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4-8 10:45 |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
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悼念萧逸先生
4 o- A" g1 i) l3 w; ~, N1 D( P2 V. p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悼念金庸的武侠怀旧风潮尚未褪去,便又有了名家逝去的消息。萧逸,这个在金梁古温黄之外的一大名家于11月19日辞世。而在这段时间里,仅存的武侠宗师温瑞安一面哀悼亡者,一面大肆消费自己残存不多的声望为自己署名的改编影片《四大名捕之入梦妖灵》站台造势。武侠文化放眼都是一派末世的景象。武侠小说从民国前十年开始发端,经过二三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两段巅峰,再到大陆改开之后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般的九十年代十年盛世,到如今已是百年有余;转进低潮而渐入轮回也是平常之事。以我所悼念的萧逸先生为一个标志吧,就像我题目所说的,陆机在《叹逝赋》中的题眼——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武侠已衰,斯人渐去;青春永在,世世常新。6 w/ G6 f& d c9 Q5 A+ U) y+ i
3 l; e( O$ T% B
不少的自媒体公众号在悼念萧逸老先生的时候,为了标题足够吸引眼球,甚至打出了南金北萧的说法。殊不知,终萧逸一生,大约也没有达到金老的高度。而南金北萧这个说法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所谓的南慕容北乔峰——这也许是一个有意思的梗吧。天龙八部之中,南慕容远远不及北乔峰;而相对的萧逸在大众的视野里也远远不及金庸的名头响亮。所以说,萧老先生泉下有知,对于这种滥捧的溢美之词也是会不屑一顾的吧。不过对于自媒体来说,消费死者是拿来抓眼球的手段。是为了点击率和流量而来赤裸裸的商业行为。哪怕文章里有再多的主义,落实到实际的内容背后也不过就是一套赤裸裸的生意吧。也许很多今天大喊南金北萧的作者,连萧逸的书都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本,而只是凭着电视剧在侃侃而谈。
, I* K) ?2 F8 x: ?2 f: N5 K6 S
3 T' _' ^6 h. H我悼念萧逸却也只能在自己的自媒体上,但是不为流量。还是像悼念金老先生一样,为的是那些曾经逝去的青春。虽然萧逸的小说我第一次读到的时候都已经是大学了。那个时候,已经完整的看过了金庸的全部小说,古龙的部分小说,温瑞安的十之八九,梁羽生的二分之一的我,对于文字读起来不那么有功底的黄易的书嗤之以鼻。于是,一个同学拿出了他珍藏的《饮马流花河》;对我说,这个不错,虽然是美国人写的,但也算是很好的小说。于是入坑之后,便发现了在金梁古温之外的一个大世界。后来在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虽然只有周末休息,但是在上海文庙的旧书市场中还是找到了不少六七十年代的名家小说,再加上互联时代的信息爆炸加持,旧雨楼等专业网站的搜罗。我也算是补上了六七十年代的那些武侠名家的旧课。
' `# z4 n; J0 J" g( Y
1 H2 r( |. U/ {9 u; [台湾文化发展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暴雨专案的说法,专门禁武。有一个对于武侠小说的禁书目录。这个目录之中便是那个时代集大成的武侠小说百家汇总。但是这个禁书目录之中没有萧逸。也许此时的萧逸并没有多么出挑,和当时的司马两诸葛(司马翎、卧龙生和诸葛青云)比起来,是籍籍无名的小辈。萧逸的作品,我看的上品大都在70年代以后了。萧逸七七年举家移居美国,据西西河的胖子老兄说是被解放台湾的宣传攻势吓跑的。0 {2 E. e' w) E
, S/ u* r, ?2 `9 j4 a我所看过的萧逸作品也无非是《饮马流花河》《马鸣风萧萧》《甘十九妹》等这些他在美国之后的作品。其中最喜饮马流花河。但是对于萧逸的风格,我个人的看法是他是一脉相承于王度庐的以情为主的武侠。他的风格其实在金梁古温之中更接近于梁,但是写感情要略优于梁,文章的气度则远逊;但是文笔的风格有相似的味道。如果武侠小说能沿着萧逸的风格延展一枝出来,那一定是美文加武侠的套路。萧逸的武侠其中的情爱味道要远过于金庸,而人物塑造,则女侠形象优于男子,书生优于江湖草莽。饮马流花河中的春小太岁春若水个人以为远比甘十九妹甘明珠要动人。而这两个明艳动人的亦正亦邪的女侠形象,如果横向比较起来,与梁羽生的练霓裳、厉胜男比起来都略逊一筹。+ e5 l. Q5 K5 x$ ]1 ^# D* o
3 _! q, C5 i/ d. ]& F( a% y& _
我最喜欢的萧逸作品风格,是那种唯美文笔下的场景营造。饮马流花河开头的君无忌和春小太岁的出场惊艳便是如此。但即便是这样,萧逸的风格依然有很广阔的上升空间。也许是才具不够,如果有梁羽生八成的才力,萧逸的作品构架便足以再开宗立派。可以在我看来,最多只有梁羽生的五成功力。与台湾武侠小说巅峰时期的司马两诸葛比起来,萧逸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最多只是文笔精致。杂博不如司马翎,气势不如诸葛青云,诡谲不如卧龙生。但即便是这样,在司马两诸葛,甚至金梁古黄均已作古的如今,萧逸也还是一个足以称得上大师级别的人物。
( g" s) B1 E6 _0 w
2 X V- z/ N& p; w( n2 y' f K e萧逸曾经说过,自己是职业武侠作家,是有职业道德的。所以从第一天提笔起,萧逸便按职业作家的标准,给自己制定了职业化的写作规范:决不熬夜;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清晨8点到下午6点写作,6点过后就不再触碰笔墨;周六周末也不写作。如此,坚持了近50年。以这样严谨的风格写武侠的,大约也是江湖第一人了。
* H4 |# o Y" Y) ]" M9 o, a& [4 P. z$ c* |% e( ]. Y# r
萧逸对于武侠的认识,又有一番别样不同。
2 c: }: w: Q& T' j0 }# z# f( x& B% h" [3 m x
“侠是天生的殉道者,他们降生在最不幸的时代,最孤苦的处境,与强者作对——为了成就弱者,因而他们注定身世凄凉。” , ~4 b# {+ |! J: F/ K
如此的认识,决定了他的小说的悲情基调。在武侠小说的宗派里,萧逸的唯美情愫、书生情结以及殉道者模式都是最典型的标志。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江湖不那么武侠,反而显得有些现代的意识,让萧逸的小说少了些草莽英雄的豪气,多了些寒斋中的书卷味道。
8 c8 ]3 |1 T( k: u& r$ b
8 ^! H- z! f* ]* c, r还是我悼念金庸时候的那段话,当我们熟悉的事物逐渐落伍,当我们认识的逐渐凋零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老之渐至,人世的代谢已经初露端倪……
- \' R/ \+ w G) ~+ O
$ t5 O- P% D- O, |2 E+ [也许人生的变老就是从这里面开始感觉得吧,先是你所崇敬的人渐渐逝去,接下来是你所熟识的作家日渐凋零,然后,便是你所真正认识的人开始渐行渐远,最后呢,曾经和你共念青春的人也逐渐疏疏落落……从人的社会性来说,死亡就像是一个渐渐收紧的圈子。圈子里的是你和你所认知的过往,圈子之外是茫茫的时间之海。
4 ?( p) \. c2 r0 g8 ]5 o! I谨以此文悼念萧逸先生,悼念我们随着武侠渐衰而慢慢远去将会不见踪迹的青春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