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日本放弃“无核三原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日本放弃“无核三原则”& E1 E+ E* E- j& Y; r9 ]! n
3 H' ]* r+ i1 ]( v* }6 t5 m" R5 X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发言时暗示,日本政府可能调整长期坚持的“无核三原则”(不持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高市在回答在野党议员质询时说:“我现在无法作出明确表态,也不能断言文件会以何种方式表述(无核三原则)。”但她补充称,目前日本政府仍将“无核三原则”作为政策指导方针。
5 p' {' C: W0 ]
& c2 M% ?, \9 W8 l& ]2 O高市过往的言论及她对“无核三原则”的模糊态度,使得外界猜测她可能意图修改第三项,即“不引进核武器”,这里“引进”指外国核武器在日本部署,不是引进制造。高市在2024年在书中写道,这个原则“不够现实”,因为“美国可能需要在日本部署核武器,以遏制对手”。
% @4 ]& C8 w9 b7 g) y0 j+ h* z! Q3 z' K' G" X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防相小泉进次郎于11月6日在TBS节目中,提到引进(这里指日本自行设计制造)核动力潜艇的必要性,“日本所处的安全环境已经严峻到必须认真讨论,(自卫队潜艇)是像过去一样用柴油还是用核动力的程度。”3 r0 I7 H  n. A5 G! g" Z
6 |# V6 Y6 _! l2 I: d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月14日在例行记者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对日本近期的军事安全动向表示严重关切。日本政策发生重大的负面转向,是在向国际社会释放出危险信号。
- \; V, p5 ?6 B$ l7 Q8 ?* K5 I0 }6 Q
“无核三原则”在战后日本一直默认,但由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1967年12月的国会演说中首次正式提出,在1968年1月的施政演说中,进一步补充成为核政策“四支柱”:核弃绝、核裁军、对美核威慑的依赖、核能的和平利用。1971年11月,日本众议院批准“无核三原则”,从此“无核三原则”成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佐藤因倡导“无核三原则”获得1974年诺贝尔和平奖。
, e9 }9 G2 O' o8 M
3 A& A( c0 @5 ?4 {但日本提出“无核三原则”与其说是出于日本公众的反核情结,不如说是日本政府试图套牢美国的核保护伞。
# \5 w2 I% m! m- ]7 r" A! S( c% F$ s/ D8 J+ m) T9 L7 C! Y
2008年12月22日,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外务省新近解密的外交文档证实,佐藤荣作在1965年1月13日与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会谈中,请求美国在日中两国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对中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攻击。佐藤在谈话中还表达了在核武器引进问题上的默认态度,与后来公开立场中的“无核三原则”相抵触。+ P. w: K* L' [

