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分享 如何把握住 20 - 29 岁阶段大脑第二次发育和可塑期?
gordon 2016-3-9 19:33
我去,竟然这么多人 期望这条路径,那么我必须放弃这条路径。 理性是狗屎,是狗屎,是狗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注: 猿族崛起,哈哈 一群穷蛋想翻身 ************************************************************************** 事情很复杂,英国也不仅仅是经验论 (其实我以前的认识是错的,太过于简单,还是从历史进程陈述事实,更明白真实。) ************************************************************************** 考察英国哲学的形成可从考察英国的形成开始。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个部分)、爱尔兰岛东北部及其附近一 些岛屿组成。公元前3000年,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移居不列颠岛南端,他们当时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公元前700~100年间,凯尔特人又从欧洲大陆西部 移居此岛东南部,他们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公元43年,奴隶制的罗马帝国侵占此岛,把它划为它的一个行省。二世纪中叶,英国东南部进入奴隶社会,其他地 区仍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公元407年,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军队撤出此岛,欧洲大陆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等日尔曼民族乘虚而入,与原有的 不列颠人融合,形成后来的英格兰民族。7世纪初,入侵者建立了七个王国。827年,威撒克斯王国统一七国,建立统一的英格兰王国(当时还不包括威尔士 和苏格兰),开始进入封建依附农制时代。8~11世纪,丹麦人多次入侵英国,在英国东北部建立丹麦区,还一度统治英国达25年之久。10世纪初,位于法 国北部的诺曼底公国入侵英国,开始了诺曼底王朝(1066~1154)对英国的统治。在金雀花王朝(1154~1399)统治时期,爱德华一世先后征服威 尔士和苏格兰,完成英伦三岛的统一。12~13世纪,英国流行好几种语言:教士们用拉丁语,贵族和诺曼人讲法语,土著居民讲盎格鲁-撒克逊语。后来,在盎 格鲁-撒克逊语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语言而形成现代的英语。 英国哲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诞生的, 它接受了整个欧洲文化传统的影响,是欧洲文化的产儿 。这主要是因为:首先,英国居民,无论是伊比利亚人、凯尔特 人、朱特人或盎格鲁-撒克逊人,都是由欧洲大陆移居英国的;其次,在中世纪以前一千多年间,不列颠岛先后受到来自欧洲大陆的罗马军队、丹麦军队、诺曼底军 队的入侵和统治,他们把欧洲文化源源不断地带进这个岛国;再次,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欧洲各民族都受罗马基督教文化的控制,英国文化也不例外。从罗马军队占 领不列颠岛之时起,基督教一直在这个岛屿的宗教、教育、文化等精神领域内处于主宰地位,在中世纪尤为突出。城镇和乡村的全部教育都受教会控制, 12世纪创 建的牛津大学和13世纪创建的剑桥大学,也完全处于教会的控制之 下。英国早期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如伊里杰纳(J.S.Eriugena,约800~877 年、安瑟伦(AnselmofCanterbury,1033~1109)、罗杰·培根(R.Bacon,1214~1294)司各 脱(J.D.Scotus,1266~1308)、奥卡姆(W.ofOcdham,1280~1394)等等, 都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培养出来的神学家 或经院哲学家 。 在中世纪,在罗马教庭和基督教的强烈影响下,整个欧洲文化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包括英国哲 学在内的整个英国文化是一个统一体。严格说来, 当时英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树一帜的哲学 。以上列举的这些哲学家或神学家,其著作或思想并不具有任何截然不 同于欧洲大陆哲学而为英国哲学所独有的特色,他们甚至并非一直生活在英国本土。例如,伊里杰纳虽然出生于爱尔兰,但他长期在法国讲学,并在那里闻名于世。 安瑟伦并非出生于英国,仅在1093年~1107年间在英国担任坎特伯雷教区的大主教。司各脱和奥卡姆上半生在英国求学和讲学,下半生则移居德、法等国。 因此,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把他们列为英国哲学家。 到17世纪,从培根和霍布斯开始,英国才形成自己独立的哲学传 统 。培根结束了哲学为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时代,开创了以经验和实验为研究手段、以感性自然为研究对象、以促进科学的创立和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培根开辟了 唯物主义经验论的方向,成为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霍布斯继承和发展了培根的研究路线,把当时数学和力学的最新成果引入哲学,建立一 个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排除了培根哲学中的有神论偏见,创立了近代欧洲的第一个无神论体系,同时也是英国功利主义伦理观的奠基人之一。通过培根 与霍布斯的建树,英国哲学不仅有了自己的体系,而且在当时的欧洲哲学中也处于重要地位。 注:霍布斯是培根的秘书,威廉·配第呢,又是霍布斯的秘书。霍布斯在欧洲见过伽利略。 在培根与霍布斯之后,与 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一样,英国哲学也处于法国笛卡尔哲学的影响之下 ,它在欧洲哲学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不过, 到稍后的洛克那里,英国哲学又放出新的光彩 。洛 克对培根与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作了重要发展,他在宗教观上是自然神论的主要倡导者,在政治上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政治思想家。他在英国哲学 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超过培根与霍布斯,特别是对欧洲大陆哲学以及北美哲学发生了重大影响。在法国,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通过伏尔泰的传 播,成为法国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泉源,孔狄亚克和爱尔维修从他的学说中吸取了许多重要思想。他的宗教学说有力地推动了法国和德国以及北美的自 然神论运动的发展。他的政治学说被孟德斯鸠和卢梭加以继承和发展,在近代欧洲政治生活中发生了重要影响。在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上半叶这一百年间,洛 克的哲学思想不仅在英国哲学中,而且在欧洲哲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注:懂洛克书的人不多,兄弟是其中之一。(兄弟就是看不懂康德那帮,欧陆哲学我不太懂。) 相反,在这段时期里,欧洲大陆哲学对英国哲学没有发生重大影响。斯宾诺莎的无神论思想遭到巴克莱、休谟等人的猛烈抨击,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等哲学思想也未引起英国哲学界的重视,但他的逻辑思想开了现代数理逻辑的先河,对现代英国哲学发生了一定影响。 18~19 世纪,在英国哲学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除洛克外还应提到巴克莱的神秘唯心主义,休谟的怀疑主义,里德等人的苏格兰实在论,边沁、密尔等人的功利主义,达 尔文、斯宾塞等人的进化论哲学等等,它们不仅对英国哲学而且对欧洲大陆哲学,不仅对近代西方哲学而且对现代西方哲学,都发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 19 世纪,英国哲学处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强烈影响之下,形成英国的先验论哲学和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科尔里奇(S.T.Coleridge)、卡莱尔 (T.Carlyle)等人接受康德的先验论观点,创立英国的先验论哲学,其后又把这种思想传播到美国,形成美国的先验论哲学思潮。 与康德哲学相比,黑格 尔哲学对英国哲学的影响尤为强烈 ,这主要表现在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在英国的兴起和传播,主宰19世纪英国哲学论坛达数十年之久,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被新 实在论所取代。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人数众多,主要代表人物有格林(T.H.Green)、布拉德雷(F.H.Bradley)、鲍桑葵 (B.Bosanquet)、麦克塔加特(J.Mctaggart)等。 到20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对英国哲学的 影响大大削弱。 由于继承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分析哲学在英国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以致德、法等国的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潮都未能在 英国广为流传 。不过,现代英国哲学仍在另一些方面接受德、奥等国的某些哲学思想和数理逻辑思想的影响。例如:罗素在数理逻辑方面受到德国数理逻辑学家弗雷 格的许多启发;艾耶尔等哲学家直接接受维也纳学派的影响,形成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来自奥地利的维特根斯坦成为分析哲学、特别是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创 始人之一;同样来自奥地利的波普尔成为英国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来自匈牙利的拉卡托斯(I.Lakatos)成为英国历史社会学派的重要代表;此外还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德、奥等国流亡英国的哲学家,如魏斯曼(F.Weismann)、纽纳特(O.Neurath)等,他们对现代英国哲学的发展也 起了一定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现代英国哲学的某些观点也对现代欧洲大陆哲学有所影响,例如,法国哲学家利科(P.Ricouer)就把奥斯汀 (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某些观点,融合到他的解释学理论之中。 从以上简述可以看出,英国哲学不仅是欧洲文化传统的产物,而且在其后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也与欧洲大陆哲学家有着紧密联系,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因此, 在现代英国哲学中包含有欧洲大陆哲学的许多重要思想,这是不能忽视的 。 ************************************************************************** 不论什么事情呢,简单化就不行。 不要简单化,也是重要的事说三遍。
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回答“你行你上啊”?~笑一笑
热度 61 常挨揍 2016-3-8 22:41
又有人转那个笑话了: 福原爱一直特别怕和王楠打比赛 上届奥运会,王楠送给福原爱一块玉佩,辟邪的。小爱特开心的问:楠姐我带着这个是不是抽签就不会抽到你了啊?王楠一脸黑线:是呀。。。记者在旁边都笑翻了。。然后!!!小爱带着玉佩,抽到了张怡宁。 然后比赛是这样的 http://weibo.com/p/2304445cc3a237cb2f24b78d3230e100a45091
1743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备忘:转自网络:长辈支招: 如何修理标语表白者
热度 34 hanhan 2016-3-8 09:41
以下来自微博: 大师兄天道酬勤 , 留存备忘。 那时候还没有微博,校园网还叫人人网,那时候我们还是个稚嫩的大二学生。 那时候江安校区出了个大新闻:有男生挂条幅表白了!从教学楼顶挂到地面!”XXX,从今天起,你就个哥的女朋友了!“于是女生一脸蒙圈地接受了男生。 当时的我们觉得男生真是太浪漫了!太勇敢了!在一位长辈带我们去吃饭时,还特别激动地谈论此事。 长辈曾经从事外事工作,也在中央某司任过职,人生经历很不一般。他平时慈眉善目,这次却脸色严肃,把筷子一搁,问我们,”你们真的觉得很浪漫吗?“ ”是啊!好浪漫啊!“ “把女生当成一盘菜,当众往上面吐一口口水,让别人不敢再打她主意,浪漫吗?” “…………”但写条幅表白,也不能算吐口水吧…… 长辈一脸的“你们图样图森破”,追问道: ”条幅写女生名字了吗?“ ”写了。“ ”条幅有落款吗?“ ”没有。“ ”那这个男生只是在投机。表白失败,没人知道他是谁;表白成功,他大出风头。而无论如何,他写了女生名字,都已经把女生推到了风口浪尖。如果你们是那个女生,所有议论一下子都朝你来,你什么感觉?“ 我们这才觉得惊恐………… 那该怎么办呢?长辈给我们连支三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被表白的女生,对那表白者开出三大条件,对方答应,才考虑接受他的表白。这三大条件如下: “第一,解铃还须系铃人,让他照原样做个条幅,检讨自己的过错,这次必须把落款写上。我是谁谁谁,我为把谁谁谁写到条幅上道歉。” 既然我们判断表白者是在搞投机,那么这第一关,他就过不了;如果他真的爱你,这个道歉是他分内之事。 “第二,公开承诺。不能再是'你就是哥的女友'了,而'请大家作证,如果和你在一起,我将做到哪些哪些事情'” 既然要公开,就公开得彻底一点。最重要的承诺才该公开。 如果上一步男生只是脸皮厚,侥幸通过;那么这一关他是过不了的。 “第三,带着承诺,见双方父母。如果他能豁出去做到这里,女生也可以舍命陪君子试试。毕竟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步的。如果真的最后没在一起,那也没关系,至少风口浪尖被出名这个事,扭转到对女生有利了,现在眼球经济,出名也不错。” 以上三招。 (然而我并没有被人拉条幅表过白……)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16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新教是如何占据统治地位的
gordon 2016-3-2 14:04
新教这帮人,其实不挣什么钱。 新教是如何占据统治地位的,这事跟荷兰、英国有很大关系。 荷兰的办法是降价,它的商船没有武器,运输足够的多。成本不就降下来了。 荷兰是个小国家,所以,它是跟别人说好话的 注:早年的西欧的中转站还不在荷兰, 在比利时哪儿 。荷兰是比较偏的地方。 是后来出了一系列的事情,荷兰把比利时的生意抢走了 ******************************************************************************** 英国就不一样,英国是个很强势的国家 其实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跟自动机有关。就是机器代替人力 风车、煤炭、蒸汽机,工厂、工业,规模效应 这才战胜了商业那帮人 注: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生产规模上不去的话,还不如商业挣钱。(或者成本降不下来) 转产又难 ******************************************************************************** 你过的不行,是因为你本身能力就不足 。 不出色,知道吗 注:大部分人也就是普通工人的水平。能修修改改,普通维护一下,研发你也干不了。 做销售,也干不好。 干其它吧,也没有啥社会关系 ******************************************************************************** 改社会伦理啊,非常困难 哪怕饿死,也不挣这笔钱 。就是这 注:人家高的,你又干不了。( 高不成,低不就,就那回事 ) 自命不凡,反应又慢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QwMjA0MTg4MA==/v.swf 风吹过来你的消息,你顶不了
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如何帮助你成功?
gordon 2016-2-27 12:39
感知时势,或者说感知 政治风向的能力,是 所有男人品质的终点… 从此,你再也不 “ 男人 ” 了 呵呵 *********************************************************************************** “ 从此不再男人 ” ,这就是成功的秘密
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飞利浦发展历程:如何“变身”欧洲最大照明公司?
gordon 2016-2-27 08:30
http://www.ledinside.cn/news/20160215-37726.html http://www.ledinside.cn/news/20160217-37742.html ************************************************************* 图太多了,不想转了
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解决?
lanrenyg 2016-2-22 15:50
头疼。
0 个评论
分享 【顺手ZT捞5分】来自知乎:如何看待甜咸党之争?
