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歼-10C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5-11 00:0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歼-10可能是最后的四代机。; c, {6 f, i; Z! S+ s
. i0 B( B# b# d9 `$ V5 Y" e
歼-10的历史早就是坊间熟知的故事,不重复了。- g0 ~9 F  x: A3 i/ U" G* a

2 P2 E" ~+ X. H( O歼-10的最初定位是截击机,重点是高空高速,但也需要有优秀的中空中速机动性。
+ G2 l8 o1 O! U$ P# M& e& y6 U3 C! R: p
纯截击机主打拦截轰炸机,高空高速大航程重火力,但机动性要求不高。50年代后,就很少有人研制纯截击机了,但截击机依然是空军大国的高端,F-14和F-15都是截击机,只是格斗性能同样优秀的截击机。
7 [# G4 g0 h3 l$ E5 O8 c9 D1 V; A9 ~7 ]6 k/ @8 v
纯格斗机主打与敌人战斗机缠斗,中空中速,轻巧敏捷,但速度、航程和火力要求不高。F-5系是典型。四代机在强调截击能力的同时,格斗性能并重,所以70年代后也很少有人研制纯格斗机了,F-16是少有的例外。从F-5的思路深度发展而来的F-18反而成为海军的“格斗性能不错的截击机”,尽管速度和航程有点捉急。
+ _: O4 u% N! Y* K5 n
9 R7 {+ n! F  `# b4 R) n+ yF-16一开始是没有截击能力的,只有携带和发射AIM-9“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的能力。不久,从A/B升级到C/D的时候,具有发射AIM-120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雷达依然较弱,但总算有了截击能力。
2 l3 b0 `* l* [4 _! x
! k1 Q0 X# n6 E8 }% a$ C歼-10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这是接替歼-6和歼-7用的。尽管歼-6和歼-7的机动性不错,但两者都是从截击机开始的,歼-10也是从“格斗性能不错的截击机”开始的,歼-10A的矩形进气口就是例证。
0 s! w/ b; D- S4 b- z2 w
% @! E/ a: B5 _' m% ]) O5 O: {在发动机性能有局限的时候,进气口设计格外重要。进气口需要保证可靠进气,分离呆滞的附面层,还要减少阻力。
8 a2 z2 A* C1 }* V4 _5 h7 G
1 p) G) [4 f# q& G# H9 M附面层有空气的粘度引起。空气沿机体表面流动的时候,靠近机体表面的流动速度很慢,与机体接触的气流速度在理论上为零,远离表面的气流才恢复到自由流动的速度。这里都是气流与机体的相对速度。发动机进气利用动压,所以贴近表面的呆滞气流属于“垃圾进气”,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需要分离出去。早期用分离板,把附面层直接排泄到进气口外侧,后来用鼓包(正规名称是DSI),用动压分布把附面层剖开、从两侧“顶”出去。
/ `' B1 ^0 [3 g. G5 w/ N1 T) [2 V% \0 V. E
但更大的问题实际上是进气减速。即使是超音速战斗机,发动机的进气速度也在M0.5-0.6,更高的进气速度超过风扇叶片的极限,反而“呛着”。所以超音速战斗机的进气口需要将超音速来流首先减速到M0.5-0.6,在此过程中,提高进气压力。这可以想象为地铁高峰人流在拐道这里慢下来了,但人的密度大大提高,好比压力提高了。% t( X2 H2 }. m; d- a+ m; @; U
- o1 k; p$ `8 @: U; q/ t- _
在进气口这边,由于激波的存在,需要避免垂直于飞行方向的正激波。飞行体对前方空气有压缩作用。压力波以音速传递。亚音速飞行时,前方空气得到压力波的“通知”,有序“让开”;超音速飞行时,前方空气“躲闪不及”,堆叠在一起,形成高密度空气层,这就是激波,理论密度可以达到无穷大。激波有锋面,正激波像墙一样,斜激波像伞一样,速度越快,伞形越尖锐。
/ F8 j1 r6 z4 A9 D- ?4 O
- w+ [: t; k# ]3 u* \: J; L& g8 e9 ?从减阻出发,超音速进气口应该形成斜激波,降低阻力;但进气进入内进气道时最终是正激波,后面才能形成均匀的压力面。多波系进气口通过斜板设计,形成一系列角度逐渐增加的斜激波,最后过渡到正激波,以降低阻力。在不同速度下,还需要可调斜板,自动改变斜激波系的位置和角度,以保证在规定的位置形成正激波。歼-10A的进气口就是这样的设计。
% a$ {7 s# K& r0 R0 U( E! ?! C
1 N6 n1 g8 V# D. y& z3 N1 L3 c进气口的激波控制非常重要。最后的斜激波应该正好覆盖进气口唇口,激波进入内进气道的话,可以发生各种“不可言说”的破事;但激波太超前的话,激波与唇口的间隙会造成过度的“漏气”,大大降低进气效率。这也是可调斜板的重要性之一。* Q2 L/ n( P3 ?- v4 t+ M0 ^* X

