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老兵帅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宋朝的一些不同看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6: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毛锥子 于 2011-12-26 16:43 编辑 " J" A' ]# j/ Z. e) c4 _. q' t
8 o3 S  B7 q! x$ l+ P9 k
老兵帅客既然在篇首就说明希望坦率讨论。那我就坦率说了,这篇文章,让我很失望。不客气一点说,读起来很有哗众取宠的感觉。以老兵的史笔,不应该写出这种水平的文章。# Z# T- L! t( b9 Y; f

* |! u' O$ x/ r8 M' G+ e“现在网上有一些文章,称宋朝优待读书人、恩养礼遇士大夫,还说赵太祖太庙立誓不杀大臣(除非大臣谋反),本人对此有不同看法,故写此文,欢迎有不同意见者坦率讨论”
$ t; C6 v4 ^: F( G6 Z" k# d
& B5 o; t! J& I8 K3 B, n, Z: y这是开篇第一段。就是作者认为“网上有一些文章”称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高。而他本人对“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高”这个观点有不同看法。即,他不认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地位高。
) K; l( }7 i. e# Q/ N" \! _- A' R8 ], U6 O/ x: \0 K
这是我对这篇文章老兵写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如果这个理解不对请作者澄清。如果老兵承认我说的无错的话。那接下来就继续。6 ~* K7 G8 T9 Y3 H1 @9 n3 l
% l4 L+ ~& p# _' f) g9 Q* ~: s
我这里要特别指出,天水朝士大夫政治地位高这一论断,不仅只见于“网上一些文章”,而是若干史家之定论。有兴趣这可参加余英时先生力作《朱熹的政治世界》上第二章《宋代“士”的政治地位》。我不知道老兵帅客是反对这个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高结论本身,还是反对某些“网上文章”对这个观点的论证。故此处暂且记下,请作者一并澄清。
" u' W6 c6 d- _- ]! f5 w  h1 u* ~: W( x# l
作者二三段,我看和这篇主题没什么关系。故就不论了。第四段,开头这句“开科取士始于隋代,至唐朝走向完善,宋朝照搬而已”可谓大谬。张希清先生在《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对唐宋科举制度之不同,早有详细考证。邓广铭先生在《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一文中,对科举制度之于宋王朝文化发展之影响亦早有论述、即使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宋史选举志》,一般读史总不会不翻吧。试举一例7 |3 n+ ]7 f' P9 N; o
' q! i: y0 u8 w
“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二载,天下乂安。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钜公,皆繇此选,而仁宗亦向用之,登上第者不数年,辄赫然显贵矣。”  a& F3 S( y& Q' Q
% b1 }. P9 V5 j4 i& [) j1 v
“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钜公,皆繇此选”。仅此一例,即可见广泛实行科举制度的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如何。敢问宋之前哪朝可与宋比?8 l% i" ~. G& w2 L0 G

, B3 c, q0 w, E8 u7 L第四段后面论述基本都是论及宋代冗官问题,我亦不知此与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高低有何太多关系。故此处先放下其多有乖于史实之处不论。. k1 `1 t6 B7 u* u+ Y& O: |
& e- e* F4 b( ]3 t/ @& w  M9 G; [' t
第五段谈论的是冗兵问题,我亦不知此与宋代士大夫政治地位高低有何太多关系。/ ]$ K' _8 U2 S# |: K
; T1 E. A9 a& q4 L# o  e- q- g- ^
第六、七段,老兵之观点“”历朝历代凡是稳定的政权,都不会对读书人太苛刻,更不会轻易杀害读书人”“历朝历代的朝廷政治斗争一般不会杀人”。且不说根本没有作证观点的证据,即以观点而论,也是表述模糊。何谓: x2 v9 P" |2 _8 F, Y7 _, g
“不会太苛刻”“?何谓“一般不会杀人”?老兵这种模糊表述,实际上企图模糊宋代与其他朝代的重要不同,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人
& M% f$ N7 J3 U4 [4 J
; m  N  S# M6 ?. @宋代“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人”到底是不是史实,请看宋代人,以及后代人之观点,试举数例。
# L$ q1 t3 f% i% b6 o$ }5 a- L2 R; B7 {% l7 I; v4 F
”尝观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五事:如百年无内乱;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百年未尝诛杀大臣;至诚以待夷狄。“
. R& P: O) j8 {* {& j8 S' B+ T3 I( n$ a8 x  u5 U2 {
以上为宋大儒程颐之言。
8 h1 n6 G' q! a& P9 h, T
2 v5 n6 F8 i$ h”贵朝之建国也,家法之美,体统之正,治内者甚备,御下者甚严,唐末五季之弊一皆革之,纯乎其一王也。……而外戚不与政,宦官不典兵,而不杀大臣,此又汉唐之所不敢望,与三代可以比隆者也。“$ X$ R; {. `7 X+ i