$ a$ F5 ~4 R2 S. ]+ T% z佐藤与麦克纳马拉的会谈是在中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之后不久。麦克纳马拉提问:“未来两三年内,事态如何发展值得关注。日本今后有无核研发打算?”佐藤答道:“日本无论如何反对拥有和使用核武器”,重申了置身于美核保护伞之下的愿望立场。同时,佐藤又强调说,“至于核武器引进的问题,在安保条约中有所规定,所以关于陆上引进的问题,还望在发言时慎重。……如果(与中国)发生战争的话,另当别论。我们期待美国能在第一时间以核武器进行报复。届时,虽然构筑陆上核设施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如果海上的话,可即刻启动。”对此,麦克纳马拉回答道:“技术上无任何问题。”% v4 g. |% o: ]  y% n) T
! ^, A6 }" E- D" z5 ]
1998年,美国解密文档在证实这次谈话的同时,披露佐藤曾有言:“如果中国拥有核武器的话,日本也应当考虑拥有”,2008年公开的日方解密文档中并无同一表述。不过,佐藤对麦克纳马拉说:“当然,从技术上说,我们是可以制造核弹的。……我们正在生产用于宇宙开发的推进装置,如有必要的话,也可转为军用。”也就是说,佐藤向美方表明:日本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却不打算将其物化,而是期待美国的核保护。0 y" }% o5 w6 x  f8 P7 |$ ~8 |8 o5 P
; Q. e& u  ^0 C0 X, j- F
多年来,即使在官方层面,日本对“无核三原则”也是暧昧程度,尤其在美国航母进入日本军港的问题上。如果说核动力是否算“核引入”还可争议,美国航母上携带核武器的话,就是无可争议的“核引入”了。
  B5 q* q1 ]7 m. J" x1 d0 q! t  h$ }/ a5 j% f) ]: l7 |3 z
美国的核力量分战略和战术层面。在战略层面,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弹道导弹核潜艇组成的核三位一体众所周知,但在战术层面,也曾经有核三位一体。在中导和陆基巡航导弹在冷战末年撤装后,陆军的战术核力量曾经缺席,但在中导和陆基巡航导弹重新入列后,陆军的战术核力量也回来了。1 r/ M1 j5 E0 m5 ?* h0 p" A* \
1 J: |6 Q! f0 l% ?! I( ?$ h6 l. J& d
空军一直保留战轰投放核炸弹的选择。海军为了避免“战斧”巡航导弹在使用中误触发核升级,撤装了“核战斧”,“战斧”全部常规化,海基战术核力量集中在投放核炸弹的舰载机,航母就成为海基战术核力量的存放设施。1 a& J5 U2 |4 j2 e
2 p* a- s: |$ E9 g4 d3 I& R! E1 O% F; T
但美国政策是永不承认或者否认具体航母在具体出航中是否携带核武器。这在军事上合理,就像具体空军基地在特定时候是否存放核武器和存放多少一样,属于作战部署上的机密。
/ ?( l& D* {" V! z6 C0 N8 ^4 X2 t  h3 y6 I, C6 C
但这与拒绝“核引入”的政策相冲突。新西兰有类似的“无核三原则”,因为美国拒绝确认具体航母是否携带核武器,拒绝美国航母进港。日本长期打擦边球。“小鹰”号长期以横须贺为母港,常规动力确实是一个因素。但日本始终对美国航母(不管是否核动力)可能带有核武器的问题视而不见。
& P5 r3 ]- U5 l: i
* x" n/ y* p7 n! g7 j! }& l, D现在日本可能在两方面突破“无核三原则”和“四支柱”:
* }0 c% r6 i) l9 j" d! H
1 i& i' ~0 o  l1 L& r! W# s" A1、        引入美国核武器,突破了“无核三原则”的“不引入”原则# r+ @. O4 ]; r5 `% o7 o, `
2、        研发核动力潜艇,突破了“四支柱”中核能只用于和平目的的原则* g+ l2 V! A' d6 w/ H2 o

0 _8 `, o+ a2 x4 I( F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对比今非昔比。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期间,美国海军两艘航母就敢“闯台海”,现在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军事力量对比的天平压不住了,战术核力量重新成为平衡天平的砝码。不光是海上,陆地同样重要。
8 a; T& K# o( @4 T" ]5 o" _. [
: M6 r/ W6 p# J. d& S" n! F1 V美国陆军重新重视中导。“海马斯”发射的ATACM只有300公里射程,新研制的PrSM射程提高到500公里,未来有望提高到1000公里。但这对于浩瀚的西太平洋来说,甚至低于有用性的边缘。6 l) W; v/ e, T& D  j1 ~. p( `
# Y) \- o  e  b9 P& z' W
海基的Mk41垂发上陆成为“堤丰”,但SM6防空导弹改装的弹道导弹不给力,“战斧”巡航导弹已经过气了,只有加紧研制新一代导弹,包括传说已久但不见踪影的高超音速导弹。9 V. T' a  \4 @% M! D

. R9 G/ W( |' _5 _1 d1 T% P) P问题是美国中导要能达到中国目标,必须部署在周边国家。菲律宾和日本成为首选中导阵地,“堤丰”也确实在岩国的陆战队航空站部署过。这些导弹都是针对中国的,也都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或者说,要改为核弹头,技术上很简单。: Z) d3 e, {5 X- R* O
1 f; ]: `* n* W: l% K/ ]
中国中导是核常兼备的,美国中导要核常兼备自然没有什么不可以,尽管现在还没有实际携带核弹头的报道。在日本部署可能携带核弹头的美国中导,这与航母在日本进港具有临时和过渡性质不一样,在政策上跨过“核引入”的门槛。这是严重的升级。
" L" _8 {% O1 H& f+ O
" |. E$ S( t' u3 s5 q0 i$ Q* W中国的核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非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之后,日本就不算非核国家和地区了。. \* u0 X" N1 b* R; `' D6 c/ l# K

0 X+ d% L. e# h- _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依在,但这是美国的核武器,如果美国首先在其他战场上使用核武器火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未必会因为美国核武器的发射地点不在日本境内而机械应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对日本目标的核反击完全在考虑范围之内,包括具有核能力的境内目标和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 b2 P0 @) I' V" X% Q: k
% H0 w' j  L0 k' M( _
换句话说,美国核武器进驻日本,给日本带来的不仅有核威慑,还有核连带。日本可要想好了。8 \$ K- r5 N; d" g
# m2 a. [! Z; V; c$ @. ]
日本研发核动力潜艇的目的不光是对付中国,也有韩国和澳大利亚将获得核动力潜艇的时候不甘落后的因素。但对中国来说是一样的:日本有意研发核动力潜艇。5 u9 b: J- A3 [3 e* o# R% ]* ?

