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6-22 22:39 编辑
5 u! T h0 R( E" D4 o3 p1 o0 v# W/ a6 c) m' X$ @
英格兰银行意外加息0.5%,美欧同样是加息期望为主。美联储暂停加息,但鲍威尔依然坚称在未来还需继续加息,以把通胀率压低到2%,现在的4%一级依然太高。现在暂停加息不是因为通胀达标,而是怕再加息就直接把经济砸入萧条了。/ x* J% |! ^$ [
3 r- F4 q, j8 }$ l7 t
与此同时,中国进入降息周期,存款降息(6月8日)、OMO/MLF降息(6月13日、15日)、LPR降息(6月20日)等降息三件套几乎贯穿整个6月。% Z' \5 G; A Q; Z9 A6 ?0 x) s" F/ F5 {
7 `! Z8 r5 c$ p: ~
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2021年至今,美债收益率从最低0.93%涨至最高4.25%,当前在3.7%附近震荡;而中债收益率则从最高3.29%跌至最低2.61%,当前在2.7%附近震荡。
1 g8 C8 W, `$ S U+ H) W2 G6 U8 `! F. r. D
加息降息对投资的影响最大。但投资其实也是分的。有的投资奔债卷和储蓄去,利率直接决定了吸引力。有的投资奔股票去,经营好坏和经济大趋势决定了吸引力。有的投资奔实业去,投资成本和盈利前景决定了吸引力。; M* N+ d/ e6 ~" @6 [: U& r
6 P' E! Y) Q$ j! h/ }
经济低迷、利率低的时候,是实业投资的好时候。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人们都没活干),建成的时候正好与经济恢复重合的话,就完美了,正好大赚一把。这其实恰好是中国最希望吸引的投资。
3 l, E' {) Z- k# O/ \" ~: {: R. P: Q" G" t7 V# g& k7 e1 r
债券、储蓄这种来的快,去的快,热钱为主。中国不是不欢迎,但也对其破坏性保持高度警惕。股市也可拆分为长期和短期。注重短平快的投资人注重当前和短期收益,经济低迷的时候现金为王;注重长期价值股的投资人和实业投资差不多,也乐于抄底。, V! B1 v/ w. q' \$ j/ E- g7 i
2 U) X9 }7 x- Q4 ~) h
真正有钱人是不跟着经济周期走的。要么领先一步,要么反周期操作。两者的意思相近,但领先一步收效更快,也需要看得更准。反周期对看得准的要求低一点,低迷谁都看得到,但需要资本雄厚。
1 M8 Y2 l- H# }* P) t( f8 W2 A
& H7 j, D$ C7 a* Z$ j0 S低迷是因为谁都没钱了。但这个“谁”是大部分人,对少部分有钱人这是入场抄底的好机会,常有奇效。问题是这得是真有钱人。很多人遗憾地砸吧嘴,“当年那个xxx,我要是有钱,现在赚大发了。”问题不正是当年“你”没钱嘛。# B. B( P1 T! G4 P" f
, x) R* I ]* g0 h: M# J2 P所以大部分介于有钱和没钱之间的投资人还是随大流的,但随大流也注定只能成为大流,不能成为真正的有钱人。如何从大流成为有钱人,这是玄学。但有钱之后,真可以任性。既可以随大流、图省心,也可以赌一把,赚大的。
+ ]; M. Z4 H; E& q% M- {6 G4 z( Z
3 z. `1 F7 F+ {全球升息,中国降息,中国是在反循环操作、赌一把大的吗?& X4 E5 o7 L. c* d
- @5 d0 p) M; c' H6 _
中国经济在疫后恢复不如预期,经济活动相对低迷,融资方面需要鼓励,降息是正常操作。但是,按照惯例,美联储升息时,全世界跟着升息,否则投资都被美国吸走了,投资是跟着高利息走的。
: X) S& N( n; {6 X3 _& T0 h3 O+ j. C$ n! l
美国经济体量大,对投资的磁性大,所以通常各国保持比美联储稍高的利率,以减少投资向美国流动,自己尽量截流。美联储升息是因为美国通胀,其他国家升息是因为美联储升息,而不管本国是否有通胀问题。这就是“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的由来。) U. s* P2 [: n& p Q8 w4 U6 C7 U
