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朗普的第一个100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0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1-23 22:07 编辑

特朗普雄心勃勃,要在第一个100天里推出好多新政,中国人最关心的是会不会打贸易战,巴勒斯坦人最关心的是会不会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欧洲人最关心的是会不会把欧洲“卖”给俄罗斯了,日本人最关心的是会不会“不管”日本了。大家都有大家的关心和担心,但最关心和最担心的还是美国人。这次大选是现代历史上最撕裂美国社会的。新总统当选第一天,就爆发大规模示威,这是前所未有的。

特朗普是一个异数,在大事小事上打破了很多“规矩”。他的“顶风作案”的做派在大选中为他赢得不少喝彩,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对于现状高度失望,那些“守规矩”的政客带来的是持续的中产阶级萎缩,带来的是华尔街的予取予求,带来的是政治正确压制正常呼吁,“坏了规矩”反而成为引来叫好的反潮流。问题是,潮流出了问题,反潮流不等于就解决问题了。规矩是在时间里形成的,肯定有合理成分,统统一锅端就成无政府主义了,可以爽一时,但要受害好久。另外,特朗普号称要drain the swamp,直译是把沼泽地的积水放干。特朗普这句话很形象。沼泽地里不久臭烘烘的,积水还是害虫滋生之地。放掉积水,害虫无藏身之地了,沼泽地还能变成两田。问题是,特朗普号称代表草根利益,但内阁充满了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有人戏称特朗普不是要把沼泽地的水塘放干,而是要用富翁把水塘填满。

特朗普的理论是:我就是要启用已经赚了大钱的人执政,只有自己赚过大钱,才能帮美国赚大钱,才能帮美国人民赚大钱。问题是,这些富翁的大钱大多是从美国人民那里赚来的,他们本来就是华尔街和“规矩”的受益者,用他们来打破“规矩”,这都哪是哪啊。

特朗普名言“美国第一”,要“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这些说辞他只是叫得响,他不是第一个。90年代时,Lee Iacocca是当红的克莱斯勒总裁,他是美国汽车的救星也是灾星。在60年代,他打造了肌肉车的理念,Ford Mustang一炮打响,以后才有Chevy Camaro、Pontiac GTO的事。在80年代,他打造了Dodge Caravan,开创了minivan的时代,还打造了Jeep Cherokee,这是SUV的亚当与夏娃。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平台共享概念,在克莱斯勒时,从Dodge K car(Dodge Aries、Plymouth Reliant)开始,不仅推出“豪华”版Chysler LeBaron和Chrysler New Yorker,还有加长的Chrysler Imperial与Lincoln Town Car和Cadillac Deville/Fleetwood竞争。K car更是提供了miniva的底盘、变速器和发动机,minivan其实就是K car的座位取消倾斜,“坐正”了,并把后备箱用“方尾巴”包络进来。Iacocca在短时间里取得很大成功,但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很快使得克莱斯勒的技术和产品撞上天花板,90年代后再次陷入危机。

Iacocca和克莱斯勒的问题也是美国经济的普遍问题:在华尔街快速盈利的压力下,制造业公司急功近利,全球化成为捷径,另一个捷径就是产业虚拟化、服务化。追求创意、发掘金手指成为压倒一切的事情,但扎实的基本功就被悄悄丢弃了。但创意、金手指是可遇不可求的,没有多久,新创意、金手指没有来,但基本功丢弃了。美国产品的主流成为暮气沉沉、价廉但物不美的代名词。克莱斯勒在90年代就碰上这样的问题。Iacocca跳出来,在媒体上大声疾呼:Buy American,一时引起不少反响。但经济就是经济,靠的是价廉物美,靠的是比较优势,靠爱国情操推动是违反经济规律的。Iacocca没有成功,也不可能成功。特朗普用口号拉动美国经济,也是一样的结果。当然,作为总统,他比Iacocca有更多的办法,问题是有办法不等有有效的办法。

