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0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法国漫记(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3:0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6-1 23:05 编辑

法国是2006年去的,这是老文了,拿出来重新贴,骗分。
===================================

前篇

法国,浪漫之国,艺术之国,MM之国,早就心想往之。但是欧洲毕竟路途遥远,耗费甚巨,加上语言、习惯不通,总是下不了决心。本来今年没有计划出游,应该是父母来加拿大旅游的。从年初就开始催,但是母亲的护照一直没有办好。按说现在办因私护照快捷得很,怎么回事呢?四月初再打电话问时,说是母亲得了一种皮肤病,不大碍,但是有碍观瞻,加上近来得了一点肠胃之疾,不想出门。这好办,加拿大跑不了,今年不来,明年来就是了。这样,夏天就空出来了。妻子眼珠一转,说是今年去法国吧,也正好给女儿练练法语,我们也少一点语言不通之苦。但是,去法国,什么时候去,去哪里,怎么玩法,问题多着呢。妻子朝我呵呵一乐,这就是你的问题啦。既然领导发指示了,咱们就照办。玩的事情咱么从来就不含糊的,说干就干。于是收集资料,确定行程,打听情况。这不,到西西河里也来打听,得到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此一并谢过。

长话短说,先说确定路线的事。法国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要想在两三个星期内走遍法国,这不太现实。到法国,巴黎是必去的。但是,我一直对普罗旺斯心向神往,不能少了。卢瓦河谷的城堡是法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精华,不能少了。诺曼底的Mont St Michel是一大奇观,卢昂(Rouen)的大教堂和Giverny遍布莫奈的足迹,就是这些了。勃艮第、波尔多、加莱、阿尔萨斯都各有高招,只能下次了。我喜欢开车,特别想在法国开一段,但巴黎的景点都在地铁的步行距离内,驾车、停车都不方便,就不开车了。

具体到城镇、路线,就要更详细的资料了。比较出名的旅游书有Frommers、Fodors、Lonely Planet,但我比较喜欢DK的系列,图文并茂,不光是干巴巴的文字。关于法国,DK有一本法国,比较泛泛,没有买。DK还有单列的普罗旺斯和蓝色海岸、卢瓦河谷、巴黎,各买了一本。没有找到诺曼底。网上也有很多资料,只要把地名输入,狗狗一下就出来一大溜,其中的www.paris.org对巴黎的资料很全。具体到景点,也可以狗狗,可以查开放时间、景点简介和重要景色。重复明信片的景色固然乏味,但至少把大的景色抓住了,余下的再现场发挥吧。

最后行程是飞到尼斯,过夜,第一天玩Peillon、La Turbie、Monte Carlo、Eze、Cap Ferrat,本来还想到Menton和Roquebrune,时间不够,砍了。第二天玩Cagnes-sur-Mer和Saint-Paul-de-Vence,到Aix-En-Provence过夜。第三天玩Aix-En-Provence、Arles和St-Remy-de-Provence,到Avignon过夜。第四天玩Avignon,然后长途奔袭,在Blios过夜。第五天玩Blois、Chambord和Chenonceaux的城堡,到Chambry-les-Tours(Tours的南郊)过夜。第六天玩Villandry和Azay-le-Rideau的城堡,到布列塔尼北端的St Malo过夜,本想再去Fontevrauld的修道院,时间不够,路不顺,砍了。第七天玩St Malo和Mont St Michel,到Rouen过夜,本想路过Honfleur,时间不够,砍了。第八天玩Rouen、Giverny、Poissy,到Chantilly过夜。第九天玩Chantilly和Fontainebleau的城堡,到凡尔赛过夜。第十天玩凡尔赛,到奥利机场还车,进巴黎。接下来的六天玩巴黎,第七天打道回府。这一路,混合了大中城市和小山村,以旅游点居多,也有“冷门”地方,如St Malo和Poissy,法国有点代表性的地方都包括了一点,自以为还是不错的一个组合。

旅馆是通过Expedia.com预订的。旅游旺季,提前两个月预订一点不早。在外省尽量订Ibis一类的旅馆,便宜,质量有一定的保障,还便于停车。在巴黎计划以步行为主,所以订了一个市中心的旅馆,离卢浮宫只有一个block,节约下的时间和精力是可以补足差价的,时间就是金钱嘛。飞机票还是通过附近的华人旅行社,价钱和Expedia相当,有一个大活人的service,就是它了。租车也是Expedia订的,但要小心了,Expedia不包括保险,如果你有金卡,那问题不大,否则并不便宜。说到租车,法国车本来就小,economy的实在太小,行李可能无法装,compact是实用尺寸中最小的了。Expedia的economy也没有空调,只有compact才有。租车和坐火车、大巴的价格相比,差别不大,可能还略便宜一点,但活动的自由度要大多了。

