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老师

相关日志

分享 在我们的记忆中,都有一位老师深深的难以忘记,你----最难以忘记的是哪位老师呢? ...
jonathanyj 2013-2-12 20:32
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做老师的成就
热度 34 redbud 2013-2-1 20:41
不是看到那些优秀的学生做的更好,那些学生天分好,所以他们自然会走到更好的地方去,也能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 而是,差生,特困生毕业,这要敲锣打鼓来庆祝。 今年我带的研究生写论文的学生,大都是这种特困户。 还记得有个让我费心的中国学生,如下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262-10725.html 终于把他送走了,毕业了,居然还拿了个2.1的成绩,中上吧,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了不少心血,欣慰,算是奇迹了吧。 继续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带学生,再学点心理学。
个人分类: 工作的事|126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简谱害死人啊
热度 33 中关村88楼 2013-2-1 03:15
中学时有回上音乐课,漂亮的女老师教五线谱,让我们挨个照谱唱日本民歌“樱花”。于是从教室里开始传出“拉。。拉。。西。。。,拉。。拉。。西。。。”那不太和谐的曲调。俺上课没听讲,光顾和同桌聊天,对五线谱是一窍不通。为了过关,俺把简谱事先标好在五线谱下面,心想到时候唱简谱一样能混过去。标完简谱,就继续和同桌聊天,正聊得起劲,忽听老师喊俺的名字,慌乱中连忙拿起歌本,直接就开唱:“六。。六。。七。。,六。。六。。七。。,六七六七。。。” 那节课是没法再上下去了。。。
831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鬼马老师
gordon 2013-1-14 17:18
我上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严谨、刻板,吹牛皮、被洗脑的家伙,而且爱强词夺理。 不过我们学校的校风比较逗,我上学时候学到的是,就是老师说的都是放屁,呵呵。 谁让你相信呢,这是老师犯错误时候的口头禅,我说了你就信了,我经常碰上这种鬼马老师 在很多年以后,尤其是我干过工作,彻底搞明白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们学校校风在讲什么,但其它人明白不明白就不知道了。 好多年都过去了,我还是觉得这种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不太好,尤其是普及不方便。 恩怨情仇就随风而逝吧,毕竟就是假的劳力士在尖沙嘴也卖8 百块的。
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被b4的艺术学院老师
樱木花道 2012-12-26 00:38
忍不住想起来一个段子, 原来有个中文系的老师 对艺术学院的人说: 随便找张人民日报读,你读出来的错别字都一定比我多! 10多年过去 ,现在回想一下 现在这些“人民艺术家”也没有画出来啥值得回顾的东西, 也许他们真该像那个老师说说,多读点书,读点好书,至少少读几个错别字。
4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陈大岳老师推荐图书,呵呵
热度 1 gordon 2012-12-24 11:23
注:陈大岳老师是我一个朋友的老师,但陈老师推荐的图书,还是算了吧,呵呵 我相信陈老师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但实在是,有些话说出来实在是不合适。 想说什么呢,就是 在学校你把专业课学好就行了,其它的再说 ,再跟别人学吧, 只是对你步入社会很不利,对非本专业,你缺乏一个水平适度,易于操作的知识集,自己再想办法吧。 在中国一般来说,不倾心于本专业,过早的想到应用,想着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怎么用的人,混的都很惨。反而是那些根本就不想这些,没啥脑子的人混的更好。 有些问题过早的考虑是有害的 ,但是老学,看不到实际的应用也是很痛苦的,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呢,呵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084a3f0100mhj6.html 1 .《 新选唐诗三百首》, 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索书号:I222.742/31 理由:唐诗三百首版本很多,以蘅塘退士的版本影响最大。它对我的文学修养,艺术情趣影响极大。 2.《毛泽东选集》 一至四卷。 索书号:A41/1.2 理由:尤其是通过阅读注释,使我了解中国近代史。 3.《概率论》第一册,《概率论基础》, 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索书号:O211/7(1) 理由:这是一本教科书,决定了我的专业道路。 4.