特朗普要打贸易战的话,中国经济肯定要受到沉重打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是大幅度出超,贸易战肯定是中国吃亏更大。中国正在扩大内需,外贸占中国GDP的比重已经降低到20.2%,2006年时还高达38.6%,1979年则只有6.4%。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是显著的,但外贸也不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中国正在推动的一带一路将进一步降低中国外贸对美欧日的依赖,进一步降低对中美贸易战的敏感度。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外贸对GDP的贡献降低,正是由于中国GDP增速大大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外贸增长落后于GDP增长,经济增长没有收到外贸呆滞的显著拖累,才有这样的结果。有人估计中美全面贸易战将使得中国GDP降低3%,这是言过其辞了。不过印度正在大力发展制造业,试图取中国而代之。印度的努力会形成什么结果不好说,但在特朗普贸易保护的铁幕之下,印度擅长的IT外包和呼叫中心外包业务可能首先受到打击。这些倒是低门槛就业,印度口音的呼叫服务(call center)遭到的抱怨早已不是新闻。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但中美打贸易战的话,美国经济也好受不了,除了直接的贸易损失,还有间接的。美国经济的影响会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强势行业的出口受到沉重打击,尤其是经济支柱IT产业。德州仪器的销售有61%来自中国,Marvell(IT巨头)有60%,高通有57%,Micron Tech有43%,苹果22%,Jabil(商务和工程服务)21%,波音13%。如果算盈利的话,还有其他公司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如耐克、通用汽车、好莱坞电影和各种酒店集团(Wynn Resort的销售就有60%来自中国)。还有农业市场,美国大豆出口有60%到中国。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他农产品方面中国份额也越来越显著。还有更多美国公司以中国为生产基地,产品走向全世界。

第二个方面就是美国人的生活水平,甚至美国人的就业。除了直接向中国出口的相关行业受到贸易战的影响,美国人大量购买中国产品最基本的动力就是价廉物美,美国公司把工厂大量外迁,也是因为外国生产成本更低。用关税迫使中国产品价格提高,人为压抑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长远是有可能提高美国产品的竞争力的,但在短期的直接效果是美国市场价格升高,居民和商家购买力降低。奥巴马对中国轮胎征收反倾销税,最后结果轮胎市场整体受到压抑,使得4000人失业。这还不光是针对中国的。特朗普现在和美国汽车工业叫上劲了,Bloomberg统计,如果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美国(还包括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日本、德国)汽车工厂统统迁到美国,美国可增加22000个工作岗位,但更高的价格压抑了美国市场的购买力,最后将造成35000人失业。

特朗普要增加就业,这是所有美国总统都在做的事情。过去的想法是发展强势行业,但大量“低素质”人口的就业成了问题。在特朗普时代,强势行业还会继续发展,但这里要么需要“高素质”人口,美国现在的基本教育现状无法提供足够的数量,实际上工作岗位还是被大量移民占据;要么就是被自动化大量取代。特朗普只有大量恢复曾经被视作夕阳的弱势产业,才可能大量吸收就业,但这在美国基本劳动力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将全面推高生活成本。最后,增加就业造成的消费力提高与产品与服务价格提高造成的消费力压抑就成为一场竞赛,特朗普有没有这个时间看到这个大趋势最终向有利方向发展是一个大问号,而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很多都是“等不起”的,尤其是低收入、就业压力大的,急等着诺言兑现呢。最大的问题来自内循环的经济体系在本质上是不能健康发展的,高度保护主义的老欧洲国家就是例子,如果没有接纳进来的东欧和南欧“处女地”,欧盟的增长早就触顶了。即使有东欧和南欧的“处女地”和德国的借贷消费,欧洲经济现在还是走进了死胡同。特朗普搞保护主义,只能是同样的出路。

但在此之前,美国经济已经遇到问题。在高成本压力下,美国产品的出口就不要指望了。如果苹果生产全部转移到美国,只有最坚定的海外果粉才会继续追捧,苹果本来具有的“高大上但依然接近平民”的定位就荡然无存了,除非苹果在美国和海外维持两条平行的生产体系。问题是,海外苹果如果质量、性能与美国苹果没有差异,除了用信念支持“买美国货”的人,更多人很难不受廉价海外苹果的诱惑,有可能出现30年代禁酒以来最大的走私潮,带来一系列问题。

