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中国系列之殖民地传统

热度 10已有 542 次阅读2012-5-13 20:06 | 传统, 殖民地, 中国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勋爵中国见闻录中对清朝士兵的描写:

在镇江,等待着他们的是声势浩大的军事操演。但是,马戛尔尼注意到城墙濒临坍塌,这种景象与2000多名士兵随着音乐声在旌旗下接受检阅的场面形成对照。兵士的装备如何呢?是原始的弓和箭,戟,矛,剑。他们戴的头盔从远处看像金属那样闪闪发光,然而人们怀疑它们是用涂了漆的皮革,甚至是用经过烧煮的纸板制成的。五颜六色的制服、衣冠不整的形象丝毫没有一点尚武气派;软垫靴和短裙甚至给士兵们添上了女性的色彩。

王大人明确指出,这种华丽的装束只是“在重大场合里”才从衣柜里取出。而对于作战来说过于笨重的钢盾牌也只是用于炫耀而已。马戛尔尼很想从近处瞧一眼。他遭到拒绝:这是防务秘密……

不必挖苦了!天朝的军官们不开玩笑:他们护腿套上的扣子一个也不少。指挥队伍的王炳总兵给朝廷写道:“其经过各营汛墩台并兵俱一律整肃威严,该贡使及随从人等俱甚安静。”任务完成了。

英国人非但没被吓倒,他们还认为获得了能在这里轻而易举地登陆的证明。英国人对示威演习作了如此肯定的结论,以至为半个世纪之后他们在有些地方遭到英勇的抵抗而感到意外。


为什么宁肯用这种粗劣的火枪而不用在欧洲普遍使用的精制步枪呢?巴罗向王大人提出这个问题。这位武官回答说:在西藏,步枪显得不如火枪有效。巴罗反驳道:“问题在于兵士们没有养成不将枪管支在铁叉架上的习惯。”但他不抱幻想:“偏见是根深蒂固的。”


不够威武的军人


王大人和乔大人解释说:这支到处可见,存在于中国之中的军队有100万步兵和80万骑兵。巴罗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两位官员是分别说出相同的数字的。他们估计全国人口为3.3亿,国家的年收入为5000或6000万英镑,其中1000万进入鞑靼皇帝的银箱;800万用于军事开支。这笔钱足够维持以上数目的军队了。


如此精确的数字使人感到惊讶。然而,今天从各方面来看这些数字是准确的。如果说清国的官僚机构意识到在乾隆统治时期人口翻了一番,难道它会看不到贫困化和爆炸的危险吗?它拥有准确的数字——它仍保持一成不变?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是法国的12倍,农业产量也比法国高得多,贸易结算总有盈余,马戛尔尼就不再认为两位陪送官员是在夸大其词了。


但是,战争远不是这支军队日常关注的事。除了分布在北部边疆沿线和被征服的省份内的鞑靼骑兵外,天朝的兵士担负着警察和司法的任务。他们有时当狱卒,有时管船闸。在另外的地方,他们征收税款或看守粮仓。总而言之,他们是为民事机构服务。还有的在路边、河流和运河沿岸站岗放哨。“这些兵站每隔三、四英里便有一个,驻守的士兵从不超过6名。”


一句话,这些士兵与其说是军人,不如说是民兵——同满族的“旗”不同。皇帝甚至拨给他们一小块地。他们在当地结婚。“除了在重大场合身着制服外,他们平时穿得同普通百姓一样。他们更多是在和平时期起作用,但缺乏战争要求的勇气和纪律。”


这些兵士要对自己的制服和马匹负责,他们还得考虑自己和家人的生计,他们的饷银是不够养活家人的:他们更像农民而不像军人。巴罗见到有的士兵拿着扇子而不是火枪向特使致敬。他们有的坐着,有的蹲着,直到当官的命令他们起立。“当我们突然出现时,他们便匆匆忙忙穿上制服。但穿上制服后,他们更像是要登上舞台而不是去进行军事操演。”


一条同鞑靼帝国同样古老的谚语既说到了大兵的作用,也说明了他们不受尊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一个武装的小民族


