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5-29 11:58 |
---|
签到天数: 25 天 [LV.4]金丹
|
其实中国自行设计舰载机规划远比我们想象的早.早到八十年代就开始.第一个正式的型号计划是歼八II改出,但进入九十年代后,因为中国的造船能力以及最主要的海军内部的滑弹之争一直没得到解决,所以,中国当时的舰载机只是镜花水月.6 v/ R* k+ m" ~) ]. {+ {
: E, \7 x* Q- U8 _6 k6 g% p老瓦的购买开始,中国方面就对苏33进行了多次充分的考察,并咨询了俄罗斯海军对苏33的使用情况,但发现俄罗斯海军对俗33并不满意.而老瓦的购买当时也明确只是用于教学.所以中国海军希望苏霍伊公司设计一种新型的舰载机.而因为资金问题,苏霍伊只利用苏27IB改出苏27UBK.. {7 `( @+ e( k$ I
# J% d7 i3 H% T1 s0 k苏33在俄罗斯海军使用的情况,因为平台的限制,比如虽然加前翼,180节前苏33理想的起飞重量是26吨,当然,在库舰上最后的起飞点试过起飞32吨,但实际使用上基本没有超过25吨的起飞重量,这个原因一是俄罗斯飞行员缺乏训练,加上超过这个重量很危险,俄罗斯海军因为起飞超重损失二架苏33
) x" ~; ^! I- ]; @$ b0 g2 C% f0 A! t; R$ b
中国方面早就知道这些问题,早在一九九七年开始就指定601所拿出舰载机方案.. i; e1 E. k, i3 R
}/ N: f. t. @7 e3 N601当时的方案有在项目新九三改出一型起飞重量为十八吨的舰载机,但由于技术跨度过大和发动机的原因,该计划一直在拖.,第二个,也是当时最有希望的一个方案就是在歼十一上,通过减重和使用新的边条技术改出舰载机,这个项目进行过多次试验.取得一些成果.但因为起落架强度,结构问题等最后没有继续.5 s8 N" J) c/ ^ o. W
9 ~5 I g% t1 o! o% u" I
后来,老瓦开始改装,舰载机需求变得迫切,,从乌克兰搞来两架T-10K,其中一架是预生产型,和俄罗斯海军使用的苏33是一样的.同样获得图纸,还找到苏联参加过T10K项目人员的帮助下,于2009年制造出歼15./ Q# u; q6 a/ Q! f
, c$ {0 I$ L5 k! p: x* O& Z7 U8 ~# r
歼15于苏33,飞行品质以及机动能力,起降等没有什么差别.
& B5 G' K) T! D1 z4 y. F* D/ p; F a# a2 F. m0 N! Z" T1 q1 f
俄罗斯海军对苏33最不满的问题最主要是起飞重量问题.因为苏33空重达到19.6吨,比苏27SK重三吨,但由于T10系列的气动冗余度因为舰上滑跃的要求而基本吃尽,不管是苏霍伊或者中国,研究表明正个苏27/33空战的平衡起飞重量应该在24吨左右,实际上苏27使用国一般的日常或者战斗起飞一般就在24吨以内.当然苏30MKK最大起飞重量一般可以使用28吨,但那不是空优任务.
1 Y0 m5 g! `4 a7 `4 j# I' s7 Y8 O; \$ T# M* ?
苏33在24吨这个俄罗斯海军一般正常的起飞重量,载油不足四吨.实际上这个时候航程只有一千公里多一点,实际战斗半径只有三百五十公里.而且苏33不具备使用反舰导弹能力,制约其使用反舰导弹能力的原因还是起飞重量问题.
6 j+ D& L$ P; b& p f2 a& z" s" G
8 i: a) @- y% K中国仿制苏33的原因是中国对舰载机的要求一直来不明确,那个歼十一改的方案另一个原因也就是没有经验,等明白舰上起降的要求后发现只有走苏33只条路.实际上,苏33是大,但因为滑跑起飞制约了其起飞载重问题,导致的实际效率低下,这个在俄罗斯海军的怨气不是一天两天.
A! W2 Y' c0 ]% I% l3 G' H5 b
2 A8 k0 }" C& C2 p4 e在苏33之前,苏联海军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舰载机,所以苏33刚进入俄罗斯海军的时候,进步是明显的,至少对比以前苏联使用的YAK38还是有明显而巨大的实质性进步.但这种进步只是对于俄罗斯海军.
