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2-11 09:39 编辑
7 ^. n' F. d+ U6 h, \' _/ L7 [2 }( b$ @9 Z. |- V8 ^0 K: L
2023 年印度经济增长经历了一季度的6.1%、二季度的7. 8%之后,在第三季度又实现了7.6%的暴涨,发展势头再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领跑。2022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7%,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增速最快。印度宏观经济气势如虹,印度经济将成为“下一个中国”的谈论成为热门话题。
) F& e8 x2 m- h; M$ X5 o% W$ \5 }: Y5 r. ^1 W1 i
除了印度GDP数据的水分这个老话题,印度经济增长的后劲更值得注意。, S, J$ Z/ D) r3 s* Q! a$ z
/ t* x$ W1 Y: s2 O) M* H1 |3 z
印度人口略超过中国,人口比中国年轻得多,15岁至34岁的年轻人口高达8.5亿。一方面,这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如果就业和收入问题不解决,这就是巨大的人口负担。中国两个味道都尝过。9 Y+ x5 r% F, H I' [
k2 ?4 U4 t: H! M$ W9 U) X2022年美国零售总额约71000亿美元,中国55000亿美元,印度11000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印人口基本相同,中国的人均消费力5倍于印度,意味着中国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也5倍于印度。印度经济要靠出口拉动,则一要欧美还有钱买买买,二要中国、越南“让出”市场由印度赚赚赚。中美之间,价格结构太不相同,人均消费能力反而不大好直接相比。$ q$ ^! C* E) [! V9 f: d
) W X, @6 a# Z! _) I! s+ k美国居民储蓄率约3.8%,中国约20%(包括政府和企业的总储蓄率则高达45.8%),印度约5.2%(从2022年的7.2%降下来了)。有人认为印度的低储蓄率有利于消费,这是奇怪的看法。' m% Q: G+ r, V: d( Q) l
1 x/ e5 N* M w
低储蓄率促进消费是有条件的。有钱不储蓄,吃光用尽,那是促进消费的。但要是本来就没钱的话,吃光用尽还不大够,自然没钱储蓄。印度恰好是后一种情况。世界上1/4最贫困人口都在印度,印度劳动力人口中2/3为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不等于贫困人口,但只有高度集约的北美农业人口,或者高附加价值的欧洲小众农业人口,才是高收入的农业人口。中国农业人口在贫困到高收入的转型中,但还是远远谈不上高收入,否则也没有农民工了。世界上其他地区农业人口基本上都是贫困人口。2 |9 z, m+ p/ U/ S2 F/ u
" q8 _9 w/ [% u( ]$ I8 p6 Y$ s J @印度的庞大贫困人口基数是巨大的劳动力库,是否能“变现”取决于印度能否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这方面,越南的优势大于印度。现在劳动力密集产业在从中国向外转移,但供应链上游还在中国,越南更近,也离美国市场更近,工作文化与中国更近,便于转移,优势更大。- I5 Q9 V: N2 |5 ?0 p7 i% u; J
) U6 J5 P" Z! K; K$ l' i. J0 `7 r
也就是说,印度人没钱。既没钱储蓄,也没钱消费。* f! i# }; N$ a4 @8 p: [2 u2 P
+ z: O' G+ D6 l% h% w
低储蓄率其实是印度的大问题,这意味着印度缺乏国内投资的资金,发展全靠外资。相比之下,外资对中国发展有很大作用,但最大的投资还是来自中国人的高储蓄,尤其是已经构成中国GDP近1/4(甚至有说法占1/3)的房地产。* E% o2 V% j8 X" m$ h) L
3 z4 u6 E3 o, E- W; U: }9 W印度经济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服务业高度发达,尤其是依附于欧美的服务业,如软件开发、外包服务、工程咨询、研发服务、生物技术、医药,以及教育培训,这是世界上罕见的。但高度依赖出口也意味着冷暖自知,生意好坏全看外方脸色,还有政治大气候。
, d8 v6 A- q" \" @3 J# }# o4 L% ~8 b- H
中国出口随欧美经济潮涨潮落,“夺走欧美工作岗位”也是摩擦的热点,印度也会感受到的。不仅服务外包会受到欧美经济潮涨潮落的影响,还将受到欧美相关工作岗位流失的压力。中国已经经受一遍了,印度也跑不了。别以为欧美现在和印度打得火热,印度就不会受到压力了,威胁到饭碗的时候,爹娘都不认,慢说印度了。
& S# |! h( T% D- [6 C' D
2 _% Q! q* U0 k, o服务业更是有AI的冲击。印度的“高科技服务”其实主体是欧美外包过来的按部就班的力气活,很可能成为AI的第一波目标。印度口音的客服则已经受到诟病多年了。
' i# h1 R# w2 s7 m, N. ?) q6 C3 b# u; ?6 r& t/ x9 [, ~
服务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7%,其中大部分是出口的服务,而不是面向印度市场的服务。一旦服务出口受到顿挫,印度经济收到的打击就大了。, y5 U% }; O/ v5 U6 s
! [6 _& C4 G6 |: A) [9 P印度正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很多数据都指出,印度在这方面卓有成效。问题是,制造业是需要能源和原材料支撑的。中国制造业起飞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现在还在亡羊补牢。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污染源,但“污染换发展”的模式越来越行不通了,即使印度人愿意付这个代价,欧美的压力也会山大,连中国都不当挡箭牌了。饶是如此,印度还有数以亿计的人常年处于缺电状态,要发展高耗能的制造业从何谈起?
4 Z. v+ y% T' p$ }; I" {) g. r, I2 u- M
在中国人抱怨大学生贱于狗的现在,印度只有250所高校,只有300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而中国是2.4亿人,其中1100万人有研究生学历,当前在校研究生就有365万人。印度实际上40%的人口还是文盲,这连劳动力密集产业都成问题。9 t* Y2 m9 N G: m$ r! @
4 f* a8 O4 ^' _+ j社会的凝聚力、政府的执行力、国家大政的定力则是早就谈过的问题,这里不扯远了。
+ S2 ]& t% u0 k* b& \* o+ f
6 H" J( K0 ^' f9 w. I% W \总体看来,印度在莫迪的领导下,这几年的发展势头惊人,但后劲有很多问号。值得关注,但也不必大惊小怪。
$ }) z* E, `+ W4 a- k0 q5 X7 f
: B j; A1 c! C9 N4 ~0 L印度经济发展的后劲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一方面现在印度GDP只落后于美中德日,赶超德日是有可能的,毕竟那么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在发展水平远不及现在的时候,已经赶超德日了。重要的是,印度能赶上中国吗?除非中国在睡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