学衡。伍连德回国之时,林国祥已经去世了,但这两位均任职海军处,后来相继执掌海军,这种关系对伍连德帮助很大。
    伍连德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他的剑桥背景和大英侨民的身份是一,他在大清官场的关系是二。他是施肇基出访南洋是结识的人才,推荐给袁世凯,从袁世凯的角度,伍连德是人才,还是北洋子弟,是自家人。另外还有他岳父黄乃裳是康梁一党、变法派大将,变法一案,如果假以时日,摄政王是会平反的,这层关系让伍连德在摄政王那里也觉得亲切。
    伍连德归国时,正赶上太后和皇上去世,袁世凯失势,他只好自己跑官,程璧光和谭学衡大力帮忙之外,还有他在英国认识的陆军部军法司司长丁士源,丁士源是陆军部尚书铁良的红人,所以他才能拿到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的任命。
    电视剧第三集有伍连德在去哈尔滨之前见摄政王的情节,这是编剧编造的,伍连德见摄政王是在防疫成功、天下闻名之后。电视剧里见摄政王时伍连德穿军装,进屋脱帽,看到他没有辫子,摄政王也无所谓,要真是这样的话还辛亥革命干嘛?
    伍连德从小蓄辫,在去英国留学的路上剪掉了,见铁良的时候只好戴个假辫子。后来见摄政王时因为是大功臣,施肇基帮他获准穿军装觐见,这样就用不着脱帽。
    辫子戏演了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有这种漏洞,这电视剧里群众演员都有辫子,偏偏伍连德的助手林家伟没辫子,他又不是侨民,真这样的话早就拉出去砍了,还能轮到他去哈尔滨?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难道这演员戴假辫子过敏?
    还有在称呼上,施肇基一口一个连德吾弟,伍连德字星联,古人以字相称,应该称星联兄或者星联吾弟,梁启超手书称伍星联博士,这编剧的水平实在有点问题。真正的历史是施肇基和伍连德之间用英文交流,因为事关重大,就伍连德的中文水平,如果用中文的话他未必能听的明白。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7 07:31: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集演施肇基到天津夜见伍连德,其实是施肇基来电, 伍连德去北京见的他.编剧这么编大概想写个三顾茅庐吧, 但这是不可能的,就拿现在来说,外交部要派山东的哪位出国办事去,难道外交部副部长要亲自到山东跑一趟?
    电视剧里这么一演,心眼多的能把施大人看成口蜜腹剑的,大家都不愿意去,他到天津给伍连德戴了一堆高帽, 伍连德刚一同意,就马上说就靠你了,这不是给伍连德下套吗?
    首先,不是没人去.电视剧里就提到太医院,这编剧对1910年的中国的印象还是1010年的水平.1910年的时候王公大臣家里有病人已经普遍请西医了,谁还管那个破太医院?
    还是那句话,为了突出一个人而抹黑其他人是很不道德的.清廷先后派了几批医疗人员去东北,那些人都义不容辞地去了,没有宁愿辞职也不去的.和伍连德同时考虑的还有海军部总医官谢天宝,他也没说不去,而是要先拨安家费,因为这一去能不能回来就难说了.选伍的原因有伍不要安家费因素,更重要的是伍是剑桥毕业的,谢的丹佛大学毕业的,伍有英国背景,谢没有洋背景,这就和今天在一位哈佛毕业生和一位非洲某大学毕业生之间挑选一样.
    电视剧里给伍的官是大清国总医官,其实是东北防疫总医官,这是去防疫,要那么大的官名干嘛?
    归根结底,是编剧不了解哈尔滨的大背景.
    就拿傅家甸来说,电视剧里看着就是哈尔滨一村庄,实际上相当于今天北京的浙江村,只不过更大. 哈尔滨虽然是大清国土,但基本上被俄国人控制,居民也大多是俄国人,超过十万。中国人基本上住在傅家甸,有二万多人,此外城中还有不少日本人.
    哈尔滨当时很繁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交易市场.东北大鼠疫还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人口压力,这个压力最终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年大流感解决了,因为全球死了上亿人.大豆便是解决人口爆炸的一个办法,吃不成动物脂肪和蛋白,将近吃植物脂肪和蛋白吧,一战之后欧洲人真揭不开锅了,更靠大豆了.因为东北的土地一直没有被开垦,因此成为大豆的主要产地.在哈尔滨的中国人主要是为大豆运输中转做苦力的,傅家甸便是这群民工的住处.
    施肇基任职外务府前,正是在哈尔滨担任道台,这个道台是外务府派的,因为在哈尔滨要和洋人打交道,尤其是俄国人,并非地方官员.
