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19年10月17日到11月15日之间,在沃罗涅日附近白军和红军两军骑兵爆发的大战,被史学家们称为沃罗涅日-卡斯托尔纳亚战役。/ Z9 Q! g* H# a( ?. L
" \) z; _. {- }) R
苏联电影《第一骑兵军》将这一个月的战斗,浓缩成了持续24小时的决战。编剧和导演尽可能地把关于第一骑兵军的历史符号全部塞进电影里了。它对布琼尼的战术描写还比较符合事实,当然里面也掺杂了各个时段的一些轶事。例如,电影里面出现了一个戴眼镜的知识分子士兵,他的原型应该是随军记者伊萨克·巴别尔。实际上巴别尔是在沃罗涅日战役之后才加入的红色骑兵。电影里还有一个年轻的排长,刚刚从军校里毕业穿着一身沙皇时期红色骠骑兵军装加入骑兵军,被手下士兵们嘲笑为“我们的父亲”。此人的原型应该是大名鼎鼎的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他的回忆录中曾经说起过这个故事。只是那时候朱可夫在莫斯科的骑兵部队开始服役。直到内战结束多年之后,朱可夫才到第四骑兵师里服役,官职却是师长。
4 [7 u& x! ^$ x' q& |2 W- h7 p2 V3 D" H& \" U0 s1 s
言归正传,第一骑兵军抵达沃罗涅日城下的时间是10月13日。这里他们遇上了库班哥萨克斯库罗将军率领的白军骑兵。白军率先向第一骑兵军发起攻击。布琼尼后退诱敌,使用炮兵和机枪给白军骑兵以较大杀伤。白军骑兵此后退入城内,高挂免战牌。沃罗涅日城防坚固,骑兵军只配属了第八集团军第12步兵师,人数只有1200人,攻坚能力很差。第一骑兵军在城下晃荡了半天等待战机。白军部队却岿然不动。/ O+ d5 c4 _5 m! Y: O5 c# x
/ f- U: E! S r* p斯大林和叶戈罗夫以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的名义发来电报,要求第一骑兵军在10月18日发动总攻。布琼尼对此置之不理。有趣的是,斯大林对于布琼尼的做法竟然也没表示意见。
" n% n3 c7 ^# L4 \) V9 e# g1 ?# I n( y1 q! m
布琼尼在等候战机,倒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10月18日,他派手下的一名传奇英雄、塞尔维亚人奥列科·敦季奇化装为白军,往沃罗涅日城里送了一封致斯库罗的亲笔信。这封信写得还挺有意思,在这里引用几句:
! x( R& Y% C+ G) r; f y* g
3 \9 k9 W# D$ Z“明天我将攻占沃罗涅日。我责成全体反革命分子在环形广场列队。我将检阅。我命令你这个白卫军杂种指挥检阅。检阅结束后,由于你的滔天罪行及你给工农带来的血泪,你将被绞死在环形广场的电线杆上。”
4 g# ?8 ?, {* \# G% }
- S. M; f) _4 I6 k不知道是不是这封信起了作用,10月19日,斯库罗的骑兵部队出城,利用大雾向第一骑兵军发动了进攻。结果给早有准备的红军打得大败亏输,白军骑兵余部退回阵地,士气低落到了极点。10月20日,第一骑兵军转入进攻,连续四天发动试探性进攻,寻找白军防守漏洞。之后,第六骑兵师下马作战,与第12步兵师发动佯攻,布琼尼亲自指挥第四骑兵师在沃罗涅日北部发动主攻。第四骑兵师的进攻很快陷入胶着,此时第六骑兵师和第12步兵师转佯攻为主攻,10月24日,红军占领了沃罗涅日。这里是志愿军与顿河军的结合部。志愿军的右翼顿时暴露在第一骑兵军的攻击下。而左翼此时也在奥廖尔处于第十四集团军的猛攻之下。白军受到钳形攻势压迫,有可能陷入包围,不得不向南撤退。) B% W9 ^* j0 Y5 p" [8 S. l) {: R! U
5 U7 R- }" D4 `* D
第一骑兵军随后立刻向西挺进,准备在库尔斯克切断志愿军的退路。10月31日,因为第六骑兵师在攻击当中执行不力,布琼尼把师长阿帕纳先科降职成为团长,任命铁木辛哥为师长。在卡斯托尔纳亚(沃罗涅日西北以西70公里)第一骑兵军陷入与斯库罗以及马蒙托夫骑兵余部的苦战。
: X3 c3 l; H- g
8 g8 s9 K- z- z3 t2 [8 S4 G2 @这里有个问题,大名鼎鼎的马蒙托夫骑兵部队怎么只剩下余部了?