- R8 |" v( }& y. N4 _核动力潜艇不等于核武器,但核动力潜艇是“涉核的武器”。
0 W; ]' A6 f8 F3 K' M3 @" S# `
1 s- q* G1 t/ j/ [/ D" t2 S“涉核”不等于武器,核电站、工业和医疗放射性设备都是非武器的涉核设施。但核动力潜艇是军用的攻击性武器,性质完全不一样。
% u: a8 A* o/ X& x( |- ~9 |% M, Z* Y- {
核动力潜艇是核国家的“特权”。除了五常,印度也有自行研制的核动力潜艇。现在核动力潜艇的俱乐部正在扩大到韩国和澳大利亚,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6 p; f; r% R  ~: z$ z

* G2 B. \4 w4 e& t+ L3 ?+ H澳大利亚既没有潜艇技术,也没有核技术,因为和美英沾亲带故,又地处南太平洋的重要战略位置,被拉进AUKUS,可从美英分享核动力潜艇技术。AUKUS从二手“弗吉尼亚”级开始,最后的重点是转向SSN-AUKUS。这将是英国主导、采用美国火控和武器技术、融合澳大利亚的要求和技术基础的全新设计,将代表美国之外的西方最高水平。如果达不到“弗吉尼亚”级Block V的一万吨级,至少也要达到8000吨级以上,是“满血规格”的核动力潜艇。  R& {; A8 |( N& |0 x/ Y' {7 f" M

% R$ {( |6 ~$ Y9 o/ I但这对澳大利亚也是不可承受之重。一方面核潜艇的天价挤占澳大利亚有限的军费,但有用性实际上存疑;另一方面对澳大利亚脆弱的军工基础是不可承受的拔苗助长。80-90年代引进“柯林斯”级潜艇和“安札克”级护卫舰时就有建立先进舰船工业的打算,30年后还是只有重复引进,SSN-AUKUS后也很可能雁过不留声。) m+ k4 }) O# J% i# v& |

7 _) h4 ?; [* I6 s- w; i韩国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韩国的潜艇技术从引进德国209和214级开始,研制了自主的4000吨级“岛山安昌浩”级,并且有信心依托自主能力,扩大到核动力潜艇所需要的5000吨级。韩国也自主研发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有信心应用到核动力潜艇上。需要美国的是浓缩铀作为核燃料。
$ M% u: E  F4 O) u( M/ ]+ ^7 ], U
! o" s, q4 d4 ~, K法国是世界上唯一设计和建造5000吨级核动力潜艇的国家,但法国的核动力攻击潜艇的主要作用是显示存在,而不是战斗力,所以也够用了。韩国或许是同样的考虑。, T- z! ?8 x% ~- B

$ V, B4 z/ _  _( I+ \8 Z. ~SMR的特点在于“小而安全”,最小体积里达到最大出力并非强项,所以韩国核动力潜艇可能一开始就不是瞄准最大战斗力去的。这是用于对朝鲜弹道导弹潜艇保持全时跟踪的,或许这点性能就够用了。9 c* Z- l5 f* p0 B3 Z& @8 {/ D9 l