热度 14 树袋熊毛毛 2016-2-21 12:23
如何看待甜咸党之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德川咪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33173/answer/39482091 来源:知乎 他们的相遇是在一个雨水潇潇的夜晚。 每到梅子黄时,江南就雨水不尽。她踩着青石板上的水洼蹦蹦跳跳地往前跑,却冷不丁撞上一道人墙。 她把斗笠往上抬了几寸,看到穿着蓑衣的人站成一圈,围着桥墩下卖豆腐花的钱老伯。嗳!有热闹可看? “借过借过。”她一只手插进人墙,不管不顾地往人群里挤。左边的大叔被她推得一个趔趄,还来不及瞪一眼这个冒失的丫头,她早就钻到人墙的最前边去了。 钱老伯的脸涨得通红,一把木勺颤颤地指向桥头的招子——“老钱豆花”:“你去西塘镇打听打听,我老钱家世世代代卖豆花,从没听过你这种歪理!” 和老钱对峙的是个年轻人,一碗豆花打翻在他脚边,白色的浆液里混着葱花和紫菜,雨水还没有把它浇凉。 年轻人看起来已经决定放弃争辩了,他长叹一声:“要喝碗甜豆花,怎么就那么难呢?” 转身欲走。但就在那一转头的时刻,她看清了他的长相,脸庞俊秀,肤色如玉,眼神仿佛未经人世的孩童一般天真。 她的心猛地跳了两下。 年轻人转身离开,她默默地跟着。西塘的雨不大,如同粉尘在空气中氤氲,檐头屋脊上滴落的水珠,啪啪啪啪,好像合着人的脚步。 她跟着他,走过一座石桥,一条长廊。年轻人的个子不算太高,但背很挺,肩很宽,如织的人潮里也不会跟丢。 她意识到不太对头的时候,年轻人已经走上了一座长桥。这是一个偏僻之地,四下无人,一般人根本不会走到这里。 “你要跟踪我跟踪到什么时候?”他说。 她本来是害羞的,但刚想回答,就意识到有种深刻的违和感:为什么这个人的声音,那么冷? 在她能反应过来之前,年轻人突然转过身来,那一瞬间,她仿佛看到年轻人的鞋底与湿润的石板接触,以强悍的力道摩擦生出热量,把湿意蒸成烟气。 然后,一道银光自年轻人手中飚出,直刺她的面门。 连惊呼都来不及,那道银光便险而又险地擦过她的脸,割断几缕发丝。 背后传来叮的一声轻响,她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卖豆花的臃肿大妈站在自己身后。奇怪的是,大妈推着沉重的豆花车,跟在她身后,却未曾听到车轮碾地的声音。 大妈的手中是舀豆花的大勺子,勺子里,一把飞刀还在叮当作响。她放下豆花车,信步往前走去,越过了她,和年轻人只隔数尺。 “甜党?”她抬了抬下巴,“20年前,甜党首领肖阳在荆州与咸党斗法失败后,甜党余勇便一哄而散,20年来不成气候。你这样的毛头小子是何来历?竟敢直闯咸党的最大落点——江南西塘镇。” “在下肖作思,家父便是肖阳。”语气里都是谦恭,眼神却陡然凛冽。她眼一花:肖作思闪电般地摘下了身上的蓑衣,迎面抛来。又是一眨眼间,大妈出手了,蓑衣碎成了好几片向周围飞散。 桥上的人却消失了,远远地传来肖作思的声音:“阁下便是‘快手萧红’?我们后会有期。” 一来一去,都是生死较量,彼处酒馆的丝竹却还未奏罢一曲,她感觉冷汗从发鬓缓缓流下。 萧红转过头,这才看到她似的:“小姑娘,你怎么一直在发抖?冷的话,就向桥下老钱家讨碗豆花喝去。” 她腿下发软,丝竹声应景地戛然而止。短短一炷香功夫,仿佛什么幽黑阴险的秘密露出了一角:西塘镇?甜党?咸党? 她惊魂未定,往人多繁华之处走去。恍惚之间,她已经坐了下来,身边人头攒动,她却还没缓过神来。听到一个带着江南口音的大叔问:“小姑娘,啊要来碗豆花?”她也半晌未答。大叔又问了一遍,她顺口答道:“来碗甜的。”心里想的还是那出手凌厉的年轻人。 “你莫非是专来消遣我的?!”那大叔一声暴吼,惊醒了她。一抬头,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又走到了钱氏豆花的摊档。那大叔大怒道:“刚才那小子在我这儿要甜豆花,你这小娘皮也来要甜豆花,你们是不是一伙的?!”说着,手中斗大的勺子便挥将过来,带起一阵劲风。 她啊地一声抱住头,眼看勺子里滚烫的豆花扑面而来,不由发出一声大叫。 就在此时,她觉得脑袋上轻了一轻。再睁眼看时,只见一个斗笠挡在面前,把豆花尽数遮挡住。那斗笠握在一个中年男人手中,他将斗笠轻轻一抖,那斗笠飞将出去,只听嗡一声轻响,竟将老钱的大勺砍做两段。 众人不及反应,刚刚远遁而去的年轻人肖作思也突然从人群中蹿出,他双手一合一碾,手中一把白糖已经被碾得细如尘埃,撒在空气中,顿时一片白茫茫,众人目不视物,待白烟散去,三人早不见了踪影。 肖作思一手牵着她的手,另一手托着她腰,她只觉身轻如燕,奔袭极速,瞬间穿街走巷。两人跑出一里开外,方才停步。肖作思道:“那萧红刚刚对你用了闲音灌脑之术,你不知不觉间便会去咸党一方,从此只吃咸豆花。我只怕你被蛊惑,故而来看看,所幸出手及时。” 她还没答话,那中年男子也出现在她面前,冷冷道:“闲音灌脑?我从未听说过。只知道刚才那姑娘那句脱口而出的‘甜豆花’,是因为你用了催魂甜音。” 肖作思一惊之下正要出手,那中年汉子道:“你不必惊慌,既然是甜党,便是我的朋友。”只见他一身运动服配着笔挺的西裤,外衣里露出羊毛衫,裤子下面则穿着白袜子皮凉鞋,一身打扮不合时宜到了极点。再看他的脸,五官都长得不错,可配合起来便极不协调,露着诡异的愁苦相。 “我也算是个甜党。”中年人道。 “你喝豆花也放糖?砂糖还是冰糖?一碗豆花几勺糖?先放后放?”肖作思问如连珠。 “你别问了,我不是豆花甜党。”那汉子一脸愁苦,“你看我这不合时宜的样子,天下再没有我的同伴了。我是火锅甜党啊……” 此话一出,剩余的两人都茫然起来。火锅甜党? “夜色深了,姑娘家住哪里?送你回去。”肖作思镇定了下,转过头又是谦谦君子。雨水更细密了,打在她眼睫上,越来越沉重,眼睛有点睁不开了…… “我家在近水楼台……” “西街近水楼台?”肖作思突然近身搂住了她的肩,“多谢姑娘,未来几日可能要借宝地一住了。” 她还没预料到这便是肖作思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随后四下视野渐暗,肖作思的面目变得模糊,“扑通”一声,她被扔进了水里。 “你!”中年人未料到竟然发生如此变故,急往水里扑去,谁料一扑之下,自己也手脚僵直,竟趴倒在地不能动弹。却听得一声轻笑后,不远处老钱豆花边排队的人纷纷倒下。 “糖粉有毒……”中年人看着肖作思远去,心里透亮,苦于嘴上说不出话来。 “啊啊啊!”她猛地从床上跳起来,吓了室友一跳。“做噩梦了?” 她嗯了一声,还在回味那个梦境。一定是刷微博刷多了,导致梦里也在想甜豆花咸豆花的梗。说起来,这梦还做得挺真,要不是里面有个穿着现代衣服的大叔乱入,还真是能以假乱真。 “晚上聚餐,为小圆践行,去不去?”室友问。 “当然去。还去老四川川菜?”她回答。 “没有,你前阵子在实习不知道,那家上个月关门了,现在是家火锅店。”室友说,“我们还没去过呢,新开张,打七折。” 这家火锅店看上去生意并不好,灯光昏暗地面油腻,菜单也印得歪歪扭扭。她问服务生:“你们的特色锅底是什么味道的?”服务生直眉瞪眼地回答了一句:“特色就是特色。”便离开了。 锅底端上桌,肉片涮熟,众人往口中一放,差点没喷出来:“我靠,这锅是甜的!” 大家正在议论,没人注意到她脸煞白——她看到一个中年汉子从后厨走出来,几个伙计都向他打招呼,那汉子一身运动服配着西裤,白袜子黑凉鞋,一脸不合时宜。 “老板,你这甜锅,是来恶搞的我们吗?”性子最直的小圆首先发难。 老板往这边看,不知是不是错觉,她觉得看着自己时,老板的眼神格外沉郁。这样穿着奇异的中年人摆出这样一副一本正经的表情,感觉还挺古怪的。 “爱吃吃不吃滚。”旁边的服务生又是声音板直地开口。气得小圆把筷子一摔,拂袖而去,剩下的人也只能跟着一起走。 他们还没付过账呢,难道老板就是不想做生意了?临出门了她回头看一眼,发现老板仍然凝视着自己,嘴角却浮起一丝饶有兴味的笑意来。 从水底下看雨是什么感觉?就像一面柔软的镜子,万千坑点密布其上。镜子的里面是另一个世界:长桥、灯笼、酒馆……丝竹声穿透了流水,叮叮咚咚地飘扬着。 一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手穿过了镜子,“哗啦”一声将她捞了上来。她跪在岸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转头一看,拉她上来的果然是火锅店的老板、搭配奇怪的中年人、乱入古代梦境的大叔。 “肖作思是下了狠手想害你,但你死不了,因为你不属于这个世界。”大叔好脾气地帮她整了整湿衣服,“真是个lucky girl啊。” 不属于这个世界?她当然知道,这是一个怪梦,现在竟然还做出了连续剧的效果。只要心里想着醒过来,很快就能离开这里了吧。 “千万别控制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老板掰住她的肩膀摇晃,“我们俩都有个世人罕见的能力:灵魂在沉睡中穿越时空。世间咸甜两党,与其说以食物来划分,不如说以特异能力来划分。豆花咸党,其身法之轻之快,突破了物理规则和进化论;豆花甜党,是蛊惑人心和精通易容的异端。此外,还有粽子甜党、粽子咸党、番茄炒蛋加糖党、肉月饼党、广式月饼党……均是各有异能的门派。到了现代,又以方舟子是不是煞笔,转基因有没有害处等领域分出了新的门派……” 她打断了喋喋不休的老板:“那我呢?我是什么派?” “你吗?不管你有没有察觉,按照展现出来的能力看,你也是火锅甜党派。” 甜火锅想想就很恶心好吗!她暗自腹诽。 “说正事。我们每沉睡8小时,在这个世界就有3天时间。参差多态才是世间繁荣的法则,因此不管哪一党,能力均是相生相克,谁都无法消灭谁。但这个时代有点特殊……” 老板郑重地看着她:“这个时代的豆花咸甜之争,竟然到了不可相容的地步,一方非要彻底消灭另一方,这种争端,会严重影响到后世的平衡。但最危险的却是那个叫肖作思的人,据我观察,他的能力太多太强,理论上不应该属于任何党。他究竟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目的?” 开玩笑的吧?她心想。她怎么可能是什么火锅甜党,又有什么穿越时空的能力?但那个大叔并不仅仅出现在梦里,这也是显著的事实。不是自己疯了,就是这世界疯了。 “我这世界上唯一一个火锅甜党,为了不让时代崩溃,多年来一直在穿梭时空,维持甜党和咸党的均势。宋朝的时候,两党之争一度已经难以控制,我不得不提前把明代才有的辣椒引入中国,让辣党与甜咸两党鼎足为三。因为这事有干天和,我也遭了天谴,穿梭时空的能力大有减弱。没想到,让我遇见了你这个同伴。”西塘的小屋里,大叔煮着火锅。虽然是诡异的甜火锅,可她闻来却如此诱人。 “你之所以会出现在这个时空是有原因的。肖作思对甜的执念极强,在这个时空里,咸党势大,几乎所有剩下的甜党都已经被他感召,与他联盟。我那日心有所感,来到此处。想来你也是冥冥中受了他的影响,才会一觉醒就来了这里。只是,你也是甜党,为什么他要杀你?”大叔的语声越来越低,仿佛梦呓。 小屋的四壁突然炸开,一群人鱼贯而入,将两人牢牢围住。为首的一人,正是萧红。 她大惊,刚要起身,却发现四肢动弹不得。再看大叔,只见他也瘫坐在地。 萧红冷笑道:“甜党,受死吧!”手中大勺挥出。 大叔眼中精光爆射,哈哈一笑站起身来,一转身便遁入虚空,眨眼间又突然出现在萧红面前,已将大勺不着力处轻轻夹住。他在时空中度过漫长岁月,又能瞬间在虚空中来往,萧红虽然是高手,在他面前也直如婴儿。 “我知道你们家族绵延千年,族史里早有我的记载,难道还能不提防你们的毒盐么?我这火锅,可是一点盐都没……”大叔得意一笑,却突然喷出鲜血。 “盐你自然提防了,糖呢?”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 “谢特!”她大喊一声,又一次从寝室的床上跳了起来。窗外冷月清辉,耳边是室友轻轻的鼾声。 如大叔所说,来自那个时空的攻击伤害不了她,晕死过去的后果,就是自然地被送回了这个时空。可是,那里发生的一切是如此揪心,让她无法坐视自己抽身而去。 可她应该怎么办? 火锅店大叔……对了,她必须马上找到他,问清事情的缘由。然而,此时是半夜2点,寝室楼早已锁门,她急得团团转,一扭头,发现室友的桌上放着火锅店的开张宣传单。 她颤抖着手拨出了单子上的电话号码——如果大叔的情况跟自己一样,此时一定也被打回了现在的时空。 “喂?”接通了,平板冷淡的声音,竟是那个无礼的服务生。 “我……我找你们老板。”她嗓音微颤。 “老板已经睡了。”还是冷漠的声音,“同学,你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睡不着的话,吃两片安眠药啊。” “安眠药?”她拿着发出嘟嘟响声的手机,醍醐灌顶,“对了!强迫自己睡着,是不是又能回去了?” 果然一睁一闭间又是穿越,眼前刚刚喷出鲜血的大叔晃了晃身子,居然站稳了。“扑通”一声,一具身体被抛到了屋子的中间。 正是绝顶高手肖作思,他手脚关节俱被折脱臼了,显得狼狈不堪。萧红等咸党正要出手,却被一声高喝“站住”,竟在原地呆住不能再动。 有人用咸党的闪电速度出手救了他们,又以甜党的魅惑术喝定了萧红等人。 救人者现了身,单凤眼,抿着唇,一如既往地冷淡。竟是火锅店的服务生。 “这一切都是你干涉天道的恶果。”服务生看着老板,幽幽道,“正因为你过早引入了辣椒,至元末,辣党与咸党合流,力量空前强大,破坏了万物的平衡。强盛的咸党决心一鼓作气,将甜党赶尽杀绝。当年的肖阳率甜党众一力抵抗,退无可退,蹈江而亡。其子肖作思为报父仇,远赴欧罗巴,习得西洋甜点之术,力量何止强盛百倍。若是放任此事不管,总有一日,咸党将亡,每个中原人将受蛀牙之害。” “原来如此。”大叔苦笑,“当初先生来我家火锅店应聘时,我就觉得您不同寻常,没想到您也有穿越时空的能力,难道您是世界上第三个火锅甜党?” “自然不是。”冷漠的脸上竟然浮出笑意,“我的能力,是拟态,即吸收他人的特殊能力。然而,对每个人,我只能吸收并使用一次他的能力。第一次遇到你时,我穿越了一次时空,了解到天道将崩的原委。之后我一直静等着再遇到一次火锅甜党,以获得再一次穿越时空,去修补天道的机会。好在,等来了她。” 服务生向她微微一笑,以示感激。 “之后,你们就赶紧离开这里吧。残局由我来收拾。”他挥了挥手。 “那我们火锅店见。”大叔说。 “恐怕后会无期,我的拟态只能用一次。”仍然带着淡漠的笑容,服务生的语气不见波澜,“但也许,在这个时代里也会遇到火锅甜党。虽然……” 他们互相看着,知道是诀别,忧伤难抑。天下之大,哪里找得到第三个火锅甜党呢…… “后来呢?他穿回来了吗?”我问她。 我们当中煮着热气腾腾的寿喜锅,对于我这种咸党来说,和她吃顿饭挺不好受的。 “回来了。”她耸了耸肩,“当时见识太浅了,天下之大,火锅甜党的数量也很庞大:韩国有部队锅,日本有寿喜锅,欧罗巴有巧克力锅…… 不过,咸甜党之争仍会继续,尽管互相都视对方为异端,但世界也因此生生不息。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33173/answer/39482091