但这还是后面的问题。现在,特朗普面对高度分裂的美国,就职第一天就面对的大规模女权游行。小布什上台也有普选票不过半的问题,但还没有遇到过这样规模的公众反对。特朗普还和媒体高调对抗,指责媒体对就职仪式的报道偏颇、不诚实,媒体则高调回击。这样的高调对抗看来会持续,这对凝聚民心、降低族群冲突不利。特朗普或许不在乎,但他需要国会的支持,才能展开很多新政,而分裂的社会代表分裂的国会,特朗普会和国会激烈争斗。国会共和党有多数,但国会共和党并不站在特朗普一边,只有对两家一致的事情,国会共和党才可能用多数席位强推。对于有争议的事情,国会共和党并不为特朗普两肋插刀,现在艰难的内阁任命过程就是例子。还有就是美联储,特朗普对于美联储没有干预权,耶伦的任期要到2018年,她作为美联储理事的任期更是要到2024年。如果美国GDP增长率真的像特朗普说的那样达到4%,那美联储绝对要提息,甚至可能一路提到4-5%的正常水平,否则美国经济的泡沫就要达到不可收拾的水平。那样,美国国债的年息就是美国财政的沉重负担,而国会共和党从来就对债务视若世仇,特朗普要提高债务极限会很困难,增加军费、举债基建等都是大问题。

特朗普有很多宏图大计,要在前100天就干出大事业来,但他首先要面对的是执政力的问题。自己的营盘乱成一团糟,是没法出征的。然后是新政的短期伤害问题,要是这里过不了关,可能等不到后面的长期效果就要偃旗息鼓。奥巴马上台时,也要整顿华尔街、再工业化,结果8年了,一事无成。但奥巴马至少在上台时是普天同庆的,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他的Change。以前已经提到过,特朗普是顶着两党的反对上台的,他的共和党身份是骗鬼的。要是他走错哪怕一小步,都会有不计其数的人等着下绊子,等着落井下石。特朗普信心满满,要当8年总统,真不好说呢。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25 收起 理由
tanis + 2 伙呆了
王不留 + 4 淡定
mezhan + 2
齐若散 + 6 淡定
方恨少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7-1-23 21:27
美国的制度是三权分立。在国内政策领域,国会的权力要比总统大。如果和总统处在对抗状态的话,总统很难办 ...

问题是:美国的问题始终都在国内,外交上有所作为还是无所作为,都不改变这个现实。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对于美国更是如此。

不光特朗普,哪一任总统都有足够的权限打贸易战。如果克林顿和小布什还说得多、做的少,奥巴马已经在做了,而且做得不少。丝毫不改变美国经济已经没有因此得益的现实。特朗普打贸易战的话,除了过把瘾,对他的政治基础没有帮助。

点评

给力: 5.0 不能同意更多: 5.0
给力: 5 不能同意更多: 5
  发表于 2017-1-25 07: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2: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MacArthur 发表于 2017-1-23 22:14
"Drain the swamp” 还有一层纸面上的意思 -- DC这个地方以前就是一大片沼泽,可以说整个华盛顿特区就是建 ...

五角大楼drain了,军工公司还怎么过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13: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1-23 23:40 编辑
Dracula 发表于 2017-1-23 22:43
我是盼着Trump在外交领域里无所作为,他的一些想法,比如同中国进行贸易战,搞垮北约等,我觉得是能导致 ...


中美很可能爆发贸易战,但深度、广度和延续时间不是特朗普能决定的。如果美国受到实质性伤害,而美国的目的没有达到,别人就会帮特朗普决定了。贸易是总统特权,但总统不是特朗普想当就铁定可以继续当下去的。中美会打贸易战,但扩大到热战的可能性非常低。战争不符合中国利益,美国也有足够力量阻止战争。美国不是特朗普一个人说了算的。

这么说吧,如果特朗普在国内事务上一事无成,而在外交上到处放火,最后烧到美国自己了,他自己会被burned alive。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1-24 08:29 编辑
Dracula 发表于 2017-1-24 05:33
英国脱离欧盟,专家都公认经济上会受到很大伤害,尤其是金融业这一英国支柱性产业会受到极大打击。现在不 ...


