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海] 阅兵事小,台海事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14:3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阅兵了。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就没有阅过兵。阅兵在6月14日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纪念日举行,调动了6600名士兵、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布莱德利”步战、“斯崔克”轮式战斗车和 约50架作战飞机,还有二战老兵B-25“米歇尔”轰炸机、P-51“野马”战斗机、M4“谢尔曼”坦克、威利斯吉普助兴。 “凑巧”的是,这一天也刚好也是特朗普79岁生日。
7 |; {( f1 j' v  |% V5 z
; }: x4 r7 d( [4 Q# [. a4 _, }: a好玩的是,阅兵似乎声势大,回响小。除了西点军校军乐队和方队有点阅兵相,其他方队既没有通过军人风貌展示军威,也没有什么把世界吓一哆嗦的军事技术。在回顾时则不乏令人喷饭的夸口,比如把M4“谢尔曼”说成20世纪最有影响的坦克设计之一。即使在二战中,这也是令人发指的“打火机”,肯定比不上苏联T-34,也比不上德国“虎”式、“黑豹”,要说影响,也是“坦克设计避免事项”。, ^" _/ [0 ^! K

7 B. l# T3 c+ ?9 S+ O( e检阅队列走得松松垮垮、跌跌撞撞,完全不是俄罗斯的红场检阅或者中国的天安门广场检阅的气势。作战部队不携带武器,“徒手散步”,这也是世界军事检阅中的奇观。相反,席卷全美的“不要国王”(No King)示威反而声势浩大。不知道特朗普是否把阅兵看做MAGA的胜利,但世界的反响似乎是:“就这?”
' g4 y( L1 k5 Z+ q. P, p- O9 m2 H2 [0 V  n9 F. D% W
据说美国军方本来对检阅就不起劲,或许美国陆军真是出工不出力,在恶心特朗普。就这架势,估计连特朗普都没有胃口再来一次。
! r; H, p5 j9 C8 i0 x
/ U8 |( P7 Y5 ~( J$ Q( P/ z特朗普特别热衷仪式感,在2017年访问法国时看了巴士底日阅兵之后,就对美国阅兵的热情很高,还一门心思要在气势上盖过法国阅兵。这也是他炒高MAGA火焰的机会。不过在“洛杉矶平暴”的大背景下,华盛顿阅兵有点滑稽,还好不至于像1941年红场阅兵一样,走下阅兵场的部队直接上平暴前线。$ i2 M, H, V' {) L7 v