打仗时,皇帝并不指望这些平庸的“钉子”,而指望他的满族的“旗”——马戛尔尼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这些战争机器的资料。什么样的战争机器呢?在17世纪初由满洲酋长努尔哈赤组织的部队,他们用各自军旗的颜色来区分:黄旗、蓝旗或红旗。满族人被编入这些“旗”中。这些“旗”遍布全国战略要地,任务是为汉人的军队配备军官。同欧洲封建贵族一样,“旗”中的世袭成员被免除一切劳役和捐税——除了杀人。


“旗”是政权的精锐部队,但同时也是一个武装起来的民族。一个非常小的国家:30万满人控制着3亿多汉人。无论是罗马,还是亚历山大,或是西班牙,都未能做到这一点。正是除了英国人在印度这情况外,人们见到过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如此不合比例——1比1000——的吗?每个“旗”由一名鞑靼——满族将军指挥,它们是这种统治的工具。所有满人均是士兵。况且他们无权从事其他职业——如工匠、农民,而尤其不能当商人;但是当官则可以,那是为同一个君主政权效力.


英使马戛尔尼关于清朝满汉区别的记载:


在英使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停滞的帝国》一书中,强调:"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清朝鞑靼皇帝却在时刻关注着这权力的诞生地"。


   东方与西方在这问题上是不同的。"在欧洲,不论是波旁王朝还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登上那不勒斯或西班牙的王位都无关紧要;君王完全与西班牙人或那不勒斯人同化。"汉诺威人一旦掌握英国王权,他们就不再是德国人了。相反,亚洲的君王"念念不忘自己的祖根"。"两个世纪过去了,换了8个或10个君主,但蒙古人还是没有变成印度人;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爱新觉罗。弘利变成一个中国人"。
  

   鞑靼人说笑话总以汉人为靶子。"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汉人说笑话,那些年轻的鞑靼王子就会兴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脚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听到把鞑靼妇女的木底鞋比作汉人的帆船时,他们就恼火。"赫脱南发现"地位最低的鞑靼人,在服从汉族官员时也会表现得十分勉强"。
  

    巴罗记下了别人对他说的一段心里话:"圆明园内年轻的王子们谈到汉人时总报以一种极大的蔑视。一位王子见我想学汉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鞑靼语比这要高尚得多。他不仅答应给我识字课本和书籍,而且还要亲自教我。"

  
   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汉族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京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在内)无论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满人:要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 


  鞑靼皇帝


   在热河,满族鞑靼皇帝从他们祖先的传统中汲取营养。清国是靠赠送女人的联姻来控制帝国的:一是司武的鞑靼世袭贵族,二是通过科举考试录用的汉族文职官员。我们这批英国人在鞑靼中心逗留时,对这种延续了3个世纪的奇特现象比别的游客更印象深刻。


   马戛尔尼接见过一个名叫博达望(音译)的年轻鞑靼贵族,帽子上饰有红顶子和双眼花翎,他自豪地谈到了本朝的来历。按他的说法,皇上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直系后代,元朝征服了中国,并统治了一个多世纪,后来被明朝推翻。同马戛尔尼一起被宴请的鞑靼亲王都是各部落首领,他们都能招兵,称之为"旗"。
  

   满洲鞑靼皇帝打仗时爱用弓。马戛尔尼写道:"当我告诉他们,欧洲人已放弃了弓而只用枪打仗时,他们显得十分吃惊。鞑靼皇帝:乾隆爱用的武器也是弓。"在奔驰的马上射箭,比下地放枪更加令人激动。高贵的武器打高贵的猎物。猎人与猎物的运气是相等的。