Brexit与中美的问题不可比。May在打赌:Brexit会倒逼欧盟深度改革,甚至解体重组。希腊危机之后,欧盟改革的呼声不断,但被接连的bail out压下去了,拖下来了,就像华尔街改革和日本改革一样不了了之了。Brexit才是狠的,欧盟可能不得不改革了。

就军事上而言,在台海,中国主动;在南海,美国主动。但台海有明显的战争“胜利品”,南海没有,除非把那几个岛礁算上,真打起来了,谁都守不住的,换美国人也一样。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有打起来的可能性,在南海不可能,除非中国或者美国主动攻击对方舰船,但那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萨拉热窝的时候,各国早都在摩拳擦掌了,等着清算历史老账,而且认为战争会速战速决,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结束,没有萨拉热窝也会有其他导火线。现在不是这个情况。美中民间可能有各种叫嚣,但决策层次对于战争的深度和烈度是清楚的,战争意外爆发的可能性不大,意外擦出火花了也是可以歇火的。

当然,对这样的危险要经常讲,讲多了,认识清楚了,才不会演变成现实。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1: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7-1-24 09:55
英国都退出欧盟了,欧盟是不是深度改革和它有什么关系?那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吗?本来工商业还有很多人希 ...

英国要是soft leave真是会把英国置于不利的谈判地位,无欲才能刚。英国最好的在于诱发欧盟自我解体,这样大家从一张白纸开始。这才是欧盟改革与Brexit的关系。

萨拉热窝的时候,欧洲远不是“和平了100年”,40年前的普法战争是一战前夜德法仇恨很大的部分,法国为了报仇,把英国拉下水,这是一战迅速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德国的统一战争遍及整个中欧,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更是英德矛盾的根源。这也是欧洲nation building阶段的高峰,谁都想把自己的nation打造得更大一点,民族主义情结高涨。这和现代东亚有可比之处,但也有太多不可比之处。最大的不可比之处在于域内强权的实力对比失衡,而不像一战前夜列强的实力互相可比。美国作为域外势力,可以作为离岸平衡手,但不能挑起事端。

你说的这些大学生或者中产阶级的回答是value judgement,这都是不考虑代价的意向。要是跑到台湾问多少人愿意独立,没有代价的话,估计会有很高比例要独立,但考虑代价就不一样了。你说道的这些大学生和中产阶级对于代价没有理解,这样的回答不足为奇。而且这样的回答不是现在才存在的,好多年了,克林顿时代就是这样。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然后203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师傅 发表于 2017-1-24 11:02
现在问题是Echo Chamber Effect很明显,左面从这两天看对失利一点反省都没有
而川普和他的支持者无论发生什 ...

情绪化的时候,“我就是不信,你能把我怎么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就试一下吧,否则总是不甘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3: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holycow 发表于 2017-1-24 13:04
老床认为他的反全球化是movement, 不是campaign,是从英国脱欧以后开始的一个世界潮流。所以他会输出革命{: ...

时间倒流30年,他几乎必定会成功,因为美国是世界的绝对经济中心,美国说反全球化,世界上就没有全球化了。但现在多出来一个中国,问题就复杂多了。另一个问题是,真要时间倒流30年,又没有必要反全球化了。正是因为全球化的结果偏离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才反全球化,而本来按照设计,美国应该是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3: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Dracula 发表于 2017-1-24 11:38
Teresa May的讲话宣布的是英国谈判目标。已经把控制移民作为最重要的priority。这和留在single market不 ...

希腊危机之后,欧盟的出路在于解体重组,重造coalition of the equals,这是对single market和移民控制一石两鸟的解决办法,也只有这样的新欧盟才有可能与英国理顺Brexit后的关系。在此之前,英国退出single market对英国和欧盟是两伤,把金融转移到法兰克福不解决问题,就像TG想把香港金融转移到上海一样,这事情不是政策就能决定的。

中美贸易战的后果要是比Brexit还小,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早打了。他们或许信奉自由贸易,但不是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克林顿围堵不成,才转向congagement的;小布什一上来就宣布中国不是战略伙伴,而是战略对手;奥巴马的动作更多。但只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与中国的贸易战就打不得;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短时间的话就是比谁能憋气的时间更长,长时间就回到基本经济健康状态了,美国并不占优。经济的短期负面效果还不至于使得特朗普burned alive,我是说他要是还在外交上四面放火,加上国内社会经济没有起色,那就是时候了。他要是一事无成,坐满四年没问题;要是四面树敌,要不了两年就要现颜色。

历史的作用不是用来重演的,而是用来借鉴的。判断什么是可比的,什么由于微妙差异而实际上不可比,这是艺术。没有谁敢根据历史就拍板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4: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1-24 14:46 编辑
Dracula 发表于 2017-1-24 14:25
英国超过半数的贸易是同欧盟。而且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托于欧洲经济。single market对英 ...


