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2-10 19:21 编辑
/ \8 g& E' x4 K$ e3 I. w \
8 H C7 N9 v3 S' W, @2月10日,印度尼西亚宣布,已经签约用81亿美元购买42架法国“阵风”战斗机,先行购买6架,其余36架随后下单。这是“阵风”的第7个外销用户,已经累计284架外销订单。法国已经订购180架,计划总数286架。这样,“阵风”到目前位置的总计产量至少570架,正在逼近幻影2000的601架。“阵风”是200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但第一个外销订单直到2015年才落实,埃及的54架“阵风”订单(已有24架交付)来之不易。短短10年前,“阵风”被认为是外销上的失败,总产量将惨不忍睹。如今,“阵风”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欧洲“台风”的总产量现在也是571架,最终可望达到681架,但到目前为止,外销只有151架。2 x+ d7 D$ i) E
' P9 \ R! m" x5 H) J“阵风”的时来运转不是因为技术上的特点突然受到重视,而是因为国际政治。 Y( O# F: f% h' ]( L$ _
5 `( f1 j3 X p“阵风”和“台风”是一蔓两瓜,起源于欧洲国家共同的下一代战斗机要求。但英法争夺项目领导权和两家的定位差异导致分道扬镳,英德意西最终推出“台风”,法国独立推出“阵风”。) O+ Q) V C/ H- ~! ]+ l
3 u# \& B# @" R: ]% \3 P; V英国的定位是以联合研制的成员国要求为主导,以防空制空为主导,研制重型防空战斗机,兼有一定的多用途能力,概念上可算是欧洲F-15。法国的定位是着重考虑外销潜力,强调空地兼优,着重轻型(实际上是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概念上可算是欧洲F-18。最后的起飞重量实际上差不多,都采用双发和鸭翼,这是技术上的不约而同。
( l! o, `2 Q% {. X2 E; X$ ]) Q, h* ^4 W& q2 T: E5 F
“阵风”在设计上是达到要求的,技术上也有特色,半隐身设计兼顾了有限隐身和高机动气动的要求,雷达、武器方面也对标三代半应有的水平,机载自卫电子战系统更是保持了法国特色。作为战斗机,“阵风”也达到了老达索的要求:这是一架漂亮的战斗机。
7 A) Z$ d: t0 v+ ^( E/ p7 i) B
C- D4 ]/ w$ t& T但“阵风”生不逢时。“阵风A”技术验证机在1986年就首飞了,量产型的“阵风C”也在1991年就首飞了。“阵风”的研制并没有遇到严重的技术困难,困难来自于冷战后剧变的军备投资环境。
: |; [* M/ d3 X& N
4 v9 Q2 k3 d- @+ \欧洲的苏军入侵压力突然消失了,“和平红利”甚嚣尘上,苏联时代的米格-29和苏-27可能成为绝响,福利开支压力沉重和经济发展迟缓的欧洲是否还需要继续投入巨资研制下一代战斗机成为巨大的争议,英德意西那边的“台风”受到同样的拨款压力,德国为此取消了原来标配的翼尖自卫电子战吊舱,大大影响了“台风”的整体性能。
p5 g$ Y) a8 F1 U0 H G
- {9 V- W0 a: Z" r! ]“阵风C”在首飞后低速研发,拖到2001年才投入使用,就是为了拉长研发时间,分摊投资压力,但丑媳妇终究是要见公婆的。与往常最新战斗机投入使用时引起的狂欢和赞美不同,“阵风”从一开始就是灰头土脸的,长期得不到外销订单更是伤口撒盐。相比之下,“台风”成员国的订单早早保底,英国还利用老关系,早早得到了沙特的订单,一开始的势头比“阵风”好得多。
4 _. z) U! u- i8 ?$ d9 K# f, ]5 V- g1 U* E: H
冷战结束还带来了美国一强独大的新环境,向美国靠拢成为政治正确,美国和北约大量的二手F-16也大量涌入战斗机市场,进一步增加了价格不菲的“阵风”的外销压力。
' |! x9 ^, R( ]& J2 {6 [4 `3 U# q2 U; F \( _8 n c5 ^! e
