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不爱吱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为什么说中国想复制美国煤改气的成功并不容易i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2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5-3-5 09:12
    这思路好眼熟,电信业也有过类似的建议

    油气改革最快有望上半年完成 “两桶油”合并猜想背后的风向
    作者:王冰凝来源: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15-02-27 20:40摘要: 虽然各方面权威人士都认为两桶油合并消息是个乌龙,但能源领域体制改革确实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公布在即,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作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的重头戏,相关改革方案已在抓紧研究制定,外媒甚至曝出中国正在考虑将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或者将中海油和中石化合并。

      不过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公开表示并未听到此类消息。国资委内部人士也在2月27日告诉记者,目前在系统内部并未听到有关此类合并的消息,而且国资委内部认为按照常理来看可能性为零。

      “对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来说,除非未来在实现了纵向拆分的基础上,才可以探讨横向合并的可能性。”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

      上半年有望双双出台

      虽然各方面权威人士都认为两桶油合并消息是个乌龙,但能源领域体制改革确实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月27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已经成为今年上半年的重点,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最快上半年有望完成。

      “电改方案最快两会前会出台,今年上半年能源领域改革的重点就是电改和油改,随着电改出台在即,油改就是接下来的重头戏。”2月27日,一位接近发改委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此前获悉,去年12月24日,《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新电改《意见》由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等部门牵头编制,于去年7月开始征求意见。

      早在去年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这一要求成为电改和油改破题的最强信号。

      韩晓平认为,新电改方案并不完善,但其重要的意义就是顶着重重阻力迈出一大步,电改本身就是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油气改革此前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随着电改方案落地,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改革重点应该就是油气改革。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有国有石油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最快今年上半年出台,会对现行石油天然气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横向合并可能性很小

      显然,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能将合并的消息,正来源于行业对石油天然气改革的热烈讨论。

      春节期间,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政府经济顾问们正在对石油石化行业各种可能的整合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一种方案是将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另一种方案是考虑将中海油和中石化进行合并。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石油2月25日开盘上涨近4%,最终报收11.23元,涨1.35%;中国石化开盘上涨近5%,最终报收6.09元,涨3.40%。

      但2月25日,吕大鹏公开回应称:“第一,我们内部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事;第二,我们的原则是对传言不做评价。因为是外媒传出来的,他们可能有自己的信息源,这个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然而,此前南北车合并消息被证实,业界纷纷猜测国企改革是不是风向有变。

      “南北车合并是为了避免在海外市场的恶性竞争,但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间并不存在这一问题,而且这两家公司业务侧重点不尽相同,没有合并的可能性。”一大型央企高管这样告诉记者。

      花旗银行则认为,规模不是影响中石油和中石化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以全球标准看,两大石油公司规模已经很大,以市值算,中石油全球排名第二,上游业务仅次于埃克森美孚。此外,我们认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不太可能提高效率,而且,合并还有悖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如果合并,中石油和中石化将占据中国上游石油天然气生产份额的77%、冶炼产品的79%、零售石油的90%。国企改革的一个目标是增进私人参与、加大竞争。两公司合并显然有悖这一目标。

      花旗同时认为,相关研究并不意味着必然会采取行动,2013年,政府研究了建立国家石油管道公司的可行性,但提议被否。我们认为,政府经常会研究改组工业结构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提议会必然有行动,我们认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可能性很小。

      而韩晓平则指出,中石化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生产效率大幅上升,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是中石油不管是国际油价上涨还是下跌,总是在亏损。这样两家企业横向合并,并不能实现1+1>2,还有可能相互拖累,与习近平提出的市场化改革方向逆行;而且两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分别占据上下游,在海外市场也是分别在不同国家发展,并不存在恶性竞争,也没有横向合并的必要。

      “直接横向合并两桶油的可能比较小,改革不可能逆向进行,最大的可能是把两桶油的某些业务板块拿出来重组,比如政府如果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可能会把两桶油旗下的管网部分拿出来合并。”韩晓平告诉记者,但两桶油合并的传闻应该无风不起浪,可能因为近期油气改革提上了日程,这是官方各种研究方案中的一个设想。

      油改重点在解放中石油

      “解放中石油应该是油气改革的重点,”韩晓平认为,中石油掌握着石油天然气领域最好的资源,员工有150多万人,但是其油气产量仅和员工数量仅10万左右的壳牌差不多,生产效率太过低下。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目前中石油掌握着国内主要的油气资源,其中国内67%的天然气资源和55%的石油资源都在其版图中。

