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V5 V5 ]/ f& F1 b2 \公元696年,大周帝国的西北边疆重镇洮州,也就是现在甘肃省甘南州的临潭,两支数量庞大的人马正在对峙,一支是原来的唐军也就是现在的周军——为了习惯,我们在本文仍统一使用唐军来称呼他们吧,另一支则是他们多年的死敌,强悍的吐蕃军团。
5 p {7 ]) J0 R7 Z# S* r$ L8 u/ d- ~. W# R: n, E* o4 m* v
这一年,大周女皇武则天有过不只一个年号,她在万岁登封元年农历三月十六丁巳(公元696年4月22日)改元为万岁通天,而战争恰恰发生在进行这次年号变更的农历三月,因此关于此战的具体时间,不同的史书就有了不同的记载。5 z1 S/ O, I) F
: G/ L) F T* ]/ ~/ D3 o! v, l
唐军的统帅是两位六十多岁的老将,他俩地位尊贵,都是帝国宰相,也都是名噪一时的名将。其中的一位,为同凤阁鸾台三品、肃边道行军大总管王孝杰——武周篡唐后,将原来李唐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了女性气息很浓的名字,一个改叫凤阁另一个改叫鸾台,因而,宰相委员会成员即同中书门下三品,便改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唐军另一位统帅,则是著名的娄师德,此时正被女皇无比信任的他已官至左肃政御史大夫“知政事”——政事堂原本是唐朝宰相议事的地方,后来也成为宰相委员会的代称,其成员称为“参知政事”或“知政事”。# |6 A/ p7 w" x& }. y1 C* D
2 Q7 m8 L/ o6 J
唐军对面,那支吐蕃军团的统帅,也是六十来岁,此人名叫噶尔钦陵,他的头衔是吐蕃帝国的“大论”——“论”在藏语中是“大臣”的意思,后来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就是由此而来,吐蕃的“论”相当于部长级高官或唐朝的尚书,“大论”就是部长会议主席或帝国首相。我们知道,“吐蕃”是藏人的祖先在青藏高原建立的一个奴隶制王朝,存在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原的唐朝,吐蕃人曾与唐人进行着经年累月的战争,其中包括好几场足以载入世界军事史的著名战役,洮州之战便是之一。. M9 C& ~) |: p& c6 ~$ i
& H1 G# c' X% v5 V1 `1 k t4 m大战前夕,彼此间早就是老相识的唐军主帅王孝杰给吐蕃主帅钦陵去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在唐朝史料中没有任何记载,但幸运的是,吐蕃史官十分精确地记述了该信的内容,从而让我们有机会对那场战役一窥端倪,历史将为此而感谢他们。吐蕃人记载的这些内容经过多次抄写流转,其中的一份抄本保存在敦煌——中唐时,吐蕃人曾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其中也包括敦煌,他们统治那里将近一个世纪之久,因而敦煌的石窟中保留了许多吐蕃时期撰写的古藏文历史文献,它们被统称为“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不过可惜的是,它们于1907年-1908年间被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先后盗运国外,分别藏于英法两国。 [/ \% D; \/ C# T
& `" }# g! Y3 U ~按照吐蕃史官的记载,除了信以外,王孝杰还赠给钦陵一袋粟米粒和一袋蔓菁籽,信中这样写道:! ~2 E' j( k- L5 R( M
( l) w4 y6 m* |
“吐蕃的军旅像成群的猛虎,如列队的牦牛,
' B3 U& _$ Q7 F$ a8 J
: h( p+ R! o3 a) s0 F/ g, j5 Y可是算一下我的人马也不比你少。$ [1 q" W0 R* S9 {/ V, w/ `
7 I+ M) |) _. `/ B: y
谚语说得好:量颅缝帽,量足缝靴,& `% e2 e* z& P w
# H0 j7 L3 U% D( o7 u吐蕃能够聚集如此大军,可我军的数量也足以应对。8 Q: R5 W7 S$ Q. D0 ~9 J
2 Y7 }3 m# N9 Q) @5 n' r如果细喉咙都能容纳,难道大肚子会装不下吗?3 J* M7 S& f5 ?, l8 w4 H" m
# Z, p9 V/ p& x1 d
我们如同天上降下来轰击岩石的霹雳,
a8 {+ ~8 h) M2 k4 k4 I0 {5 \- ^2 ~! x2 b5 D
你们的岩石再大又有什么用呢?”