52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芬兰国有电视台发布宣传短片,教你三招打退骚扰者。
热度 35 寞洑 2016-2-3 11:02
面对日益猖獗的性犯罪,性骚扰,芬兰国有电视台发布宣传短片,教你三招打退骚扰者。 老外评论说,真是悲催啊!他们真的不是在讲笑话。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9ac6638dbcda33bdbaac71954253d991/v.swf 而一些芬兰群众看完短片,认为这显然是一个还没完成的样片,果然没多久,真正的短片就出现在网络上。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826e022e52f4db4db116155a1964d418/v.swf
1372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生存手册 —— 被人摸屁股如何处理?
热度 2 gordon 2016-1-24 11:17
象我这种相信 “武器决定论” 的,不仅仅是说,而且要证明。 兵器系列先告一段落,开始 写战术系列 *********************************************************************************** 情景: 近日,张家港一男子大庭广众下摸女服务员 屁股 ,发生口角后还对女服务员揪头发扇耳光。被警察带走后,声称自己后台硬。 *********************************************************************************** 视频不能共享,粘个链接吧: http://www.miaopai.com/show/DB~mzgqv7kMOejITH-MxDQ__.htm *********************************************************************************** 分析: 一般这种雄性动物都是自称“后台硬”,但是床上硬不了几秒的。所以才会对反抗自己的异性,极易恼羞成怒,它只能借助辱骂和拳头来假装自己能获取长久快感。 这种心理学分析,一般没有啥用。(弗洛伊德那种分析) 忽悠也没用,这种属于 “打熬筋骨” 类的 ,总看过《水浒》吧,你表现越弱,他越强。 *********************************************************************************** 正确的处理办法: 大声哭,大声喊,打 110- 报警 一般来说,中国社会就是这么处理的,绰号 “泼妇” 解决方案 把他心里的美感全部破坏了。 *********************************************************************************** 性能力分析: 视频后边那个警察,一看就象是 性能力比较强的。 男性性能力跟 什么有关, 说白了,还是 “潘驴邓小闲” 警察有闲时间,还经常锻炼,运营做的好,排班排的恰当; 那个哥们 属于 “打熬筋骨型的” ,社会压力或者一个什么情况, 力比多 (libido) 转到工作上了,或者其它情况。 导致 “ 经常没有性生活 ” 比较暴虐 那哥们 比较焦虑 ,摸来摸去就是不行,所以见到啥都想试一下。 注:瞎侃,呵呵 弗洛伊德的心理解释 总是特别屌
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老炮儿,可以滚了
热度 3 gordon 2016-1-13 13:10
《老炮儿》最霸气的一段话,一个男人说:我能玩得起,也能收得住, 我可以专一到让你惊讶, 也可以花心到让你害怕, 我喝过最烈的酒 ,也放弃过最爱的人 ,我可以像个疯子一样的玩,也可以像个爷们一样工作 ,更可以在家里做贤夫良父,最重要的是一切的一切取决于你是谁,也取决于你如何待我! ************************************************************************* 女网友 : 这不是霸气而是蠢。 像爷们一样工作?啥意思,女人不工作?还取决你是谁,你如何待我,这是把关系好坏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遇到这种就直接告诉他,关我屁事,你可以滚了。
3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如何看待大陆的「民国粉」?(转)
gordon 2016-1-9 08:09
如果你连“文艺复兴是反对黑暗的教会神权,而不是真的要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道理都不懂,那么的确无法理解大多数果粉。 因为这个契机,许多人会对民国产生”喜欢”这个情感,就像文艺复兴的文学家艺术家的确会对古罗马古希腊产生“喜欢”这个情感 而这种契机而产生“喜欢”是很正常的,也没什么可说的, “喜欢”本来作为一种情感,就是由各种机缘巧合所发 ,难道完美的人事物才能喜欢么? 这世上有完美的人事物么? 简直可笑 而我们对于民国的优点,自然就会格外的欣赏 但是并不代表真的认为民国完美,也不会不知道民国的缺点。 我很喜欢民国,我就明确的说明这一点 但是如果想用民国的缺点来讽刺我或者攻击我,那只能说明你太搞笑了 就像文艺复兴的时候,教会发言人表示:“古希腊古罗马80%的人都是没有权力的奴隶,小清新太**了,这样的时代还有人粉哈哈哈哈,粉我君权神授是立场问题,粉罗马希腊是智商问题。” ************************************************************************* 发言人:古青如何看待大陆的「民国粉」? - 古青的回答 文艺复兴者则不然,他们对那段时期的历史基本没有认真的了解过。只是看了一大堆民间传说,荷马史诗,知道了特洛伊木马,斯巴达四大帅哥,雅典好多大师,奥古斯都其实是大善人... ... 他们对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师生基情津津乐道,却浑不顾当时奴隶制盛行,生灵涂炭的现实。 由此可见但丁,彼得拉特和薄伽丘是多么XX 不搞笑么? ************************************************************************* 发言人吴名士如何看待大陆的「民国粉」? - 吴名士的回答 99%的文艺复兴者都是在粉一个乌托邦。真实的古罗马古希腊是怎么样,他们想知道,但是一旦不符合他们对乌托邦的幻想,他们就拒绝知道。 一但有人给他讲古希腊古罗马的真相,就“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然后来一句,“你个五赎罪券!” ************************************************************************* 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所有的一切论述,都是为了自我标榜 ) 钱学森先生,在1980年出版的《土岩爆破文集》“写在前面”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由于爆炸力学要处理的问题远比经典的固体力学或流体力学复杂,似乎不宜一下子想从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构筑爆炸力学理论,近期还是靠小尺寸模型实验,但要用比较严格的无量纲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经验规律,这也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行之有效的力学研究方法。” 但我却不是看了他的书,才知道用这种方法的。而 是我自己先会了,然后根据我自己的判断对资料进行取舍的 。 如果真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万虎和鼎导。 但 我不是从经济学入门的,而是社会学,法国的社会学 。 因为资料比较多,研究方法也确实。(研究方法主要看 “谢宇” 的) 注: 众所周知,我是反 “老钱” 的。 ************************************************************************* 很多人研究问题啊, 不说自己怎么看,而是老说别人已经研究很透彻了 。 这是库布其在《反坦克战史 绪言》一文的评论给我反馈的,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 实际上,高斯做的好多问题啊,前人都做过了,他又重新做一遍。他并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论证的。 因为这个判断非常难得。( 找资料跟你自己的判断关系非常大 ,贝叶斯过滤) ************************************************************************* 中国是一个巨婴社会,父母总是在旁边盯着孩子干这干那,并不停叨逼叨叨逼叨(鼓励的,评价的,批评的,操纵的,什么类型的都有),父母们绝大多都是好 心,可是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想起史蒂芬·周的名言,「你想,那什么时候轮到我想?」 周星驰,一代大师 注: 为什么不反高斯,高斯离的远嘛,对你没有压力。 从社会学入门,更大的一个原因是 社会阅历多了。 我年轻的时候,估计也不行。
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转)
热度 3 gordon 2015-12-23 04:11
我清楚的记得,从初二起,我的英语成绩是怎么一步步滑落的。 我学英语起步很早,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开始,除了学校里上课,还上了兴趣班。因此,在初二之前,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还是不错的。虽然四年级转学因为教材不统一落后了一段时间,但在老师和当时最流行的鹦鹉鸟复读机的帮助下,我的英文依然是班上成绩最好的。 初中老师要求我们背会每篇课文,但到了初二的时候,课本的文章越来越长,我就懒得背了,也就是多读几遍的水平。那时候老师也没有特别严格的查,而在我看来,背课文是那么的无厘头和可笑。加上我 越来越喜欢自由奔放不拘小节不苛求语法的外教口语课 ,就更加不愿意背课文,也不怎么好好听英语课,开始摇摇欲坠般晃荡,原来扎实的英语功底一点点开始瓦解了。我所不知道的是,对于刚刚学外语的小孩来讲,背课文是最好的形成语感的方法,就好像背唐诗宋词一样,并不在用,而是形成对文字语言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我能脱口而出好多文言古词,但对于英文,这么多年就记得一句“lift the basket onto the truck.”,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渐渐的,我的英语成绩出现了问题。严格的语法我分不清了,阅读理解也开始发生混乱,连最起码的选择填空也开始模糊的觉得好像哪个都行。成绩下降,就开始做无数的习题,但所发生的问题都是一模一样的,混乱和模糊。 不能说我不会,也不能说我会,但就是不断出错,成绩平平 。那时候我的前桌是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子,她从初一开始就认认真真的背课文,直到中考后我们分开。她的妈妈在她初三的时候从国外回来,那一年,她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中考英文得了满分150分,而我只有120多分,我甚至还拼写错了一个简单的单词。 后来,前桌女孩高中上了全省第一的学校,我只上了全省第三的。再后来,她出国上了名校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又上了更有名的学校。而我,高中英文提升了难度之后,更加模糊。初中都懒得背,高中更没时间和兴趣,英文开始成为我一门表现平平的科目。再后来,我不得不在一个二本的校园里,起早贪黑的恶补, 熬了那么多夜,下了那么大的辛苦,最后也只是个比同班同学好,但仍没有成为优势项目 ,勉强够找工作面试开个英文会议,但再高级点的,比如英文对话超过2小时就歇菜了。 那时候我总说,前桌女孩英文成绩好,是因为她有个英语很好的妈妈,能当24小时随身老师。可直到今天我心里都很深刻的记得,我是如何开始偷懒,如何开始一点点懈怠,如何开始在别人背课文的时候窃喜自己不用那么苦。 我不能说,我和前桌女孩在成绩和人生上的差异就是从背课文开始的,也不能说我们两个如今的生活谁好谁坏,但是这件小事一直提醒着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习惯开始拉开的,无论是当时的考试成绩,亦或更大格局的未来。纵观自己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人生,也都充满了这种偷懒和得过且过,这并不是单单出现在英语课上的偶然,所有的偶然其实就是自己人生的必然罢了。比如我除了数学的其他学科也都学的不好不坏,不精通也不透彻,文史类需要背会的也都背的挑肥拣瘦,而现在生活中的我也总是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就算有能力过精致优雅的生活,也依然毛毛躁躁的把家里搞的一团乱。 每当我们的人生不如别人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别人有好爹好妈好家庭,别人有钱有势有好老公,别人有好老板好公司好待遇,总觉得自己啥都没有才造成当下的窘境。其实,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自己心里特别清楚,无非是生活中一点点差距的开始。比如我的朋友中有晨起党,早晨5点就起床开始晨跑,一年后就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得个小奖;有读书党,一年能读近百本书;有写作党,每天更新5000字,一个月写成了一本小说冲上豆瓣阅读首页。我的晚上在刷手机跟代购聊天买货中度过,想读书只能在一两点,筋疲力尽的更别提早起晨跑了,写作能一周更新一篇1500字就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当然,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没必要跟别人攀比。恩,可关键是,不由自主的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跟自己比来比去还那个德性可怎么好? 回过头来想,如果我妈妈也是个精通外语的人,或者随便精通别的学科,我就一定能得满分吗?显然不会,因为我从最开始就不是个扎实学习的人,外力再好又能怎么样呢?也就是俗话“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我有一个前辈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读报纸30分钟,比如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每天在地铁上读一本杂志或者粗读一本书。其实都是粗粗看过,并不精读。我们当时都嘲笑他,现在谁还读报纸啊,您真是又红又专啊。但当真正工作,与客户开会沟通的时候才会觉得,党政经金随口就可以来,客户对前辈每次的指导意见都心服口服,我们这种天天看天涯八卦论坛的,天天在微博上哈哈,仿佛什么潮流都知道的人都跟傻子一样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自己掉进自己挖的坑里才后知后觉。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构建反脆弱的交易体系?
