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6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装甲坟场——记赎罪日战争中的苏伊士城保卫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08:5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B& o1 z( D7 S) {# c) S+ c/ h6 E
    本文刊载于《坦克装甲车辆》上,以下是正文:
    % U$ y$ {$ E' J6 S# v
    , h+ t! {6 M# q  N  U" ^/ R" P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拉开战幕。因开战当天是犹太教传统的“赎罪日”,因此又称“赎罪日战争”。/ u6 y& W& u2 q0 Z6 j1 A
    $ L& @2 F2 D- o4 N
    战争初期,埃军获得得了极大胜利,顺利渡过苏伊士运河。西线以军苦苦支撑,努力稳定战局。以军主力在北线成功地打垮了叙利亚军后,迅速掉头向西。10月16日凌晨,以军根据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在大苦湖以北德维斯瓦附近渡过苏伊士运河,从埃军第2、3集团军结合部突入,迅速扫荡埃军后方地域,切断埃军2、3集团军的退路。与此同时,运河东岸以军也发动攻势,致使使埃军第3集团军腹背受敌。至19日晚,以军在运河西岸的兵力达到了4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伞兵旅,埃军处境迅速恶化。
    , J& g( \9 i1 v; q( ~% N" k1 M, ~) y. ?$ [) T( b3 D% J. L
    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案》,呼吁埃以双方“就地停火”,但以军的进攻却没有停止。以军先向北推进,企图攻占伊斯梅利亚,包围埃及第2集团军,但未能成功。之后,以军又集中兵力回师南下,迂回包围埃及第3集团军。$ A9 E, n. L# j% X: L
    . _/ _! [7 k% e6 O0 |/ c- p" k
    10月23日凌晨,以军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当天傍晚,以军占领苏伊士城郊外的炼油厂,切断了苏伊士城西南和南面第3集团军部队的联系,基本完成了对埃军第3集团军的包围。以军前线指挥官准备一鼓作气,赶在联合国决议生效前攻下苏伊士城,一场令骄横的以军折戟沉沙的苏伊士城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序幕。0 \. s; }+ {2 C0 ^2 X8 @+ k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5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然后203 + 2 谢谢分享
    山远空寒 + 4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laser + 2
    MacArthur + 8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08:53:55 | 只看该作者
           % u9 D* v! Z4 u- n3 N

    ( T; M0 I: O! N' l" z5 _* \, H众志成城
    3 O3 g2 P( |! I) U( k) ^: \) H5 \: c! i0 ]% f* _( [. F
    苏伊士城位于苏伊士湾,既然是埃及第二大港口,也是塞得港省省会。它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南端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伊士运河沿岸一带是一片沼泽地,车辆根本无法行驶。从苏伊士运河西岸至城东一带,长有稠密的高草和树林,不便地面观察,车辆无法运动。
    - v! i+ f+ \$ ~: Y4 L& W* x& K