' {- B0 g3 M" x: m' U! e7 L
, d% l% C& w+ G2 y2 y从其中表达的意思看,王将军无疑是在劝说对方识些时务,早点撤军。至于粟米粒和蔓菁籽,大概是代表己方数量众多吧。
) p# h2 o$ v) C$ j5 J3 C% M5 `) J) A, a7 \0 X8 }
钦陵并没有被吓倒,他很快回了一封信,内容针锋相对:- D3 s F! |3 T; i. E+ c
2 }& O- D, M; J0 q: H) l9 C* C“你们只会动嘴皮子,还说什么数量多寡!$ x, j6 F' Y" x! F, `& }2 |# ^
/ N! \0 y. Z: \
小鸟再多也是鹰隼的食物,游鱼再多也是水獭的点心,
' q) C: @* v; p! O. }# B
% b; e( L9 X; A- b. [+ n& J$ ?9 q麋鹿角虽多却没什么用处,牦牛角虽短却能争强好胜。
+ F: z7 r5 m9 {8 X" P: e. `" t) C) o4 u$ b& Q; ]) y# D) o
松树生长百年,一个斧头就足以伐倒。0 l5 J$ c7 z. b6 a; ]# K* d
/ R+ {% C5 y. M5 T: S- y/ n* |江河纵然宽阔,牛皮小舟却轻松渡过。
1 `1 ^, w1 Z7 g# C, }. U: Q- n2 d$ G H: i3 V9 m' a- ^
青稞虽然长满大坝,但进入一盘水磨就变成了粉。
8 V' r2 A) \% d, o! l, ~8 G7 n7 ]2 ~ a* {1 z
星斗尽管布满天空,一轮红日之光就使之黯然失色。
8 Q) o8 \ C4 D' G( l3 |# [/ s4 z0 ]- B4 J
山谷川口一星火焰,就足以烧光所有果木。
2 Z1 n$ X; ]9 O: B. V' }) A/ L, j! e
一股泉源爆发山洪,足以能冲走所有的山林。
/ Y- U0 \* S, E' P5 o% d) P8 H: G! l8 }9 p/ G
满地土块之中,如果让一块石头在上面滚动,请看是那石头破碎?还是土块破碎?5 ?( Y2 Z) ]$ D6 a9 p/ g8 x0 P
5 e* u4 w" {) `9 N( W0 X8 P请看在大坝上面,一背干草与篾片放在一起,是草先腐朽?还是竹子先腐?2 E( ^0 N @5 }. R) y
8 b- G: l: C1 j; o请问一个铜缸里放进一瓢盐,你尝到的是水的味道呢?还是盐的味道?% E, {3 f- E3 }2 I
$ r9 n; t e' K' f* G) k0 s7 i/ i
雷声大的霹雳没多少能耐,只能靠响声吓唬四周,你们的军队其实就像水面上的蝇群,为数虽多却难于指挥,和那山头的云烟没什么两样,对于人无足轻重。; e. w6 L9 }6 b% w T& s( y3 n. j
) i- c6 n4 _1 O9 i
对付你们,我的士兵岂不是就像镰刀割草一样容易吗?