- H: s$ \) {' @5 ]9 e3 X0 e所以,不需要多看,这个进气口就是为高空高速设计的。
) k/ p# @4 W0 l8 g: `/ l# p8 c4 j6 N7 r
F-16采用正激波进气口,是为了最大限度减重。但这个正激波进气口的阻力也大,所以那么高的推重比,最大速度不过M2,实用中除非轻载、干净外形,一般达不到这个速度。F-22因为要求隐身,采用更加复杂但依然不可调的加莱特进气口。DSI进气口也是固定的,但也只能为特定的速度范围优化,缺乏可调斜板的大范围优化能力。7 r* n0 Q/ ^$ \% W

) O( d5 @; {( h2 k1 u歼-10的鸭式布局也是从无尾大三角翼开始的。无尾大三角翼的高速性能超过大后掠翼,实际上现代战斗机的机翼基本上都可以看做是某种三角翼,只是有尾、无尾的差别。无尾三角翼的减阻好,但低空低速和机动性性能不够好,于是加上鸭翼补偿。! y4 g1 W$ H+ d6 V5 |! W

' y- o4 J4 H& w" `; }8 c+ X1 y( d. i但歼-10一出世,就遇上中国引进苏-27,这是更加强悍的截击机,当然,是格斗性能高超的截击机。马上,歼-10的截击机定位改变了,转向多用途,也就是说强化对地攻击能力。可调进气道不再必要,而可调斜板的隐身缺憾和重量代价就显眼了。9 t  J% o5 t! D3 w4 S1 W" E
4 z' t2 T) n8 r3 H& N% W& j
歼-10B和歼-10C改用DSI进气口,高空高速性能降低一些,但进气道重量降低,也成为半隐身战斗机,得大于失。
* E8 r6 F7 Y& L5 g/ J6 U$ y* z4 y- m) f, |) |# ]2 j: R
但歼-10的截击机底子意味着这对巴基斯坦和其他中小国家来说,依然是强悍的截击机,在57印巴空战中大显神威。
4 {# T& F, A" V) M* Q0 w6 y3 M/ F# r+ a4 {* g6 j. S; z$ Z
在说到歼-10击落阵风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性时刻的时候,很多人指出抗战、建国、抗美援朝等历史时刻,认为这不能相提并论。这其实是两回事。* m8 v, z. r9 K5 ~$ p0 u; W* J

) h$ j! Y, O6 w& M- R! }2 ]" e) j中国军人从来不缺勇气,僧格林沁的骑兵尽管结局悲催,但并不缺乏勇敢。这不仅是清廷的政治失败,也是中枪中炮的失败。抗战中国共双方都有大量救国勇士,新中国成立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性时刻,也是世界的历史性时刻,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更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但是必须说,这些战斗基本上都是上用的都洋枪洋炮。
( u" N6 o& u  W% \
0 j. B5 A% D3 J! L. N7 r; c3 z中国的百年屈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清廷昏庸是政治因素,中国军事技术落后则是物质因素。洋枪洋炮在改变中国历史方面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点不须否认。中国崛起首先是经济的,但不仅是经济的。中枪中炮重立于世界前列是中国崛起的物质保障。印巴空战不是中国军人打的,但是用中国装备打的。这是中枪中炮先进性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歼-10C击落阵风是鸦片战争开始的中枪中炮的失落得到了扭转,中国崛起的物质保障得以建立,这才是历史意义之所在。

评分

参与人数 12爱元 +117 收起 理由
Pipilu + 12
住在乡下 + 6 给力
johnsonjian + 10
熊掌 + 8 给力
风无踪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21 09:33 , Processed in 0.03391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