0 D" {( ~# f' C) E/ q在海湾战争后的胜利阅兵里,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直接走在前排,这也是他的人生高光时刻,接下来就退役了。但就阅兵来说,当年阅兵就队伍走得松弛感十足,大概是“胜利之师不在乎仪式感”的意思。
. M% _) s1 \# D/ d* h3 s5 B
! \+ a- p7 y7 U/ b6 W. F这也是美国军事力量的顶峰时刻,“里根建军”正在结出硕果,M1A1坦克、M270模块化多管火箭炮、F-15和F-16战斗机等拿出来都是碾压世界的顶级武器。今天说起来有点尴尬,很多一线装备依然是老面孔,仅有的更新装备也不再有领先世界的代差,尤其是针对主要潜在对手中国。
' `- J  C7 ^0 u; K" a
- _. A( G% n2 C5 T* f7 |中国本来无意颠覆Pax Americana,但美国要是出于维护绝对的Pax Americana,阻止中国崛起,那中国只有破局,台湾问题就是最可能的导火线。因此,阅兵事小,台海事大。
9 H' s4 }' Q0 Y( Q- ]
# U2 R. n+ y) r% U5月23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向毕业生致辞,信息量很大,透露了一些美国国家安全思维的关键转变,从中可以推断美国对台海问题的新思维。
6 ~* c& b2 p6 i! J# B  `7 e/ F- L: y
美国对台海的基本思维没变过:
/ y9 V+ g% |8 W- Z4 t7 B% I/ K/ F7 d
1、        绝不放弃
6 T9 u# j9 V$ t: |2、        绝不拼命
8 `* P6 Q3 F7 Z& A, @/ P
: [, j& o+ `0 I" N% U美国不愿意放弃台湾,这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放弃台湾的话,美国对盟友的政治信用荡然无存,中国在军事上走入西太平洋再无阻碍。作为连带反应,菲律宾和日本、韩国都要重新考虑相对于中美的定位,避免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这是亚太政治的板块运动级大变局。  c9 F3 d& K) D  ]0 @
) E$ T3 H% `* c7 w. X
但美国也不愿意为台湾拼命,台湾只是美国削弱中国的耗材,不是值得美国舍命保卫的核心利益。第一岛链只是美国“把战争逼近到中国门前“的关键防线,但并不是”确保战争远离美国“的唯一防线。军事上忌讳死守缺乏纵深的固定防线,更加青睐机动防御,在这里也一样。
- \: b( c; z- k% h3 \4 x/ z4 v& e- K( a4 Z
实力与距离基地的距离成反比,这对中美都一样。台海是中国主场。曾经有一个时候,美国自信实力在台海都足够强大,现在没有这样的自信了。反而是中国自信实力在台湾以东都足够强大,但中国并无意把势力范围推到美国的门前。中国崛起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是同步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靠的是竞争力和双赢,不靠大舰巨炮。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 G9 {7 S* W; H1 g( v
# @) I" R4 o8 y: D% v, l+ u. [3 a美国既不愿意放弃台湾,又不愿意为台湾拼命,这两者是矛盾的,在不同的时候还有不同的侧重。在美国实力强大的时候,侧重“不放弃台湾”;在实力不足的时候,侧重“不为台湾拼命”。现在正是后者,而且未来锁定在后者。, U, s, Z" Q. j7 M( B( W7 }2 E7 M' W6 N

, _3 w1 g% E1 K0 g万斯指出,过去的美国政府没有留意大国竞争,也没有为同等竞争者的出现做好准备。现在,美国称霸海空和太空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主导地位不受挑战的时代已成过去,美国及美军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 z. u# p0 M) u/ V  r! `/ r' _/ o7 W. o
这其实不是新信息,从越南战争后,美国就不断有相对衰落的说法。但过去更多是“狼来了”的警示,现在才逐渐转变为“狼已经来了”的认知。这当然是因为中国崛起不仅迅速,而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增长具有高得多的含金量、韧性和可持续性。8 ^  N# _( q# o+ I6 J/ i+ X1 |# x  b
% j# T$ O7 y. s1 Q* F2 n
对于未来的美国海军及所有军官来说,及早对美国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和大国之间实力动态建立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框架,对他们未来军事生涯里的战略思考和战术决策有好处。9 y. _- P; P, m2 Z' m# o! `0 v/ S

& W8 V9 d9 y; e- ^9 {1 v: _5 @在战略上,回到大国竞争意味着美国的主要对手是中国,而不是恐怖主义或者“邪恶轴心”,装备、训练、战术都要围绕这一变化展开。在战术上,“牛刀杀鸡”今后只有在对弱小对手的次要冲突中还可用,在大国竞争中不再可行,必须“节约资源、量力而行”。“我只管往前冲,自有无尽增援在后头”的思维不行了。; R8 L; c+ x7 B& `

/ X% t$ w- L( s8 q: ]% j3 L万斯还说到:“这并不意味我们(美国)会忽视威胁,而是意味我们会严守纪律地应对威胁。当我们出兵参战时,我们会带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去做。”“我们(美国)出拳时会很小心,但是只要一出拳,就是重拳出击,而我们将果断出拳。”他说,如今美国的对手都知道,只要美国设下红线,就会执行。( u% i. h5 W* r
/ g$ d3 C* C$ i  L! f/ `8 g
这些都是自我激励的套话,没有多少新意,也没有太大营养。9 L+ P6 O) e5 `5 q* \/ O* q

9 {( Y2 I" A$ X提到美国过去的对外政策,万斯批评道,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长期的试错,近年的一些总统卷入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并不紧要的海外冲突,牺牲自家国防和对盟友的维护,转而操持其他国家建国和干涉他国事务。( V& ^" r* n5 z6 i