9 H' u, ~; \% p* m: M( H. M8 j# ?4 A+ m2 U3 r) L, _: f' ]
牦牛那么大,箭头那么小,可射中了难道不能致命吗?”% `$ y; }6 \2 R2 y5 g: q+ p
' W' W% M9 Y# D9 T" J" ~! a
受此奚落,王将军自然不会甘心,于是继续回信:# V7 Z* Z; {1 ^& N ?! v- v
. i9 S' x+ G! t$ p, t8 Y7 ^“小小的鸟蛋,上面压着大山,它能挺得住吗?. F( ~- P% r6 R$ z# L
) I) {$ ^( B1 ~8 y' I" r2 e微弱的火苗,遭遇大海的波涛,岂有不灭的道理?”
5 X& V7 \. W4 I! m- o9 O: {0 ^, b! C* S. S' [3 G/ E
但钦陵的答复却更加气势磅礴:: Q3 R+ `, |; ~/ e7 E
: S. a5 J q9 n, J$ [7 [$ [“山的巅峰是岩石,岩石之上是大树,大树梢头是鸟巢,鸟巢之中才是卵。2 L0 r! R. M; ~3 o# Q7 C. V
7 p7 t5 y0 F: q+ S
山如果不坍塌,岩石就不会垮,岩石不跨大树就不断,大树不断则鸟巢就不会倒,鸟巢不倒则鸟蛋就不会碎。你说山能压碎卵,莫非是这样压吗?
" P, g! n# n7 S4 Q6 C0 u
' B8 O0 {( g" h, A. K火在山上燃烧,水却流在谷中,连山腰都到不了,怎么能熄灭火苗?
/ ]" X" T+ n6 O1 p5 M8 r9 P2 S# n$ O Z
我们吐蕃的悉补野王族像天上的日头,你们的唐朝皇帝则如月亮一般,尽管同样是君主,然而对于天下,日月光芒所照耀的范围,相差的难道不多吗?
. P4 w' s$ Q6 Q" l7 O" u+ V$ G' n* \# k, t& Y3 j2 q% ^
至于大小之类的言辞,咱们就不必较量了吧。大海中游着巨大的鲸鱼,可是突然天降霹雳,立刻把鲸鱼杀死在水里,雷电这两种东西一旦降临,即使比岩石还坚硬也会粉身碎骨。
& O, e1 g3 L2 B" z4 b9 W# I7 j8 p V- n. w
我们吐蕃的神圣赞普,与苍天共同笼罩着大地。雪域之中,大无过于苏毗国王末.计芒,他深藏在九层地表之下,赞普却能擒而杀之。
0 C5 ?% P: k. \$ T3 Z9 s6 R8 J
" U A9 u! e$ S" v0 Z! c看了上面这些,关于大小优劣,咱们难道还有比试的必要吗?”4 O. W' M2 x+ n8 E
, g/ _8 Q) j+ Y2 ^" }既然谈不拢,那还是开打吧。不过且慢,要知道王孝杰可是大唐当时一等一的名将,就在四年之前的长寿元年(公元692年),他在西域大破西突厥与吐蕃联军,当年十月,唐军“一举而取四镇,还先帝旧封”,光复了被吐蕃人占领的安西四镇。两年后的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吐蕃与西突厥再次联兵进犯西域,却又再次大败于王孝杰之手——史载是岁二月,王孝杰“破吐蕃勃论赞刃、突厥可汗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王孝杰主持的这几次对外战役,算得上武则天时期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女皇大喜过望,高调表彰自己的这位杰出军事统帅:“今故土尽复,孝杰功也!”
' w0 W$ X4 K+ W7 L$ }- h" T& E7 E
* ?+ U, C9 z- R+ ~ F/ @这样一位军功赫赫的名将,此时怎么会如此低调,一而再地磨破嘴皮子劝降?更何况,唐军占据主场优势,数量也远远超过敌人,这么低声下气自取其辱地求人家投降,有必要吗?这恐怕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唐军主将对吐蕃统帅极为忌惮,对自己取胜根本没有信心。
) T0 K) h: [+ P* d" A' C3 m3 J% T1 U. c& n- ^+ F: q! H0 h
这又是为什么呢?一切,都要从头说起。
, F, _- W( j% r9 N: i4 F/ V$ G- K- ~+ B, K
【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