, v4 v% _1 Z, j$ I: [2 X: F. d日本要是研制核动力潜艇,技术路线尚且不明。日本具有先进的常规潜艇技术,而且早就采用核动力潜艇才常用的水滴形设计。由于强调大洋作战能力,日本潜艇早就采用大吨位设计,最新的“大鲸”级超过4000吨。日本也有核电基础,研制艇用反应堆并非从零开始。
$ Y0 x# ]+ n  ~4 [# |# p0 U1 ?8 ?) B( y1 }2 r3 i( H
问题在于干什么用?
7 L! p% V. n. m
) b5 N. e, W4 ]9 n# K核动力潜艇的有用性在于进攻性。AUKUS核潜艇数量不足,对于防御澳大利亚海岸线用处不大,有用性体现在补充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核动力潜艇力量,进逼威胁中国的海岸线。日本也有同样的问题。
' R2 i/ q5 [  y  o; }( G8 v
+ e5 ?3 S8 j: J  Z4 ~8 o日本海自潜艇不少,但相对于西方标准,使用寿命较短。“亲潮”级才使用20多年,已经开始退役了。现役主力是12艘“苍龙”级和最终8艘“大鲸”级(已有5艘下水)。如果要对付中国海军,这些潜艇不够,全部换成核动力则是不可承受之重,也将在经费上挤占日本军备的一般性升级换代和日常运作,核潜艇是吞金兽。空自的压力其实比海自还要大,换装F-35不管用,与英国合作的下一代战斗机还是画饼,但最终落地时绝对烧钱。
$ R8 o+ a* |; w* A7 A: U/ c7 e1 d; W5 c# Y, i$ B
核动力潜艇是海军力量构成里的单干户,但要发挥作用,实际上需要体系支援。核动力潜艇具有无限潜航能力,但艇载声呐只有有限的探测距离和分辨力,完全独立行动的核动力潜艇好比高度近视眼还不戴眼镜的足球健将,没人提示连球在哪里都不知道,脚下能控球纯属巧合。3 O9 a1 N( {  `- }/ s6 E8 g

2 i3 L# l: z# v9 Y2 O潜艇的指挥控制也与众不同。极长波用于“唤醒”水下的核动力潜艇,极简的报文只足以传递最概略的作战指令;上浮到通气管高度后,卫星通信可以用猝发方式传递更加详细的命令。5 I) G& y: g; x. L! A