( d) h# }9 e$ D+ h万斯没有点名,但在暗指小布什、奥巴马和拜登。小布什在任内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奥巴马任内继续推进阿富汗战争。拜登在2021年下令美军撤离阿富汗,撤军行动和随后局面混乱不堪。
3 X3 Z9 m' U# f! ?% }' Z" z+ X
5 Y' h9 E  l* Y2 m但这些说辞也不新鲜。
" u1 g+ {$ [5 X) M
7 I& ?  l, h* N$ X万斯说,苏联解体后,美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没有对手的超级大国,因此美国以软实力取代硬实力,停止生产汽车、电脑,乃至于武器,比如保护海洋的舰船等。当初美国这么做,是相信国际经济融合能带来和平,让中国等对手国家变得更像美国,所以与其花费精力应付中国的崛起,美国领导人追求他们认为会是很简单的任务,像在中东建立民主等,结果发现不仅困难重重,也耗费大量资金,得不偿失。1 E% E6 j$ v5 `  j+ @9 S+ u

$ m# u( f( h% D; Y1 }2 N' ~万斯这是在为美国的相对衰落找借口。美国实力由硬向软是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由工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演变的必然结果。对美国制造业的第一波冲击并不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日本。美国“搞定”日本并非通过制造业重振,而是通过政治和金融伎俩。但“中国冲击”到来时,美国的政治和金融伎俩不管用了,以至于不仅美国制造业继续滑落,美国的总体经济优势也在相对滑落中。
* F, R" L# H) k4 N
0 }( c4 C6 q! h  C  b改造中东、扩大“民主圈”是美国“先解决次要战略方向,再集中力量对付主要战略方向”的结果。在后冷战时代,中国是美国的主要战略方向,这从小布什把对中国的定位从战略合作对手变为战略竞争对手就开始了,奥巴马到特朗普到拜登只是强化了这一认知。! x' p: E( r+ P; s! |
8 I6 q8 e, q( {9 J# A6 b
以反恐为借口,重塑伊斯兰世界政治秩序,像用马歇尔计划改造德国和日本一样改造中东,以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这在战略设计上没有大错,但对可实现性高度错估。反恐战争打成无底洞,在时间和国力上都投入过多,反而成了中国崛起的机会期。8 L4 y8 `) q* W" y) a

! x5 r- R2 ^" U" _$ e  T& N6 C8 L, y至于“国际经济融合能带来和平,让中国等对手国家变得更像美国”,这只是对和平演变的一厢情愿。: c; b& y. ^2 v1 w

' d. ~/ g! J3 K' Z% x8 t. k经济是Pax Americana的重要部分。美国曾经自信在美元霸权保障下,对世界经济秩序和科技发展具有绝对领导地位。轻资本运作是“以钱赚钱”的捷径,“科技缰绳”是确保世界经济按照美国轨道运作的保障,因此美国对全球化(包括产业向中国转移)乐见其成。1 S: E) Q1 W9 B$ t, x. x& r
' [8 u$ }) ~* ?" e# Z+ H
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一方面继续为美国提供廉价消费品,用低物价锚定美国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基础,使得富人更富、穷人通过“涓滴链”得到兜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为美国产品提供新的市场。在中国这边,发展起来的经济带动中产阶级的形成,随之带来对私有财产和个人权利的诉求,最终形成和平演变的压力,促使中国纳入美国的轨道。8 V  `2 K3 `( h% H7 T5 D
0 }2 O* }$ g; B4 S4 E. P5 i) O( Z
但中国没有按照美国设计的轨道发展,而美国经济空心化、供应链中国化反而反噬美国霸权。, x* O3 d) x; j
2 X. ?* k; C) |! ^  {3 X0 B' w1 j5 p
在万斯致辞中,最关键的还是国家安全方针变化。万斯说到:特朗普政府将改变做法,不再投入目的不明确的军事任务,不再参与看不到终局的战争。“我们正在回归以现实为本、保护核心国家利益的战略。”
. B6 T' S+ v+ i, L' |0 e+ ?5 X2 N, w5 r
这不是简单的回归孤立主义。
3 a& d9 ~) X/ Q* h% I" X7 n0 |
% ~; w. ?9 e  B6 {6 q% m2 w在军事上,本来就忌讳目标不明确的任务,更怕看不到终局的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反恐战争都是目标不明确而且看不到终局的战争,问题都出在“有限战争”。8 w8 A% Z! r2 {3 ?; G# Q3 u- f