* Q9 A/ b/ ~0 O$ B此为元人郝经之言。
! H0 |% ]) W! d5 d4 Y
6 g! R% W! S4 K- @. Y& p”宋世典常不立,政事丛脞,一代之制,殊不足言。然其过于前人者数事,如人君宫中自行三年之丧,一也;外言不入于梱,二也;未及末命即立族子为皇嗣,三也;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四也。此皆汉唐之所不及,故得继世享国至三百余年。”
' b+ {7 A) _% Q
4 ?' F- A& p& [1 p# L& l7 V/ T以上为大儒顾炎武之说。4 n0 c# {8 X8 V/ c& _

9 ~% K' T9 N0 x9 r由此可见,不论是宋代人自己,还是宋之敌国人,还是宋之后人,都不曾否认宋不杀大臣之事。这更不是老兵三言两语就能否定的。5 \) I3 x" ?: I3 m+ g& d2 x( L) ~
5 `* C* }3 ~" u( U
至于最后,言论自由云云。我只能说,按照现在的某些标准,任何封建王朝都是没有言论自由的。但这种讨论历史的方法,一点没有可取之处。
/ k1 I" q3 g3 K0 t
7 l6 P; r9 G- v- J7 \
. s% J! v* p5 o, p" a3 G- }" N
; }5 S5 m5 ]0 |9 h, k! p
, D0 D* v& E) q/ W( Q1 a) \
9 }7 x9 Z( s$ S5 w- D$ F1 ~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油墨: 5 油菜: 5
  发表于 2014-11-8 16:17
喜欢这种详细的挑骨头  发表于 2013-7-24 10:0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12-27 10: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2-26 21:51 - _: `  a0 b. x0 ^+ n2 @) H5 m
关于殿前都点检一职。' |4 U( j: D/ q
" v: t" S& x! i* R1 g
此职出现于后周世宗朝,原因是高平之战中,皇帝原有亲军的侍卫亲军的马军和步军两个 ...

# a( Y- n6 i" ]' F嗯,历史考证,这个我喜欢。比那些大通话好玩多了。
/ k) [0 Q* S/ g! v: o6 V( E8 |/ Q1 I+ m+ w5 |* r9 ?' x- j
让我举出你的几个错误% i5 J/ D4 K5 m" C; B& ]3 L2 h$ h; [0 w) p
- m  D) k; F# `; ^: \4 @9 l
1,后周殿前司设置具体时间- ~- U  r3 o" e( v( q/ F
7 V0 T& h  x- c
最早关于后周殿前司的记录,是。《宋史484》“(广顺)二年,改大内都点检、权侍卫马步军都军头,领恩州团练使,迁殿前都指挥使”。由此可知,后周殿前司建立时间,当不晚于于太祖广顺二年。) C! u$ d- h( W$ f' ]! P9 g

- A! L3 D/ H# V5 P) P* U8 @, I2,“殿前都指挥使”地位0 P& X& s' `& y6 k) m/ @

0 u$ S4 \6 Y# m7 A% w) S  p1 u+ v据《旧五代史113》,周太祖病故前,以“殿前都指挥使、泗州防御使李重进为武信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典军如故;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睦州防御使樊爱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果州防御使何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0 J# T; ^5 v' Z

