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平沙落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词曲] 六州歌头 (改写曹丕《大墙上蒿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4-5-8 21:10:44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8 08:47
哈哈,这事儿其实跟若若半毛钱关系都木有,我只是想歇歇,充充电了,因为已经整了那么些,也知道套路了, ...

“一切好玩儿的东西本质上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趣味,词确少了趣味一钱不值”

绝对知音啊。。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知音握手  发表于 2014-5-9 08:39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4-5-8 23:26: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糊里糊涂 于 2014-5-8 23:29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7 09:01
唉,实不相瞒,我填完这首就对填词丧失了兴趣,因为曹丕这首诗而翻开了很久不翻的《乐府诗集》,感觉俺还 ...


人口密度太大,人就限制多了。你看汉唐和宋明的建筑,汉唐庭院广阔,和宋明那种螺蛳壳里做道场不一样。类似美国的广大粗糙和日本的细小精致之别。还是物质决定意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山菊 + 8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4-5-8 23:27:22 | 只看该作者
如若 发表于 2014-5-6 21:20
关于你的第一点体会。借王国维的话, “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 ...

一切艺术,还是哲学,信仰的表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如若 + 2 然也。。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4#
    发表于 2014-5-9 02:52:43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7 19:57
    宋词真是拧巴,我还没被拧巴过来,所以除了苏轼的作品之外,看谁都别拗,菊老师写惯了诗,回过头去读宋词 ...

    冲动好像没有~~~我读诗词就遵行《红楼梦》里形容的贾家老太太的做法:一般只拣嚼得动的品尝

    所以多半的经典长调我都pass了~~~以后或许嚼得多了慢慢牙口练好了再去品尝不迟。好的东西就像蜂蜜,永远不会腐败变质的:)

    其实平沙这种从模仿经典入手的方法是很多老师推荐的,只是我学不来~~~主要是我需要从过程中得到乐趣,否则以偶这点功底,硬拼的话很快就会累趴下的

    点评

    油菜: 5.0
    晕~~~俺说的是没冲动:)  发表于 2014-5-10 09:08
    油菜: 5
    有冲动,你也象平沙靠拢了,赫赫,  发表于 2014-5-10 06:45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如若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4-5-9 04:13:42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5-8 23:27
    一切艺术,还是哲学,信仰的表象。

    @山菊
    这是我的理解。艺术是信仰的表象,有了信仰,艺术作品才有灵魂,才能打动人。

    金字塔,索非亚大教堂,天坛,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诗家仙圣佛的作品,《命运交响曲》,《意志的胜利》,《国际歌》,《牢不可破的联盟》,《马赛曲》,《战争与和平》,《千与千寻》......

    英语民族比较实际,商人气重,我个人觉得虽然英美国家强大,但实际他们的艺术水平不高,打动人心的作品不多,也就搞点快餐文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8:50:43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4-5-9 02:52
    冲动好像没有~~~我读诗词就遵行《红楼梦》里形容的贾家老太太的做法:一般只拣嚼得动的品尝

    所以 ...

    其实对长调,我对柳永和周邦彦都无感,别的零散的比如王安石,范仲淹还可以,苏老师好歹教会了俺一招儿,填长调情绪需要波动,否则一马平川就会无趣之极,至于如何把握情绪走势全看个人造化,长短句组合如何能把情绪摆动的起伏跌宕的技巧与音乐旋律中的节奏相仿佛,是很微妙的事情,我目前虽不能做到如此这般,但好歹明白这是两件非常关键的事情。

    王力还有的大学问家写的书里一般只提到“练字”和节奏,但具体如何掌控情绪走向,他们没法说,甚至填词是为了表达某种不可名状的情绪也说不出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如若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8:56:13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5-9 04:13
    @山菊
    这是我的理解。艺术是信仰的表象,有了信仰,艺术作品才有灵魂,才能打动人。

    英美是新教为立国之基础,新教崇尚俭朴内敛,与奢华的天主教有很大不同,所以信仰新教的德国发展了音乐,而信仰天主教的意法绘画雕塑发达,英国,有过音乐家么?知名的就亨德尔,还是个德国人,画家的影响力也远不如意法。文学家好多都是因为大英帝国称霸全球,英语被捧为国际通用语言之后被吹捧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4-5-10 07:00:06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5-9 04:13
    @山菊
    这是我的理解。艺术是信仰的表象,有了信仰,艺术作品才有灵魂,才能打动人。