      “而且这些都是国内最优质的资源。”韩晓平说,中石油还拥有大量的油气行业最优秀的人才,有最优质的资源和最好的人才,为什么生产效率却最低下,这就是体制的问题,所以解放了中石油,这家企业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韩晓平看来,中石油现有体制已经固化,未来油气改革可能将从外部推进其改革,但真正的改革还要从内部来进行,如果不进行大换血,内部改革将阻力重重,不过石油反腐已经将这块冰山劈开了一个大口子,下一步怎么配置改革力量,还需要政府下重拳。“另外,因为中石油旗下资源太过庞杂,改革应该先从纵向拆分理顺其资源以形成不同的板块,以中石化混改的成功经验来看,中石油当务之急要拆分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像中石化一样抛出肥肉来向市场找资金。”

      韩晓平告诉记者,当时傅成玉在中石化搞混改,拿出来加油站这块肥肉的时候,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强,但实际情况是,加油站握在中石化手心里就是土鸡,抛到市场才变成了金凤凰,给中石化引来无成本的巨资,同时盘活了加油站资产。

      而对于中石化和中海油,韩晓平认为,这两家企业如果合并可能会实现资源互补。

      自从王宜林接替傅成玉成了中海油的掌门人后,业界评价中海油越来越“中石油化”。过去两年,王宜林因为对加拿大石油企业尼克森的收购交易而名声大噪。这笔151亿美元的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笔海外能源收购交易。

      而如今尼克森和过去五年收购的其他海外资产变成了中海油的沉重负担,特别是在油价已经暴跌的情况下。摩根大通称,中海油可能需要对尼克森相关资产减记超过50亿美元。

      “现在国际油价走低,油气改革正是好时机。如果真的要整合国内油企,中石化和中海油合并后可由傅成玉来掌舵,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中石油可以和中化集团合并。”韩晓平认为。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5-3-5 09:12
    这思路好眼熟,电信业也有过类似的建议


    具体怎么改这个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说中石油臃肿,这是事实,个人认为主要是管理水平问题,当然可能提高管理水平不容易,还不如体制直接改革,打烂重来。

    只是我主贴说了,美国体系运作的根本在于土地资源私有制,否则资本肯定有顾虑,资本有顾虑的时候一般会更喜欢短期利益而不会顾及长期利益。那么对于油气行业来说,油气开采对安全性(人员和环境)要求极高,如果放开,监管一定要跟上。

    真的改革,最该担心的应该是中石油那150万员工,因为有提到150员工的公司利润相当于10万员工的国际公司,指向很明确。

    而我个人,乐见改革。。。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0: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5 10:03
    这个调子和柴给我看得很像。国土资源部出品么。

    最近十几年天然气产量中国增量不比美国少太多,与原来相 ...


    韩晓平这个人我第一次认识就是在爱坛,是去年和大家讨论油价下跌的时候知道的,因为我说本次油价下跌主要就是供求导致的。有网友主张阴谋论,为了反驳我,给我看了韩晓平的文章,然后说他是国家能源网的首席咨询师什么的。我还跟人家调侃说我是世界爱吱声论坛首席哈哈。

    后来对他感兴趣了查了下才知道原来他是经常上CCTV访谈节目的,如果你的信息和我这里给的很类似,那就全对了。因为韩晓平就是CCTV御用的能源专家。

    这个人说的很多东西我不是很同意,但他的背景如此,我觉得我应该尊重他这个人以及观点。觉得他应该对上层路线比我清楚多了。

    但是纯技术层面考虑,我觉得他可能不是做技术的出身,甚至都没做过行业的管理,他的很多话太大了,不像是有基层经验的人。。。

    具体背景我倒很想知道。

    突然想起了张召忠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1: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5 11:36
    机电出身的能源专家?难怪觉得不靠谱。


    帖子删除了,觉得人肉不太好,哈哈,大家感兴趣自己去看能源网就好了。

    不查不知道,我现在才意识到,以前看到的很多国内的信息其实都是来自于这样一家非官方的网站。

    国家官方国土资源部的网站(http://www.mlr.gov.cn/kczygl/)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有。

    看看美国的国家能源信息网,http://www.eia.gov/,我想分析中国的能源状况,我一直都是靠美国网站的信息来分析。

    我X!吵吵改制改制,连个像样的官方信息渠道都没有,改了也白改,真想骂政府。这种状况不改变,永远成不了事。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02: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5 12:41
    这两天接触了一下柴的材料来源,那些出了错的地方,包括数量级弄错的,大都直接来自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 ...