前篇(续)

出行前的准备大意不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像我们这样的“沙发土豆”(couch potato,意为平时不活动的人),在外面走路多了,脚一定打泡,那玩起来就大大地扫兴了。办法只有防和治两个。防,就是备一双高质量的旅游鞋,合脚就不用多废话了,还一定要有气垫(air cushion),至少要gel filled,可以增加脚底和硬地之间的缓冲,减少疲劳。第二就是要弹力尼龙网面的,透气,跟脚。牌子不重要,但名牌的质量比较有保证,Nike、Reebok之类路人皆知了,Saucony、Mezuno、Asics、New Balance也很不错的。如果要爬山涉水,最好是专业的hiking shoes,防水的Gortex面子的最好,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要穿凉鞋,千万不要凑合,要备一双高质量的运动凉鞋(sports sandel),也要有气垫,普通凉鞋上下班穿穿没事,你要是穿上快走几天,脚底不打泡、脚背不蹭破皮才怪。Nike、Reebok也有凉鞋,但Merrel、Columbia的似乎高明一点。Merrel的有一个型号,凉鞋里有一层高弹力的neoprene裹着脚,凉鞋的“鞋体”反而是“悬挂”在neoprene的“核心”周围,非常舒服,有气垫,走长路也没有问题,强力推荐。

再好的鞋子也只能推迟打泡的发生,走得长了,脚上还是要打泡。这就要三管齐下了。泡刚出来时,可以用corn remover,像小小的伤筋膏药一样,贴一块上去,会消肿、消泡。这一招不管用时,用corn cushion,像小橡皮垫圈一样,在泡周围把鞋面或鞋底“支”起来,不继续刺激打泡的地方。这第二板斧也不管用时,只有挑泡了。带上细的无锈迹的缝衣针或别针,带上酒精棉花或酒精棉纸(alcohol swab)和护创膏(bandage),把泡挑破、放水,再贴上护创膏。这次出游三样全用上了。这些东西,药店都有卖的。

喜欢摄影而家什又多的人,出门背一个照相包是少不了的。照相包必须容量大,携行舒服,取、放物品方便。要找一个合适的照相包其实并不简单。照相包常见的有肩背式、背包式、腰包式。腰包式最轻巧,但东西装不多,大一点的也只能装一个照相机连一个大型变焦镜头(如70-200/f2.8),若干卷胶卷,备用电池,闪光灯,对我来说不够放,时间长了也下垂得厉害,很不舒服。肩背式的容量大多了,放东西、取东西方便,但包一重,肩膀自然就歪,背的时间长了,还容易“溜肩”,老背一个肩膀更累;除非拍照时都把包放地上,否则换肩后,拍照的手势会有点别扭。我有一个肩包,不喜欢,只有开车出游或一两个小时的步行才用。背包可以装的东西更多,有的背包有上下两格,下面可以放照相器材,上面可以放衣、食、杂物,非常好用。但背包最大的问题是取、放东西不方便,必须放下、打开,才能取、放物品。Lowepro有一个Roven背包,就是上下两格的,但它同时有肩带、胸带、腰带,可以非常好地平衡重量,同时,腰带上有环扣(loop),可以吊挂配套的Lowepro Street & Field系统的各种小包(pouch),里面可以装镜头、胶卷、小相机、水瓶等物件,相当于同时有背包和腰包的好处,我就是左面挂一个镜头包,右面挂一个水瓶,脖子上吊一个相机,这样,两个常用的镜头和水瓶都处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十分方便。Roven背包在外面有各种拉链,里面正好放各种小物件,包括地图和手电。两侧还有透气的弹力网小兜,我就装毛巾,湿毛巾也不怕。我特别容易出汗,非大毛巾擦不爽,湿毛巾更好。相机买来时一般都有一根背带,但原装背带一般都不好,太细,勒肉,不吸汗,我吃它的苦头可是有日子了。这次买了一根neoprene的宽带,有弹性,吸汗,太好了。我买的就是London Drugs的无名牌子,Lowepro和Optech有正规路子的,也不贵,强力推荐。这样一来,相机和背包正好平衡前后的重量,而重量的平衡常常比实际的重量更重要。有一两天没有背背包,就是脖子里挂相机,觉得比背背包还累。

