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t8 u g7 LF-22是美国空军当之无愧的空中王牌,但F-22的机载供氧系统问题继续困扰美国空军。5月6日,弗吉尼亚空中国民警卫队飞行员杰瑞米•戈登少校和乔许•威尔逊上尉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的“60分钟”节目里露面,指责F-22不安全,将拒绝驾驶F-22飞行。美国空军当然对此十分恼火,但由于美国的“吹哨人”法律,对他们无可奈何。“吹哨人”指冲破上级阻挠、直接向公众揭露黑暗的人,美国立法保护这样的人,避免一手遮天。但两位飞行员的披露还不是美国空军最头痛的事情。作为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F-22发生过一些令人难堪的故障,如2007年第一次跨太平洋部署时,半道上因为机载计算机系统没法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而死机,从导航、火控、燃油管理到一般功能全面崩溃,被迫在伴飞的加油机引导下中途返航,回到夏威夷。但最大的问题无疑在于机载供氧系统。2010年11月19日,一架F-22在返航回阿拉斯加基地的时候坠毁,事故原因追溯到机载供氧系统故障,飞行员在空中失去知觉。美国空军为此命令所有F-22停飞,但几个月后依然没有查出问题,所有F-22加装了空气过滤器后重新升空。但复飞后的7个月里,又有至少11起缺氧事故,甚至出现地勤在关闭的座舱里工作时也发生呼吸问题的事情。空气过滤器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产生了新的问题,黑色颗粒大量掉落,进入飞行员的呼吸道,飞行员开始吐出黑色的痰。航空医生建议飞行员停飞,但空军高层坚持F-22是安全的。现在两个飞行员站出来拒绝升空,据报道还有几十个飞行员也拒绝飞行,只是没有公开而已。单价超过4亿美元的F-22没有在利比亚作战中出动,本来已经饱受美国朝野的攻击。现在F-22已经停产,早期生产的F-22已经到了需要系统升级的时候,但在有实战而没有证明能力的情况下,美国朝野对F-22的升级计划缺乏热情。美国空军辩解的理由也是充分的,F-22的数据链无法和预警机及其他作战飞机交换数据。不过这一切都需要飞行员不应为机载供氧系统故障而在空中昏厥。美国空军F-22的头痛还是没有过去。4 c1 n9 W! D* N" e$ Q0 c3 J
, l+ m6 v' c4 A3 d 3 w: f: J' l/ A- }+ T5 L% w
英国作为F-35最重要的海外用户,在F-35B和C的问题上转了一个360度的圈子,又转回到F-35B了 4 B5 w% Q+ x9 s9 K& i, @# ]0 O0 s+ |' \* ?
经过一年半的折腾,英国终于在5月10日宣布,新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改回使用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F-35B,逆转了2010年改用弹射起飞-拦阻索降落的F-35C的决定。至此,英国在F-35的选择上划了一个完整的圆圈,回到了原地。两年前,F-35B身陷囹圄,几乎F-35计划的一切罪过都怪罪到F-35B上。F-35B罪责难逃当然是没有错,但F-35的问题远远超过F-35B,在后来的美国国防部报告里罗列的13大罪状里也有体现。“伊丽莎白女王”级是英国痛定思痛的结果。60年代时,英国国力的衰相已经毕露,传统大甲板航母造不起也用不起了,加上新型垂直起落的“鹞”式战斗机问世,所以另辟蹊径,建造了“无敌”级轻型航母,和“鹞”式配合使用。这对以北大西洋护航、反潜为主要任务的英国皇家海军是合适的。但马岛战争经验表明,没有舰载预警机和加油机的支援,轻型航母在现代 海战场上十分脆弱,马岛的胜利几乎是侥幸的。另外,“鹞”式的性能不敌现代战斗机,发展潜力有限。“伊丽莎白女王”级一方面加大吨位,增加搭载量,另一方面在设计是就同时为短距起飞和弹射起飞留有空间。如果采用弹射起飞的话,将采用电磁弹射,正好利用和全电推进配套的充裕供电能力。两年前盖茨宣判F-35B死缓两年,F-35B的生存前景黯淡,另一方面“福特”级电磁弹射进展良好。这也是卡梅伦和萨科齐正热乎的时候,采用弹射起飞的F-35C不仅在性能上比F-35B有所提高,还可以和法国“戴高乐”级航母上的“阵风”互换使用,加强防务合作。更重要的是,采用弹射起飞,“伊丽莎白女王”级可以搭载E-2D那样的预警机。现在F-35C遇到尾钩问题,美国海军对F-35C也是不温不火,并不急于解决问题,甚至有用F-18E和无人作战飞机给F-35C背后捅刀子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电磁弹射的造价远远高于预计。英国只得再次转向,回到F-35B,避开电磁弹射的造价问题,但也使“伊丽莎白女王”级成为放大的“无敌”级,而不是缩小的“尼米兹”。 # x6 e2 V5 d! X, a) V: D% h d e, Z; o: W6 q 6 m) _+ s+ h( k3 ]$ r
濒海战斗舰在未来美国海军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但“自由”号的腐蚀和裂纹问题很挠头,“独立”号则有另外的问题! q: c6 ~" ?0 Z' B2 A$ r
; R* `0 G5 t. A5 c: j. [" S 濒海战斗舰(简称LCS)再一次受到关注,而受到关注的原因依然是不断的坏消息。LCS是美国海军的“新概念作战舰只”,超越了传统的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的思路,改用低成本的战舰平台概念,只配备最低限度的基本武器,但在执行不同作战任务时可以搭载不同的任务模块,容易地在巡逻、反舰、反潜、扫雷等不同任务之间迅速转换。在未来美国海军的250艘舰船中,LCS将占22%,就数量而言,几乎和“伯克”级驱逐舰相当,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继三体的“独立”号发现舰体电化学腐蚀问题后,半滑行艇型的“自由”号的钢制舰体也出现腐蚀和其他问题。尤其是可收放的尾门不是水密的,海水打进来,溅湿甲板不算,还到处造成腐蚀。舰体还出现多处裂纹,有些是在对称部位出现,标志着设计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从2008年9月18日接受到2011年夏,“自由”航行了65000海里,共有640个大小故障报告,平均每三天就有两起故障。这包括38起柴油主机和推进系统有关的故障,比如海水溅入发动机进气口,右轴密封破损。另外,在2010年6月反毒巡逻期间,“自由”号一方面成绩斐然,另一方面有一次全舰断电,舰只处于无控漂流状态。美国海军在刚刚完成的2400万美元的大修后,追加3000万美元的维修,还进一步追加了600万用于进干船坞的抢修。到现在为止,“自由”号的建造和返修费用已经高达6.7亿美元,几乎相当于驱逐舰造价的一半,远远超过最初计划造价的1.5亿美元。2008年时,美国国会一度取消了3号舰到6号舰的建造计划,并规定了每艘4.6亿美元的后续舰封顶造价,但到2009年悄悄地把封顶造价的实施推迟了两年,2011年的预算里还是为建造两艘LCS拨款11.7亿美元。2005年时,60艘LCS的造价定为150亿,但现在估价仅55艘LCS的舰体造价就达374亿,还不包括任务模块。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国防部作战测试与评估部门2011年报告指出,在敌对作战环境中,不能指望LCS具有生存能力。美国海军也承认,LCS在高威胁环境下只作为合成力量的一部分作战,只有在中低威胁环境下才进行独立作战,遭到强力打击时走为上。后续LCS将按照更高的生存力标准建造。 . n. _- n# X5 c, Q! Q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