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外资从中国离场可能会延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04:09: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11-19 17:18 编辑
+ g% q7 p% Z. h
) _3 v! A: l- C5 ~中国商务部11月17日公布,1至10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9870.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4%。《华尔街日报》统计则显示,截至9月底,外企连续六个季度从中国撤走利润,金额总计超过1600亿美元。2023年第三季度实际上是净流出,这是1998年有记录以来首次。根据道琼斯通讯社,这一数据已经同比连续第五个月下降,且降幅进一步扩大。相比之下,2022年中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3%,2021年增长14.9%。
. s7 U+ M! l8 {1 c3 [3 \# Q
& m- u: I( J# v " P8 J) c. m5 A9 T; L- @
& P  ^% [$ _  q' k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疫后报复性反弹没有如期发生,美国升息、中国降息也导致外资出逃。但从长期来看,外资离场可能会延续。这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有关。
+ t% z. |1 _: Y- X/ x
) O2 j* H: y& I, U. c) `7 P% B, X, x中国经济崛起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改革与开放一般是一起提的,但改革与开放不是一回事。改革是对内的,开放是对外的。
( q  h0 Q, Q2 Z$ L3 C
+ [, ^  f. x/ ?8 G( l引进外资,大进大出,这些都属于开放的部份,在中国崛起早期起到巨大作用。这也是外资蜂拥进入中国的时代。
( r6 b9 y8 Y9 r; _" s9 E; q8 v; q% O
& U* H2 J$ C' o改革则是多方面的。国企进行了结构性改革,民企强势壮大,民企分化为华为、海尔、格力这样的巨无霸,和多如星辰的中小民企。这些改革使得今日中国经济成为国企-民企-外企三位一体,而三位一体的转型和中国市场的投资结构最终是外资离场长期化的根本原因。, [8 E7 R- a- ~4 |( g
. ~" |0 q  R) n9 ^; }, k8 o
中国经济发展有三大动力:出口、消费、基建。9 D. f. |3 g' _7 A/ H: n
  g! [5 {( J" X! o, o; S+ E/ q# @
在基建方面,外资的作用很小。中国未必把外资关在门外,但基建投资的公益性较大,回报很长,加上政治因素太多,外资没兴趣。
& P2 p6 I+ s5 J0 E$ t8 X8 x* N% ]0 h7 u
在消费方面,内资也是碾压性地主导,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乐天因为水土不服,或者政治原因,纷纷败退,有的直接退出。
: |1 x5 `$ u7 K$ O4 ]4 ]# L2 X1 N7 s. L7 u4 z
只有在出口方面,外企(包括港澳台)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在滑坡中。
4 [# y$ o% M- C4 Y5 d: j+ Q4 l3 F' v$ V& ]4 T
在2023年1到10月期间,相对于2019年同期,中国出口总值从2.038万亿美元增长到2.792万亿美元(当时币值,没有经过通胀调整),增长了37%。其中国企出口从1921.75亿美元增长到2229.43亿美元,增长16.01%;民企出口从10480.84亿美元增长到17595.41亿美元,增长67.88%;外企出口从7977.41亿美元增长到8096亿美元,增长1.5%。9 J  c. a+ q! e0 D7 L5 A

6 w2 ^1 z' L1 `8 ^* m在2019年1到10月期间,国企出口占比9.4%;民企占比51.4%,外企占比39.1%。在2023年同期,国企占比8.0%,民企占比63.0%,外企占比29%。% F. M3 Z2 E4 v+ z5 b

+ Y7 [3 k  m& Z  M8 C0 L" S可见,外企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在大幅度滑落,在绝对数额方面,考虑到通胀因素,实际上也是在下降的。( d. z& q# a3 u) V8 Z8 `" J
% D+ U: d7 Y& z8 J
外企出口以消费品为主。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欧美供应链去中国化的双重压力下,外企产能向越南、印度转移。
3 A8 u4 T7 f) I9 ^0 p2 D8 A6 N" n/ _# M* m, D* f6 i4 Y
另一方面,外国品牌方大量转向中国供货商,而不再主要依托外企,因为中企的品种、质量、成本更优。外国品牌方本来就是只出设计,甚至连设计也不出、只出要求,商品来自外企还是中企并不重要,这也挤压了外企的空间。
, E' z% T5 F* n9 r4 c, I8 \# P, M% c7 S& e* N9 y( y. C7 G; M& \
中企当然包括国企和民企,但在消费品出口方面,民企无疑占优,国企还是“大国重器”和钢铁、铝材等“重”的方面更多。随着中国汽车(包括电车)、新能源和光伏成为新的出口三巨头,中企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还将迅速扩大。
4 S0 F9 C. l6 O! l7 I- W  d5 V- X  Z* F/ b* R" x% r& ]2 h/ g
更重要的是,中国出口重心在向全球南方转移。比较2019年1-10月间和2023年同期,中国出口最大市场从欧盟(当时包含英国)变为东盟,2023年1-10月对非洲-南美-俄罗斯的出口超过对欧盟的出口,也超过对美国的出口。
) z+ o- K) t2 Y- c/ z+ N, j
, s' ]5 z$ P8 c在增长方面,四年里中国对美英日加的增长都在10-20%范围,对欧盟增加39.66%,对东盟增加49.36%。即使传统上较小的对非洲出口也达到东盟出口的1/3,增长更是达到56.9%。连印度市场都增长57%。
2 g# ^$ ]6 F/ r3 K" V1 k) J% ~. f+ O$ C8 V, y
重要的是,中国掌握了欧美的发达密码,用高溢价制成品出口换取低价原材料进口,在全球南方“置换”了欧美的传统位置,在发达世界则连美国、澳大利亚也一起“剥削”了。
2 }& m- B" Z1 u
( Z* A1 `7 Q: G5 ]0 `这些大多来自民企和国企,其中包括对全球南方市场的直接出口,和借道全球南方对欧盟的二次出口(包括越南、印度等依托中国中间品、部件的来料组装)。外企的贡献很小,以外企为主要渠道的外资也很少有缘介入。
* v& c. W) a% g9 C  n) i% x- g+ j- X' `' j* {
外资投入外企也不光是面向出口,但在中国市场上,洋品牌的光环消退,加上新疆棉等负面影响,增长势头被国货压住了。但中国市场依然太大,难以割舍,只是增长乏力。这也限制了外资流入的长期势头。
$ B' a( u6 ~; r1 I% w$ Y2 T$ H
2 k" c' c# t$ F' W, {如果不算外资难以涉足的国企,外资对大多数民企也不得其门而入。
8 _: m/ y) T9 S" \" {5 x" ~7 m. a. ~$ F
中国的股票市场运作与欧美是平行世界一样的存在,外资涉足有限,也有较多限制。民企融资也大量通过银行和私人借贷,股市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L$ t' D. `6 r& C) e3 P

