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S4 W M- c6 L! X( `' f) J# V 对于高松年的人际关系,先不说以上的那些手段是不是合理。但是我觉得赵辛楣评价高松年的时候一句话说得很到位——以前他做我先生的时候头脑很好,但现在似乎地位高了却变糊涂了。方鸿渐接上的那个比喻更是妥帖的让人不得不笑:5 \' s; _' r! `$ }/ p 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臂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4 Y9 W) m6 R2 U P. R: _
高松年对方鸿渐的手段,钱老的文笔有如金庸写的高手过招;不仅描述的招法华丽美观,当事者的反应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不谙江湖世俗的方鸿渐,高松年狮子搏兔的手段体现的淋漓尽致。先扬后抑,察言观色;反客为主、旁敲侧击。一个老于交涉平衡的世故人物仿佛就在眼前。而方鸿渐在这样的人物手里吞下谎言被揭穿和老实人被欺负这两种相反的痛苦也是顺理成章的了。9 G4 G/ w& H. N( F
处理韩学愈与刘东方、汪处厚与李梅亭之间的矛盾纠缠;高松年所表现出来的技巧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其实映射到现实生活里,多少领导的处理方式也未见得比高松年高明到哪里去。汪处厚与李梅亭,高松年的策略是让当事人直接挤破脓包,最后找到李梅亭的马斯洛需求,满足后委以重任。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汪与李是同争一位的直接矛盾冲突;间接处理矛盾难以调和。所以先让汪处厚迎头痛击再让赵辛楣安抚李梅亭,然后借着别人的口再三强调汪处厚舍侄的次长背景,绝了李梅亭争竞的念头。再赎买药物满足了李梅亭对于物质的马斯洛需求,再委以训导长满足权力需求。处理韩学愈和刘东方之间的矛盾,高松年的做法就截然相反,韩与刘之间是间接矛盾,无非是韩夫人教英语的权力。本来刘的妹妹到历史系是最好的平衡手段,但是二人之间之前已经吵得水火不容;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这种条件下,只能先搁置再找机会。所幸的时候后来找机会献祭了倒霉的方鸿渐,令韩与刘达到了和平共处。7 f1 q0 ]3 P$ ]) @: l; a
对于汪太太的撩骚,这一点却是高松年的弱点,但却也使高最真实的地方。虽然有些龌龊。围城里钱老写的场景颇为暧昧。但是对于男女之事,我倾向于相信高松年和汪太太只是嘴上的打情骂俏而已。否则以汪处厚这样的人恐怕不会只为了一个文学院院长而隐忍此类事情的。但是这其中的高松年却比很多道貌岸然的形象真实,而且这似乎也是之前所述的适者生存的案例之一。 " ~1 y& y9 N; r1 V+ m
F) A. ]0 f0 a8 e1 b# s: M
谢兄谬赞。其实初看兄对高的肯定略感意外,但细细想来确有道理。高松年这个人物,早年醉心于科学研究,中年之后以办学为己任。他的科研成就如何不知道,但办学能力颇有可称道之处。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人属于典型的理工男从政,主要心思还是放在大事儿,正事儿上了。对汪太太的垂涎,只说明了两件事:一,高校长性取向正常,二,高校长还不太老,有贼心,缺贼胆,脐下一寸贼满满 不过这只是高校长的一个侧面;他的主要心思精力还是在办学以及与此相关的必须面对的复杂人际关系上。 4 g8 j; y4 Y% o x" k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