《数学分析习题集》, 吉米多维奇,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索书号:513/3484 理由:我的大学一二年级的大部分闲暇时间都在做这本习题集上的题目,全书约4400题,我大概做了4000题,奠定了我的数学基础。 5.《忏悔录》, 卢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2。 索书号:843.56/9398.3 理由:使我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也推荐其他名人传记,如《贝多芬传》,罗兰(R.Rolland)著,傅雷译。 目前正在读的书:《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索书号:K10/26.1 理由:我以为我应当更早一些读这样的书,值得向同学们推荐。
59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名人的老师都很平常
热度 4 gordon 2012-12-7 01:15
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是成功学的fans ,谁不是呢。 学习成功学有一个必修的功课就是阅读大量的名人传记,这门功课当然我也不会落(la)下。在阅读名人传记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规律,大部分名人的老师都很平常,我都没听说过。 如果不是我听说过一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掌故,这个特征可能我就忽略掉了。 确实很奇怪。 按照常理应该是好老师教出好学生,但大量的统计事实如此。我猜想,可能是这么个原因,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是一位好老师,或者其不屑当老师。 而那些能教出有能力学生的人都是些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老师,讲的都是通用的道理。 可以硬凑一个公式:牛人=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老师+青出于蓝的办法 当然这个公式是我硬凑的,不一定当真,就当个笑话吧。 ××××××××××××××××××××××××××××××××××××××××××××××××× 如果不是我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知道一些 “青出于蓝”的办法的话,这确实是一个笑话。 实在没想到,我能想到这个。(那是大量事实的堆积,然后自然而然的抽出来的) 那年的雪,今天才下。
44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像苍老师学习
gordon 2012-12-7 00:2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18643845/Ob/1/sid/XNDg0MzUyMjg4/v.swf 每天都练习8小时左右,这也是一位强人 粉丝: 废话,她能没耐力么?AV几个小时不换镜头的,别人是练出来的
0 个评论
分享 南京理工大学老师持AK-47步枪授课
热度 7 坎特雷拉 2012-12-2 00:43
好吧我是标题党,但是我必需吐下:这个跟AK47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B44啊!!!朋友帮帮忙,侬打过CS伐!
202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不听老师话的都发达了,听老师话的都挫了
热度 9 gordon 2012-11-15 13:16
这个原因也很有意思,有些人跟老师的关系很近乎,老师把他的人生经验都倾囊相授,问题的关键是老师不是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讲他自己的经验,呵呵。 这个差距可大了,书本上的知识至少不会出什么大错。老师的经验在某一局部可能会有一些小技巧,但拉长来看,没有太多的用处。 反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可能不知不觉的成为了你的看法,呵呵,影响深远啊。 碰上牛人还好一点,我运气比较挫,尽是碰上挫老师。亲,你还是讲书本上的知识好吗,你的人生经验,咱们唠唠就好了。
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列子笔记(一)闲言碎语说文化
热度 19 淡淡微风 2012-10-25 01:38
  因为周末要在叶曼老师的文贤书院办一次养生与医道的课程,所以晚上去了趟看看场地,赶上了老师讲“坛经”,感慨良多。   也许是因为南老师的事情,叶曼老师多次表示,我都九十八岁半了,来日无多,趁着还能讲,赶紧把肚子里的东西都给出来,可惜不能像钱,给你们就行了。   老师说,我恨不得天天都讲,把该讲的都讲出来,又问了好几次照顾她的师兄:明天能不能也讲啊?   师兄不知道怎么回答。   唉,换做我,我也不知道怎么答啊。   周末呢?周末能不能讲啊?   周末给他们讲中医课了,下周才行。   我说怎么她老人家身体那样的情况,怎么忽然排了那么多课,原来如此。   不由得悲从中来。   老人家们,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呕心沥血,为法忘躯,把自己的生命压榨到这样的地步,我们又在做什么呢?!   天天醉生梦死,得过且过,懒惰成性,不思进取,玩儿自己的小境界,自以为是,自得其乐,跟老人家们比比,自己不觉得惭愧吗?!   