法国的公路系统和北美大不一样,以后会专门谈在法国开车的体会。简言之,除非对法国的路很熟悉,去之前,一定要仔细研究地图。法国尽管不算太大,但全国地图对驾车导航是屁用没有,至少对穿行于小城镇之间如此。说得夸张一点,军用地图常用的五万分之一都不管用,要一万分之一的才行,因为街道没有超过100米的直路,而在100米之间,就有至少三条岔路,每一条都蜿蜒到看不见的深处,还常常是一边拐一边岔。这是GPS的最理想的应用了,可惜我没有,也根本没有料到法国的路这么难认。出门之前其实想到过地图的问题,但以为法国不大,用全国地图找大方向,用mappy.com上的指路信息和一万分之一的局部地图,应该问题不大,自以为北美的大街小巷也开过不少,可以见机行事,其实门儿也没有,还是对法国道路之曲折低估了。没有GPS,退而求其次就是买Michelin的详细地图。退而求再次就是到处问人了,我的穷途末路之招就是这个再次,面上的理由当然是帮女儿练法语啦。

剩下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冰箱在出门前要清空,否则三个星期回来时,新鲜蔬菜瓜果都长毛了。但也要留一点可以快速下锅入肚的东西,回到家已经半夜了,加上时差,又累又饿,没有时间和力气下厨,就是方便面了。定时开关要设好,制造家里电灯还在有人开关的假象,以迷惑阶级敌人。草要割好,否则回来的时候要变树了。头发要理好,到法国找理发店,那是白浪费时间。

万事就绪,准备出发。

外记

胶卷要下星期才能冲出来,扫描也要时间,出发前公司里就安排好了下星期的一个重大试验,带片片的游记要等一等了。索性现在先写不需要片片的外记。

外记—法国人

出行前,听到很多关于法国人的传说,最主要的是法国人排外,尤其讨厌只说英语的人。另外,也听到过关于法国厕所的传闻,无非是脏、臭,要收“入厕钱”,不用坐厕,像中国的蹲坑。

先说厕所吧。厕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饿一顿一般能顶住,找不到厕所或者找到了上不了,那问题就严重了。蹲坑我不怕,如果卫生条件不好,蹲坑其实更干净。脏、臭我也不怕,中国农村的厕所都顶过来了,法国厕所不会比这更糟。实际情况是,法国厕所不比北美厕所差。在外省的一些偏远地方,蹲坑还是有,都是抽水的,但在大中城市里,基本还是坐厕,也蛮干净的。问题还是有,不过不是法国厕所的问题,而是来自北美人的使用习惯问题。法国蹲坑不是中国(或日本)的一道沟,两脚跨在沟两侧,法国蹲坑真是一个坑,只是在两脚的位置有两个高出“水平”但低于“地平”的地方可以落脚。问题是,抽水的时候,水流湍急,可能会冲淹过落脚处,所以千万要先跨到外面的高处再冲,以免不必要的惊讶。坐厕也有坐厕的问题。法国马桶的冲水都比较猛,要是哪位嫌味道重,用厕一半就先冲掉,也要注意高抬贵体,以免被汹涌澎湃的污水冲到。有一个小发现:北美的马桶基本是用一根小拨杆(lever)作开关,法国马桶基本都是用按钮作开关,有的在马桶盖上,有的在墙上;老式的就是一个核桃大的圆按钮,新一点的是巨大的方按钮,尤其是墙上的,可以有一本书大,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法国厕所还有一个特色:有的地方是男女共厕,关上门来各办各的公事。巴黎的Galerie Lafayette相当于纽约的Macy’s,够高级的了,但是男女共厕。我开始不明白,看到一个男的出来了,想当然地走了进去,却大吃一惊地看到几位女士正在对镜补妆,花了足足15秒钟才转过脑子来。

厕所收费的问题是这样的。我得观察是,在彻底公共的地方,如街道边或旅游点还没有收门票的一侧,厕所确实是收费的多。但是在设施内,如机场、商场,或旅游点收过门票的一侧,厕所基本不收费。凡尔赛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排队买门票的地方有一个厕所,要收费;交了门票后,大花园里有厕所,就不收费,后者实际上比前者设施还要好一点,还要干净一点。