    电视剧说伍连德本来是受命去奉天的,自己非要去哈尔滨,也是没有的事,他就是被派到哈尔滨的,因为哈尔滨是这种情况,有非常浓厚的外交色彩,清廷才不得不全力以赴,去主持防疫的人员也必须有国际背景,这样才给了伍连德一个大舞台.
    这就是东北大鼠疫的历史背景,这部电视剧根本就没有写出这种惊心动魄的大历史来.
    就写到这里吧,下面的集也不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0:39:52 | 只看该作者
    本来不打算看了,有人报信说该剧有人写微博说前三集是为了历史改编凑的剧情,第四集开始就很精彩了。这不是逼着我往下看吗,昨天晚上快速看了第四集,我可以非常负责地说,这一集用不着挑错了,里面关于伍连德初到哈尔滨、道台知县等等有关内容一丁点真实也没有,全是编造的。
    为了精彩而胡编乱造?问题是也不精彩呀。
    还是实在想不通,是不是某些人说假话成了毛病,不敢说一句真话呀?伍连德是怎么回国的我书里写得清清楚楚,前三集抄我的地方多了,偏偏演到施肇基向摄政王介绍伍连德怎么回国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从剑桥毕业后回国任教。这位施先生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算今天,您哈佛毕业了回国当教授有门吗?大清也开了眼许多年了,不是是个洋博士就给教授。
    说到这里真得夸夸摄制组,居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去趟英国和南洋,实地拍摄一下伍前辈的足迹。伍前辈是拿着女皇奖学金去留学的,该奖学金每年授予两名优秀学生,每年200英镑、为期四年及来回船票,为的是为海峡殖民地培养人才。
    由于华人学生成绩优秀,获女皇奖学金的大多为华人子弟,为海峡殖民地培养出一批华人精英,被称为“海峡三杰“的林文庆、宋旺相和伍连德均为该奖学金获得者。拿着海峡殖民地政府的奖学金学成了,然后去清国挣大钱,是伍连德这种人做的吗?
    伍连德毕业后,虽然由于英国有规定,殖民地公职只能由白种人出任,他还是返回家乡,开业行医,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为家乡父老服务。后来因为主持禁毒行动遭到陷害,才心存去意,正好袁世凯应施肇基举荐,万里聘贤才,伍连德才成了海归。这段经历施肇基多几句就说了,戏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情节多了去了,到这里客气上了。
    最近得知这个剧本投拍前曾给伍连德之女伍玉玲女士和伍连德之孙女刘美瑞女士看过,二人因其内容严重失实,都提出反对拍摄的意见,但对方竟不理睬。刚刚又得知伍玉玲女士于上月去世。因为出版《国士无双伍连德》,和伍玉玲女士有过书信往来,也通过电话,并相约日后在新加坡相距,可惜我因俗务所累,一直未能成行,以至天人两隔。
    伍玉玲女士毕生以让她父亲从被尘封的历史中走出来为己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过一群自称为伍迷的朋友们的努力,当然也有我的少许功劳,伍连德的事迹开始广为人知,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伍连德的书籍和文章都很尊重历史事实,这部电视剧是第一个胡编乱造的。
    因为这部电视剧,让伍玉玲女士抱着遗憾去世了,这个遗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我相信伍玉玲女士非常希望他父亲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出现在千千万万观众眼前,我更相信伍玉玲女士希望这个形象是真实的完整的形象,如果仅仅为了成为某部电视剧的主角而出现一个不真实的面目全非的甚至是扭曲的形象,伍玉玲女士宁愿没有这个形象,伍连德先生伟大的形象不仅属于伍玉玲女士及其家人,也属于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的中国防疫人,我有义务维护伍前辈的形象,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有责任一起维护伍前辈在历史中的真实形象。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1#
    发表于 2012-12-19 10:50:37 | 只看该作者
    奉天医科学堂后来并入中国医科大学,但中国医科大学并没有杰克森的雕像。
    奉天医科学堂的原址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原址属于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只是不知道杰克森像是否还在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9 11:22:02 | 只看该作者
    史节 发表于 2012-12-18 21:50
    奉天医科学堂后来并入中国医科大学,但中国医科大学并没有杰克森的雕像。
    奉天医科学堂的原址在辽宁省肿瘤 ...

    估计早不在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3#
    发表于 2012-12-20 13:45:39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2-19 11:22
    估计早不在了

    等哪天我跑一趟,看看吧。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2 23:07 , Processed in 0.05237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