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教授的这篇小说让我想起两个人。都是我们一个院子的。
2 a" [5 P' B0 ?* b: m5 s9 @$ G# \/ X
一个是淑珍似的人。她住在院里,但是丈夫早去世了,她算是跟公婆住在一起。她早就下岗,在大院门口摆水果摊。她面相比较凶,面色黑红,身材粗壮,这是常年的体力劳累和狡黠凶霸锻炼出来的一种面相。她家因为就在我家边上一栋楼,应该至少认识我父母,但是她从来不打招呼。因为就在大院门口摆摊,所以城管难得骚扰到她,相反她稍微起到城管的作用,比如她每次都要驱逐大院门口20米范围内其他的水果摊,除非是挑担的农民来卖水果,恰巧卖其他的时鲜品种,比如枇杷草莓什么的,而她又没有。这时候她允许农民把框子放在大门的另一边。! G: L6 y" Q p( M, T# h
$ ], ~, @5 w/ q4 _
她的生财之道从来不是和气生财,而是板起脸来,有什么说什么。大院里的人,挑拣水果的时候,稍微多挑了几个捏了几个,她马上就开始嘟嘟囔囔了。外面来的人,她就开始叱责了。她有时候跟门口看门的闲聊,会抱怨大院里的人穷酸,舍不得花钱,也叹自己命苦。但是我觉得,从没有城管市容骚扰这一点,她已经很好了。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没少抱怨那家卖水果的媳妇太凶霸。但有一次,下雨,天很冷,她顶风冒雨推个车出摊,从我家门口路过,我家老太太看到,也说她生活不容易。# V8 `/ t. Q! U6 X4 r" h* O) I
1 a3 y! ]' Y, x( W+ k9 E& E
巧的是她也有个女儿。多年前还是个小姑娘,见到我母亲也叫声奶奶,现在也应该是成家了。孩子上学的钱,都是她母亲从水果摊上挣出来的。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在水果摊出现过。) t) ], H+ x+ ]. c+ |! K& k; a
! d+ O1 u: {7 D, o' S
另一个是一家。那家的两口子,男的下岗,在门口戴个红袖标看门,女的在外面厂里,奶奶在大院里早上发牛奶。奶奶和我父母都是几十年住一个大院,所以认识。他家孩子正好和我孩子同一天生日,我们就是经常抱着孩子在大门口瞎转悠,所以认识了。他家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抱在手上,一见人就笑,真是个开心果,大人都喜欢逗她。后来大概过了7、8年,我听母亲说,他们俩离婚了,因为男的实在挣不到什么钱,女的走了。你的小说里,老二还可以快活地打麻将,这位可不成。后来我回去的时候,看到男的还是戴个袖标在门口看大门,不过老多了。岁月刻画一切。
- G/ d! k0 Z( X4 [5 I, u% J! e7 l+ u2 y$ D2 p% h+ Q
很遗憾我当时没有看到你的小小说。这次我看了下你的作品,马上浮现出这两家人的情形。在我看来,你的作品非常成功地把我知道的这两家人串起来,塑造了另一个故事,并且还有提升。社会存在的总总苦难和怨忿,以及相应的无奈、坚韧、奋斗,其实远远多于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