法国人节电的意识比北美强多了。旅馆过道、公共厕所常常用的是带延时的motion sensor控制的灯,人一走过就亮一定时间,旅馆过道里,只见到前面的灯一盏接着一盏地亮起来,很酷。不过到厕所里,有时就不酷了,必须在黑灯瞎火里手舞足蹈,把灯重新亮起来。

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很骄傲,但不排外,相反,很乐于助人。女儿虽然是法语学校念到初二,有相当的法语基础,但毕竟好多东西学校里没有学过,生活里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不知道法语怎么表达。比如说,交通岛(traffic circle)就不知道怎么说,听到了也不明白是什么。问路一般都是我们两个一起问,有时就是我一个人问,当然是用英文问。我没有遇到过拒绝回答的。很多人的英语很好,或不怎么好,他们都用英语回答;有些人看上去不说英语,用法语回答,但都很热心,帮着画图标明,再打好几遍手势,生怕我不明白。好几次,他们解释了半天,然后要我跟着他们开车,送我好一段路。在Aix,碰到一个阿拉伯人,不说英语,但我给他看旅馆地址后,他不熟悉,先是和同伴伊里哇啦讨论,然后拿出一个Dell Palm Pilot想找地址,不果,再打手机问清地址,给我图上画了半天,然后突然跑到自己汽车前,示意我跟着他走。在加拿大,我可以想象过路的驾车人带人一段,但特意发动汽车带人,好像不多见。态度生硬的也是有的。在巴黎附近的高速公路一次迷路了,到加油站问路,他解释了一阵,其实解释清楚了,我不放心,再问,这茬口,好像一个人加油没付钱或他找钱找错了,于是生气了。这个我理解,毕竟他已经解释得够清楚了,而我的问题使他丢了钱,当然要恼火了。还有一次在巴黎,在Palais Royal周围打转转不得其门而入,问一个小店的女老板,她很生硬地回答No,大概今天生意出了问题。正在失望中离开小店,里面追出来两个中年妇女,用英语告诉我怎么走,怕我还是不清楚,再带我到passage(像上海的弄堂口)才离开。

在法国用英语碰壁的人肯定有。我想,这毕竟是法国,你不会说法语,那不是他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他会说英语,那是你的运气或bonus。你得态度要端正。态度端正了,人家感觉得到,自然就乐意帮助你。我不认为法国人排外、小气。我遇到的法国人很友好,很热心助人。

不过,法国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和英美人相比,法国人对工作上的事不是那么上心,有点得过且过。但在个人层面上,法国人比英美人热心、友好、真诚,即使对方是陌生人。他们也很热爱生活,相对较少在“铜钱眼里跌跟斗”。商店很少有开到很晚的,6、7点后,外省街道上已经很难找到人问路了,即使巴黎的店铺,也鲜有开到7点之后的。

法国人明显地比北美人苗条,外省尤甚。很少看到北美越来越常见的巨胖人士。法国MM不是个个美若天仙,但功架普遍比北美MM好,有形。不光是身材的形,更是身架的形,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疯也有疯相。一定是遍地皆是的古典雕刻看得多了,有具体的概念。法国MM也会打扮,并不浓妆艳抹,但是那种精心的随意,透显出文化的底蕴。总的来说,外省MM比巴黎MM要好看,巴黎MM有点北美化了。

英语文化的影响很大。街上听到的歌曲至少有一半是英语的。电影广告也是好莱坞居多,现在声势最大的是Fantastic 4。

外记—驾车篇

在尼斯租了一辆雷诺Modus DCI柴油发动机的mini MPV(法国就算MPV了),就是比minivan小一号的minivan,大约比四门VW Golf短一英尺样子,但是内部空间相当大,坐四个人很舒适,装我们三个人的行李(一个32英寸箱子,一个大duffle bag,两个背包)没有问题。

车是手动的,离合器很轻,排档有点rubbery,操控很好但路感不甚清晰。当然,这是和开过的BMW 330i相比,和同类车相比,应该还是在平均水平以上的。 小雷诺车身短,转弯、调头、泊车都很容易,在法国是一个颇为流行的型号。

柴油发动机的低端很有劲,起步、加速至80-90公里/小时很轻捷,但是110以上就费力了,130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明显没有后劲了。在城市或山间小道上开非常sweet,在高速公路上开不是特别合适。 另外,法国路上的柴油车很多,不说和汽油车一半一半,至少也有三分之一。