4 \! G4 ~; D5 E* W+ I战后美国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已经形成的Pax Americana。作为世界警察,这意味着警长和消防队的作用:迅速铲除“坏分子”,迅速扑灭可能扩大的火灾,尽快恢复秩序和安宁。这意味着有限战争:在不影响美国生活方式和Pax Americana基本盘的情况下,以压倒优势快刀斩乱麻。1 ?! z) f. |  L

9 L' j0 f0 o+ V: b3 L8 L% R0 @当然,整个冷战是以美苏争霸为大背景的。苏联实力太强大,反对苏联扩张是不可能快刀斩乱麻的,但在代理人战争中依然可以做到。
4 b* D: e* J8 z% b' _( U2 q! u8 E5 ]% J' C6 T9 O  @8 |
但在应对苏联直接入侵中欧、威胁北约国家生存的时候,美国的战略是“阻击、相持、反攻”(Block,Containment,Rollback),大体与中国的“防御、相持、大反攻”对等。其中,防御、相持好理解,大反攻是现在不大提到但很关键的一步,这包括美国舰载空中力量从北冰洋深入攻击苏联内陆,中欧地面力量最终反攻进入苏联,直到打进莫斯科。
' c- T# `. X; m! T* R; _! H# Z1 m8 b7 O& o) q8 m
这当然可能触发核大战,但作为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从不犹豫在必要的时候跨过核门槛,不会因为互相确保摧毁的威胁而束手束脚。这种自信的前提是依靠常规力量就能赢得胜利。在冷战时代,美国拉上北约盟国的力量后,西方总体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是显著超过苏联及东欧集团的。* G# Q, j2 k* |
$ |# T/ s& [" y7 t3 E$ l/ C$ O
这是和二战一样的“无限战争”思路,以彻底占领敌国国土、连根铲除对方的战争能力为目标的。这就是明确的终局。, K$ k  R/ [- T/ f
+ ]9 M, |% ]* P! z+ p7 s) R7 P
“有限战争”则不同,以“制造足够伤害,迫使对方停止战争”为目标。问题是在美国为Pax Americana“维稳”而对方在为生存而战的时候,双方对“足够伤害”的认知不同,最终使得美国需要的终局成为难题。
7 q+ L' }, V9 t7 x2 W- Y6 ?/ m7 x
. \/ l1 b) A3 C- m4 b& F$ Q在朝鲜战争中,目标是“打退北朝鲜向南朝鲜的进攻”,但当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的时候,目标性质已经变了;当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时候,美国不敢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如何结束战争成为难题。+ G" N0 r% E) D) F, Z+ q

7 R' Q6 |7 |! d; v在越南战争中,目标是“反对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但这是政治愿望,并无清晰的边界,而且不具备明确的可实现性。比如说,越共游击队的实力基础来自于北方,美军作战局限于17度线以南的话,如何确保目标实现?结果战争扩大到整个印度支那,依然不解决问题。4 B0 |; d% Z0 M' {# z# A0 n