膜拜

鸡蛋
4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回复 楚天 2012-5-13 21:35
"有的士兵拿着扇子而不是火枪向特使致敬"...有范儿!
这满清真是不堪回首
回复 李根 2012-5-13 23:01
清朝的时候中国整个就是一全殖民地全小农经济社会啊。后来从殖民地进化到了半殖民地半小农经济社会     
回复 gordon 2012-5-13 23:22
李根: 清朝的时候中国整个就是一全殖民地全小农经济社会啊。后来从殖民地进化到了半殖民地半小农经济社会           ...
本质是从罗马奴隶制专为封建世袭,然后整个社会停滞了。
回复 coo 2012-5-14 04:16
最搞的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把一些落后的过错都归结于外来文化的侵略。其实真的搞了中国土地也就是俄日两个邻国。而且这都是发生在日本接受了外来文化而崛起之后。
LOSER总是抱怨。
回复 gordon 2012-5-14 05:58
coo: 最搞的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把一些落后的过错都归结于外来文化的侵略。其实真的搞了中国土地也就是俄日两个邻国。而且这都是发生在日本接受了外来文化而崛起之后 ...
都不是啥好鸟,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解决,直到胡适的到来。
回复 coo 2012-5-14 06:07
gordon: 都不是啥好鸟,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解决,直到胡适的到来。
跟邻居日本比一下,差距太明显了。中国人就是一群拿现代武器的猴子而已,打不过还老怪武器落后。
修内政才是文明强国之路
回复 gordon 2012-5-14 06:40
coo: 跟邻居日本比一下,差距太明显了。中国人就是一群拿现代武器的猴子而已,打不过还老怪武器落后。
修内政才是文明强国之路 ...
没有太好的办法,日本国家小,船小好调头,中国要想改,谈何容易啊。

所以说,胡适伟大嘛。
回复 coo 2012-5-14 06:51
gordon: 没有太好的办法,日本国家小,船小好调头,中国要想改,谈何容易啊。

所以说,胡适伟大嘛。
也不只是船大的问题。还是当政者的智慧问题。执政者都好术,而非政治开明,官吏勤奋。
回复 gordon 2012-5-14 06:55
coo: 也不只是船大的问题。还是当政者的智慧问题。执政者都好术,而非政治开明,官吏勤奋。
执政者能力过强不是好事,就是把“太阳王” 路易十四 找来,还是摆脱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

压根就不是龟兔赛跑,兔子睡觉的问题,就是兔子睁大眼睛使劲的跑,也跑不赢。
回复 coo 2012-5-14 07:15
gordon: 执政者能力过强不是好事,就是把“太阳王” 路易十四 找来,还是摆脱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

压根就不是龟兔赛跑,兔子睡觉的问题,就是兔子睁大眼睛使劲的跑,也 ...
其实是人的问题。把中国的底盘都给日本,让日本人来经营,肯定比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经营的好。说白了,中国的历任统治者没有很好的管理国家的能力。
这些话很伤中国人的自尊,可是认识不到这点,中国永远强大不了。
回复 hp_ice 2012-5-14 08:47
coo: 其实是人的问题。把中国的底盘都给日本,让日本人来经营,肯定比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经营的好。说白了,中国的历任统治者没有很好的管理国家的能力。
这些话很伤中 ...
至于这个,我觉得让同样的政策在10个人里面执行和10000个人里面执行的难度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至于日本,他们得先学学权术,省得再像30年代一样,大好的局势下被少壮派逼的整个翻盘.
回复 coo 2012-5-14 08:59
hp_ice: 至于这个,我觉得让同样的政策在10个人里面执行和10000个人里面执行的难度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至于日本,他们得先学学权术,省得再像30年代一样,大好的局势 ...
少壮派改变不了对米作战的决定。这个不是下克上的结果。对华战争扩大化,是少壮派引导日本政府的。说白了,日本人干了一把豪赌,结果输了。否则现在,世界的老大是日本,而不是米国。
回复 石璧 2012-5-14 13:58
清史基本就是一部汉族丢人史
回复 gordon 2012-5-14 14:17
石璧: 清史基本就是一部汉族丢人史
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世界都是如此,清史没有什么特殊的,当然也自然没有什么丢人的。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2-5-15 18:23
gordon: 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世界都是如此,清史没有什么特殊的,当然也自然没有什么丢人的。
+1
一定要用自己落后的时候来和人家全盛时来比,是不可能有理智的结果的。
我还是喜欢葡萄的那句话:“活下来的人,才能有可能证明自己”,我们活了几千年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1 20:28 , Processed in 0.0312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