法国的路上,当然雷诺、标志和雪铁龙最多,VW少些,菲亚特和Opel也不多,MB的A class很流行,Audi A3也很流行,比同宗的VW Golf还多,看到一些BMW的1 系列,Mini和Smart ForTwo非常流行。BMW 3系列和MB C class都算比较大的车,不多见。在Monte Carlo有很多Ferrari、Lambhorgini、Bentley。尼斯和巴黎的出租车有很多MB E和S class,我们从奥利机场进巴黎就是一辆E220,收费一样。在巴黎的Place Vendome,有很多Channel、Dior、Armani之类的店,停的车以BMW为多,还有一辆Aston Martin Vanquish。

法国的公路体系和北美不一样。A字号(和E字号共用)的Autoroute相当于北美的州际高速公路(interstate),单行多车道,一般是三车道,而不是北美常见的双车道;N字号的national road不一定,巴黎周边的和北美的freeway相当,单行双车道甚至三车道,外省的常常只有双行的单车道,穿行于众多的城镇之间,只相当于北美的rural highway;D字号路是法国的乡村公里,那就比北美的county road还要窄,有时会车要靠边停车让车,基本没有路肩,但路面质量还是很好。到了城镇里,两侧反光镜里路边的石屋墙壁只有几英寸,而屋里的人,只要一开门,第一步就基本迈入车行道里,屋门和窗户当然都是朝里开的。

除了autoroute外,公路极少直路段,所以地图上量的距离基本无用。外省的N字号和D字号公路很难直观判断,法国人又特别喜欢用交通岛(traffic circle),出口常常不在3、6、9、12点钟的位置,没有地图极难判断到底哪条才是主路。好在法国的路标系统很好,进traffic circle之前就有大牌子图示标明各个出口,在traffic circle再标一遍。和北美不同的是,法国的路标和前进方向成45度,有时在路左路右同时竖立标志,很清楚。要是不清楚,最多进了traffic circle转上一、两圈,弄清楚了再出去,没人见怪的。Autoroute的出口标得很清楚,两三公里外就开始提示,有时从看到提示到实际出口有好一段路,我都怀疑已经错过了。巴黎附近的autoroute和national road系统极其复杂,无穷多的出口入口和分叉,一不小心就要错过。

普罗旺斯的山间公路极其曲折,根本不分车道,180度加30%坡度的“调头弯”比比皆是,小小的Modus都要小心翼翼,有时要降到走路的速度才可以肯定不会蹭岩壁,有时可以看到弯的那一头,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开到跟前按一下喇叭告警,很有用的。就是在这样的路上,还有双轴的大型厢式卡车,就是北美家具店送货上门的那种。我正惊讶怎么前面的大卡车在倒车,原来他们转弯转不过来,每一个180度的地方都要进几下倒几下,才能转过弯去。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耐心地跟在后头(超车是不可能的,根本没有路面),我反正不赶时间,跟在后头看新鲜。

城市里常有地下隧道,可以抄近路,绕开地面的交通堵塞。但是对我这样道路不熟的人,一进隧道就觉得掉进陷阱一样,所以我尽量避开隧道。地面上至少可以看到东南西北,一个不对,可以开到岔路上调头,隧道里就只有往前走了。法国式花园都是方方正正、横平竖直的,但法国乡村的道路就不说了,即使城市的街道也是不规整,常来一点45度或120度的花样,很难认方向和凭感觉找路。所以街口的房子很多不是方的,而是锲形或折刀形的。在北美屡试不爽的square turn(绕着街区转一圈回来),在法国几乎注定失败,唯一可靠的办法是U turn(调头)。好在法国人对交通规则很随和,U turn挡住来车,人家也不会按你喇叭。

说到交通规则,法国驾车人比北美要勇猛但不霸道,可以说相当体谅他人,也相当合作,我觉得比在北美开车好。他们换道一般不打灯,只是缓缓地并入。在左车道上行驶时,常常闪着左转弯信号,表示超车。倒车灯只有右面的一个亮,不像北美,两边都亮。红灯时不能右转弯。通常超车后立即换入右车道,不“霸占”左车道,好让后人继续超车,驾驶习惯比北美好。进出交通岛时,一般都懒得打灯,只有连转几个才出来时,出弯前闪一下右灯。对于速度限制,他们也很“自由化”。A字号一般是130公里/小时,分道的N字号110,并道的N字号70到90,D字号70为多。限速标志很少,不像北美,几步就设一个。只在Autoroute上看到过两次雷达陷阱,普通公路上连巡逻警车都没有见过。在70公里/小时的D字号公路上开105,没人管你(或者是没让警察看见,算我走运)。不许停车或投币停车的管理也很松,只要不是停着残疾人区,不大有人管。

