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K( _# a. X$ [$ R9 h' v, q 都是外行话。
/ q8 N `/ J" @) Y) t9 T, U首先,90年代的大学老师教学态度也没有多好。那时候的大学教师本身水平就普遍低下,大多数都没读过博士,根本不理解他们所教的课程那些知识、技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再加上80-90年代教师待遇低下,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有能力的不是出国就是下海做生意、要么就是进外企,最差的才进大学当老师。: B0 ]" ^ ~ u! {- W
第二,“使得相当部分学生一进大学就放飞自我了”对于双一流高校特别是理工科根本就不存在。我们电子工程的若干专业基础课都是杀手级别,每每期末考试后全班卷面分数1/3不及格,需要用平时成绩或其他方式拯救一下后,还得有10%的人补考。更别说学生们还得参加各种创新科技竞赛、想上研究生的提前找实验室给研究生打下手、想出国的考拖考G。2 h' G5 p$ n8 _! M
其实,社会上对高校的期望值也是各种不切实际。什么学术水平、就业率、实践能力、思想道德、个人成长啥都想要。须知,每件事都是有代价的,想要得到精英教育的因材施教,社会和个人就得投入相应的资源,只投入流水线教育的资源就想要精英教育的成果是痴心妄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