    ! `$ N+ _/ a. B; f+ x1 d苏伊士城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它正好处在埃军第3集团军的唯一交通线上,城内贮有第3集团军堆积如山的各类补给物资。虽然以军事先对此一无所知,但一旦该城易手,埃军第3集团军就将面临弹尽粮绝的绝境。从政治上看,如果以军夺占了苏伊士城,以色列不仅可以粉碎埃及散布的“以色列小股偷袭部队正在被歼灭”的谎言,而且还可控制联合国部队的监督区(联合国派出紧急部队担负监督停火和划定埃以双方控制区的使命)。因此,无论谁占有苏伊士城,都会在谈判桌上处于有利地位。
    ' k8 u# `0 P# t: F6 e9 a8 Z3 u% P" L
    5 V- T1 U0 i. |* {% H由于长年战火,到赎罪日战争爆发时,古老的苏伊士城业已十分破败。城中的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泥土或灰泥建筑的二、三层楼房住宅,较大的政府大厦和一些企业建筑物则是钢筋水泥和砖石结构。一些六至八层大型公寓住宅,也是钢筋水泥结构。大部分楼房都有很大的阳台和平台。这些楼房四至六座成一排,大部分楼房的上几层建筑,都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的“消耗战”期间被以军炮火击毁。在居民区,房屋相距仅一、两米。狭窄的小巷几乎四季见不到阳光,车辆通行极为困难。楼房大部分为平顶,从楼内很容易上去。走廊的窗子一般都不装玻璃,楼上几层多装有拱形窗,便于通风,但见不到阳光,可作为反坦克武器良好的发射阵地,无后座力炮的后喷火焰的危害要比在欧洲式建筑物中发射时要小得多。楼房内设有地下通道,但步兵可以楼顶之间徒步运动。
    7 E; G# p7 |1 e) X7 _
      G' d) [/ R1 D8 v1 `, S苏伊士城市区仅有的几条大街很宽阔,街两旁的房屋有的相距二百米以上。这些街道长而笔直,利于守军使用反坦克导弹和其他直射武器。该城的主要城门有三个,出城门后可分别沿公路通往伊斯梅利亚、开罗和阿达比亚。通往北部伊斯梅利亚的公路是一条沥青路,路宽可容一路坦克纵队通过。通往西北开罗方向的公路可容两路坦克纵队并列通过。城门以内是一条宽二百米的大街,直通市中心。苏伊士城至阿达比亚的公路,由城南入城与市区大街相连,尔后折向西,进入市工业区。/ t1 u- `# q2 }* X4 g) x0 D! M- t
    6 q! ]/ I- s% t+ z
    早在赎罪日战争爆发前一年,埃军就着手制订了苏伊士城的防御作战计划,成立了军政府。战争开始后,军政府主席即全权负责处理军、政、民一切事务。苏伊士城60%的居民,在战争开始前一年就疏散了,只留下了必要的居民和人员,包括警察、消防队员、政府官员、银行办事员、仓库保管员、面包师、药商和医院工作人员等,这些人都受到了使用武器的训练。各主要城门由埃军第3集团军宪兵把守。
    4 ^+ d( ~+ d7 {2 H( A8 m
    5 L( N: b7 L; |( W战争爆发前一个月,军政府当局就向民兵发放了武器,并进一步加强了对民兵的训练。较小的城门用碎石堵塞或以地雷封锁,必须使用的城门也都做好了随时破坏和堵塞的准备。炮兵和侦察小组在预先选定的建筑物上构筑了预设阵地。指挥所和急需物资补给站开设在能够确保安全的银行地下室内。食品之类的供应站设贮藏室和库房内,军用和民用交通工具全部集中使用。市内主要街道上都设有歼敌地域。影响发扬火力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发射阵地通常选择在较坚固楼房的最下面两层。" Q0 B2 A% f( B  Z+ a; T4 T: v/ F
    1 t% N1 m5 @* w9 u& ~$ s
    在以军突入苏伊士河西岸后,埃及方面决心死守苏伊士城,不使其落入以军手中。为便于从运河东岸进行炮火支援,10月16日至21日,埃及第3集团军拟定了炮兵火力支援计划,在横跨运河的桥头地带部署了两个坦克营以守卫大桥,并为城东北守军提供掩护火力。为增强苏伊士城的防御力量,埃及第3集团军从每个旅中抽调一个AT-3“萨格尔”反坦克小组和三个火箭筒小组,从每个营抽调了一个机枪小组加强苏伊士城城门地区的防御,或者配置在歼敌地域周围。在以军发起进攻前,苏伊士城还得到了埃军第19师部分部队的加强。
    ; O; w" }4 W! k8 B9 e; z  j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laser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08:54:37 | 只看该作者
    ! j7 j' l; Z* X2 f8 \: J
    折戟沉沙1 z4 e, V" d1 ^. G1 F
    " h8 R2 S1 @1 D+ T: i) A: a