: f$ q$ c+ L8 `8 v& Q在反恐战争中,目标更是扩大到“改造思想和政治体制、塑造民主”,更加不具备明确性和可实现性。
. M' U  ^$ R" v8 W( f
! g8 b7 B2 N, o3 f6 Q在台海方面,美国正是面临目标不清楚、终局不可见的问题。
& |% x) c* r0 t
: M, l; c* f( r& Z一般认为,美国在台海的目标是“保卫台湾”,但这里有很多不清晰。金门、马祖算入保护范围吗?那在军事上是不可能的任务;东沙和太平岛算入保护范围吗?落入解放军控制后,解放军对巴士海峡到南海中部的控制就牢不可破,有效截断了美军在台海南方的可能干涉方向;澎湖算入保护范围吗?如果澎湖落入解放军的控制,台湾本岛就大门洞开。这些都列入保护范围,美军实力根本不够,到处是可能的被围点打援的陷阱。; L$ a: Z2 `- u( h2 Z+ B2 k
; L* N0 ^3 r& I6 s
台湾本岛也在军事上不可防御了,从战术到装备到兵力,各种分析汗牛充栋,美国自己的沙盘演习也是种种惨败,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惨胜。
# Y5 F1 E6 Q6 `
. y2 n+ h0 U1 V( {8 H5 l) s9 U* e1 d最重要的是,即使美国在台海的一次战役中惨胜,这不等于战争到此结束。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既然到了武统这一步,那就绝不可能半途而废。道路可以曲折,前途必然光明。中国一定要统一,代价不是阻碍。1 L9 S% S. T3 w2 t/ J" ]
8 s& C/ \1 `% i2 b# U1 o! z, Q: I8 v
但对于美国来说,到了拼消耗的时候,美国必败无疑。美国曾经可能出于患得患失而不愿意在台海与中国拼消耗,但中国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即使美国all in,也不可能在拼实力中战胜中国。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的含金量远远高于美国这个第一,世界唯一制造业超级大国不是吹的,主场优势更是压倒性的。7 _( g" v5 S( B4 n* m  w& S0 P
0 K1 @4 A& P% C" K4 F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军事保卫台湾既无意义,也不可行。0 O+ l& n$ ~5 }4 f% Q/ s1 i: U

! _/ p# t$ B  V  l: M' N% w这不等于美国不会通过台湾问题继续对中国搞鬼。据路透社5月30日报道,两名美国官员透露,特朗普正计划大幅增加对台军售,目标是超过特朗普1.0期间183亿美元的销售总额。
# `# {( g+ l; v) @: k7 r/ [9 e* @/ f9 P( C5 y  V/ M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退役美国海军少将蒙哥马利在5月1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宣称,目前有约500名美军人员在台湾担任教官。他还鼓吹“扩大在台联合训练团队规模”,声称美国需要将人数“增加到1000人”。他没有说明这些美军人员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受雇于美军的非军职人员。
( ?" h0 D% j) k0 p' A( F, Y# D6 K8 T; C$ Z* k
作为对比,2024年5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在一份报告中宣称,截至2023年12月,有41名美军人员在台。" Q8 a0 h5 F; m8 V, k) ~
8 ?1 @( v% Y. `- v( J7 l$ T" d
6月11日,历时两天、研究2030年武统攻防的美日台“台海防卫兵推”落幕,前美国参联会主席马伦、前太平洋(离任后改名为印太)美军司令布莱尔、日本前统合幕僚长岩崎茂、前海上自卫队幕僚长武居智久等参加,台湾方面有前参谋总长李喜明等参加,共九位退役上将、八位退役中将。这是台湾民间举办的最高层级兵推。! V' U6 l0 _& g) b9 B/ q
* P# t$ i- V% G5 g4 I# P% s  D
在兵推中,当解放军舰船进入12海里并占领东沙时,台湾组选择仅监控,不主动出击收复外岛,以避免战争扩大与提前决战。台湾组主推官、台湾前陆军司令胡镇埔在记者会上解释,守方以防空识别区为界,无力支援外岛,只能让其独立作战,不希望因外岛被占即启动直接冲突,“我们没有能力救援”。
8 A( d+ Q, D. k( D$ v3 J& v7 W3 L1 k4 I7 G9 [
美国组主推官布莱尔则在记者会上强调,《台湾关系法》明言“任何非和平手段企图改变台湾现状的行为,将是美国严重关切的事项”。但他闭口不谈美军的具体反应,说了等于没说。. U* F. P; R' l* B- O- p" C

