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7-13 03:21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20-10-7 18:05 编辑 4 K2 u5 x2 W' R3 v1 }
# u# s! x) V- m! i! w; m- g这篇我读过,和上一篇放在一起说两句吧。
% B% m1 G' X; |! u! E! W6 t3 k# L7 Y* e8 o" d" G
王愿坚的文本,可以对应于基督教早期文本中的《使徒行传》。如果他的作品,是受到了《使徒行传》---希腊正教的殉教故事---俄罗斯教会的圣者传---苏俄文学中的共产党员侧写一脉的影响,从而在中文语境中催生出的革命圣徒文学,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这里说的不是雕琢文字的技巧,而是因应信仰而产生的写作范式,传统中国并无此范式,佛教有一些因果报应的文本,和这相去太远了。反过来说,如果是纯然自发产生的原生文本,那么他的才情是惊人的。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是自述,这确实是继承了中国自《尚书 金縢》中周公祝告先王,表白心迹以来,中国自明本志的写作传统。但即使有《可爱的中国》文本在手,实现视角转换,也要经历不可能的一跃。. m, v, h/ n+ ^* G" J, ~! H- r! Z
2 f* a: A2 [ T% \3 F, _9 n5 k《歌声》营造出的彼岸天堂文本,只可能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个瞬间。之前没有大量的原始材料,之后彼岸已经沦为北极熊帝国。
, t- l1 A; G7 O7 v: M" u0 y ^8 J; _
每种信仰在初兴的时候,都会有大量关于迷茫者寻道、初信者询道、坚信者循道的文本,其精华是最虔诚者殉道的文本。在异教的敌对海洋之中,这些文本是强化认同,促成演进的精神食粮。
! n; c1 e$ k6 `3 v+ N' R6 D9 C; q. k! g. W% N: s1 D$ ~
至于胡兰成的投机取巧,我也想说两句。某公提出“小康社会”那年,我还是个小学生,但清楚地记得,在外公家过周末的时候,看到他向中文系毕业的大舅查询礼记里"小康"出处的事情。外公去世后,我向大舅求证,他对这件事情也印象深刻,反过来惊讶于我居然记住了这件事。无他,外公的脸色从来没有那么难看过。
3 X8 y4 ^, a0 f0 ?2 ]6 v; r. r5 B7 e3 v+ K6 n9 E8 g
这个文本,私以为,是邓晚期的最重要文本。
6 E0 s. S! D* Y, g2 o
' n- c, u3 P8 t e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 o* x/ t9 x" l2 Z
' P5 V1 P* S. @2 B/ h; i" D4 } f1 M这话,算不算某公对胡兰成们的喊话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