" }1 e y+ S, V2 ^- K- @" q+ C但这是过去。现在有了中国。中国经济体量也大,对投资的磁性也大,这就形成与美联储调控的竞争了。9 o5 V6 u" n0 S8 K& p4 z0 p( O
* f4 j( T/ E8 o) X I. l
中国对债券、储蓄的投资本来就是半推半就,又想要又不敢要太多,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怕了。中国股市不说也罢,整一个玄学,往里跳是要签生死状的。
- x% _4 ~% Z8 Q% _, K! ^% R0 V. x0 U1 d c1 B! K9 s& B1 e/ N
中国要吸引的是对实业的投资。利率低、经济活动低迷才正好是投资的最好机会。中国政府也在往里猛投,加上中国建设的速度和实现率的良好记录,世界投资是搭便车,虽不能说稳赚不赔,但真是想输也难。
0 Y( b' v! H/ h( M0 f w& I5 e6 m4 f/ f, Y9 G5 O: @
正是看到这样的危险,美欧都出台限制对中国“有害欧美安全”的投资。不能天真地相信只有军工、航天有关才是“有害欧美安全”,国家安全泛化后,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科技、量子科技等都可能“有害欧美安全”。不过资本既循规蹈矩,又无孔不入,会有办法的。
' E4 ]# H) C5 f* H
" R! U7 U8 d7 Y* ~+ [日前美国Sequoia就拆分为三,欧美还是Sequoia,中国分出去,成为红衫资本,印度也分出去了。这样的拆分使人联想到老罗斯柴尔德把5个儿子派到欧洲各地建立分支的历史。% z3 F$ Z( g; j: w( e
' X9 w) B$ J- j资本不仅贪婪,也避险。在美中对抗的前景下,两边各站一只脚是生存之道,赢则全吃,输则不可能全输。
; K( W4 ?4 x2 D* M! C$ m7 w4 n2 A4 j% @- j( M; r) u) c
Sequoia可能是风向标。有很多资本会跟着美国的升息跑,但也会有不少资本流向中国的低洼地。各取所需,两边下注。
5 z# p) r7 Z8 ?- C$ l0 `
, H# E/ J* R% y# K: g2 `! @印度则是另一个故事。印度发展是薛定谔的猫,谁都说不好这猫会跑到哪里去。印度对外资的翻云覆雨也使人多长一个心眼,单立门户才是保险的。
. i6 A6 q: h/ N4 [ {+ ^ s) J9 h7 J2 \9 p2 T
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中国也担心资本外流,但中国是有外汇管制的。经常项目的兑换和流进流出不是问题,资本项目就控制较严格了。有序流动是可以的,想大抽大注则办不到。7 H5 _% Q* t. D/ I3 }4 Y
; p# m# [, M* o2 l8 ?8 C" T/ h这大概是中国敢于降息的两手:用增长预期吸引实业投资,用外汇管制限制热钱外逃。其实还有第三手:中国是制造业超级大国,消费品受到输入通胀的影响小,使得当前通胀率较低,没有美欧既通胀高企又经济低迷的困境。加上中国利率在健康水平,既有加息空间,也有降息空间。
$ x3 Y9 N) y3 F. |% n; s
% e, p5 c$ l. s+ R8 `/ ?: B- l8 X# U所以,中国既是在玩反循环,又不是。说不是,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低迷,确实需要降息刺激;说是,当前降息还真是和欧美升息反循环了。
2 Q: i' Y+ t, h8 d; o5 O7 ~% L) e, n0 N2 D" S* z, e
但也只有中国敢玩、能玩,因为世界最大的主要经济体里,只有中国对资本项目有外汇管制。中国也是世界经济体里够大的有钱人,中国经济体量与美国有相似的磁场。
% k: ]+ `/ ], n2 |% o! }. A
7 l& P C A) d! z; Z' a: y哦,算上印度也行,如果把印度看作可以和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相提并论的经济体。卢比也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但在资本项目下还是受到管制的。印度储备银行在跟着美联储升息呢。印度对自己的经济磁场有还算清醒的认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