热度 8 钓者任公子 2015-12-12 23:42
反脆弱是一个迷人的概念。 它欢迎折腾,折腾中成长。
1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经济如何才能增长,兼谈中非合作
gordon 2015-12-4 20:22
上一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还不明白,我也没办法 ************************************************************************************ 我一直就是这个主意,例如,加入sdr ,等等等等 我都没变过,只是思路更加清晰而已 注:开始你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清晰 ************************************************************************************ 特别提醒一个事: 我们的 “养老钱” 到底给谁,政治考虑要比其它考虑的份量大的多。 还有,美国的海军,也一直令我们 芒刺在背。 (明白老毛 “世界革命” 的办法为啥不可行了)
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竟然近视了
热度 17 万水千山山山山 2015-12-1 10:01
前天去眼镜店测了一下视力,左眼0.4,右眼0.5。 试眼镜的时候,觉得世界一下子都清晰起来了。 根据建议配了副125度的,但是我不想戴眼镜呐,这叫我如何是好。
1061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如何驯服人民这头怪兽?—— 英美法德 四国宪法研究(转)
热度 2 gordon 2015-11-21 19:10
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宪法理论和制度一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移植、借鉴的对象。但是在“民主化”“宪政化”的大旗下引入西方宪法制度的这些国家却 并不总能顺利地实现其期望的宪法改革目标,相反,在一些国家却会引起剧烈的政治动荡 ,并且多以党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宪法改革过程中的失败与不稳定,一方面或许与欧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条件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与欧美国家宪法本身未能很好处理政党问题有关。 注:”党政“ 问题,西方自己处理都很困难。而且西方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好多个国家,各自有不同的情况。 1787 年,麦迪逊写道: “所谓党派,我理解的就是一些公民,无论相对整体来说是构成多数还是少数,他们联合起来并在某种共同的激情或利益的驱使下,反对其它公民的权利,或是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利益。”〔联邦党人文集〕这一定义背后反映的思想时至今日都影响巨大。本文对欧美国家宪法语境中政党的定义也将借鉴麦迪逊, 将政党视作国家内部某一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党争便是利益集团的冲突 ,而且这些利益冲突并 不限于物质利益,也可以表现为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差异造成的对立 。考虑到英美法德这四国在欧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本文对欧美国家宪法中的政党定位的讨论将选取这四个国家为例。 全文结论部分将讨论现代宪法针对政党的恰当态度, 政党是否应当入宪以及入宪后的得失 。 ********************************************************************************** 英国 —— 以限制权利保证稳定 英国宪法的发展是在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逐渐扬弃并形成各种新宪法惯例的,它也没有一部统一的宪法文件来宣示“我们人民”的制宪思想。这样, 我们更多地需要借助英国权威宪法学家的论述 来了解英国宪法。 在1870 年白芝浩写作《英国宪法》〔2 〕的时候,平民院的统治地位至少在形式上已经建立起来。孟德斯鸩以英国宪法为蓝本提出了他的分权制衡理论,美国宪法对其加以发挥运用到制宪实践中。但与孟德斯鸩和美国制宪者的理解不同, 白芝浩认为,分权并非英国宪法的精神 ,相反,尽管有着各种组成方式不同的权力机构,有着错综复杂的制约机制,但在英国宪法中,所有事务都有一个相同的最后裁判人,这就是平民院。〔3 〕司法机关执行议会立法的义务久已确立; 国王按惯例应当任命在平民院中获得最多席位政党的领袖为首相,首相领导政府行政工作。就议会两院的关系而言,平民院提出的财务法案,贵族院没有否决的权力; 平民院提出的其它法案,在贵族院反对但平民院又坚持的话,只能延缓它生效; 贵族院虽有司法职能,但是却要执行在平民院主导下制定的法律。〔4 〕 但平民院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权力机关,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英国究竟是一个统一的“人民”还是其中的什么利益集团在控制平民院。白芝浩认为,在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出台以前,贵族院与平民院实际上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两者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有封号和没有封号的英国士绅阶层”。贵族们一方面垄断了贵族院的席位,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他们在英国社会中的传统影响力控制平民院的选举,将自己的代理人输送进去。1832 年议会改革之后,拥有选举权的公民人数有所扩大,选区也进行了重划,贵族们似乎逐渐丧失了对平民院的控制权,平民院开始成为中产阶级的天下。〔5 〕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英国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区分也不那么明显了,他们同属社会既得利益群体,都是英国社会的上层阶层。 白芝浩承认,没有党派就没有议会政治,〔6 〕但是他又说,英国的政党成员,即托利党人与辉格党人都是一些温和的、有教养的、不会仅考虑党派利益的谦谦君子,〔7 〕因此英国宪法的实施不会因为党争恶化而使国家陷入动荡。 但英国的国民当然并不都是“谦谦君子”,于是,对于那些“缺乏教育、易于激动”的普通民众,如工人阶级,白芝浩为英国宪法限制这些民众选举权的作法做出了强烈辩护 。〔8 〕如此看来,当时英国宪法的运作没有受到严重党争的干扰,其实是普选权还未充分建立、社会政治动员程度还不高的结果。 真正进行统治的利益集团在总人口中居于少数,在这人数较少的统治集团内部也易于达成共识。并且作为社会既得利益群体,内部的任何分歧都不会使他们做出过于激进而自我毁灭的举动。 其实早在18 世纪末休谟就认为,在1688 年光荣革命贵族和国王达成妥协的时候,托利党和辉格党的实质差别就已经消失。无论是托利党人还是辉格党人,他们都是些“爱自由的人”, 只是对是否要保持英国“古老的”君主制这一政府形式问题上看法不同 。〔9 〕从表面上看,当时的英国政坛上已经形成了两个稳定的政党,但他们实际上都来源于背景基本相同的利益集团,都是在既存权力结构中形成, 即使是反对党也是“国王陛下的反对党” ,〔10〕因此两党能够和谐地在宪法框架内和平运作,不至形成有可能分裂整个国家的分歧。 这种从宪法视角出发对政党活动的警惕并非仅是白芝浩与休谟的个人倾向,另一位英国宪法巨擘戴雪也分享了这种宪法与政党存在对立的观点。 1914 年,有利于政党发展的比例代表制正逐渐被一些欧洲国家采用,戴雪却认为,比例代表制会改变英国宪法中既存的两党统治结构,损害议会稳定,造成党争严重的局面,因此英国宪法不能引入比例代表制 。〔11〕 显然,在戴雪眼中政党的存在依然会对宪法稳定造成巨大危险,两党已是他容忍的极限。 1716 年议会立法将自己的任期从三年延长到七年,因此制定该项法律的议会可以继续任职四年,根据两百年前的这一事实,戴雪进一步认为, 议会并不是选民的代理人,在英国的法律上并不存在人民主权,而只有议会主权 。〔12〕以议会主权取代人民主权,这反映出即使在二十世纪初,英国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依然有限,大量国民被排除于正式的宪法权力结构之外。 然而正式法律制度的排除并不能阻止普通民众在正式的国家权力结构之外自觉地结成政治组织甚至议会外的政党,即使没有合法地位。早在1800 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了主要针对工人阶级的结社法令,禁止一切结社和旨在组织社团的集会和活动。但这一法令从未得到很好实施,工人运动依然蓬勃发展,〔13〕并在1848 年的人民宪章运动中达到高潮。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之下,两党中无论哪个党上台都要考虑向下扩大分权。 不过,当时处于上升期的英国,作为统治阶层的利益集团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国力, 采取逐渐扩大选举权的方式来满足尚未被纳入既有权力结构中的利益集团的诉求,这样可以尽可能保证原有“共识”不会因为受到太大冲击而瓦解,相反可以通过不断的主动调整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因此,从19 世纪下半叶以来,英国不断扩大选举权。在这种宪法制度运作下,英国社会虽然小的动荡不断,但是政局整体却能保持基本稳定,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预防党争危害的机制。或许其它国家在自己的宪法制度设计中也想复制这种“防止”党争危害的方法,但是前者却不一定能复制英国独特的历史传统和当时蓬勃发展的经济情况,因此将严重限制这种复制活动的有效性。 注:现在老中就这么干的。 ************************************************************************ ( 二) 美国宪法: 尴尬而虚弱的预防机制 当从英王统治下独立出来的美国人在十八世纪末制定美国联邦宪法时,移民国家的社会背景和英王失去了对美国社会统治的事实,使得制宪者们 面对着一个远比英国社会平等的国家,再寄希望于通过既有的传统社会等级结构来限制下层民众的政治诉求,从而保证既得利益集团的统治以及政治活动中的广泛共识,这种作法显然是不可行的 。相反,制宪者们 不得不面对一个政治参与程度要比当时的英国高很多的国家 。因此,期望以复制英国宪法的方式来防止党争危害,将因为前文提到的 缺乏背景条件 的原因而无法有效实现其目的 ,美国制宪者们需要正视党派问题,认真考虑如何解决党争会对美国联邦宪法实施带来的潜在威胁。 注:没办法像英国一样利用传统来进行限制,保持稳定性。( 美国的政治参与度要比英国高 ) 于是美国制宪者们按照孟德斯鸩的分权原则在横向层面、利用联邦主义在纵向层面将联邦权力充分分割,不同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各不相同,各种选举的组织主要是各州自行行使的权力,联邦宪法禁止州与州之间的结盟以保证州的独立性。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之一都是为了限制某一党派可以控制的权力机关的范围。而且与美国宪法的联邦制设计有关,制宪者们认为,美国幅员辽阔的国土将使得国家内部的利益集团众多,某一个利益集团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建立起多数统治的地位。〔14〕关于最后一点,托克维尔也认为这是保证党争不至危害美国宪制稳定的重要有利因素。 