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平沙落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词曲] 贺新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4-11-16 03:21:03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16 03:09
这个我预想到了,因为纯粹是想模仿辛弃疾的那种用典故串联的手法,不按常规思路走,不说自己难受,别人看 ...

我觉的好的用典是这样的,就是如果读者不知有典也能理解,但知典的则更能理解表达的意向。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21 04:55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03:3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4-11-16 03:40 编辑
    仁 发表于 2014-11-16 03:21
    我觉的好的用典是这样的,就是如果读者不知有典也能理解,但知典的则更能理解表达的意向。 ...


    老辛那首就属于不知典完全不摸门儿,但他那个时代文人都一眼就看明白,所以无所谓。

    我这个选的都是最最最门槛低的典故了,自觉上阕在“结桂帜,云雷飘忽”和“末路英雄豪气短”之间跳跃太大,完全两个情调,老辛则是上阕与下阕之间跳跃了这一步,上阕的主角都是女人幽怨,下阕的则都是男人糠慨,我这儿前几句都凄迷唯美,上阕最后两句突然就见了血了,理论上应该把下阕那两个中的一个挪到上阕去换掉霸王别姬,但舍不得那两个三字句“三尺剑,碧桃血”,因为收在上阕会非常有力,如果有高手儿来帮忙修改的话。。。上下阕之间典故互换,嗯嗯,会感觉好些。

    理论上当然用典是那样的,但实际效果会很难,你试过就知道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4-11-16 03:40:55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16 03:13
    曹植当年可是世子的大热门,绝不是无用书生。

    甄氏被杀是因为莫须有的“怨怼”,曹丕登基后封郭女王为王 ...

    我知道曹植深得女人所爱,但是他的确是个草包。曹操曾给他机会带兵,但他竟然喝得烂醉而不能。我相信那是他害怕而有意所为。他和甄氏的情早在受封前就有。究竟有没有不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有猜测。曹丕是政治家,对他的描述是'笃厚恭谨'。我过去曾经说过,曹丕不愿杀曹植,不然不会让曹植作一篇小诗就算了。同样是文学家的曹丕难道不知道曹植顺口就能说几句?倒是曹植不能理解兄长用心。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03:54:23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1-16 03:40
    我知道曹植深得女人所爱,但是他的确是个草包。曹操曾给他机会带兵,但他竟然喝得烂醉而不能。我相信那是 ...

    曹植在文学史上地位盖过老爸和老兄,无论如何不该被称作“草包”,文人就是文人,生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父兄既幸运又不幸。

    甄氏比曹丕还大几岁,比曹植更大,更有可能的是曹植对她抱有理想中的美人概念,而绝无非分之想,同为文学家的曹丕如何不能理解?赐死甄氏应该与曹植无关,纯粹是后宫挑拨离间的后果。

    曹丕曹植都是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从诗歌上看,曹丕内心非常孤独,曹植则好得多,而且心地非常善良,可惜在他那个时代心地善良是个缺点。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28 天

    [LV.Master]无

    25#
    发表于 2014-11-16 03:58:43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6 02:12
    我不太懂,平老师表对牛弹琴了

    贺新郎名篇不少,很多都喜欢。我最喜欢是苏轼和辛弃疾的。

    欣赏果然是主观的事情。我的观感很不同。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我读着总是沉痛郁结之极的感觉,娇俏不起来。

    若论娇俏,“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倒是有些俏皮意味。这里辛弃疾的恨,我理解不是仇恨,而是遗憾的意思。稼轩修养很不错,“一笑人间万事”,都不计较。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4-11-16 04:10:24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16 03:54
    曹植在文学史上地位盖过老爸和老兄,无论如何不该被称作“草包”,文人就是文人,生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父兄 ...

    我说的无用的书生也就是说曹植是个文人,不像他的父兄。究竟谁在文学领域贡献大还真难说。曹丕的突破是他写了文学史上第一首七言诗。我不是扬丕抑植,只是今人受演绎故事影响对曹丕没有正确的认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4-11-16 04:33:18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16 03:54
    曹植在文学史上地位盖过老爸和老兄,无论如何不该被称作“草包”,文人就是文人,生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父兄 ...

    曹丕能否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有人说甄氏死后,曹丕把甄氏物品送给曹植,如果是真的,显然曹丕能理解。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22 04:07
  • 签到天数: 455 天

    [LV.9]渡劫

    28#
    发表于 2014-11-16 04:38:24 | 只看该作者

    仁弟眼光我相信。平沙的喜好是无典不写诗词,围绕典故造主题,这首已经造得比较流畅,能读出层次。但她毕竟今年才开始填词。你不妨具体批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4-11-16 04:57:09 | 只看该作者
    楚天 发表于 2014-11-16 04:38
    仁弟眼光我相信。平沙的喜好是无典不写诗词,围绕典故造主题,这首已经造得比较流畅,能读出层次。但她毕 ...

    楚天兄这一刺因为裹着棉花,还挺受用的。我不觉地美滋滋的。楚天兄如何理解 陈王玉枕 和 飞鸿 及 风雪 的关联的?

    以平沙的天分应该恣意挥洒,留作他人之典故才是。典的出处无典。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05:2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4-11-16 06:00 编辑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6 03:58
    欣赏果然是主观的事情。我的观感很不同。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 ...


