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5-10-6 05:27 |
|---|
签到天数: 2654 天 [LV.Master]无
|
https://mp.weixin.qq.com/s/H0FnrmkCJQII8TSF4MN_vA 原文发布在@山菊 姐姐的微刊上。& `. z; h+ Q }. \
' s$ E: \2 i5 X/ R4 L
惺惺相惜聊罗隐7 }* v8 i: w% r
: @3 L5 P. Z( e前几日我有所意气消沉时,被论坛友人以罗隐诗句相劝。悬想罗大诗人非凡事迹,令人破颜。$ W+ c1 n5 f& K
, I7 ^* U' }0 h' e& i/ }世人都有自尊心,世人也重颜值。罗隐诗名昭著,偏偏在这两方面存在严重短板:貌丑,狂傲。; v" X, F$ _- o+ k" N7 p4 L" G1 G- }; {
! a% Z2 W6 f2 V8 A, x- {& |
丑到什么程度呢?连思春少女的熊熊爱情火焰都可以轻易扑灭。事见《旧五代史》,宰相郑畋的女儿捧着罗隐诗篇“讽诵不已”——世家望族的荥阳郑氏出了十位唐朝宰相,郑畋是其中之一。他请罗隐到家,让女儿有机会偷窥意中人。郑家女儿的网络暗恋奔现,“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可见罗隐颜值的杀伤力。再前推一步,假如此事不巧为罗隐得知,那羞愤也是可以想见的,必会为其狂傲度再次加点。若论此事之处置,郑宰相俗与不俗之间,可以见仁见智。
& [* v8 x( R, N( r; A
7 z1 `" [$ Y$ S6 U1 B) @
" B, E* e/ M! O; B% D
7 Q, g) ?* ^# a) S5 L; v既然颜值不能让人赏心悦目,按说态度让人如沐春风才好弥补,但罗隐不是常人,反而格外傲破天际。据《五代史补》:“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屡次不第后,他把原名罗横改为罗隐。罗隐还有这样的诗句:“但是秕糠微细物,等闲抬举到青云。”把高位之人讽为“秕糠”,被“秕糠”了的公卿,如果决定成全罗隐 “不秕糠”,想来不是令人意外的事。2 d8 e, n l% L, o# \
% B1 }& t3 \5 z+ b0 C% O1 c若论诗才,罗大诗人再高妙,比得过潦倒而逝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么?思路旷达可以使人心平气和。但是罗隐没有这么想,狂傲之下,他因怀才不遇而愤愤不平,创作出一系列令后人共鸣的或怀才不遇或讥讽时世的名句:
: H* j# |4 ?. H% U7 l" U" i" K. c“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p; q0 o0 ]7 {5 x9 ~4 o- I. }/ @7 _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 t; |9 q( {- C# }0 i) i+ y; l“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6 K$ U, `) ~" Y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9 v" @0 t% M* i0 n0 r. d; L, d0 X i' v/ h$ u/ R! ^; ` R
0 X3 z$ k @1 y$ ^2 D+ k8 L
! v* I- c2 Q, V$ q, Z$ N. d: }
虽有此等怀才不遇的名句传世,事实上,罗隐后来的运气极好——他遇到了当代科学大神钱学森的先祖吴越王钱镠(liú )。钱镠相传相貌极丑,险些因此在出生之际就被亲爹灭掉。万幸祖母怜悯相救,留下一命,所以小名叫做“婆留” 。镠与留同音,因而以镠做大名。 钱镠字具美(一说巨美),可以猜测这样的字是因相貌而起。 T8 h% P% K7 r! ?1 c% g) q7 r
B3 |( R& @: L% f
同是因貌丑而遭受俗人的俗见,从心理学角度推测,钱镠对于罗隐的态度有两种较大的可能:或者惺惺相惜,或者因难以面对而激烈排斥。钱镠既然具难得的雄才大略,对罗隐惺惺相惜的可能性颇大,史实也确实如此。因此,能够遇到类似颜值的钱镠,是貌寝的罗隐的大幸。可能因为懂得,钱王也不去计较他的自傲。罗隐成为钱王幕僚,狂傲不改,晚年颇为得志。(旁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褒赞钱王,欧阳修却在《新五代史》中贬斥。按古书的记载,此中的缘由有趣。)
9 h. P9 s( }6 c7 h! _* W. T( g
2 C% X, c4 @; G( U% s9 {相较之下诗仙诗圣都没有罗隐这般侥幸的际遇。类似地还可以参照诗祖屈原的生平:尽管出身王族,也被罢黜不用,眼睁睁看着母都郢城破,悲绝而死。论罗隐的官运,足可傲视三位万古诗坛巅峰的人物了!3 [3 U: ^% Z/ {, j2 V% o1 |; y" W
* @2 o5 ~- i( H' E% K `
当然,与绝大多数人相比,罗隐的才华毋庸置疑,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诗集中,从《谗书》等著作也可以看出。还有一点格外令人欣赏的是,罗隐对于女性的看法不似腐儒。他在诗作中明白为西施和杨妃鸣不平:& p$ n* d$ e, S$ o0 A( h
, ^- I( o% G4 `- u: R- |, P8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4 a: F+ W7 U5 U% m0 S5 f1 d' n
& G; [! Z/ r- K) Y, w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 ?0 `& ]5 ^. _: U3 C' m
# \2 L9 z7 Y1 g L F. j9 f诗中见识凌越千年之时代,未被时见洗脑。对照如今比比皆是的、深信不疑富国的一切皆为灯塔的人士,思想独立性有天壤之别。# j/ u3 n; g0 |+ @ ]$ ?5 X# w+ Q& ^
4 c. {0 r& u' t6 A( ~$ [
思想独立,批判性强,诗句风格又倾向于平白实话,以此可以推断罗隐应该是理科人才,有科研才能。再翻看他的大量存世诗作,我突然也如钱王一般感觉惺惺相惜:因为罗隐诗风偏向求实与论理,虽时有好句,但艺术韵味稀薄——水准自是比我高妙许多,短板却是一路的。去寻看历来诗话,前人之评鉴印证了我的感受。诗话对罗隐有很多誉扬,但是也有批评甚至严厉批评,后者虽然片面,却也切中其弊:“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语出《三唐诗品》)。中正的品评出自《唐音审体》:“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 x5 [- p8 d( b& _9 Q. m- Q7 }
, h- M9 x% h, z h3 O4 U
最后,就罗隐的机遇作一首浅露叫嚣的七绝:
2 }) L0 G7 S8 F2 x& O恃才罗隐傲山丘,
# \3 B$ Q4 l3 r- B幸得钱王重识谋。
% Q7 }9 w5 {5 \4 j% Y若与红尘共浮躁,4 ?3 A" y1 e/ C. c) F n
纵逢际会亦难酬。# H3 e A- A( c# A' K
7 z9 M, K* [: V$ a龙血树记于20180525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