    其实这也是话语权的厉害之处。老美有个词,叫,power of word。可见他们深谙此道。善于贩卖自己,似乎又得感谢商人的精明。

    话语权,不可轻易放弃。我以为这也是咱们前段儿和老史吵jimmy Kimmel 时的主要分歧。

    至于咱们是不是该把英美文化一巴掌拍死,
    可以另开贴讨论。。

    这点绝对同意你,艺术,归结于哲学,宗教。还有说,艺术也归结于数学。而哲学最终属于宗教信仰范畴。这个话题,可以把平沙的话匣子打开。@平沙落雁 ,前两天她好像还和蚂蚱聊过这个宗教历史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9#
    发表于 2014-5-10 09:05:03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5-8 15:13
    @山菊
    这是我的理解。艺术是信仰的表象,有了信仰,艺术作品才有灵魂,才能打动人。

    但是这个‘信仰’,不一定非得是宗教信仰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0#
    发表于 2014-5-10 09:07:17 | 只看该作者
    如若 发表于 2014-5-9 18:00
    其实这也是话语权的厉害之处。老美有个词,叫,power of word。可见他们深谙此道。善于贩卖自己,似乎又 ...

    不用另外开贴,还是把清谈的歪楼传统继承下去呗~~~估计楼主平沙不会介意的

    俺还是老本行~~~端茶续水送瓜子:)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09:48:41 | 只看该作者
    如若 发表于 2014-5-10 07:00
    其实这也是话语权的厉害之处。老美有个词,叫,power of word。可见他们深谙此道。善于贩卖自己,似乎又 ...

    这个没啥好说的,一般人都同意,宗教哲学决定了民族的意识形态也包括艺术,个别人不同意,咱们也说不服他们,

    有那劲头说服的,还不如写篇论文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4-5-10 10:03:06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4-5-10 09:05
    但是这个‘信仰’,不一定非得是宗教信仰吧

    当然不局限于宗教。

    举个例子,现代人多数就信个钱,或者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之类的,就算唱红歌,那个精气神,你一看一听就能体会出和以前文革时代完全不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山菊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5-11-21 16:3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33#
    发表于 2014-5-10 22:55:3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曹操怎么能不爱曹植,憎恶曹丕?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5-10 23:28:17 | 只看该作者
    华恩 发表于 2014-5-10 22:55
    你说曹操怎么能不爱曹植,憎恶曹丕?

    曹丕也不错啊,当然文学成就是曹植更高,三曹里他的文学地位甚至超过了老爸。

    过去对曹丕没啥了解,后来看到《乐府》里收录了他不少诗歌,都是很好的诗,另外他还精通剑道,感觉若论文武双全的话,他还是比弟弟强一些,并没听说曹植在武艺上有何突出表现。

    点评

    呵呵。可能是这首曹丕作品打击我比较大。觉得音律气势上都很凝滞,比另外二曹差很多,也不如您的那首。  发表于 2014-5-11 06:13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山菊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5#
    发表于 2014-5-11 01:28:47 | 只看该作者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4-5-9 21:03
    当然不局限于宗教。

    举个例子,现代人多数就信个钱,或者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之类的,就算唱红歌,那个精 ...

    还真是~~~文革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热情我是经历过的

    可惜,那么纯朴的民心已经给掌权者的贪欲消费得差不多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36#
    发表于 2014-5-19 03:47:56 | 只看该作者
    汉魏风骨与历史未知/终结论

    (家人外出没人管,趁机写几行闲字,懒得查资料,随手写。)