    很多事情吧,都说出来反而就做作了,辛词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故意在摆姿势要学渊明,要一笑神马神马的,可事实上却神马都没放下。辛弃疾他始终是放不下自我的,可以说自我的执念那是相当相当地深的。

    苏轼吧,他是佛道儒皆通的人,可以说看破世情,在佛道儒三界自由穿梭往来,你以为他在这里,其实他早就跳到天外去了,另一方面讲呢,他又是非常纯真的人,真正怀有赤子之心,单纯地享受“这一瞬”,而人生本身就是由无数个“这一瞬”组成的,享受过程而不计结局的人或许才能放下执念吧。

    当然当然他们俩的时代背景差异很大,老辛若是也象老苏那么“没心没肺”这就太不像话了。

    王大师国维不是说嘛,有我无我境界,老辛永远是有我,老苏经常无我,就这首《贺新郎》来看,通篇能看得见苏大胡子到底藏哪儿了吗?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05:32:43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1-16 04:57
    楚天兄这一刺因为裹着棉花,还挺受用的。我不觉地美滋滋的。楚天兄如何理解 陈王玉枕 和 飞鸿 及 风雪  ...

    这马屁拍得。。。比楚天拍我和我拍楚天都厉害多了

    叹惊鸿,陈王玉枕,挟风回雪。的意思就是甄氏(或者说洛神)留下对曹植的一片深情就惊鸿一瞥般挟风回雪地消失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05:39:44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1-16 04:33
    曹丕能否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有人说甄氏死后,曹丕把甄氏物品送给曹植,如果是真的,显然曹丕能理 ...

    对阿,就是这个甄氏用过的玉枕嘛,李商隐不是有首无题嘛,其中用到了这个典: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昭明文选》卷十九《洛神赋》之《纪》:“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忘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甄后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饮,仍以枕赍植。植还,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情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迄,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05:53:49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1-16 04:10
    我说的无用的书生也就是说曹植是个文人,不像他的父兄。究竟谁在文学领域贡献大还真难说。曹丕的突破是他 ...

    曹丕的诗非常好,格调很高,比如这句“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善哉行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曹植的作品好像更多,而且洛神赋的影响太大,另外他的《赠白马王彪》也是名篇,按俺们话痨儿的标准看,越能往长里拽的本事越大,所以,还是子建比子桓厉害,他们的老爸,超一流文学家诗人曹孟德估计也是这观点,否则没法解释老爸当年宠爱子建超过子桓,曾一度放着子桓不立,打算立子建,后来看看子建政治军事上都太拿不起来,才。。。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22 04:07
  • 签到天数: 455 天

    [LV.9]渡劫

    34#
    发表于 2014-11-16 05:5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楚天 于 2014-11-15 16:55 编辑
    仁 发表于 2014-11-15 15:57
    楚天兄这一刺因为裹着棉花,还挺受用的。我不觉地美滋滋的。楚天兄如何理解 陈王玉枕 和 飞鸿 及 风雪  ...


    “我觉的好的用典是这样的,就是如果读者不知有典也能理解,但知典的则更能理解表达的意向。”

    仁弟上述对用典的见识与俺不差分毫。

    回到平沙这一首,粗粗读下来,因见“陈王”,已知有典,于是先忽略这句,感受其余。可以基本当傍晚景象读下来,第一第二句让人感到从金色落日到灰白余光的迅速过渡,玉也好,雪也好,俺都当色彩读的。第三句“渺渺江空人不渡,遗佩汀洲木末。”显然又藏典了,但字面上傍晚的气息也渲染得不错。第四句似乎变天了,让人不安起来。第五句“末路英雄”出场,俺立刻就与前面“落日”联系起来了。这时候问“情”,出“剑”,见“血”,不算太突兀吧。

    再读平沙好心提供的注释,原来含曹植《洛神赋》等等,在楚霸王之前,湘君山鬼都来过了,只能感叹作者联想奇丽!这还没到下阕呢。

    落日镏金叶。
    叹惊鸿,陈王玉枕,挟风回雪。
    渺渺江空人不渡,遗佩汀洲木末。
    结桂帜,云雷飘忽。
    末路英雄豪气短,问人间,情竟为何物?
    三尺剑,碧桃血。
    ......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4-11-16 05:56:55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16 05:39
    对阿,就是这个甄氏用过的玉枕嘛,李商隐不是有首无题嘛,其中用到了这个典: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 ...

    这八卦丝毫不输今人啊!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6 06:06:27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1-16 05:56
    这八卦丝毫不输今人啊!

    就是八卦啊,八卦传得比正史还深入人心,若是再往上找,这八卦都能联系到屈原的楚辞,因为楚辞里提到过“宓妃”,于是大伙儿都把甄氏的名字传作“甄宓”,中间连接了个《洛神赋》,于是战国时代的“宓妃”就跑到魏国来当甄后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4-11-16 06:07:18 | 只看该作者
    楚天 发表于 2014-11-16 05:54
    “我觉的好的用典是这样的,就是如果读者不知有典也能理解,但知典的则更能理解表达的意向。”

    仁弟上述 ...

    握手'拥抱。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528 天

    [LV.Master]无

    38#
    发表于 2014-11-16 06:10:58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11-16 03:40
    我知道曹植深得女人所爱,但是他的确是个草包。曹操曾给他机会带兵,但他竟然喝得烂醉而不能。我相信那是 ...

    同意,曹丕被误解很多。他如果真想杀人很容易。曹植害怕也可以理解,他比较感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4-11-16 06:15:44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16 05:53
    曹丕的诗非常好,格调很高,比如这句“忧来无方,人莫知之”

    善哉行

    写忧比写愁要高大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4-11-16 06:22:28 | 只看该作者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6 06:10
    同意,曹丕被误解很多。他如果真想杀人很容易。曹植害怕也可以理解,他比较感性。 ...

    一句相煎何太急让皇兄背负千古骂名。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16:27 , Processed in 0.0437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