    无语。

    如此说来,政府的政策分析人员一定是闭门造车没有来美国真正实地考察过到底美国页岩发展是怎么回事,很多东西只看数据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23: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00:24
    非常草率地扫了一遍,二当家赞同文章思路吗?


    同意的地方是最后那部分,但是不同意的地方是论证过程漏洞太多,或者说太外行。

    比较同意,中石油问题太大了必须需要好好改变一下管理,甚至不惜打烂重来,油服业务必须与其他业务分割,即做裁判员又作运动员确实对推动国内石油行业技术进步有障碍。

    但是,如何剥离具体方式绝对不像文章说的那样简单,如果简单业务分离,私有化,进入市场,然后成立两到三家油服,几家油,油公司项目招标面向全世界企业,那么油服其实很难生存,因为技术力量不够,油服纯粹是吃技术饭的,国家需要些扶植,但这弄不好就又回到老路了。

    而文章中一些论证过程中我不太同意。比如最多不同意地方在于

    垄断造成短缺


    这一部分整个不同意。他说中国天然气地质储量丰富,是因为中石油不开采不作为导致天然气短缺,并使用了美国天然气便宜进行对比。但是中国天然气开采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美国他并没有说,他看到美国现在天然气便宜,但是他没有看到美国在08年之前天然气非常贵,是因为页然气开采导致美国天然气供需逆转才导致现在天然气便宜,而美国页岩气开采的最根本动机并不是因为地下资源丰富,也不是为了改善空气污染(很简单,政治家又这方面考虑,但是开采页岩气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这方面考虑),只是因为那时候天然气太贵了。美国页岩气开采成本单价大概在4美元左右,而08之前几年,美国基本是$8,而且一直在升,在05年的时候,美国政府批准建立几个液化气进口港,但是这些液化气港还没建好,页岩气出来了,这些港于是从进口港变成了出口港。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价格驱动这个普遍的经济规律在支配,没有垄断不垄断什么事儿。

    中国的页岩气开采成本高,具体边界价格在哪里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重庆页岩气的单井价格是美国均价的4倍左右(看新闻,不保证准确性),这个价格当然会随技术进步而降低,但是是不是以现在的国内气价来看算是经济开采?我看玄。另外,重庆那块页岩田大家都知道是海相是地质上最近美国的页岩田的,所以那块实验页岩田理论上是成本最低的。那么,你光说中国页岩气地质储量很丰富有什么用呢?这像是一个懂行的人说的话么?

    美国从2006年页岩气技术突破,到2012年仅页岩气的产量就达到2480亿立方米,中国1949年建国时,还有3个气田在开发,64年到今天,全国的天然气产量仅达到2012年的1077亿立方米。

    这两个怎么能一起比呢。美国是最早开采油气的国家,早在19世纪中晚期在宾州就打出工业用油井,算下来已经几乎150年历史,远远比中国的64年长了吧,那么美国从当年到2006年这是多么长时间跨度上,天然气增长多少呢?

    天然气是靠管道运输的,美国的天然气管道遍布全国,密如织网,直接入户。中国如何比?中国的管道是中石油铺设的,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消费端没有那么多需求,铺管道干吗用?不铺管道开采天然气怎么运出?再有天然气的价格是企业说的算的么?国家把天然气价定得低,企业哪里来的钱铺管道?最后,美国的管道并不是油企来铺的,中石油其实承担的是额外任务,但你是国企你就只能听话。我不是为中石油开脱责任,只是觉得作者这么说只能说他是外行。

    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懒得一个个说了。

    点评

    涨姿势: 5.0 给力: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6-3 23:26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3-7 00:28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4 收起 理由
    nightcat + 8 涨姿势
    晨枫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2-2-8 01:13
  • 签到天数: 171 天

    [LV.7]分神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1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5-3-6 23:23
    我也有这个感觉。除了油服应该单独发展,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同意文中说法。中石油要是有那么多优质资源,有 ...


    一通百通阿

    这样的硬性竞争和南北车一样,最后是同质竞争,是恶性竞争。自然竞争是差异竞争,这是同质竞争做不到的。

    美国两家大油服合并原因正在于此。形势好的时候可以,大家都赚钱,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一旦形势不好,竞争压力加大那就很难共存了。而国内被拆的油服要面临国际油服竞争,形势其实很险恶。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6-3 23:27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 04:30 , Processed in 0.05126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