保护主义问题:大多数民众并不知道保护主义意味着什么。我周围很多同事,包括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也意识不到保护主义的实际含义,他们甚至有意无意地买fair trade的东西,buy local。他们认为这是在保护他们认为需要保护的东西,却忘记了他们购买商品的主体依然是来自于自由贸易。比如说,汽车买的是VW和Subaru,而不是GM、Chrysler、Ford。这样的人很多,也是“保护主义成为主流”的基本背景。对于这样的情绪化而不是理性主流,只有让情绪宣泄出来,显示出情绪化思维的恶果,才能是理性回归。

如果说保护主义是现在的主流的话,围堵中国在美国朝野从来都是主流,自由贸易又不是非要同中国。印度取代中国我在90年代初刚开始工作时,公司里高层就对此很起劲。意识形态和情绪不能代替经济规律,中美经济交流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绝不是美国善意的结果。要情绪性地否认这一点,还是那句话,只有让事实唤醒了。

民粹主义之所以不同于民主,成不了政治主流,正是因为民粹主义是以情绪性思维为基础的。可以在一时一事上成事,但不能持久,因为社会最终会回归理性的,否则这就不是人类了。

另外,对于当前美国的民粹主义,大选使得“沉默的一半”发出了声音,但这不等于“喧闹的一半”会就此沉默。特朗普要顾及支持他的一半,也不能罔顾不支持他的另一半。这就是check and balance的作用。不能物极必反,跟着被民粹弄糊涂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然后203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1-24 16:48 编辑
Dracula 发表于 2017-1-24 15:15
普通人对保护主义的理解很朴素。就是工厂从美国迁到中国,工作也就到了中国,美国工人的利益当然就受到了 ...


伯爵呀,我怎么觉得你被特朗普的当选弄的惊慌失措了呢?大选表现出来的民粹主流是不能长远主导美国政治的,尤其在保护主义这个方面。保护主义经济相当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美国早已超过这个阶段,要倒回去都不容易。朴素直觉是一个方面,“硬道理”是另一个方面,而且“硬道理”最终要赢过朴素直觉,否则就不是“硬道理”了。

特朗普有一个窗口期(6个月到两年),很多人会按照直觉给他这个窗口期,他要在这个窗口期里扭转美国几十年来的积弊,这是比里根时代要深刻得多的社会经济改革,但又是比里根时代不利得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除非他拿出惊人高招来(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他从来都没有公开过他在经济上到底有什么具体招数),我看他这个窗口期内连摆平内政都做不到。特朗普退出TPP,重弹NAFTA,退出巴黎协议,而中国结果全球化和“进步”的旗帜,这是TG历史上第一次占据“道德高地”,代表进步,尽管TG从来都标榜自己代表进步,但在国际上时时处处被敲打,这是事实。特朗普把这个位子让出来了,这对美国政治和Pax Americana的影响不可忽视。

Tillerson在参院外交委员会过关了,但所有10个民主党议员统统反对,所有11个共和党议员统统赞成,这样才通过的。Mark Rubio本来是不赞成的,他的一票对Tillerson过关是决定性的。参院全体投票即使还按照党派划线,估计也不至于这么勉强,但这是一个很大的兆头:在重要政事(内政加上国会有权的外事)上,两党恶斗至少不比奥巴马时代差,这对特朗普启动大刀阔斧、争议性强大的举措是很大的牵制。总统权限之内的事情不等于总统就可以“随性”去做。奥巴马在最后一个星期做了多少想做8年而做不得的事情?特朗普没有比奥巴马多几个脑袋、多几条臂膀,不会一切照旧,但天塌不下来。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然后203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97 发表于 2017-1-24 22:30
有没有这么样的可能性,中国为了内政的需要打一场,79年的越南就是一个列子。邓当年有困难控制权力呀。 ...

不可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3: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SkyWalkerJ 发表于 2017-2-13 23:07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Michael Flynn辞职了。因为跟俄罗斯大使通电话讨论对俄制裁并刻意隐瞒此事。
这事闹的,川 ...

是啊,这件事还在继续发酵,看最后影响到哪里为止。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22:36 , Processed in 0.05814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