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19|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程技术] 中国工业艰难的崛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604 天

    [LV.Master]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9-12 2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两天在观网受到宁南山和席亚洲文章的刺激,情不自禁地又要做一次右派分子,右在什么地方?就是觉得邓小平改革开放是中国工业进步的重要一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工业成长很好的模式,象运十这样在低水平上成长是很难走到工业顶尖的,它的下马是合情合理的。  `/ ^( k4 S# Y  K* X3 C
    宁南山:上世纪的亚洲钢铁产量竞赛/ R/ w' |% K- |3 M+ b
    席亚洲:“前进,不惜代价的前进”——816工程参观小计
    - A$ M, q/ C1 F$ H# V2 B$ F例子1、宝钢--引进成功的例子,我们上大学,正是国家准备上宝钢,当时宝钢上不上争议很大,整个工程200亿,而当时国家GDP不到4000亿,相当于每个人要掏20元,当时20元正好是我们甲级助学金,足够一个大学生的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好象最终请陈云牵头,陈云想了一个招,把工期适当放长一些,这样国家每年的负担轻些。宝钢投产后,中国钢铁业技术和产量上了一个台阶,宝钢成为中国钢铁业的龙头企业。  L7 u: F# I. }6 X& ^- ?
    例子2、天津大无缝--引进失败的例子,2000年左右,我们学校组织参观天津大无缝钢管公司,这是号称当时引进世界第一流技术,解决我国每年花大量外汇进口象石油套管之类的重要产品的企业,我们看到了象当时国内少见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等先进装备。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天津大无缝完成债转股,将100亿银行等欠债转化成公司股份。接待我们的大无缝科技部副部长激动地说,原来我们的利润根本不能覆盖债务利息,现在债转股后无债一身轻,可以放开手脚加油干了。然而,到2018年左右,有人介绍我的学生去给大无缝做工业视觉方面的项目,给大无缝干活,学生很兴奋,需求分析,技术对接等等都顺利,学生给了一个50万的项目预算卡住了,大无缝说经费太高,学生向我求助,我想了一个方法,学校与天津有联合研发机构,让这个机构出20万,成果算这个机构的。而大无缝还是没钱,问是不是可以把部分产品给介绍我们去的第三方折扣成开发经费,第三方也为难,并不能拍胸脯保证产品销售,这时候我才知道大无缝又进入艰难期了,果然后面大无缝各种资产重组,现在好象归到上海电气旗下了。4 Y. c! B- c# d+ k6 B8 x
    从网上查一下天津大无缝的问题,似乎各种说法都有,什么老鼠仓,什么天津国有大企业通病--不善经营,什么海外投资失败等等。
    / O8 j1 h' A/ ~  C我想了想,从宝钢成功到大无缝失败,除了上述的一些因素外,是不是有一个重要原因,从出生就有问题:宝钢是国家投资,200亿国家出了,宝钢从投产开始就负担很小。而大无缝按商业投资逻辑进行的,建设费用由银行商业机构投资,但在中国,高技术产品价格又不能太高(进口价放在那儿),所以大无缝2000年以前产品利润可能连还贷都够呛。如果说,这是深了一层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那时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很落后,要进口先进技术的装备,就要承受发达国家装备的价格,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要能够符合中国国内的低价格体系,很多时候这是一对矛盾,经营不好就出现天津大无缝这样的悲剧。由此可以得出,中国装备工业如果不能很好消化引进的技术与装备,中国将长期被压制在工业的低端不能翻身。
    # x  o; w6 J5 A) h7 J现在看来,中国高铁制造业就是一个先进典型,当初引进西门子列车及其技术时,中方开价是2.5亿欧元/列,这样的价格西门子开始都没答应。等我们技术上来了,更好的复兴号中车中标价只是1.7亿/列。
    & h0 t; }! x# Z( C% i) A" t$ [- }再看席亚洲的文章,可以看到当年我们核技术落后时的惨状,但不管怎么说,当时下决心去做也是合理的,因为这是保命,多大的代价也要承受。同样到1980年代下决心停止也是极其正确的,邓小平那时判断世界大战已经打不起来,和平(实际是全球化)是世界的主流。中国及时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对中国社会动手术--改革开放来适应甚至引领这个世界潮流。* }6 G' j) x, T3 A) `
    想起当年大亚湾核电站的往事,可以验证上述的产业发展过程,大亚湾核电站投资40亿美元,这么大的投资额,离开核工业的我也是很惊叹,当然除了少量的资本金,建设费用绝大部分是向国外借的,与天津大无缝不一样,在筹建大亚湾核电站时,电力用途就做好分配了,80%输出香港,20%留在广东,我想除了支持香港发展这个政治理由外,可能只有香港的电力价格能够满足核电站的商业投资。然而中国通过引进消化法国核技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另一支核电设计、制造、运营等发展体系。假设如果现在我们再设计新一代核燃料生产堆,以我们现在的装备设计、制造能力,我们的水平应该远远超越816工程处于世界一流的位置上。
      r( Q% t0 U( T' O9 b$ s总的来说,中国装备工业发展,要在过去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大踏步前进,光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是不够的,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水平,更要注意这个过程的市场发展规律,从而在高水平基础上超越别人。; k5 R& @1 w* }6 ~3 P0 D

    评分

    参与人数 23爱元 +202 学识 +10 收起 理由
    山远空寒 + 30 + 5 涨姿势
    嘉洲 + 8
    奉孝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常挨揍 + 10
    石璧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0 11:19 , Processed in 0.04329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