南老师生前,为了中国文化,舍家、舍财、舍身命,每天只吃一小碗粥,要应酬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大家都睡了,自己再回信校对书稿,如此一生,不计身心劳累,一直做到不能做为止。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这样的人,才不愧为真正的中国人。      一次跟老师饭后闲聊,老师忽然感叹道:有时候我真不知道,什么样才是中国人。   深以为然。   记得很久以前,就觉得奇怪,金庸的样子,看起来温文尔雅,书卷气极浓,港台的读书人、文人,或者作家,很多都确实是读书人的样子,比如最近出名的曾仕强傅佩荣等等,再看看大陆的专家学者作家之类,有像农民的,有像工人的,有像老板的,有像官的,就是鲜有像读书人的。   看解放前的某大学的校长,读书人的风骨俨然,而前阵子那个抱老娘大腿的照片,都不知道像什么。   还想起那个“撼卫京师”的故宫博物馆馆长。。。   再想起有次在罗浮宫,一位老者,白须白发,慈眉善目,站在一幅画前,足足两小时,我转了一圈回来,他还是在那里,专注的看。而他胸前的牌子上,是他的职位。   唉。      去年看到南老师的“列子臆说”,喜欢加惊叹,就想着写个笔记,让大家看看里面的人,都是怎么生活,怎么面对生命中的课题,怎么面对生命中出现的选择的。   他们面对的问题,跟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毫无二致。   都是活生生的人,也活在矛盾与纠结里。   但,他们是怎么选择,是什么样的生命境界呢?   原来人可以这样活。   其实,论语,老子,庄子,都是如此,只是很奇怪,我觉得列子里讲的人,更有人味。   结果后来杂事缠身,又总是看到一些莫名其妙自以为是的人唧唧歪歪,犯了懒,就拖了下来。      看到前辈们的样子,觉得很惭愧。   自己还是太懒了。   该做的,还是要做。   已经想不起来那时候想写什么了,就再读一遍,写点儿笔记,写到哪里算哪里,也算是纪念一下南老师。   反正,如果不是南老师,那些书,我是一本也不会好好读,也是一本也读不懂的。
个人分类: 随笔闲谈|43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圈外的世界
热度 38 河蚌 2012-10-23 08:52
  淡淡微风写了一个故事:说某科学家的弟子觉得自己很牛——当然他还是认可老师比他更牛——老师就划了两个圈,告诉弟子:小圈是你的知识范围,外面的大圈是我的知识范围。弟子问,那您的圈外面是什么呢?老师笑笑,很严肃的说:那就是无尽的未知了。   其实俺觉得这个故事稍微有点BUG,不应该是弟子问,圈外面是什么,因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意识到有圈,更意识到圈还有外面,那么他也就不可能自大。   有太多的人太久地生活在固定的圈中,以至于已经不知道有圈外。在他们的心目中,圈里就是整个世界,圈外那是一片荒原,可以被无视的所在。   也许圈内的世界曾经很精彩,但圈毕竟有界,而圈外则无限广阔。当固步自封于圈内时,圈外的世界可能早已日新月异,甚至远比圈内精彩。   这是中国曾经的故事,这是现实中很多国营单位的故事,这也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70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京北秋色(呼唤七月群山老师)
热度 31 老引北京 2012-10-21 09:19
京北秋色(呼唤七月群山老师)
昨天京北山区匆匆一游。有早晚拍的长城。树木。田野。希望得到大家指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11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呵呵 死胖子说我很像里面的老师
热度 1 樱木花道 2012-10-18 22:28
http://bilibili.kankanews.com/video/av163812/ 笑尿了 还真有点像
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随便听听] 金婧 - 献给老师的歌
热度 2 山菊 2012-9-11 11:01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85209743_1272585907_Zk62SSJuDjbK+l1lHz2stqkP7KQNt6nki222vlqhLA5eQ0/XM5GRZ98H6S7SA9kEqDhATJ09dfch0x4/s.swf
个人分类: 随便听听|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号外:外语系又有个男老师跳楼了
热度 12 樱木花道 2012-9-10 22:40
听说是个教戏剧的。 听说是二婚,俺松了口气,还好不是学生。 有什么想不懂的,又不是上个那个教韩语的女老师,被个同性恋睡了以后,一直被冷暴力。 这下 学校的非正常死亡指标用完了吧? ~ 这是可惜祖国人民白培养他这样多年了。 深表痛惜。 在这教师的节日,又一条教授的生命在风中飘逝。 偏偏在听歌的时候 收到短信。 ———————————————————— 短信 唉 去年外语系主任累死了 今年外语系主任跳楼了 ———————————————————————— 再不疯狂青春就荒了 再不疯狂我们就忘了 荒了就像白活了一场 忘了就像没有了过往 不过, 想到原来最爱看的电影 《爱比死还冷》 也就想通了。 哎 他带的研究生这么毕业了?