% b7 {( I# {: q简单地说,中国蛋糕在越做越大,但做大的部份外资、外企吃不到,中资、中企还在吃掉外资、外企的部份。
8 w* ^8 m" ?- o: F8 z* q, {, a
) T- K: }+ ?% T( _- Y同时,美国对华政策的敌对化也极大增加了美国投资界的疑虑,谁都不想在错误的时候向错误的地方投资。9 Z9 j( g9 \- I6 }

/ F$ a4 p) ?: t# l, l: I& I在消费金融领域,微信支付、支付宝“霸占”了电子支付领域,连银联卡刷卡消费都受到冲击,外资信用卡消费在中国消费金融里几乎忽略不计。
; u- D  X) K* p. A. Y4 j  ?
0 m, X  ^8 ^" V- W在中国大小银行通过房地产借贷赚得钵满盆溢的时候(现在不行了,但过去多少年一直是这样),外国银行也只能看着眼馋。* R, i  g2 t1 Q# U5 ?2 A

" c6 f" s2 E( C. F2 u* _由于对1997年金融危机的后怕,中国对金融开放把关很严,这也成为这些年欧美最大的怨言。欧美还在继续压中国开放市场。其实,在产品和实体经济方面,已经高度开放了,欧美商品卖不动是他们的问题。但在金融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
. f0 g' L7 Q  I1 p8 e1 z0 y1 C4 H
. f* ?5 Q, X. I! k' C3 F5 [8 ?金融什么时候开放,如何开放,这是完全彻底的中国主权决定,欧美再施压也没用。  b3 O/ r; D! _" S4 @$ y9 G* \' ]
$ l# F" ^$ S% M' k. }. m' P2 V. x
在制造业和商业方面,外资也在等待更加畅通的对民企甚至国企的投资渠道和可靠的投资保护措施。中国近期出台的多个措施和习近平主席在APEC期间与美国商界的互动都有助于疏通外资恢复流入的势头。0 y) \" v& ~( y3 z( z
0 }3 p" T: g/ C) j, b" i  N
外资已经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杠杆了,但依然重要。据报道,外企占中国企业总数不到3%,但创造了16%的税收和10%的城镇就业,跨国公司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依然是有用的。- [9 z( C% {$ b& S# z5 y, B
3 Z& T  T, O; D3 C. s
但外资继续流出在近期可能是延续,直到中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更加友好。外资其实是急于回流中国的。有人戏称,APEC是欧美商界看风向的地方,在等中美共同“批准”,才敢放心投资。9 ~8 p9 _) G/ _. G+ [

6 W* j$ ]& \& q& N/ V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增长极,中国蛋糕还在急速做大,但外资需要能吃得到这蛋糕,才会大量回流。: g" G5 W, ~, M
$ c: N: J9 a; J" h
中国经济正在关键的转型期。中国经济坚持制造业为本,已经完成从低端制造业向中端制造业的升级,突破芯片瓶颈后,AI、量子、通信等方面的势头可以进一步释放出来,借此完成向高端制造业的升级。中国经济体量的进一步壮大也本质改变了中国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阿根廷用人民币偿还美元贷只是开端。这将是世界经济地壳运动级的改变,也是吸引欧美资本的根本原因。2 m# Y3 _. O4 g; W% L& i( j  q* t

2 U1 l* f, k9 e资本家有国界,资本无国界。只要吸引力足够强,资本会挣脱国界,这不是一纸政策就能阻止的。资本是最势利的。: e. y. Z" {* Y! j' S* ~5 w# h2 ^9 e* Z3 h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7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6 + 2 涨姿势
方恨少 + 12
笑羽 + 10
landlord + 12 谢谢分享
住在乡下 + 4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21 05:20 , Processed in 0.03513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