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ejin77 于 2017-5-27 10:03 编辑 # G; F7 z7 U6 g2 y0 h# M. L , \' V- ~2 i9 U. }理想主义者的炮灰情节——《人民的名义》读后" y9 I, o2 ?1 i
, f ?$ G: l8 Q7 t8 O反腐主旋律的《人民的名义》已经达到了现象级的火热。本来从头看的时候期待中国纸牌屋的我找来了小说,提前看了一下大结局和故事。看完之后,这个周梅森的号称以部分自身经历(股权纠纷)为蓝本讲述的故事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反腐也罢,官场生态也罢;在这层主旋律的外衣下面似乎还可以解读出一些不同的东西。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人传统的理想观念也都开始随着经济基础快速落差而快速变化。所以不管是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还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捞钱理想,甚至是胸怀宇宙的道家思想都百花齐放的在电视剧中呈现了出来。而这些其中最火的是一个最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李达康,下面也就来说说这个理想主义者吧。电视剧还没有演完,我有幸先看到了小说的版本,所以也算是读书笔记吧。: z h' u! h# f" I& H
1 Y: n. y! Q O/ N8 l
小说之中,李达康的形象无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改革者形象。从80年代开始,改革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主题词。也不停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改革人物,而这些改革人物又以描写官场人物的作品最有代表性。李达康形象的滥觞似乎就在于此。年纪大一点的朋友们说起《新星》里李向南的形象应该也还是耳熟能详的。在80年代后期,这个改革派的县委书记形象如果简单地映射一下,是不是能看到李达康当年在金山县任上的影子。虽然已经转型骗子神医和婚姻育儿专家的柯云路绝对不如人民的股神周梅森拥抱时代的手法,但是不得不说,三十年前后的人物线索是有影子的。李向南和李达康,隔着三十年的岁月依然可以感觉出相同的改革者的热血情怀。理想主义者的热血让这两个人在前后的传承上看起来无比自然,今天的李达康正是昨天的李向南;而昨天的李向南也许还要经过千难万险的跋涉才会变成今天的李达康。然而,今天并不是为了比较李向南和李达康;想说的只是理想主义者的炮灰情节。毕竟没有炮灰做翅膀,理想主义者情怀的蝴蝶是飞不过欲望的沧海的。 : }; c3 l( ~' V 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