这样,在白芝浩明确否认英国宪法有着实质性相互制约机制的时候,美国宪法则却至少在宪法条文上建立起了这种机制,这种机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限制政党活动以防止党争危害。但是,就像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承认黑奴的存在,却设计出一个五分之三条款一样, 美国宪法虽然对防止党争危害设置了大量预防性措施,但却依然不愿在宪法中明确承认政党存在 。不幸的是,在后来的美国宪法实践中,这两个尴尬的的问题都给美国宪法的存亡带来了严重危机,有时党争独立作用,有时它与蓄奴问题联合起来试图颠覆美国宪法。 第一次严重的危机发生在1800 年的总统选举中,当时主张强化中央权力的联邦党人和对州权寸土必争的民主共和党人的斗争日益白热化。按照当时的联邦宪法,总统与副总统由各州按照选举人制度以单一名单投票方式产生。在全国范围的投票结束后,民主共和党获胜,但是民主共和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托马斯·杰斐逊和阿伦·伯尔都得到了73 张选举人票。按照宪法,众议院将进行第二轮投票以决定总统和副总统。但因为 落败的联邦 党人对伯尔有好感,而伯尔本人也看到形势有利,于是撤回了对杰斐逊的支持,想自己问鼎总统宝座,结果形成了杰斐逊和伯尔党内内斗的局面 。在决定总统与副总统人选的选举中,每州只有一个投票权。由于当时美国由16 个州也就是偶数州组成, 在两党角力的情况下,众议院投票35 次,却始终不能决出多数 ,选不出总统,美国陷入宪法危机, 一些支持民主共和党人的州开始进行民兵动员,以防联邦党人篡权,国家同时陷入分裂危机 。最后,竟然是杰斐逊的政敌汉密尔顿拉了他一把,抛弃伯尔而支持杰斐逊,这才打破这一僵局。但汉密尔顿为这种“背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与伯尔的决斗中被伯尔杀死。〔16〕 注:代价让 ”汉密尔顿“ 背了。 在经历了这一宪法危机与政治悲剧之后,1804 年,国会不得不通过宪法第十二修正案,规定选举人在投票时 应当明确写明总统与副总统候选人,也就是对总统和副总统进行分别投票 。原来宪法规定采用的单一多数名单投票制已经有利于大党,第十二修正案进一步细化为两个单一候选人选举方式,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了政党提名制,强化政党约束力量, 以防再出现同一政党候选人在正式选举开始后还进行内斗的情况 ,为政党活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17〕致力于削减政党力量的美国宪法最后却被迫以增强政党功能的方式来自我完善,这不能不让人说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实际上,从理论层面上看, 认为国家权力机关制度形式上的权力分立就足以阻止政党对不同权力机关进行实质控制的想法本身就存在问题 。麦迪逊曾经在《联邦党人文集》第51篇中解释道,三个权力机关分别由“人民”产生,产生的渠道互不沟通,〔18〕这样就能保证这三个机关不会沆瀣一气或勾结起来为非作歹,而都要听命于人民。〔19〕但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51 篇中的这番言论似乎忘记了他在第10 篇中的说法。在第10 篇中,他承认 党争现象来自于人类自由,如果不取消人类的自由,就不能避免党争现象的存在 。而到了第51 篇,他却用一个“人民”来将这种人类社会的分裂现象一笔带过。在洛克和孟德斯鸩的年代,对各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进行定期选举的制度还未成熟, 不同的权力机关尚可以稳定地反映不同社会群体的要求。 例如在当时的英国,平民院是“民众”的代表,行政机关代表国王的意志,司法机关和贵族院是贵族集团的代言人,尤如古罗马的公民大会、贵族院和执政官分别是城邦内某一集团的稳定代言人一样。这样,不同的国家权力机关已经起到了不同政党的作用,机关间的独立实际上是政体内不同利益集团的独立,不同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博弈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党争。 但在定期选举制度成熟起来后,不同权力机关代言群体的界线将不断模糊 ,它们代表政体内不同利益集团进行角力的功能也将大大减弱,利益集团的角力将越来越多地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进行,这样也就脱离了正式的宪法制度的规制。 美国宪法恰恰设计了这样一种定期选举国家领导人的制度。恰恰是因为在美国宪法下,不同的权力机关由同一个群体产生,因此,即使产生的渠道互相独立,也不能保证最后产生的不同机关会有麦迪逊向往的各自独立的意志。 如果一个公正、不会犯错的“人民”真的在统治那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人民”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在它的内部总会分裂成不同的派别,某一派别又往往会占优势,甚至压制其它派别的意志表达。一旦某一派别控制了所有这些渠道的入口,所有宪法制度中的分权设计都将形同虚设。 1800 年总统选举的危机与悲剧已经验证了这种不足。 实际上在美国宪法实施的大部分历史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三个”权力机关在互相制约,而是不同时期的各种“两大”政治集团以这种形式上三权分立的宪法结构作为平台争夺统治。 与其说是三权分立的宪法结构保护了美国公民的自由,还不如说是宪法对政治自由的保护保证了政党独立与政党竞争的顺利进行,从而使美国人不至成为某一利益集团专制的对象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 并不是以限制与消灭政党为己任的宪法,而是在实质上保护政党竞争的宪法保护了美国人民 。 注:你们不知道 宫斗模式是多么好的一种模式啊 。正如张五常所言,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制度。 制宪人设计的另一类预防机制是凭借美国广阔的幅员再加上联邦与州的分权以及州与州之间的独立,从而保证某一党派只能在联邦领土有限范围 内兴风作浪。〔20〕但是另一次更严重的危机证明,希望依靠地理上的距离来阻止政党联合这种保障机制实在太脆弱了: 这就是美国内战。 在19 世纪50 年代的中期,围绕着蓄奴问题,共和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与支持蓄奴的民主党抗衡。1856 年,民主党人布坎南当选总统。在1857 年的斯科特案的审判过程中,〔21〕布坎南总统与最高法院的两位法官通信,并让他们向其它法官施压。此前,经过反联邦主义的杰克逊总统对最高法院的改造,马歇尔法官的联邦主义思想在最高法院的影响已经江河日下。最后,如民主党人所愿,最高法院做出了有利于蓄奴制发展的判决。〔22〕看来即使形式上最非政治化的联邦权力机构也同样不能摆脱政党政治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蓄奴州最后联合起来采取一致行动制定新宪法并脱离联邦。这说明, 麦迪逊以辽阔幅员来促进利益多元化,从而防止某一特定利益集团联合起来压迫其它社会群体的制度设计同样过于自信 ,只不过是在人类交流方式还不够发达、“大国寡民”时代的设想。随着通讯和交通方式的发展,这一保障机制只会越来越虚弱,最后失去意义。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武力收服南方,保证了国家统一、宪法得以继续实施而收场,但 这决不是在原有宪法框架内行动的结果 ,相反,以内战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内部的政治分歧却恰恰是美国宪法要避免的党争形式中最恶劣的一种。 ( 三) 法国宪法: 从憎恶到正视 正如麦迪逊察觉却没有正视的, 党争的存在来源于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要彻底地消灭党争,就需要彻底消除利益集团间的差别,创造出一个统一的、个体之间完全平等的“人民” 。这恰恰是法国大革命精神领袖之一卢梭的两点核心要求: 平等与人民主权。当西耶斯作为领导人之一参与到法国大革命中时,深受卢梭影响的他恰恰要面对这种人民的成份构成不同的问题。他找到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消灭少数人。 西耶斯认为, 通过消灭法国三大等级中的第一、第二等级,〔23〕占人口中绝大多数的第三等级就成为了法国国民的全体 。〔24〕但是, 为了防止这个通过严酷清洗而产生的同质全体不会再一次分裂成不同集团,西耶斯认为在国民之间还要禁止任何结社的活动, 〔25〕只有国民会议这个唯一的团体才能代表全体法国人民发言。这与英国19 世纪早期制定的禁止工人结社法令的思想可谓殊途同归。 注:致命的自负,驴蛋特别多。并且还没有创意,还是抄 “法国大革命”的。一点创意都没有。 正是在这种对党派、利益集团对立的极度憎恶中,法国大革命拉开了帷幕。1791 年9月,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在第三等级的主导下制定。该宪法第三章第三节第7 条规定,由各省选举产生的代表 将不是某个特殊省的代表,而是整个国家的代表 ,不得再对他们提供任何其它委任。〔26〕这就是法国宪法运用“强制委托权”理论的开始,该理论认为, 即使国会议员是通过各选区选举产生,但一旦当选他就不再对该选区负责,相反,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思考问题 ,否则,该选区将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整个法国之上,是少数人对主权的篡夺。〔27〕 注:中国就是有 “情怀 ” 人太多了,呵呵 (激情燃烧的岁月,每每都想放声高歌,呵呵 ) (农奴戟,霸王鞭,孙大圣战斗队) 即使国会议员真的不再对选举他的选区的利益感兴趣,但是在对于何为法国整个国家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国会议员们似乎依然分歧很大,于是法国大革命的车轮继续向前滚动。 1793 年,在吉伦特派的主导下,法国通过了第一部共和宪法。宪法前言《人类与公民政治权利宣言》第26 条规定,任何一部分人民不得行使全体人民的权力,〔28〕其正文第29 条规定,每位代表都属于整个法国。〔29〕此外,早在1791 年,国民议会就通过了《勒沙普利埃法》,禁 止公民结社,该法律一直到第三共和中期都有效力。〔30〕 然而,努力想避免党派统治的法国却因为得不到宪法承认的党派倾轧不断地承受着政变、起义的折磨。因为憎恶政党的看法主导了制宪思想, 政党得不到来自宪法的任何保护,只有胜利夺取权力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每个失败的政党都有可能面临遭清洗的下场 ,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将面临胜利者的无情打压,所以每个胜利的政党上台后都要颁布一份宪法,力图将自己的主张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固定下来。在没有政党的法国宪法之外,每次政党角力暂时分出胜负之时,就是宪法变更之时, 否认政党合法性的制宪思想却进一步加剧了党争的危害 。 在经历了第一帝国、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的统治后,直到1848 法国才迎来了第二共和。第二共和1848 年宪法第34 条依然规定,国民议会的成员不是选举他的省,而是整个法国的代表。〔31〕 第二共和依然不愿正视政党这一问题,于是党争继续撼动着法国的稳定 。短命的第二共和只维持了四年,就让政治强人路易·波拿巴以公民投票的方式登上了皇帝宝座。 面对这段动荡的历史,托克维尔认为,包括法国政党在内的所有欧洲政党与美国政党的不同在于,欧洲政党没有一种互相妥协的精神,每个政党都迫不及待地想消灭其它政党,每个政党都认为自己才是整个民族的代表。〔32〕但是 与其说托克维尔比较的是欧洲与美国的政党,还不如说是欧洲大陆与英国的政党,因为美国的政党至少在托克维尔游历美国时还与其“母国”英国相差不大 。在前文对美国宪法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看到, 当托克维尔离去后,美国的政党活动也日渐走上了激烈对立的道路 ,如美国内战。 注:[法]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不是专门干这个,道听途说的书,所谓经典,你获取的知识是不完全的。所谓大厦是架构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层一层论文叠起来的, 今天人的论著要比古代的所谓经典有用的多 。并非今不如古,而是古不如今天。 这是基本的学术原则 。) 与英国宪法的稳定发展形成对照, 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要比英国高许多 ,其中涉及的利益集团的区分和对立更激烈也更复杂, 这就使得许多欧洲大陆国家失去了英国宪法发展享有的,在保持基本共识的情况下不断扩大社会参与范围的回旋余地 。在这种情况下,当政党和政党活动不可能被彻底消灭时,法国制宪者们就更有必要对政党活动进行细致耐心的调控,而 不是一味否认政党正当性,从而变相地放弃对它的控制权 。但是法国制宪者们却在人民主权、全体一致的理想中固执坚守着这一不切实际的压制政策,直到经历了大量教训之后,才开始有所反思。 1870 年,第三共和成立。第三共和没有一部统一的宪法文件,只有三部关于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原则的组织法。这三部宪法性文件 没有再对国会议员的大公无私精神作出强制规定,没有再提及议员应当是全体人民而非其所属选区的代表这一要求 ,相反,1901 年,国会最终通过结社法,允许公民结社,禁止结社的《勒沙普利埃法》被废除。