2 {) z, F7 k) j这样的支援体系只有大国才能拥有。澳大利亚作为美国体系的延伸,自然挂在美国体系之下。韩国主要针对朝鲜近海作战,问题也不大。日本的情况比较微妙。* i. ^: D' i1 }
$ |# `) I" ^; h; ?0 M4 i1 B: i
一方面,海自从诞生开始,就天然强调和美国海军联合作战。另一方面,日本需要核动力潜艇本身就是从美国从第一岛链抽身开始的。
. h' {3 f: h0 d+ K" I: C: G! s8 F5 Y: b, L
抽身后的美国还能提供多认真的指挥和支援,日本对置身事外的美国的指挥和支援有多信任,是很费思量的。
# T  C9 v7 y, u2 d4 s' G$ ?: S% J: w# Q1 l' c- J, V+ @
最重要的是,作为“涉核的武器”,日本的核动力潜艇只要发射武器,哪怕是常规的鱼雷,也可能被诠释为“首先使用涉核武器”,而构成至少涉核的反击的条件,如所有与核动力潜艇相关的设施,所有具有核能力的作战力量,等等。' c; |9 L2 [2 i+ b2 w( D3 p' Q6 f+ S/ B
* a9 S( }5 x6 t7 ]5 {; w
直接构成核反击条件都是可能的。说到底,“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在中国,不在任何其他国家。
  u2 u, Y) y* U) Q7 Z2 N' T' O# ?# [$ w  u# v% r. t+ Y
既然日本能“重新解释”核政策,中国也能。
( ^3 t9 n. b0 }5 w( r- Q* e) m5 y: K) L. z" a" s1 \/ T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正在进入快车道。可见度高的是常规军力部分,核军力部分并不高调宣示。西方媒体在大肆炒作“风电场”什么的,但西方政府出于某种原因并不高调责难,西方民众也乐于视而不见。
5 T' r' A2 M6 E! j; L: k) ~% M- B5 t1 I% g7 R/ _# e8 h& s; k, B+ Z
中国长期奉行“最低核威慑”原则。这是一种“核毒虾”策略,以“足够伤害”相威慑,在历史上起到极大提高超级大国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的门槛的作用。6 u) B  g" U3 f0 [  L* x1 \
6 v( ~4 x- ~/ G' I5 [8 C
但中国崛起了,“皮皮虾”成长为巨龙。在中美对抗上升为中国的主要安全考虑之后,只有确保互相摧毁才是足够的威慑,中美核均势成为刚需,“核毒虾”已经不够了。. B. ^8 |+ P/ ~
1 D% w& R! g" k- b* a8 `! L; O
这也意味着中国与美国达到核均势的时候,日本是不是放弃“无核三原则”,对中国无关紧要,对日本则是存亡之别。
+ W+ P; {, {$ h: w; {  ~3 ^" n. A5 Y# W6 b6 [1 h7 w" f
当今世界正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最大的变数是中国崛起,这对日本是乾坤倒转的。自从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以来,日本成为欧美之外率先完成现代化的国家,也在战后亚太长期作为“头雁”。- A! S3 w" A8 T, y
& Q4 o9 z$ l* M- _2 o5 H! W
但中国的迅速崛起突然使得日本找不着北了。其实欧美在大变局中也是,但日本和欧美不一样。美国有收缩和孤立的选项,欧洲有选边和随风倒的选项,日本只有成为二流国家的选项。脱亚入欧(后来为脱亚入美)意味着“欧美之下,万国之上”。这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日本民族认知。二战战败在某种程度上强化而不是打破了这种认知。9 a2 J; K! t/ k5 _( r
: O# [- `5 ]& {) |) |  p
日本对唯英国马首是瞻没有心理障碍,转向唯德国马首是瞻也没问题,再转向唯美国马首是瞻在本质上依然是跪拜神坛上左面还是右面神像的问题。但“沦落为亚太二流国家”不只是经济和科技的问题,而是颠覆民族认知的。
) k9 j1 h, \6 a/ {& s5 s9 \, h; u* ^* s
在日本的民族心理中,崛起路上有艰辛也有拼搏,踩在邻国血泊中的扩张和殖民则是历史,是“正常国家”都做的事。日本的战败是因为在挑战“世界之最”时,没有认清美国的强大,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只是“搭便车”。在日本叙事中,二战不是二战,只有“支那事变”和“太平洋战争”,前者一路凯歌,后者才是从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直至最终战败。
. d! a! v. ?! z1 o) @5 f; I" G6 ~2 M; l# ?( c( v# C; E
清算历史意味着否定自己,这是难以接受的。如果美国从第一岛链抽身,日本就只有自己重新伟大。《和平宪法》是日本战败的苦果,只有(哪怕只是部分)否定《和平宪法》,重回“正常国家”,日本才能重回伟大。在此过程中,台湾具有特别意义,这是日本扩张时代的巅峰,也是地缘政治和海上贸易的关键。“保住台湾”和“回归正常”对日本重回伟大很关键,这正是安倍、高市试图推动的,也是徒劳的。
8 d& _2 b3 z4 ^  B6 b  T1 z3 N  z+ T0 v
) o/ s( Y/ X" F( ], h( T! x中国崛起不可阻挡,终结屈辱史是崛起的基础,台湾回归是终结百年屈辱的最后一章,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美国不能阻挡,日本更不能。正如有人所说:任何人把肮脏的脑袋乱伸到不该伸的地方,就该砍掉。
4 g# q, t+ F/ X6 Q) X
6 e' Z4 S$ S* e. b9 n/ A  O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日本如果愿意在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做中国的同路人,中国很欢迎。日本如果以背弃“无核三原则”来做和平与发展道路的挡路人,中国也很乐意碾压。6 ~0 q, V- p' z3 s8 S9 n( n2 A) g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5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李根 + 8
方恨少 + 12
pcb + 6
老票 + 16 + 2 给力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3:17
  • 签到天数: 876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4:21 | 只看该作者

    ) A" f$ v) t- l/ z3 c1.日本提出“无核三原则”与其说是出于日本公众的反核情结,不如说是日本政府试图套牢美国的核保护伞。% g/ e' N. N, P" s

    : s- e: Z: N: e5 H2.中国与美国达到核均势的时候,日本是不是放弃“无核三原则”,对中国无关紧要,对日本则是存亡之别。

    , N% d6 D% M- a3 D! R( }
    ; I6 m% J) [$ i5 U) x6 F7 i3.日本如果以背弃“无核三原则”来做和平与发展道路的挡路人,中国也很乐意碾压。
    . \/ P3 m5 Q; a* l

    + c' x4 u7 I% Z- A* a  o+ t7 }* h" l; n( j% \. o7 F

    9 e1 ~1 H# Y( g/ N- |$ `3 r- l! L! M8 W3 B7 F' I5 V, s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381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8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故乡在喀什 于 2025-11-17 09:27 编辑
    - L8 p) j2 M4 ~1 v+ s* [( C! S/ P
    : d0 F  H8 I1 r8 Q中国在奋起,美国在调整,日本在挣扎。 只是日本没有意识到“求锤得锤”有时候会来的很快。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 小时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72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4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绝知此事要宫刑!
    5 B1 M& n. ]) B5 f
    8 N4 S& [$ ~$ U4 G6 I5 U- z希望日本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拥有核武器使用体验的国家和民族能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多更大更强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18 09:43 , Processed in 0.03502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