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古到今的军队是怎么洗衣服的?(转)

热度 14已有 1519 次阅读2017-1-8 21:51 | 衣服

古代没今天的肥皂、洗衣粉、洗衣液这些的洗涤用品,但古人自有办法,最原始的招数就是机械除污,也就是把衣物湿透,然后用持棒猛击,靠打击使水流动,以冲 击力清除掉污渍。渔船上水手也曾有过这种方法——把衣服装进网兜,用绳子系住,放进螺旋桨激起的尾流中,过一段时间再拉起来,用淡水漂洗掉海水后就干净 了,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种办法无需化学物质,绿色环保,简单粗暴,东西方都不约而同的发明并使用过,直到今天还能某些农村地区看到这种天然洗衣法。靠机械力洗衣对付不了油、 血、奶之类的污渍,在没有现代化学工业的古代,人们还是能找到天然的“化学产品”来把衣物洗干净。草木灰在肥皂出现之前是一种常用的去油用品,因为其中的 主要成分是含有溶于水后呈弱碱性的碳酸钾(K2CO3),东西方的人类都从生活经验中发现了这个事实。除此之外,天然的碳酸钠也可以有同样的用处。

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利用皂荚、猪胰脏来洗衣服的方法,动物的胰脏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因此有去污作用,功效类似后来的加 酶洗衣粉。但猪胰脏不便使用和保存,于是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澡豆”——将洗净的猪胰研磨成糊,拌以豆粉和香料干燥而成,大豆中的皂甙和卵磷脂能起到加强洗 涤和乳化起泡的作用。到了明清时期,工艺进一步发展为将猪胰、砂糖、天然碳酸钠、猪油和香料研磨混合,加热到40℃压制成型,这就是“胰子”,其中的猪油 被脂肪酶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这已经比较接近于现代肥皂了。


古 罗马时期用来洗衣服的东西之一可能大家想不到,竟然是尿——工人们会把衣服装在灌满尿液的盆中,然后在上面踩。这种奇葩的洗衣招数并非没有道理,尿中含 氨,与空气发生反应形成的氨水能起到漂白作用,可以洗掉衣物上的污渍,由于用尿成了一个产业,罗马甚至为此而征税。不过,要达到漂白的效果,事先还得将尿 液静置几周,以使氨水达一定浓度。这个过程自然是臭不可闻,但直到英国都铎王朝时期,都还在用这种方法来漂白,虽然有用,但实在是太恶心了。假如你不小心 穿越回到罗马时代,跻身于壮观的军团之中,一定会被不可描述的气息放倒……。


在中国古代军队中,洗衣服这种活多数是由妇女来完成的,那些随 军的洗衣妇基本上来源于罪犯的家属,她们不仅要负责洗衣做饭这些杂役,同时往往还要充作营妓,战争时还经常会沦为双方的泄忿对象,命运往往是非常悲惨的, 历史上的其它各国军队中也多少会出现类似现象。到了近现代,随着人类社会日渐文明,虽然为军队提供后勤服务的女性仍然存在,但把随军妇女视为奴隶的现象已 经渐渐消失了(鬼子除外)。


**************************************************************************


▲南北战争中的女工,她们主要的任务是洗衣服,干这个活并不轻松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例,在联邦军队中,就有不少随军女工,通常一个连队配备4名,根据美国在1802年通过的一项法案,这些女工拥有军事人员的身份,跟士兵一样能得到食物配给,这是一种进步的象征。


▲自制的肥皂,简陋的洗衣条件


虽 然身份有保障,但实际条件还是很艰苦,她们往往要挤在简陋的临时棚屋里,冬天要在房屋周围堆上稻草来保温,需要自备水壶、斧头、水桶和洗衣板,从附近的山 泉、湖或河流中打水洗衣,通常还得用木灰和猪油自制肥皂(跟中国传统工艺差不多),有条件时也能购买到成品肥皂(宝洁公司就是在南北战争中靠给军队提供肥 皂和蜡烛而大赚发家),洗衣的费用也会因为肥皂的成本而不同,通常的价格是50美分可以洗两件衬衫 + 两条内裤 +两双袜子。


她们还得自己砍柴升火,因为热水洗衣的效果会更好,但需要十分小心,如果手被弄出了伤口,在经常要接触水的情况下,依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可能会因感染而 死。通常一名洗衣女工要负担为二十多名士兵洗衣的任务,靠纯手洗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不过她们挣的并不算少,每月大概有40美元的收入,而当时一名士兵 的薪金大约为13美元。


由于跟军人们长期相处,难免会日久生情,所以有的洗衣女工会嫁给士兵或军官,直接变成军属了。除了洗衣这项主业以外,她们有时还要兼任接生婆、护士甚至厨 师的角色。有些士兵因为不愿意支付洗衣的费用,就自己动手解决,或者因为受伤、患病而不能操练战斗的人也会选择为战友洗衣服来挣钱(前提是得能动弹),这 样一来他们就成了“洗衣男工”。


一战中英军的流动洗衣房

从南北战争到一战这一时间段中,洗衣机已经被发明了。在一战时期,为了给参战军人提供相对卫生 的条件,协约国一方首先出现了野战洗衣房,由两个单元组成,一台车装载洗衣机,另一台车则用蒸汽机发电提供能源,这种想法挺好,但因为糟糕的运输条件以及 参战人数实在太多,前线的士兵几乎享受不到这种洗衣服务,猫在战壕中的士兵们基本上就是一身衣服穿到死或坚持到轮换休整为止,卫生保证不了的结果就是超过 90%的人患有各种疾病。



在二战中,美军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将洗衣设备设计得更为轻便,甚至可用飞机运送到前线,使美国大兵们尽可能有换洗衣服的机会。


当然,条件不便时,大兵们也只好自己动手了。当撤到后方休整时,美军的妇女志愿队也会承担起这个任务,算是继承了南北战争时洗衣女工的传统。


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大兵又回到了手洗模式,大概是因为实在太热,换得勤,已经等不及后勤单位来洗了,索性自己解决——没桶怎么办?拿弹药箱顶上……。


到了现代,野战洗衣装备已经普及于各国军队,成为后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发达国家均拥有自己的野战洗衣设施,这也是保证卫生的重要环节。




膜拜

鸡蛋
14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齐若散 2017-1-9 01:46
这篇有点意思。

我们知道的国内在洗衣机之前洗衣服就是用棒槌,也即你前面说的机械力去污。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7 00:14 , Processed in 0.02661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