    1973年10月23日,以军第162装甲师在师长阿丹少将的指挥下,从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进抵苏伊士城下。此时的阿丹师下辖3个装甲旅,分别是由阿米尔上校指挥的第460装甲旅(装备百人队长式坦克)、由巴拉姆上校指挥的第600装甲旅(装备M60A1型坦克)、由卡伦上校指挥的第217装甲旅(装备百人队长式坦克)。配属给阿丹师的第31伞兵旅由旅长亚伊里上校指挥。
      d: `( h$ k! _) j
    ( O, ?% e" K# |/ _23日17时,以军第600装甲旅的先头坦克连进抵苏伊士城外,企图沿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公路攻入苏伊士城,但遭到了苏伊士运河东岸埃军第3集团军炮兵火力(由苏伊士城内高楼上的炮兵观察员指示目标)和城门守军的直射火力的阻击。经过短时间的激战后,以军被击退。
    ; K( N2 M& C. T) u6 B9 f( g0 w& L3 z- V& |
    阿丹少将当即请示南部军区司令戈南少将是否可以攻城。得到的答复是:“如果苏伊士城是座空城或防守力量很弱就可以攻城,否则不要攻城”。
    $ g1 h0 p$ t; D& {+ |2 _5 {/ N3 h$ z7 R! ^5 i6 \+ [
    23日晚,阿丹师并未继续攻城,这给了埃及守军以充分时间调整防御部署。
    ' B2 ]$ x  w/ C2 P
    9 A1 q; Q  K9 |& h* O5 _10月24日7时,是联合国提出第二次停火生效时间。以军利用停火刚刚开始的有利时机,对城区展开火力侦察。由于苏伊士城守军沉得住气,严格遵守射击纪律,未对以军的试探作出任何反应,以军便错误地认为城内守军都已溃逃或者防御力量薄弱,遂于24日13时30分左右,以217装甲旅的1个坦克营(24辆坦克)和2个伞兵营的兵力(搭乘装甲人员输送车和半履带式车辆),沿开罗-苏伊士城公路和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公路,向苏伊士城发起了进攻。
    2 Y4 }$ P# D7 l' @" [1 b9 R+ O8 l# j1 |0 i; W' E) N& A) A
    以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不论在开阔地形还是在居民地,都要以机动的装甲部队沿道路进攻,采取突然、迅速的行动,利用猛烈的火力和突然袭击的效果突破敌防御。在装甲部队以突然迅猛的动作突破敌防御后,再使用步兵从敌防御阵地内部或阵地后方彻底摧毁敌之防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以军企图以闪击行动迅速突入苏伊士城,完成对该城的占领。他们以坦克为先导,成纵队沿主要街道快速向城区发起冲击,搭乘装甲车辆的伞兵随后跟进。
      k% k, X/ d. ]4 ]9 t) B. s# Z. y
    以军坦克以相当快的速度推进,后面跟着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斗车。最初,他们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顺利占领了埃军第3集团军的兵营及苏伊士炼油厂。初期的异常顺利麻痹了以军。以军坦克、装甲车成一路纵队沿着大道向城市中心区突进,车长及载员纷纷把上身探出车外。
    % w: K+ y4 R, ?& n& ?% G4 S3 t% L! m0 a+ w7 ~, z
    当以军装甲纵队主力抵达警察局附近时,大批埃军突然从街道两旁的各种建筑物中,进行了统一而协调的猛烈射击。头三辆以军坦克被火箭筒击毁,接着纵队后面的一些车辆也被击毁于城门外,堵塞了部分道路。在突然打击下,以军瞬间就遭到了巨大损失:短短几分钟内,其先头坦克营的24辆坦克中,就有20名将上身暴露在坦克炮塔外的车长(或各级指挥官)被毙伤,伞兵部队也遭到了重大损失。骄横的以军此时才如梦方醒,于是立即指挥其余坦克和车辆驶离主要街道,进入两侧的街巷,以避开埃军的歼敌地域,冲到公路尽头企图夺路而逃。但他们成了各种反坦克火器的活靶子,反坦克磁性手雷、RPG-7火箭筒、“萨格尔”导弹都大显威风,从四面八方一齐向以军坦克、装甲车飞来。/ L% ^/ {/ c+ G. y

    % Y! w. f1 T/ S$ h/ \; N0 u勇敢的埃及人从二楼楼窗探出身来,将磁性反坦克手雷扔到以军半履带式敞蓬装甲车上,或直接冲上去将反坦克手雷吸附在坦克侧面或后部,拉火后迅速离开。埃军用这种近乎原始的方法,击毁了以军大量坦克和装甲车辆。有些坦克或装甲车是被“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小组击中的,这种反坦克导弹沿大街发射,可射击六百米距离以上的目标。仅一个多小时,进入城中的以军车辆绝大多数非毁即伤。