    汉魏风骨和宋词里那种腻味,判若云泥。个人认为,一个重要的创作背景,就是两个时代分别笼罩在历史未知论和历史终结论的心理氛围中。

    汉魏之交,“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中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瘟疫流行(可能与匈奴广泛内附带来的草原鼠疫有关)、外戚内臣世家争权、郡县模式的尝试走到了诸侯群起的尽头,这一切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中国的历史航船行驶到了没有任何海图的未知水域。以曹操为代表的群体,要承担着他们的历史责任,因应这些挑战。历史循环论在这里是无用的,因为挑战是全新的。体现在创作中,就是慷慨激昂和沉思哀歌间自由地切换。前者是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回答,后者是他们对现实险恶环境的体悟。预期寿命的低下更加剧了人们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到了宋代,经过大动荡的筛选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特别是上层的寿命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可以从“长夜苦昼短,何不秉烛游”的恐惧中摆脱出来,更多地注重个人体验。而经历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变乱,从心理上又有一种对历史确定性的向往乃至信仰。《资治通鉴》的出台是个很好的例子:了解过去,就能掌握未来;这更多是一种愿景而非事实,是一种历史终结论的自我安慰。对知识阶层来说,一切都发生过了,未来不过如此了,所能做的只是修饰历史一下而已。这种心态体现在文学上就是我们看到的自宋而下的雕琢。只有在非官方视野的小说中,才孕育着“造反有理”(水浒)、“钱能通神”(金瓶梅)这样生机勃勃的思想。当然他们预计不到,随着技术的扩散和发展,北方民族很快将在野战和攻城两个方面全面压倒中原,一次次主宰中国历史。历史只是不断地展开自己的面纱,绝不会停下脚步。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04:10:12 | 只看该作者
    石工 发表于 2014-5-19 03:47
    汉魏风骨与历史未知/终结论

    (家人外出没人管,趁机写几行闲字,懒得查资料,随手写。)

    你说的肯定是原因之一,另外我感觉还有宗教的因素,佛教虽然已经在东汉传入中土,但在汉魏时期还未形成大的影响力,所以社会的有闲阶级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宗教观念,人死之后如何根本没有答案,而人的寿命又是如此的短暂,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

    唐朝之后中国人的哲学观已经成熟,不论信道信佛,大多数人精神上都有了寄托,所以活得比较有安全感,尤其是宋代,皇帝不鼓励贵族和知识份子们去开拓疆土建功立业,于是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上了。

    唐诗宋词几乎成了中华文明的代名词,这一点特别让我感觉难受,它们所树立起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几乎很难被后世的人们打破,因为所有学习诗词的人都在以它们为模板,其内在的气质和境界已经深入骨髓,很少有人去读唐朝之前的诗歌,读了也不会去学,因为大家都说唐诗最好,而唐朝之前的诗歌,越古题材越广,越不受束缚,很不成熟,但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不像唐诗那样,格调通通被限定死了。

    我们写诗填词最终是为了说自己想说的话,都模仿古人的,最后顶多写的跟古人一样好,这又有神马意思呢?但要打破束缚又谈何容易。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38#
    发表于 2014-5-19 04:35:18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19 04:10
    你说的肯定是原因之一,另外我感觉还有宗教的因素,佛教虽然已经在东汉传入中土,但在汉魏时期还未形成大 ...

    宗教的影响确实巨大,历史是个大拼图,估计怎么也没办法拼出全貌,只能尽量去试试。

    说到格律,除了桎梏之外,可能另有一点积极的作用:唤起。考虑到诗词本来就是为了演唱而准备的,格律是对创作的规范化。在这种长期严格的规范之下,受众可以培养出对格律的模式认知,即使在脱离音乐之后,这种敏感度仍能让他们下意识地将特定格律与早先掌握的同格律诗词联系起来。我个人有一点点体验,《忆秦娥》从来都脱不开“平林漠漠烟如织”的背景。当作者与读者双方共享这种背景时,是不是会激起超出文字效果之外的共鸣?如果你听过《咚哥唱谈》,就会发现作者在刻意营造这种共鸣。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39#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05:18:50 | 只看该作者
    石工 发表于 2014-5-19 04:35
    宗教的影响确实巨大,历史是个大拼图,估计怎么也没办法拼出全貌,只能尽量去试试。

    说到格律,除了桎梏 ...

    我说的是格调,不是格律,格律只不过是个格式,跟节奏音调有关,为的是念起来抑扬顿挫,使诗歌有音乐般的美感。

    格调是指意境审美,更包含哲学观世界观等等,中国古诗词这方面其实挺窄的,唐诗里边塞诗,送别诗,风景诗,批评时事诗啥的就占了多一半儿,一眼往去,宋词都大同小异,就分俩风格,曰:豪放,婉约。其实真挺没劲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3 03:21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40#
    发表于 2014-5-19 06:13:54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5-19 05:18
    我说的是格调,不是格律,格律只不过是个格式,跟节奏音调有关,为的是念起来抑扬顿挫,使诗歌有音乐般的 ...

    我倒觉得格律和格调是统一的,它们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已有的范本紧密相关。在内容上是格调,在形式上是格律,两条腿沿着范本走下来,都是差不多的路,也算得上一种“路径依赖”。其实民间的风格又多又好,不过不入文人法眼,从竹枝词之后,就要等到延安时期才有开发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4 16:45 , Processed in 0.04612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