% F" t! t; v* f6 q w6 X
# p& \) |- A/ V' ^$ w9 W' Y- l9 Q+ U在苏联没解体前,苏联巨型航母已经开始规划,而且苏联的弹射机研究也取得了大的进展.苏联计划在2000年使用八至十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和新的舰载机,但这一切随着苏联的消失而消失.
( k; h" G) P1 m+ d$ \# W
6 d! N3 d7 S4 i3 z- Q% P其实,俄罗斯的库级航母,还是飞行巡洋舰,飞机的作用是舰队防空,这个任务苏33勉强吧.但和美国的攻击型航母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苏联没解体我相信苏联会做攻击航母.
4 U, M" Y- g$ Y5 |
" u5 a' i4 g0 C/ a! A, L中国的对航母的需求和苏联不同,中国需要是积极防御的航母,而不是飞行巡洋舰,这一点通过老瓦改装可以看出来.中国的航母面对的对手也和苏联差别巨大.而且经历二十年后的今天世界海洋,对于中国海军的环境更恶劣.
! P) R% P% r5 i. r% l& N如果单凭苏33这样的飞机,实际上已经不能保护舰队安全.所以中国海军希望舰载机至少有五百公里以上的战斗半径,而在建的航母满载是六万八千吨,这艏船希望尽可能多带飞机,希望最大可以带六十架战斗机.而老瓦带苏33虽然号称最大可以带四十架苏33.但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带过那么多.因为苏33的体积,库级实际很难带四十架.# i" O# }( F$ ^8 n; _, u* R' o: U
. @% o5 @5 A8 I而苏33的防空能力是可以,但攻击能力,战斗半径等原因,导致其战斗效能不强.至少不能对抗戴高乐一类的航母.
8 k3 u; j0 z5 l! d2 x/ P7 \- x; R: b
中国的要求至少达到尼米慈一半的攻击能力,这个要求显然苏33和老瓦这样的搭配是不行的.3 k( I: \( Q/ c L; U" N: v
% M9 ^; z! `; b( t
俄罗斯海军在改装库舰同时,改用MIG29K,改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新MIG39K舰载航程一般在战斗状态下可以达到一千四百公里并能带两个一点五吨的重弹.这样,新MIG29K实际上比苏33战斗力有很大的提高.
( T3 \1 [; U9 Y( H) R# p z' V% o2 W$ \2 W: q4 N q' C
中国海军一直都知道苏33的问题,让苏霍伊改苏27UBK也是为获得大的航程,但目标没有实现.
! O# h4 [% [. W# b; z8 q$ j' w& P; r3 @4 K3 r$ |1 H
中国目前仿制苏33的原因最关键是尽快获得舰载机的设计,制造使用经验.而中国自行建造的航母使用的是弹射方式.现在知道的是弹射机最大功率只有三十吨.按一般使用功率不可能满荷的情况来看,弹射对与歼15可能没有太大的帮助.) f. q6 w) c5 r! H- u9 o/ z
( O2 V/ c/ Y* j6 F# C; Y0 ^苏联使用滑跃的最基本原因之一不是弹射机的制造能力,而是苏联的军港和可能的使用区域,北大西洋和被冰洋,蒸汽弹射的效率不好,而且有结冰问题.中国的使用一般就不会在那么高纬度的地区使用.所以中国选择弹射.
$ c k, a& A ?; a J2 S4 ]- o e
现在,中国的新舰载机已经开始细化设计,这型机要求是能够在远洋的条件下保证五到六百公里的舰对安全.也达到舰载最大不少于六十架的要求..8 P0 A) V9 t0 B! O1 w
J. W- G7 r5 a5 Z1 `有些人认为继续在中国改进苏33使其达到更完善的水平,实际上,基本不可行.因为T10的气动和结构的冗余度在苏33那里已经吃尽.加上很多时候你没有原始的气动资料你没法清楚西蒙诺夫当初这样做是为什么.能不能改.少于,中国自己改苏33并不比中国自行新设计来的容易.! S9 z I4 n4 X* D8 w& X
, ]4 P. p( } \5 s5 f; p
现在有消息称中国自行制造的行母不晚于2016年下水,那么2018年开始试训.按舰载机三年首飞,三年定型,基本上能赶上进度.
* \% ^/ K" x0 ^) M! C+ N4 ~9 Y( h: _+ x9 }3 H% A1 T) ]* ~ n, t
我还是相信中国人搞符合自己要求的舰载机而不是指望改什么苏33.+ k+ t3 f8 c8 |' O2 j) v+ B6 x
! w2 m ~6 G* a) y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