    7 ?- ]; y# K/ s  f) A
    . \  F& n2 R* g* Y8 i7 d以军伞兵部队的M3半履带车防护薄弱,2个营的伞兵纷纷跳出车外,窜附近的建筑物,大部分逃进警察局进行顽抗。骄傲轻敌的以军事先对这种情况并没有精神准备。因此在遭到突然而猛烈的打击后阵角大乱,不但不能准确把握战场势态,甚至连对方火力来自何方都无法确认。0 ?" ^. R# Z. K$ a( N/ n

    8 d3 g: K: t  @# b& u* k至此,以军的突击完全失败,阿丹师的1个坦克营和2个伞兵营被困在了城内。
    , r1 `, O/ D8 D0 C" ^' v: E* x# k4 M) u' T8 ~# i/ E" R2 P$ ?+ B- a
    为了救援被困部队,以军战场指挥官阿丹展开了大规模的营救行动。具体布署是:在苏伊士城的西南方向上,由第460装甲旅沿海岸大道自西南向东北方面进攻。在北部方向,第600装甲旅沿淡水运河附近的狭长农田地带由北向南进攻。在西北方向,第217装甲旅的其余部队沿着开罗大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进攻。3 Y+ E3 {. p/ w# {$ t: K

    , {: p# M5 e' @0 {: R/ V- b沿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公路进攻的600装甲旅,虽未进入埃军设置的歼敌地域,但遭到了一系列的伏击,损失坦克、装甲车8辆,没有能够攻入城中。沿开罗-苏伊士公路进攻的217装甲旅遭到埃军顽强阻击,坦克、装甲车被击毁20辆,未能接近被困在城中心的伞兵部队。只有从西南方向进攻的460装甲旅在克服埃军的猛烈抵抗后,成功地接近了被困的坦克营残部。天黑后,困在城中的以军残余经过苦战,终于狼狈地撤出了苏伊士城。+ l9 e% Q: H. G+ N& N
    ) s% Q; C5 H. a
    此时,被困在城中的以军2个伞兵营伤亡惨重,依托市中心一些坚固建筑物与相隔很近的埃军对峙着,处境越来越艰难。当晚,伞兵们趁着全城灯火管制的有利条件,利用暗夜开始突围。其中的1个伞兵营表现相当出色,大约70名未受伤的伞兵背着受伤的战友悄悄寻找埃军防御间隙,穿过漆黑的小巷和狭窄的小路,尽可能毫无声息地向前运动,最终成功地突出城外。* |* @. A4 y  {) w8 o3 x; N$ x% v
    * M( P' X! S+ j; h
    以军另1个伞兵营则没这么顺利。该营营长约西中校此时由于重伤而处于昏迷状态,部队暂由一名连长代理指挥。该连长感到很难带着伤员突出重围。为此,以色列南部军区司令戈南少将亲自与他通了长达4个小时的电话,连哄带骗,直至半夜,这名连长终于同意进行突围。但是,要在航空照片上识别出被困部队的位置是一个令人伤透脑筋的事,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纠正了一系列错误后,以军终于确定了该伞兵营的确切位置后,调集炮兵火力掩护,让该伞兵营在炮火掩护圈中运动,直到突出重围。经过数小时准备,该营在那位连长的指挥下悄悄开始突围。戈南少将一边判读航空照片一边亲自指引这支部队一条街一条街地向前运动,最终引导这支部队撤回到以军阵地上。6 R1 k' L. n, v1 z) P/ f# c, M- r8 K8 b
    1 L7 u. C" A7 f: W* }
    10月25日,不甘心失败的阿丹师花了一天时间对苏伊士城防区进行侦察,企图找到一个防御薄弱的地段作为突破口。在24日的战斗中,埃军炮兵阵地并未全部开火,麻痹了以军。但到了25日,在以军四处侦察时,埃军全部炮兵突然实施猛烈射击,并得到了位于苏伊士城内高大建筑物内的炮兵观察员的引导。猛烈而准确的埃军炮火给以军以极大杀伤,又有十余辆以军坦克被击毁于城外。# O& G8 ?3 n( u

    ! ~: ?( X- n- L* z. i2 \10月28日,就在联合国派出的观察员到达的前一天,以军企图再次突入苏伊士城,但发现该城防御依然非常坚固,遂放弃攻城计划。以军夺城的企图终被苏伊士城守军粉碎。5 ?4 ]7 X+ L1 U0 v
    - P. V4 @# A% D' t, R- \/ N* z