694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体育老师生病请假了,物理老师来代课
热度 56 猫元帅 2012-8-21 10:03
体育老师生病请假了,物理老师来代课
9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错怪女儿了
热度 15 游泳 2012-8-18 17:15
今天给女儿住宿部的管生活李姓老师打电话问问情况。听李老师说校园里面没有IC电话,(郊区都如此?)而且李老师还提到女儿问过她电话的事情呢。后来李老师把女儿叫了出来,和女儿通了一阵电话。女儿说她们是6个人住一间房。洗澡收费,6元一次。女儿几乎天天洗澡。又说和同室同学合买了晾衣架,自己买了个小脸盆。我问她伙食50元一天够不够,女儿说够呛。又问她钱是否够用,有啥需要的就告诉我们给送过去。女儿说钱肯定够用,现在啥也不需要。又嘱咐她好好学习。之后她爸爸又和她说了几句,又和老师寒暄了几句才挂机。 奇怪的是李老师的手机是外地号,我们打的是长途。李老师也是一口外地口音。听老师说她们一天安排还是挺紧张的,早6.30起床。上午8.30到11.30上课,下午1.30到5.00上课。晚上6.30到8.30晚自习。2周其实学不到啥,就是让孩子体验住宿的集体生活了。
个人分类: 生活琐事|65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印象中的瑜伽老师郭健
热度 5 老平 2012-5-28 15:36
印象中的瑜伽老师郭健
(2011年3月在郭健老师工作室的合照) 初见郭健老师,她给我的印象是肤色很好,白里透红,不像是一个将近60岁的人,更想象不出她曾经患过癌症,已经失去了一个乳房。 一聊天,发现郭老师总是脸带微笑,声线柔和。后来我参观了在广州大学城举行的万人瑜伽大型公益活动,郭健老师带领众人练瑜伽时场面宏大,动作整齐,不时引起场内观众的阵阵惊叹。而在练瑜伽之前郭健老师说的一段话,则是言简意赅,给人大气的感觉。 通过进一步交谈,知道郭老师不但是瑜伽教育专家,而且对生命关怀领域有着深入的体会和研究。她曾经跟死亡打过交道,因此特别能够理解病人的心理。当听到她对临终病人的处理心法之后,我对她刮目相看,因为我知道的相应方法是老师教的,而她的方法是自己悟出来的,是从心底流出来的东西。 后来还发现,郭老师不但是瑜伽专家,也是一位跳舞行家,她举手投足之间轻盈而有韵味。这种轻盈透出自信,韵味含着优雅,让人很难联想起她的年龄和患病经历。郭老师是一位瑜伽专家,也是一位修炼之人,她不但在炼自己的形体,也在修自己的心灵。 这就是郭健老师给我的印象。(老平 2011-4-7)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80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两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热度 5 老平 2012-5-28 14:45
两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陈祥严油画《退休老干部》,像我的那位校长) 读书的时候,碰到两位与众不同的老师。 一位是教化学的。不知道他是哪里人,说着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这位老师上课不像别人,人家上课是手捧一堆资料,他上课是两手空空,因为他上课从来不看课本。他讲课简明扼要,不喜欢重复,没有废话。 有同学问他:“老师你讲课为什么不按照课本来讲呢?”他用手点着脑袋说:“什么叫知识?装在头脑里的才叫知识,写在课本里的叫文字。”到了快下课的时候,他不是从屁股后面掏出一本破书来布置作业,就是一屁股坐在前排同学的桌子上,拿起同学的课本来布置作业。 有一次他来上课,发现黑板写满了粉笔字,他没有责备值班的同学,只是低头去找粉笔刷,转了一圈没有找着。正当大家猜他会不会回教务室取粉笔刷的时候,却见他抄起一把扫帚,来几下横扫千军,把黑板抹成一个大花脸。他对着黑板看了两眼,回头对大家说:“行了,上课。”就这么一个不靠谱的老师,他的教学质量是全校最高的。 另一位是教哲学的。这位老师身材高而清瘦,两眼有神,走起路来腰杆笔直。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转业军人,后来一打听,吓了一跳,原来他是校长。他以前是海外华侨,家里有钱,1949年只身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再后来到华南地区最大的一间重工企业当宣传部长,是当时该地区年纪最轻的高官之一,文革时受到冲击下放劳动。 文革后他恢复工作,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排他,就让他先当一回校长,他自己则主动请缨教哲学。由于他的级别高,所以上面配了一辆小车给他出入,但大家都没有见过他坐车上下班,只看见他身穿旧军装精神抖擞地走路。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也跟大家一齐排队打饭,跟同学们和食堂的职工有说有笑。 他上哲学课的时候特别安静,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打瞌睡。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校长,别人怕他的缘故,还与他的讲课水平高有关系。他讲课也是从来不看书本,书里面的概念、原理以及相关人物都装在他的心里,信手沾来,出口成章,把原来枯燥无味的哲学知识说得生动有趣而又滴水不漏。 他上课不布置作业,但会给出思考题,让大家回去看书查资料,下次上课让同学谈思考结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相互交锋,最后由他作评述总结。这样一来,上他的哲学课就变得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有时候下课以后大家还要争论一番。这一争就使得学习有了主动性,也使得大家从原来的讨厌哲学变为有点喜欢哲学。 后来,这位校长离开了学校,调到市里当领导。(老平 2010-12-3)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30 10:57 , Processed in 0.038461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