〔33〕在狄骥等宪法学家的支持和鼓吹下,〔34〕1919 年,国会制定了新的选举法,开始在国会选举中部分引入比例代表制,〔35〕这些都是有利于政党发展的规定,这表明 法国人极度憎恶政党的态度开始转变,开始正视政党现象和作用 。 实际上,第三共和维持了七十年,是从1791 年以来包括第四共和、第五共和在内的法国历次政体中维持时间最长的一个,如果不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的影响,也许还能维持更长的时间。第三共和实行的是实质上的内阁制,在短短的七十年的时间里,第三共和更换了108 届内阁,而同为内阁制的英国在1875 到1940 年间仅更换了20 届政府。〔36〕 第三共和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维持第三共和稳定的诸多因素中,政党却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 在整个第三共和时期,代表广大中小阶级利益的激进党始终是作为第一大政党存在,无论哪个内阁上台都会有激进党成员入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7〕而且,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争斗以后,众多法国政党开始两极化,形成两大阵营。第三共和以前,在法国政体中都存在着一个强势总统或皇帝,围绕着这个政治强人,不同政党进行着势不两立的斗争。第三共和则开始引入实质内阁制,并且在宪法框架内给与政党活动尤其是小党更大的生存空间,如部分引入比例代表制。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政党想上台执政都需要结成政党联盟,从而要执行中间路线,〔38〕这样就有利于党争温和化。即使是在1914年以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第三共和也开始出现动荡,但是由于左右两派众多政党已经联合成两大集团,有规律地轮流上台执政,第三共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稳定的实质性两党制的代议制度。〔39〕 与此相对照的是,法国共产党一贯奉行激进路线,独自参加选举,不与其它党派联合,结果在第三共和后期影响力不断下降 。因此,人们或许可以说,恰恰是因为法国人开始正视政党活动并且有意发挥政党的积极作用,这才使法国宪法实施有了更大的稳定性。后来的1946 年第四共和国宪法也终于正式承认了比例代表制,〔40〕第五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承认了政党的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41〕但是 这种从憎恶到正视的态度转变却在承受了大量教训之后花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 注:有洁癖是一种病,得治疗 *************************************************************************** ( 一) 启蒙思想家将多数等同于全体的诡辩 英美法三国的制宪与行宪过程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在对待政党的问题上,至少在其行宪初期却殊途同归地走上了将政党与宪法置于对立面的道路。这自然 与作为其理论准备者的启蒙思想家对政党问题的看法或者说偏见有关 。 对许多启蒙思想家来说, 批判君权神授、主权在君的政治思想,论证人民主权原则的正当性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此时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将权力的重心从统治者转移到被统治者身上的问题,将权力正当性来源从天堂带回尘世,至于尘世究竟如何,或许他们还无暇考虑 。 或许在他们的眼中,对民主与平等的追求比自由与自治的实现更为迫切。虽然在完成这个任务的年代,政党活动还未成为民主政治的主题, 他们却都或多或少都对“人民”内部的派系争斗带有鄙视的态度,因而未能正视政党问题 ,更没有深入思考政党对他们构想的宪法制度的稳定实施会带来哪些问题。 注:清官难断家务事嘛,它们干不了脏活儿。(我一向政治不正确) (说白了,它们根本的思想就是分蛋糕的,大部分 生活境遇都不好,能分一点,生活好过一点嘛) 在本文最开始时引用的麦迪逊的政党定义中已经隐藏着这个问题。麦迪逊一方面承认在公民整体中 存在“一些”公民会联合起来反对其它公民 ,就像承认党派的存在是人类自由的必然结果一样。另一方面,他又提出这“一些”公民会反对社会“永久”和“集体”的利益,换言之, 作为部分的公民又可能成为作为整体的公民的敌人 ,在一个个具体的、现实的集团利益之上, 还有一个超脱时间、地域的影响而存在的“永久的”、“集体的”利益 。姑且不论对这一利益究竟由谁来行使判断权的问题, 如果这一利益真的存在的话,无疑“部分”公民的联合、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小”集团都会失去存在的正当性 。这一问题的最简化形式就是在共同体内部只存在一个“部分”公民的联合,从而形成多数与少数的对立。如果这种对立不具有合法性,政党也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 卢梭是人民主权原则的狂热支持者,他强烈否认派系现象有任何正当性,〔42〕在他眼中,甚至单个人之间意志的自由组合也是不能允许的,因为这只是注重个人私益的“众意”,而不是着眼于公共利益的“公意”。〔43〕 只有将个人私意完全融合于一个至高无上、无所不能、永不犯错的公意之中,才会不再有人与人之间的区分、不再有多数与少数的差别,只有无所不在的全体 。这样就可以创造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民主权。卢梭认为只有在这个唯一的权力主体面前, 公民才不会因为个人体力、智力或是派系实力的不同而处于不平等地位 。〔44〕顺理成章,人民的“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因此英国的代议制、选举政治在卢梭眼中同样是不可容忍的。〔45〕 代议制的正当性是政党在正式的宪法制度和政治活动中被承认的前提,于是按照卢梭的逻辑, 政党在宪法制度中将不会有任何正当性基础,至多成为一种带有原罪的事实组织存在 ,是人民主权时刻准备要消灭的对象。虽然法国在大革命之后还是建立了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宪法制度,但正如前文所述,卢梭 歧视政党的思想一直到第三共和前期都对法国的制宪思想有着强烈影响 。 霍布斯对主权的膜拜程度可与卢梭媲美,〔46〕但前者毕竟还是意识到,将每个拥有独立意志的个人融合进唯一的主体以及在消除不同派系间分歧时却不影响整体团结这两大难题。但 他的解决方法却是将多数人等同于全体,从简单的代数加减法则出发,让互相冲突的意见抵销后,剩下的意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全体意见。 〔47〕这样,多数人就等同于全体,公民们又获得了完全的团结。然而,一个个鲜活的个人并非冰冷的数字符号, 这种加减乘除般的论证过程很难让人信服 。卢梭的理论至少在规范逻辑上保持了前后一致,到了霍布斯这里却出现了诡辩, 但这种诡辩性的论证却得到了支持分权原则的洛克的支持 ,他也认为多数的意见与全体的意见应当划上等号。〔48〕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卢梭相信人类理性的力量,但 秉承怀疑论的英国人休谟对于党派却同样表现出极大憎恶 。他认为立法者应当获得尊重,但是党派的缔造者却要受到“蔑视和憎恨”。〔49〕但是如果国家的缔造者恰恰是那些主张新的建国原则的党派领袖,人们应当怎么对待这些立法者呢? ( 二) 德国基本法的继承与发展: 从宪法之敌到宪法之友 即使经历了魏玛共和的混乱和纳粹政权通过民主过程上台的悲剧之后,波恩宪法依然对传统宪法理论中的整体人民思想念念不忘。基本法规定选举原则和选举权的第38 条第1 款第2 句规定: “( 德国联邦议院的议员) 他们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不受委托和指令的约束,只基于其良心任职 。”〔50〕这一规定几乎是法国第一共和宪法第26 条规定代表属于整个法国人民的德国版。如果仅仅从这一条出发,我们会认为,基本法的制宪者还是认为,德国人民一个不可分割、统一的整体。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和沟通,整个德国人民还是会融合在一个和谐的整体,或者说黑格尔向往的“民族精神”之中,由一部分德国人来统治所有德国人同样是不可容忍的作法。相应的,当选的议员不能仅从自己所在选区、或者自己所在阶层的利益出发来履行其职责。相反,议员只能作为一个脱离于一定的社群和经济利益联系、有良知的个人独立地思考,在这里,经典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注:人类失去情怀,世界将会怎样,答曰:过的更好。 但是基本法的制定者并不是自始至终的理想主义者,经历了魏玛共和的政治混乱和纳粹政权借由民主程序上台的惨痛经历后,德国基本法终于承认了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正式引入了政党条款,即基本法第21 条。 “( l) 政党参与人民政治意志决策的形成。政党的建立是自由的。政党内部秩序须符合民主原则。政党须公开说明其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以及财产状况。 ( 2) 政党宗旨或党员行为有意破坏或推翻自由和民主的基本秩序,或有意危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生存的,该政党属违反宪法。政党违宪由联邦宪法法院予以裁判。 ( 3) 具体规定由联邦宪法规定。”〔51〕 这样,波恩宪法终于承认了政党的合宪地位、肯定了其活动自由,这是在意大利1947 宪法之后,第二部直接承认政党合宪地位的宪法文件。 此外,从上面的条文可以看到,基本法对政党从宪法层面上做出了一系列约束性规定,从政党的内部组织、经费来源、政治纲领到活动,都需要承受基本法的约束。这种强度的宪法规定已经使政党与其它宪法权力机关的宪法地位无二了,政党已经成为了一个准宪法机关。而且需要提及的是,在宪法起草委员会提交的基本法草案中,政党条款位于“联邦议会”一章,制宪国会( Der Parlamentarische Rat) 特意将其取出置于具有总章性质的第二章“联邦和州”一章中,大大提高了该条款的地位,使其不仅适用于联邦中央政府,也在州的层面上可以得以适用。〔52〕由此可见,波恩宪法的制宪者对政党问题是高度重视的。 但是基本法第38 条第1 款第2 句对议员个人自由的规定与第21 条政党条款肯定显然将发生直接冲突。从理论层面上说,前者反映的是传统制宪理论中“整体人民”思想,议会和议员是直接面对选民、沟通政府与人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唯一合法组织。但是21 条却又明确肯定了 政党有权“参与”人民意志的形成,这样,在议会与议员之旁,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又插入了新一层中介 ,而且基于“政党建立自由”的规定,这种中介显然是多元化、不统一的。至少在政党这一中介层面, 一个团结的、具有唯一意志的人民将不复存在了 。 实际上,这一矛盾反映出的正是德国基本法在政党问题上的改革与突破。一方面,经历了纳粹政权悲剧的波恩宪法面对着民主重建任务,自然需要恢复被纳粹政权破坏的各种传统宪法原则的效力,重新确立作为整体的“人民”而不是某个特权阶层对德国的统治权,宣布前纳粹时代的宪法原则的延续是这种恢复重建任务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另一方面,历史的教训又要求基本法必须在政党问题上有所突破, 这种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宪法理论的否定。正是在这种继承与突破中,德国基本法的这两条相当重要的条款出现了看似矛盾之处。 注:宪法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因为是基于经验。(这对理性就是一大挑战,新旧交接之间,有些东西 现在没有能力描述 。 不能归类才是原味 。) 面对这一矛盾,格哈德·莱布霍兹( Gerhard Leibholz) 的政党国家理论( Parteienstaat) 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莱布霍兹是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第一批法官,他担任了负责审查政党和政治结社问题的联邦宪法法院第二庭的法官20 年之久。他在任期间,联邦宪法法院在政党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判决,奠定了德国基本法政党制度的基础,莱布霍兹的政党国家理论直接影响了这一制度框架的形成。 *************************************************************************** 莱布霍兹的政党国家理论 针对以法国第一共和国宪法第26 条为代表的议员是“全体人民”而非单个选区代表的思想,莱布霍兹将其表述为传统代议制下的“贤人民主”( Honoratiorendemokratie) 。〔53〕由于议员只受自己良知的约束,因此选举过程应当将公民中那些最正直、最理性也最聪慧的个人寻找出来,使这些贤人组成的议会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54〕 这样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贵族政治,其最好的代表正是英国 。