8 S/ y& R* a2 M. d/ T由此可见,至周世宗即位之时,殿前都指挥使地位即与侍卫亲军马军、步军都指挥使相当。
7 _8 j: z$ |( g) q4 e# d( x$ }: J- L2 r/ F. c! A  V
3,“殿前都点检”之设置与地位
% p4 h& W. _' f+ F* [( s# C4 k+ T* n/ k
殿前都点检之职设置,是周世宗为平衡手下将领而采取的措置。高平之战后原殿前都指挥史李重进升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张永德接任殿前都指挥使。李升迁速度高于张导致李张不合,故显德三年十二月,“以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驸马都尉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校”。殿前都点检地位,当与与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相当。
) w* z1 t& `& z' `. x
0 M, T. A% P: h$ b8 Z( `以上可知,周代军制,先有殿前司,才有殿前军职。一,老兵你的论述,弄反了这两者设置顺序。二,殿前司从建立起即为中央禁军一部分。至显德元年世宗整军后,才将部分禁卫宫廷的内侍军划归殿前司。老兵所谓“皇家卫队”定义其职能,不够全面。
5 w5 c+ C: b( n$ _4 h; O& D* h. l. M8 g8 w( A' x* Y
+ m& `+ J/ i! s* `: c. r
5 X! j; P0 ~4 Z

9 L8 Z8 l( w- P5 G) j# M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8 16: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1-12-27 10: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2-26 21:28
" N8 F+ e0 }0 c呵呵,回您的话。# |% I0 ?/ Q0 x

5 k" V4 W: W9 ~6 o首先,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写成的历史背景。你知道我在来这里以前,在另外一个论坛,清谈 ...

7 D' H3 m/ p0 @+ W1 m* q9 n, I一,读书人和士大夫确实不能划等号。但宋代,读书人是士大夫的主体。我要特别强调一点,用某些个例推翻整体事实。没意思。( t+ m# L" r, i3 W2 A! x
2 j! s3 g+ T/ V2 Y$ D6 p: ^
二,我只能说你缺少对宋代官僚体制最基本的了解。6 s5 {8 ], g! Z" I

& t. \/ k5 X  _7 c1 u4 F, i' }三,我的原话:“名卿钜公,皆繇此选”,敢问宋之前哪朝可与宋比?你不敢否认我的话,只好用举明的例子。
( s) u% j/ l3 A$ K! V3 i" ?; t6 E; ^8 ]- j1 B0 z
四,话说得清楚不清楚,在于史料能不能证明自己观点。
, X1 Z8 @7 s( p* z8 i  H1 C0 X7 a/ u6 T0 |" T
五,我引用的话,足以证明不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不论宋人,还是宋之敌国人,都把不杀大臣当做宋一政治特色。至于什么“顾是是愤青,大言无当”。不看别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符合不符合实际。先打上个标签,我看说这句话的人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大言无当。7 |  i4 {  b8 R% J% k

( n; U. ^0 |* L  U0 c' I4 {- s0 ?. R+ G% k/ |8 T" q8 r: a1 @

- Y" {! z; {# m: ?1 X0 [: \) X! B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7 10: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毛锥子 于 2011-12-27 10:47 编辑
1 P$ C0 j8 |  k4 A2 x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1-12-27 10:26 : ~  k2 S8 m) @, W1 o" i3 [# b  c
我看到的资料与你有所不同,如果可能的话,请参阅《五代十国制度研究》一书第418页,该段讲述了后周殿前 ...
2 H; x4 d1 X- I1 X) P% d
: w0 I4 \; h( r/ n# i% h" E
杜书我有,可到新浪查询$ O& _/ ?4 F9 z/ V* X* J
$ j+ P% J7 O% r8 c2 e
杜说“后周殿前司系统建成于后周世宗统治时期”。这个论述和我的说法是不矛盾的。我强调是,其司建立当早于广顺二年(杜在这里把资料写错了)。殿前司建立后,官职的完善当然要有一个过程。过程大概完成,才能称之为“建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3 00:45 , Processed in 0.04055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