( u$ z I; E. t+ V0 x
) ~' P! K+ a& ]1 U* A. I( u答案有点荒谬:这支部队没有开战就差不多解体了。
* ~' m5 [# x: J( h) ~$ n4 B
, c3 b, s/ d! k2 `* f/ C, K9月30日攻占沃罗涅日之后,马蒙托夫的顿河哥萨克骑兵们大肆劫掠。随后他们就带着大量战利品不辞而别,跑回老家啦。马蒙托夫的兵力一下由9000人下降到了2000人,这个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斯库罗的骑兵还有5000人,两边人数相加,与第一骑兵军大体持平。可能因为斯库罗带的骑兵以库班哥萨克为主,离沃罗涅日太远,反倒是这支战斗力较弱的部队还能保持建制。
: S( k6 t7 F. M! V# k* d7 R" r7 _$ O3 \3 C" H5 I
这里也大致可以看到哥萨克骑兵们的军纪松懈。在《静静的顿河》中,肖洛霍夫也通过详细地笔触指出顿河哥萨克不愿离开乡土作战的心情。有这样的部队作为对手,就怪不得红军会取胜了。
9 f1 w# G5 z- U T! K% ?6 T4 s: A; U9 Q. k# e' `- J. U* V
虽然在沃罗涅日大败,但是在卡斯托尔纳亚的白军骑兵还有一定战斗力。第一骑兵军这这里作战进展缓慢。只有在11月中旬获得了第八集团军第42步兵师的增援下,才在风雪中占领了这个铁路会让站。随后通往库尔斯克的道路便畅通无阻。不过,白军也跑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事儿就是追击。7 P* L' c: E* Z! [# [: X b
( Y( x" F2 z. _9 f3 s+ A
莫斯科的危险解除了,红军在沃罗涅日的胜利影响巨大,以至于与布琼尼不和的托洛茨基也发来电报,庆祝第一骑兵军的胜利。说到布琼尼和托洛茨基不和,可能有所夸大。布琼尼对托洛茨基轻视骑兵,并阻挠自己扩军的做法很不满。托洛茨基虽然也在骂布琼尼是“独来独往的哥萨克”,在具体作战上倒是很看重布琼尼。为了最后赢得胜利,他也并不在每件事上面跟斯大林过不去。叶戈罗夫出任南方面军司令员的事情,加米涅夫是反对的,说他“没有指挥两个集团军的能力”。托洛茨基却力挺叶戈罗夫。他看得很清楚,叶戈罗夫是能够影响布琼尼的人。绍林就不行,他迟早要跟布琼尼斗起来。在北高加索的最后一仗就证明了这一点。( c; ^* d6 v$ }( C6 d
2 n4 I/ L: [) r# r8 l$ g' I( M在红军高层那里,第一骑兵军是否应该攻占库尔斯克又引发了一阵吵闹。11月初,古谢夫和斯米尔加仍旧冥顽不化地支持绍林发动顿河草原方向的进攻。叶戈罗夫和斯大林希望布琼尼和第十四集团军在库尔斯克会师,彻底切断志愿军的退路。为此斯大林亲自写信给列宁,要求南方面军通过顿巴斯发动进攻。1919年11月14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决定,将进攻权交给南方面军,东南方面军予以协同——对了,此时绍林的特别集群已经改名叫做东南方面军。4 u) V0 G0 Y% |5 X# n$ K4 y+ ]
* A) _9 V% m* E+ k- ?上层的吵架不影响基层作战。红军在第一骑兵军的刀锋之下向南进攻,以摧枯拉朽之态,狂扫800公里。11月下旬,第一骑兵军在诺维奥斯科利击败了乌拉盖将军的骑兵部队。这是邓尼金南俄武装力量最后的骑兵家底。12月23日,红色骑兵渡过北顿涅茨河,四天后占领顿巴斯中心城市巴赫穆特。1920年1月初,红色骑兵占领塔甘罗格,1月7日占领罗斯托夫,这两座城市是邓尼金志愿军指挥部所在地和白卫军的主要基地。至于顿河哥萨克的首府新切尔卡斯克,则是第一骑兵军的老首长杜缅科率部打下来的。他现在是第二骑兵军军长。0 A4 Y5 k6 s. p" r( {0 v9 M# r
$ R; \' M8 W) Z5 t( i' E
这时候第一骑兵军番号又发生了改变。1919年11月17日,第一骑兵军升级为第一骑兵集团军。集团军司令员是布琼尼。按照共革军委的组织条例,在第一骑兵集团军中成立了军事委员会。伏罗希洛夫和夏坚科担任军事委员。第一骑兵集团军下辖第四、第六和第十一骑兵师。新并入骑兵集团军的第十一师师长是费奥多尔·莫罗佐夫。
4 w# _* F( W. ^' {& @4 I6 ^/ j3 f" ], m4 S