# z0 j  _! v" {由台湾前国防部副部长徐衍璞领导的“中共组”在第一阶段便夺取东沙岛,随后以直升机机降方式攻占澎湖。解放军两栖舰队也自福建东山岛、浙江宁波、广东湛江出发,结合在南海的“山东”号航母战斗群,配合滚装船搭载的直升机夺取绿岛、兰屿,随后空降宜兰、花莲、台东,运用当地港口与机场展开后续登陆与补给。4 i' g8 n7 Q: J+ \
4 `( g  ?  ]4 U: s2 d' b' G4 I
兵推方没有对解放军的火力准备和海空部署多做说明,但胡镇埔说到,如果台湾主动挑衅,美军介入可能性降低;如果解放军“无故”启动武统,美军介入可能性升高。
/ }: O. I0 r0 ^3 j6 |1 v, A) K" f5 S. |: Z
美军在台“教官”正是试图刺激中国“无故”启动武统。# Z& c0 |) O% q
$ Y% W; H& ?3 T0 |# _: F4 T( U
中国对武统有“红线”,一般认为外国军队进驻台湾或者台湾与外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会触发武统。但这是外界的理解,中国从未在《反分裂法》字面意义之外进一步明确诠释过。
( F3 s1 p( u/ w/ y
0 m/ D' N2 d7 j, u这500美军人员不是作战部队,不管是否算“外国军队进驻”,肯定是擦边球,但对作战无足轻重,也成不了威慑。真要是作战部队,5000人也不顶用,5万人才刚有点意思。但作为教官,这么些年来,美国手把手教出来的外军一个比一个无能,简直教谁就丢哪。最主要的是,台岛美军在作战上于事无补,反而是送上门的人质。% Z# u: s" ]0 h" }! M

5 c  S6 `7 c% x中国肯定不会无动于衷,但如何“动”,什么时候“动”,是由中国决定的,美国的刺激改变不了。
; c3 i. l/ Z( J6 x' D7 g7 l$ c7 V1 h9 `# F
最主要的是,还在奥巴马初期盖茨继续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时候,美国就明白了一件事:谁还在想在陆地上与中国决战,那是脑袋出了问题。问题是,与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战争一旦开始,不在陆地上决战并最终消灭中国的战争能力,根本不可能结束战争。而美国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阅兵拉胯状态所传递的最大信息就是这个。- {' N1 r1 X, r: }6 @: i7 E

& D$ m. |2 J9 H, ]5 J9 W万斯提出,美国在海外干涉方面必须量力而行。没有明说的是,为了台湾与中国交战已经超过美国的“力”了。
  b9 |, x* [+ ?9 V7 S7 c( z
3 a# ?/ F% l; ~  h) _' Z9 s在中美日内瓦经贸谈判结束后, 特朗普也宣称,若中国同意对美国企业开放市场,“这对统一与和平非常有利”。特朗普是否在暗示中国可以通过开放市场以换取美国“弃台”,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 H! w3 ^0 X. X4 l! u: q% Z
7 ?) J$ r: K) e不过中美经贸谈判后,双方发表共同声明和各自发表的声明里,都没有提及台湾。一般认为,中美都没有把台湾当做筹码放到谈判桌上,台湾作为筹码的重量“轻于鸿毛”了。第二个可能是,中美已达成某种默契,所以才有特朗普的“统一与和平”说。
4 |; z4 i" W( w; N4 b4 Q; {0 [' c: S* E+ c& r0 N, o
当然,美国要是不出尔反尔,就不是美国了。在5月31日的香格里拉论坛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极力炒作“中国威胁”,污蔑中国意图“武力改变地区现状”,声称这将造成“毁灭性后果”。赫格塞思宣称,如果美国的对华威慑战略无效,面对可能的武装冲突,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做好“紧迫感和警惕性”的准备,美国也应做好“战斗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8 m% |0 L6 @1 _7 x- A9 w

3 u2 A' {( \5 r" K9 w1 @这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需要听的是万斯对未来军中中坚所说的,还是赫格塞斯蛊惑三心二意的盟国所说的,请君自取。& k+ @2 q) B# o4 ?/ A& p* t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3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8 + 2
住在乡下 + 6 谢谢分享
方恨少 + 1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21 13:08 , Processed in 0.04386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