在贤人民主下,选民对议员的期待是以一种 超越个人偏见和弱点的高尚绅士的身份来讨论并决定国家大事 ,议会的功能在于给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互相汇集、沟通的平台,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说,经过这种讨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将更正确、更符合事实的要求,议会只不过是人民的一个优秀样本。 在十九世纪欧洲国家的选举制度中也经常规定一些有关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性规定 ,这或许也可被视作保证贤人民主顺利进行的作法。 政党的存在不仅与“统一的人民”这一理念存在冲突,它对这种贤人民主更只会具有损害作用,将破坏议员的大公无私精神。 前文对英国宪法的讨论已经提及, 与这种贤人民主相伴而生的是民众政治参与不足 的事实。且不论以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等条件来限制人民的政治参与在平等权上的问题, 这种从作为整体的人民中挑选出一群高人一等的精英,虽然有周期性的选举,但是这群精英作为整体却始终能保持对国家权力的控制,这种情况很难说完全符合民主的真意 。当国家的权力重心不断向下转移后,下层人民将会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权力诉求和政治参与度,贤人民主必将被大众民主取代。 但是在大众民主中,为了让这些熙熙攘攘的大众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莱布霍兹认为,政党成为了大众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中介组织。〔55〕在大众民主中,政党是人民意志的代言人、传声筒,只有通过政党,人民才真正可能在民主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只有通过政党,人民才真正可以进行统治。在莱布霍兹看来,从贤人民主到大众民主,这不仅是在平等原则推动下民主理论继续向前发展的必然推论, 也是现代欧美民主国家的既成事实,例如在他所处的年代,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限制相比起一百年前传统宪法理论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减少了很多。 莱布霍兹认为的另一个既成事实是,现代西方民主国家都已经转变成了政党国家。〔56〕在大众民主的语境中,再谈论多数选民的意愿已经没有实质意义,相反,占议会多数地位的政党才会决定国家的权力走向。 议员已经越来越多地不再向选举其的选民负责,相反,他们更多地要向自己所处的政党负责 。贤人民主时代的个人选举已经被大众民主时代的政党选举取代。比例代表制对贤人民主时代的经典代议制也许会有破坏作用,但是在政党国家却由于它对小党的扶助以及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党派的实力分布,因此是大众民主的必须组成部分。〔57〕在这里,对比例代表制的态度又一次反映出不同宪法学者对政党的好恶。 虽然在他的叙述中,政党完全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人民消极的传声筒,但是莱布霍兹也意识到 政党有可能会取代人民作出判断,并不仅仅是“参与”人民意志的形成,相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人民身上,篡夺人民的权力 。为了防止这种政党国家走向极端的恶果,莱布霍兹认为波恩宪法21 条对政党内部民主的规定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保证政党对人民的开放性,不使政党堕落为国中之国,而且这种党内民主应当表现为: 政党的组织结构应当民主,存在完整的自下而上选举政党领导人的机制; 党员的地位平等,党员与党的领导机构的关系类似于波恩宪法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例如党员具有言论自由, 党的领导机构在做出开除党员的决定时需要听取党员的申辩; 政党内部对议员候选人的产生方式应当民主,应当是一个自下而上的选举过程,而非自上而下的指定过程; 政党应当对自己的财务情况履行报告义务,向公众保持党务的透明。〔58〕 莱布霍兹认为此时第38 条在限制政党国家走向其极端、保护党内民主方面将发挥出积极作用。例如作为党员的议员也许会受到政党纪律的一些约束,但是政党不能够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议员身上,议员可以自由地退出政党、加入其它的政党。议员的退党行为不会造成其议员身份的丧失。〔59〕此时波恩宪法第38 条与第21 条之间的矛盾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党国家的过分膨胀,但是就波恩宪法的整体结构而言,第21 条的价值要高于第38 条。〔60〕 莱布霍兹的政党国家理论在理论层面上就存在许多问题,他的叙事方式同时夹杂对现实的描述和对宪法制度设计的期待, 人们需要非常小心才能将两者区分开 。当莱布霍兹说政党已经是现代大众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他更多地是在谈论欧美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的现实,而非指出政党政治是波恩宪法追求的宪法价值之一; 当莱布霍兹说政党应当成为人民的传声筒时,他谈论的是他对波恩宪法的制度期待,而非说在政治现实中政党始终在忠实地扮演着这种相对消极的角色。如果人们利用一种同时夹杂着现实与理想的理论来改造现实时,在对现实带来部分改变的同时,却会将一些旧的现实固化下来,限制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当莱布霍兹在政党问题上主政联邦宪法法院第二庭二十年之久后,德国基本法在政党问题上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走上了这条道路。 1966 年政党财政资助案后, 联邦议会看到德国政党制度的框架在这十几年的一系列联邦宪法法院的判决中已经逐渐成熟,终于放弃了其不作为态度,在联邦宪法法院确定的框架内开始进行政党立法 。它在肯定联邦宪法法院的一系列判决的同时,对政党参与选举的资格、有效的选举方式等方式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这样,政党之所以可以成为政党、政党的参选行为之所以可以被称作有效的参选行为都需要满足一定的门槛要求,这都是一些有利既存大党,不利于小党产生发展的规定。德国基本法实施六十年来,第一届国会中有11 个政党,到1961 年第三届国会中只剩三大政党,一直到1983 年绿党才作为第四党进入联邦议会,〔71〕两德统一后前东德统一社会党重组后才成为进入议会的第五党,德国基本法政党制度的实施为德国政治造成的保守局面可见一斑。 在政党国家理论的提出和实施过程中,它一直因为其逻辑上的理想化色彩和实践中造成的政党垄断地位承受着各种批评,在莱布霍兹任期的后期就已经开始衰弱。不过至少在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联邦宪法法院 遵守了该理论中 应当由人民而非政府来决定 政治意愿的克制承诺 ,这种克制表现为宪法法院在成立六十年的过程中,只行使过两次取缔政党的权力。第一次是在波恩宪法实施后不久,针对纳粹势力有死灰复燃之势,取缔了一个极右翼政党。但面对联邦政府同时也提出的取缔极左政党的要求,联邦宪法法院没有各打三十大板立即取缔极左翼政党, 一直权衡再三才在1956 年做出取缔决定 。自那以后,虽然联邦和州政府依然在不断提出取缔各种极端政党的申请,联邦宪法法院再未行使过该权力,而是 将政党的兴衰留给选民自己去决定。 目前莱布霍兹的政党国家理论在理论上已经失去了其影响力,〔72〕但是其留下的制度遗产却一时无法改变,反而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造成了德国政坛依据政党界限泾渭分明的局面,政党外的政治活动的影响力有限。不过依靠一个强有力且独立、没有接受多少政府资助的大众媒体,依靠基本法对公民结社自由的保护,政党国家下的德国大众民主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其民主承诺,但这并不是基本法政党制度单独作用的结果。 *********************************************************************** 、结论: 政党的现代宪法定位 前文对四国宪法实施经验的讨论已经揭示出,再延续传统制宪思想和实践中将政党视为宪法之敌的作法不仅脱离实际,在宪法实施中也无法实现这一制宪目的,而且在这种制宪思想的影响下,宪法实施还将失去会为其提供有益帮助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因此,政党在现代宪法中定位的出发点将表现为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适当抑制其消极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任何以钳制政党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入宪设想都是不适当的。例如,制宪者或者修宪者认为国家政党活动的现状不符合宪法的期待,因此希望将政党制度上升到宪法的层面来加强对政党制度的改造力度,在将政党入宪的同时针对政党提出一些限制其影响力和活动领域的要求,以更好地实现其它宪法价值。这种入宪作法首先会引起政府中立性上的问题。因为现代宪法对政府的积极行动期待依然限于对社会提供最大程度的、超越党派的物质利益上, 至于对特定政策、方针的取舍则需要留待人民自己来判断,政府应当保持消极角色 。另一方面则会因为历史证明了的其始终无法避免的失败命运而损害宪法的权威。麦迪逊已经提出只有消灭自由才能消灭政党,更务实的莱布霍兹则坦言, 政党是现代大众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压制政党的同时又不损害宪法,这注定是自相矛盾而无法实现的目标。 而且从两者的互动关系来看, 政党活动是现代大众民主政治中最具扩张性的部分 ,19世纪法国宪法的发展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 以现代大众民主政治中最具静态性的宪法规范体系来压制其最具能动性的部分,行宪者还需要保持消极性 ,这注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形式上看德国基本法似乎对政党提出了一些限制性的要求,但这些限制实际上基本上都是有利于政党多元发展的促进性规定。加上联邦宪法法院在行使党禁权力时的高度谨慎态度,基本法对政党的限制没有强化到实质性限制政党发展的程度,这本来也不是基本法的初衷,因此基本法的政党制度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在利用政党对宪法实施的有利作用的前提下,政党的现代宪法定位的问题将简化成两个方面: 政党是否要入宪,入宪后应当践行怎样的原则。 现代宪法面临的并非仅是提供国家政治活动基本规范体系这一形式要求,更包括一些实质性的价值要求,例如保护基本权利、多元主义。正如莱布霍兹所言, 政党制度的存在并非宪法实施的目的,它的价值在于实现宪法价值 。如果政党需要入宪,这意味着在该国的宪法实施语境中,为了实现宪法价值,对政党的依赖已经上升到了像代议制这种宪法基本制度的程度。德国基本法的制宪者们认为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制度才能重建德国民主制度,这是德国基本法政党入宪的一个基本判断。对于其它的国家,政党是否需要入宪的具体判断自然也会不同,但这些判断都将与政党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与不同国家当时的政治现实的关系有关。例如政党是人民重要( 但不是唯一) 的传声筒、政治动员者甚至教育者,如果其它社会组织无法有效发挥出这种功能,例如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相当不成熟,国民的民主政治的实践经验也非常有限,那么制宪者将注意力集中政党之上,对政党制度采取一定的扶持态度是恰当的。在这一条件下,政党将获得入宪的可能。 实质性促进政党发展的政党入宪举动当然不会限制于空洞地宣称“民主离不开政党”的口号,而将会伴随着人事与财政上的支持。德国基本法对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 按照德国基本法的实践,人事上的支持意味着政党在国家选举中发挥垄断性的组织功能,财政上的支持意味着政党可以分享国家的财政资源。德国基本法的教训证明,在这一阶段最有可能产生与政党入宪时的预期相反的效果。德国政党基本上垄断了选民与政府对话的渠道,只是因为一个独立媒体和公民结社自由的存在才保证了政党国家下的大众民主的开放性。国家对政党的财政资助一方面强化了德国政坛的政治现实,使德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呈现出保守性,另一方面使得政党有了一定远离选民的资本,在成为半官方机构的同时也成为了半官僚机构。政党的这种垄断地位、这种半官僚机构色彩同时限制了公民社会和政党的活力。德国的教训要求,在人事上,获得正式政党身份的门槛一定要尽可能降低,也许为了保持议会协商过程的简单性,可以设置例如5%条款这样的准入门槛。但是在正式的政府活动之外,应当给予小党充分的活动空间,这一要求将与财政资助的要求结合起来。只有给予小党在比例上远远超过大党的资助,才有可能打破政府借助政党尤其是大党反向操控民意、强化政坛现实的倾向。此时,宪法的刚性和相对政治中立的行宪机制将发挥出宝贵的制衡作用。 至于政党在入宪后是否以及还要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对政党的钳制因素,这一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与制宪者对自己国家民主政治前景的信心有关。基本法的制定者对战后西德民主的运行忧心忡忡,于是设计出最严厉的党禁条款。但是在保持大众民主的前提下, 形式上的政党取缔是否就会禁绝该政党代表的社会思潮、转入地下的这种思潮运动是否比公开的活动更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安全 ,这是一个久已为人讨论的话题。 美国制宪者设想的利用充分多元化发展的政治现实来抵消特定政党、尤其是极端政党危害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性的。而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潜伏不用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取缔权力对极端政党的威慑态势,也是更有利的平衡状况。 最后,如果大众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阶段的话,政党对大众民主作用却不一定是必须的。 正如麦迪逊和托克维尔认为美国广阔的幅员可以制约党争危害扩大,但是历史却证明了这种经验判断是错误的一样 ,也许有一天人类社会的组织能力会发展到可以摆脱政党这种职业化政治动员组织的阶段,这就要求即使政党入宪也不能为其规定某种垄断性的功能。宪法应当允许政党在现代大众民主政治中发挥出积极甚至非常活跃的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应当为大众民主政治的演进留下充分的、富有想象力的发展空间。 注:早就想抽美国那帮丫的了,一群坏逼。 有的人学习了一圈,武装大游行,啥也没学回来了 。