第十一骑兵师是从第八集团军当中挖来的。在沃罗涅日战役之后,红军高层意识到第一骑兵军的战略价值,有意识地将骑兵部队集中使用,由此先后将第八骑兵师(隶属第十四集团军,维塔利·普里马科夫任师长)和第十一骑兵师配属第一骑兵军指挥。布琼尼狮子大开口,想要把两个骑兵师并入第一骑兵集团军。加米涅夫和托洛茨基没有答应,只给了一个师。
' {$ ]1 g/ P8 J
' ~# r/ U" X- Y: q* A& _# l布琼尼指挥的部队不止四个骑兵师。战斗中布琼尼意识到,骑兵在面对坚城之时需要有步兵和炮兵协同才能攻克城市。1919年12月初,他要求叶戈罗夫提供足够的步兵支持,并获得了批准。此后的作战中,布琼尼总是能够获得两个步兵师的支援。一般情况下,这些步兵被用于强攻白军要塞。而当骑兵在白军后方或者侧翼发动进攻时,步兵被用于正面进攻。炮火支援对于红色骑兵非常重要。沃罗涅日的胜利给予布琼尼很多经验和教训。在这里,他获得了指挥集团军作战的能力,他对骑兵作战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超越了绝大部分红军指挥员。通过沃罗涅日战役,布琼尼形成了自己的战术风格。他强调骑兵的野外作战,避免陷入阵地战或者巷战,避免直接攻击敌人正面;强调火力支援,在攻城战中骑兵需要得到步兵的支援;面对敌人的防线,骑兵部队应该不断试探敌人防御的弱点;在形成突破口之后,应该立刻把预备队投入突破口,从敌人侧翼或者后方发动进攻,分割和包围敌军。最后这个经验与后来二战中苏军的装甲战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加上红色骑兵使用了少量装甲车投入作战,所以军事理论家如利德尔·哈特甚至认为是布琼尼发明了早期的装甲进攻战术。
) q+ x3 b& M1 b3 z! H9 X! v9 I3 F z& S: }/ {$ U$ I
沃罗涅日战役之后,布琼尼手里能够指挥的部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为了争夺对军队的控制权和战果,他跟友军关系闹得很僵。例如,第八集团军的部队被转隶布琼尼指挥,参与了攻克罗斯托夫的战斗。集团军司令员索科利尼科夫由此认为攻克罗斯托夫有自己的功劳。布琼尼自然不肯答应。作为胜利将领,布琼尼的野心和贪婪迅速膨胀起来,这个不能否认。: _! b8 N9 o/ n( v. Z) s6 ]
/ q6 ]# k, S0 b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月3日,绍林的东南方面军才重新从白军手中夺回察里津。而四天后,罗斯托夫就被布琼尼的部队占领了——要知道,绍林从去年8月份就想要夺取罗斯托夫,5个月过去了,他好不容易才往前推进了一点,离目标还有好几百公里。恐怕他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没面子。$ V0 ^8 g% X2 p% M' u
1 ]% U6 Q( a4 i7 H这时候什么抗命不遵,什么与友军矛盾,都不重要了。第一骑兵集团军占领罗斯托夫之后,得胜的猫儿欢似虎,骄兵悍将们得意忘形,军纪败坏,恶行不断。由于历史记录已经模糊不清,后人们想要了解红色骑兵们在这座城市里究竟干出了什么事情已经不太可能。只有一些资料显示,红色骑兵们在罗斯托夫出现了大规模酗酒行为。例如,绍林指责红色骑兵时曾说:“(骑兵们)把自己的光荣历史全泡在罗斯托夫的酒窖里了”。而接替绍林出任东南方面军(后改名为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的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则谨慎地在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第十一骑兵师可能在新切尔卡斯克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图哈切夫斯基解释说,这是因为后勤补给线过长供应不上。
) h4 ]. v* H1 Y V: X4 J6 B1 s3 e0 `" }- M2 E3 ~/ @+ _
经过沃罗涅日战役,整个南俄的战斗局面急剧地向有利于红军方面转化。南俄白军依托顿河和马尼齐河继续防守,好似又恢复到1918年夏天之前的局势。但是这一次白军再也无力反攻。红军很快就要迎来在南俄地区的最后一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