但美国的霸权行径和动辄制裁终于激起了世界的反弹,埃及首先“破局”。在穆巴拉克时代,埃及因为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而受到美国“重点嘉奖”,成为仅次于美国、以色列、土耳其之后世界第四大F-16用户。但颜色革命之后,穆巴拉克下台,利比亚动乱,埃及受到很大的压力,与美国的关系也急剧冷却,俄罗斯装备在政治上和性能上都不符合要求,埃及军购转向法国就顺理成章了。- s1 n) u/ h g/ E8 O
+ f" N9 z0 N$ P+ P9 C; r事实上,对于大部分“阵风”用户,这是共同的主题。卡塔尔在中东以“亲伊朗”著称。实际上卡塔尔不是亲伊朗,只是没有和沙特、欧美一样反伊朗而已。卡塔尔也因此需要四面下注,“阵风”、“台风”、F-15QA买了个遍。阿联酋则不同,是在仔细权衡后决定顶住美国逼迫站队的要求,不惜以放弃F-35为代价,拒绝远离中国,“阵风”反正也满足阿联酋的国防需要了。0 X; ~+ F. i. i9 Z+ d2 K( j1 n
4 G0 x% l e7 Q* {1 U/ J印度尼西亚的处境类似,本来想订购俄罗斯的苏-35,但在美国压力下放弃,又不愿意进一步受制于美国(现有的F-16曾深受制裁之苦),也转向中立的法国。好玩的是,在印度尼西亚与法国签约先订购6架“阵风”的当天,美国宣布批准向印度尼西亚出售36架F-15E(价值14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几乎不可能同时购买“阵风”和F-15E。这一次法国捷足先登了,美国铩羽而归不仅是经济和颜面损失,还是印太战略的失败。
, Y0 w, y* U: W" B5 ~2 C( B D! q3 X1 D3 r0 @1 p+ |
就是Quad成员印度,也避开了美国的压力和利诱,拒绝了量身订造的F-16IN和适合上舰的F-18E,而选择了“阵风”。
6 x. ~$ d& n( n* r% Z3 J! I6 R* c7 ?3 N7 h
美国的政治压力越大,转向“阵风”的国家会越多,夹在中美之间的亚太国家可能成为“阵风”的热土。反之,政治压力宽松的欧洲国家基本上都没有选择“阵风”,几次竞标中,煮熟的鸭子都飞了。克罗地亚和希腊是例外,前者有压制塞尔维亚米格-29的需求,后者有压制土耳其F-16的需求,米格-29和F-16都是三代,“阵风“这样的三代半正好。希腊的“阵风”也是新造和二手的混合,以减轻经济负担,法国空军也趁机将现有“阵风”置换到最新标准,延长下一代战斗机投入使用前的“有效期”。+ e% s$ c0 _+ k2 `5 N: M1 Y
. H& g" v" |& Y- h2 s3 b
但“阵风”的时来运转对法国也是一个警醒。从历代幻影式战斗机到现在,法国战斗机一向重视外销,这也是当年与英国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阵风”可能是最后一架法国单干的战斗机了,经济负担实在太重。
4 ]) o* J: ^% [$ _' g6 k+ Q' l) s( v: I8 u& n0 R a# I- M, Y
下一代战斗机已经决定法德合作,西班牙可能加盟。法国是自然的技术领导,但德国的态度举足轻重。由于历史包袱,德国对于军备出口十分慎重,一般回避向冲突地区和争议国家出口军备,近些年来这个立场越来越坚决,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甚至在欧美引起非议。法国军备出口则相反,特长就是向美英眼里的“问题国家”出口军备。如果法德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在出口方面受到强烈限制,这对法国是不能接受。但法国也实在单干不动了,与德国一拍两散更是背离欧洲团结和战略自主的法国基本国策。: P# d0 L2 P" G- x7 W; `
' S6 V& ]3 t/ g; b7 t z法国将长期在两难中纠结。在此期间,法国会尽量享受“阵风”的时来运转,这样的好时光可能不多了。
' {; u W, {4 k1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