    至此,赎罪日战争中的苏伊士城保卫战以埃军的完胜而告终。在这次残酷的攻防战中,以军承认的阵亡人数在88人以上,损失28辆坦克和装甲车,另有大量人员受伤或被俘,这对于当年总人口仅有300余万的以色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埃及方面宣称所取得的战果则要大得多。不过,埃及方面虽然在停战前守住了苏伊士城,为战争后期的军事失败挽回了些颜面,鼓舞了军心士气,在谈判桌上增加了筹码,但苏伊士城在残酷的攻防战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炼油厂、化肥厂等重要经济设施均毁于战火之中。) @# Z1 i, n1 C; X( |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4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laser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06:37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08:55:21 | 只看该作者
    7 T' {( |( @/ w7 y4 Z) U
         经验教训; a4 P" l8 y+ |5 O: `* V
    ) E5 `2 M& z+ [  Y1 A! Y
    在这场城市攻防战中,埃军之所以能在轻微的人员伤亡代价,就取得了苏伊士城保卫战的胜利,一则是因为城市防御的组织准备工作细致周密;二则是无论是正规军还是民兵,均斗志高昂,有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三是在在城市防御战斗中,巧妙利用地形地物,充分发挥了火箭筒、反坦克手雷、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和燃烧瓶等反坦克武器的作用。通过远近结合,轻重结合,既发挥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威力,又相互弥补不足,并结合使用地雷、碎石等障碍物迟滞和杀伤以军。
    & v3 V6 o9 a5 y1 d) H% M7 k5 |* L
    8 Y9 S$ p1 F" R; A3 Q7 J* s反观以军方面,渡过苏伊士运河后一连串胜利,冲昏了以军指挥官的头脑,让他们变得盲目自大起来。在进攻前未作必要的侦察,不了解苏伊士城的城防情况,不知道该城已经有严密的设防,没有对地图、航空照片和侦察来的情报进行周密的分析研究。在战术上,以军指挥官过于迷信坦克的威力,在居民区没有采取以步兵为先导,坦克提供支援的作战方式,而是以坦克为先导向前推进。由于缺少步兵排斥,当埃军利用坦克观察和火力死角接近时,以军坦克只能被动挨打。进入运河西岸的以军炮兵数量本就不足,又大都部署在北面的伊斯梅利亚附近地区,因而攻击苏伊士城时,以军炮火支援力量十分不足。由于埃及第3集团军的部分防空武器能够掩护苏伊士城上空,使得以空军多少有些顾忌,加之以军长时间无法确定突入城中部队具体位置,所以未敢贸然使用空军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进一步恶化了战场态势。
    5 P* c( a2 Z4 D: g1 [( o2 S
    " q+ R# ?, M! {8 f% P- W2 ^
    + Q- h4 o0 u0 c, _( e5 t参考书目9 f$ |8 d7 Z% d8 Y6 \) s- c
    《赎罪日战争》
      [' y4 a- Z8 t* E3 t3 b  z《通向斋月战争之路》
    + _. b1 B3 y2 s2 W/ v《中东战争全史》
    & }  U1 m% y1 I. M+ A《中东战争实录》6 P1 K1 S& J2 E4 H5 R1 o6 s7 F
    《外国军事学术》
    $ @, K9 m; r( m2 O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6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然后203 + 2 谢谢分享
    laser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7-4-7 14:19:30 | 只看该作者
    忘情 发表于 2017-4-7 08:53
    3 O# X; R0 C& ]( ]- E( i" }众志成城- i+ u7 C. U# t2 L- |3 |+ M

      M" L$ E' d, c. f$ k! o苏伊士城位于苏伊士湾,既然是埃及第二大港口,也是塞得港省省会。它控制着苏伊士运河 ...

    / C: s6 ^5 r2 `* e9 o& n苏伊士城是塞得港省省会?这个存疑。塞得港在北边,苏伊士在南边,中间跨了几个省。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 17:54 , Processed in 0.04479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