3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如何拥有力量?
热度 1 gordon 2015-7-12 19:45
一件事是否列为具体目标,不是看少数站在顶点散发光环的案例,而是看中位案例。燃烧着成为英雄的渴望,这是中二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有,我没有。不论做什么事,逻辑比想象力更重要,严密的逻辑远远比“万一成了呢”更靠得住。 所有的 “经典案例”,在我看来都是心灵鸡汤,不宜设为目标去追求。 注:如果明白这一点,就会发现中国大陆 民众能够接触到的渠道,值得看的东西少的可怜。(大部分人都是傻蛋,初中二年级生) ******************************************************************** 说实话,我所有的突破,都来自积累 ******************************************************************** 何为 “中二病” ? 指一种自我认知心态。“中二”是日语对“初中二年级”的称呼,中二病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初二年级青少年的某些病态自我意识。其实上不限于初二年级,也未必是病,这只是一种带趣味的称呼。    因为“中二病”并不是个严格的定义词,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它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并且褒贬皆有,争论不休。 这类意识都暗暗地强化自己希望的状态(如成熟感、理智感、与众不同感)、并且暗暗排斥不希望的状态(如平凡感、内疚感、无力感)。比如:   ——“我与别人是不同的。”   ——“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这才是成熟。”   ——“如果有反例,就参看上面三条。”    基本上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经历)的一种有趣的情况,另外也有机械化的说明:孩子与成人的过渡期、思春期特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总称,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热衷性的精神状态,被比喻成有类似于“发烧”的“病状”。因为“发病期”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下大约是在初中二年级前后,所以被称为“中二病”。有这种症状的人被称为“中二病患者”。也可以说是抱怨现实却无所作为的人。    由于它出于日本,因此在与日系广泛接触的ACG界里尤为流行,往往把它当作某某角色的一种萌属性。    注意:虽然ACG中有所体现,不过中二还是源于现实,并不完全是动漫中的东西 注: 是挺可爱的,但不实际。 中国人被心理学界 评论为 “巨婴” ,不是没有道理的。
1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开罐器的出现比罐头晚了四十多年 —— 人如何全面地考虑社会问题(转) ...
热度 1 gordon 2015-7-11 00:05
今天上午我跟一个学设计的朋友提到交互设计师现在薪水很高,他对我说他想从事3D交互设计,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是未来新技术的大热门,我说且不谈你不是搞技术出身,你想的也太远大了。他跟我扯了一堆阿里百度的讲座或研究进展,说五年之内就会有突破。我说就算有突破,也不等于会为你提供工作岗位。然而他不理解,还在跟我说什么人要抓住机会、目光远大云云。 这就是我标题所说的,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就以我同学的例子来说,就算你能精准预测某项技术能在某个时间点取得突破( 实际上除非你是这项技术的前沿研究人员,否则很难),但这项技术要和你本人的工作发生关系,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环节,大致包括: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新技术被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新产品被投入量产、新产品的经济效益逐渐凸显并影响到整个行业、行业越来越需要某种人才、位于中部二线城市的文科生得到一个好公司的相关岗位。不用我说你也能看出来,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要耗费一到数年,一旦有一个环节失败——比如该技术虽然好,但缺乏与之匹配的某种材料,导致产品无法被廉价地量产;或者是新产品本身物美价廉,但是在商业运作上出了问题,导致市场被技术相对落后的替代品所取代——你的理想都会付诸东流。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我们常在各类心灵鸡汤截图里看到的一张日剧截图,一位欧巴桑教育一个小姑娘,大意说:罐头是1810年被发明的,而开罐器要到1858年才被发明,很奇怪吧,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往往会晚一步才出现,婚姻、爱情也是一样。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段台词写得很令人感动。但我看到这个截图的时候就在想,“罐头在1810年被发明,开罐器在1858年才被发明”并不奇怪,这其实是市场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自然逻辑。开罐器在最开始时并不一定是很重要的需要,因为可能用到罐头的人不多,他们自己动动手就足以解决开罐的问题。什么时候方便开罐才会成为一个大众化的问题呢?一方面,社会上产生了对量产的、廉价的、安全的方便食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工程师和生物学家的努力,解决了量产罐头在技术上的门槛。总而言之,在供和求两方面,产生规模经济的可能性形成之后,逐利的本能才会驱使企业家或发明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而在那个年代,没有四通八达的物流,没有实时同步的互联网,没有成体系的产品设计、客服反馈和营销推广策略……因此我所描述的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我们生在互联网时代,习惯了动动手就能传输几个T的信息,自然我们就很难理解,在那个古老的时代,为什么罐头在1810年就被发明了,而1858年才出现开罐器。 因此,本篇题目中所提到的“全面地考虑社会问题”,就是要将每一个独立的事件从光环中剥离出来,还原到漫长的社会与历史进程中,考察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它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被小学生科普读物所影响,读到过许多科学家的故事,以为世界的改变就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某天苦尽甘来、福至心灵,于是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在科学家在草稿纸写下Q.E.D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沐浴在新科技的佛光之中。所以在许多自诩聪明人的认知图景中,科技发明像节点一样串联起了整个人类历史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科技发明的重大意义,但你看到了点却不能忽略线的作用。你看到了科技发明的重大意义,却也必须看到在科技发明实际为人类社会造福的过程中,需要大范围的社会协作,需要大量人付出不亚于科学家的劳作和心血。 尤其在现代社会,社会体系高度复杂,超出了平常人所能想象的范围。任何一个科技发明要想改变世界,都往往伴随巨量的社会协作。科技发明建构起了你可见的社会,而许多不可见的社会体系却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相维系的。我们可以理解科技发明对人们的意义,却往往对后者置若罔闻。 你在路边杂货店花三块五买一瓶冰可乐,咕噜咕噜灌到嘴里。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要信任这瓶可乐,你怎么知道这可乐是饮料不是毒药?事实就是,你跟店家签订了一份契约,保证你用三块五换到的是一瓶解渴的饮料;而店家又和生产商订立了契约,保证自己买到的是名牌可乐而不是假货;而生产商可能又和加工厂订立了契约,保证产品中使用的原料和工艺都是合法的;而加工厂又可能和某个农场签订了契约……这些契约明确地划分了人与人之间的权责边界,构成了对你行为的指导和规范,让每一个事件都具有可追溯的责任主体,这就是无数契约的价值所在。假如你喝了可乐拉肚子,那根据契约你当然要和店家去撕逼;假如事实证明这是生厂商的错,那么店家就要和你一起去起诉生产商…… 当然,说到这里你肯定已经想打哈欠了。因为这些东西你可能在中学政治课本上就已经了然于胸了。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还是容易忽略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人们还是会觉得金融家和银行家是不当得利、认为演员和歌手一次表演拿那么多出场费是暴利,人们还是觉得自己作为1%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要打土豪分田地。因为毕竟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他们而言,创造价值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自己眼前这一种。 而他们忽略的正是这一点:价值的创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广泛的人类协作中,人类的分工格局是被各种利益驱动所形成的;所以每一个岗位的价值的衡量方式,也往往受着整个社会体系变动的牵制。历史上一切试图以纯粹理性规划社会整体制度的努力,往往趋于失败。但放开人与人之间协作的束缚,保证每个人在一定范围内的行动自由,却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繁荣。因为社会发展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无数自由人的广泛协作的自然演化结果。
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华生
坚持到底 2015-7-4 22:57
故无论我此前如何预言批评,面对正在发展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说政府不干预,不是市场主义的偏执和书生的迂腐,就是等着看笑话的外人。但是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政府救市势在必行。只是干预必须集中力量,实力越强,阵势越大,所费越少。二是干预只限于止住崩溃的人心和市场,赢得重整时机,决非再人为造市 今天 19:20 来自 iPad客户端 收藏 转发 1176 评论 602 1296 c 朋友都问,股市再一次验印了你的预言,成了平民中产的洗劫、投机大鳄的狂欢和政府信誉的大贬损,现在你怎不说话呢?我说实在是悲愤而无语。人因贪婪而迷失尚可理解,政策醉驾酿成悲剧也就罢了,危机应对又如此蠢笨,还陶醉在“黄金救援72小时”的阿谀中就被市场痛揙。不责己容诤言,恐更大危机还在前面 今天 00:45 来自 iPad客户端
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2 20:16 , Processed in 0.06271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