驾驶习惯而言,尼斯的比较勇猛,巴黎的比较蛮横,最可怕的是蝗虫一样穿行的摩托车。城市里有轻便车(scooters),高速公路上有摩托车。他们穿行在两个车道之间,在车流中绕来绕去,有时嘶鸣着从你旁边闪电般地驶过,把你吓一大跳。

法国的红绿灯有意思。由于十字路口常常是“蜘蛛”路口,像北美那样把红绿灯设在横马路对过的做法显然不现实。法国的红绿灯是在路口停车线边上。这样一来,停在停车线上的驾车人就看不到红绿灯了。有办法,红绿灯杆大约齐腰高处,还有一套小红绿灯,偏转45度,就是给停在停车线的驾车人看的。法国的黄灯也不是黄的,是真正琥珀色的。英文里黄灯不叫yellow,叫amber,但实际上是黄的,不是琥珀色的。

说了这么多驾车的技术细节,其实要紧的还是驾驶本身。只要不是为赶路而赶路,驾车对我是一种乐趣。Autoroute上驾车和北美的interstate一样乏味,但是乡间的D字号和N字号公路上驾车,味道好极了。除了要赶长路,我们后来尽量不开autoroute了。在曲曲弯弯的乡间小路上驱车,穿行于各具特色的小镇之间,真是莫大的乐趣。法国的风味不仅在于巴黎的繁华,更在于乡村的醇美,和外省老城的人情味。在去St Remy的路上,天色已近黄昏,蛇行的狭窄公路两旁,昂立着参天的法国梧桐,路外就是成片的葡萄园,和点缀其中的红瓦石屋,在西斜的金色余晖照耀下,分外妖娆迷人。在卢瓦河谷离开Chenonceaux的路上,小路在卢瓦河边蜿蜒,河水静静地流淌,河对岸依然是参天的大树和无尽的葡萄园,此岸的路边,沿山坡层峦迭嶂的石屋上冒出小教堂的尖尖,和河上的石拱桥交相辉映,又是一幅梦中的图画。布列塔尼海岸连片的狰狞顽石上,出现一个孤零零的小小的石屋,默默地和喧嚣的大西洋对视,让你联想这屋里有一个怎样的故事。Aix老城区里只有写字台宽的cobbled stone小街,熙熙攘攘的行人穿行于悠然自得的路边咖啡一族之间,在你蜗行的车前咫尺之遥穿行或轻拂你的反光镜飘然而去,使你对车、人、路一体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这些,都是坐旅游大巴或TGV不可能有的体验。

在法国驱车,如果不开开乡间小路,真是错过了绝好的享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雪个 + 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2-6-2 13:20:44 | 只看该作者
    哎,很快我要去法国出差两三周。

    糟糕的是除了周末没时间去玩。
  • TA的每日心情

    2023-10-17 19:29
  • 签到天数: 1108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2-6-2 16:34:05 | 只看该作者
    悲惨,周末也不能出去么??至少可以到博物馆转转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22 04:07
  • 签到天数: 455 天

    [LV.9]渡劫

    地板
    发表于 2012-6-3 01:22:22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详尽真实。过几天我也晒老文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16 14:50
  • 签到天数: 818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2-6-3 04:01:44 | 只看该作者
    我开始不明白,看到一个男的出来了,想当然地走了进去,却大吃一惊地看到几位女士正在对镜补妆,花了足足15秒钟才转过脑子来。


    是没反应过来还是故意磨蹭?
    另外你平时完全不运动?我几乎没打过泡。。。

    点评

    打改成其它动词吧  发表于 2012-6-3 23: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05:27:45 | 只看该作者
    雪个 发表于 2012-6-2 14:01
    是没反应过来还是故意磨蹭?
    另外你平时完全不运动?我几乎没打过泡。。。 ...

    切,太傅怎么能那么一针见血呢?

    平时运动确实较少,玩起来又心黑,脚上容易打泡。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05:28:03 | 只看该作者
    楚天 发表于 2012-6-2 11:22
    写得很详尽真实。过几天我也晒老文章。

    看你的啦!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06:52 , Processed in 0.04324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