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京虎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逸事之僵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20:53:32 | 只看该作者

12

胡克上任后,率13万大军还是走直线南下,夜宿沼泽地时被南军名将石墙偷袭,乱成一团之际,胡克也被震成脑震荡,就在石墙前去侦察地形,打算趁敌军后卫部队半渡之际将之击败,然后彻底摧毁波托马克军团于沼泽地之时,被己方哨兵误伤,使得波托马克军团得以逃脱,石墙数日后去世。在这场战役中,西格尔斯出现严重的判断性错误,石墙迂回侧翼偷袭时,他认为敌人是在撤退,导致波托马克军团对侧翼毫无防备。, E0 _: t3 H" X- D3 U& n4 Q
沼泽地战役之后,李将军决定再次入侵地区,林肯则对胡克失去信心,临阵易帅,从军团各军长中提拔资历最浅的梅德为帅,此时距葛底斯堡战役之有三天时间。) w/ \2 P6 _) q& D
葛底斯堡战役是一场遭遇战,李将军一反前几次战役防守反击的做法,和七日战役一样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北军虽然兵力倍于南军,但面对李将军的威名和北维吉尼亚军团不败的战绩,波托马克军团采取守势。3 b1 P# o1 \9 g1 d6 L" q
第三军赶到时,第一天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梅德认为次日敌军进攻的主要方向是西部,就没有顾得上左翼的防御。西格尔斯率第三军负责那里的防守,他一直在问部队应该布置在哪里,梅德也不回答,等下午第三军进入前沿后,比其他部队突前半英里,不仅和其他部队分开,而且暴露了第二军左翼。
9 x* Z- {, g1 [0 O& |1 {9 k石墙死后,北维军团将帅都不在状态,准备了大半天也没有准备好,看看已经下午了,梅德不知道敌人是否还会进攻,便召集各军军长开会,西格尔斯说太忙不能参加。梅德再下严令,西格尔斯只好骑马往回赶。2 ^& x0 q  ]+ r5 J# v) g
就在这时,南军的第一军突然进攻左翼。梅德马上意识到忽视了左翼的防御,亲自率预备队第五军前来增援,在半路上遇上西格尔斯,一问第三军的防御地点,才发现过于突前,梅德勃然大怒,要西格尔斯解释。西格尔斯解释说这是要抢占高地,梅德打断了他:“将军,这里是比后面高一点,可是前面还有比这里更高的,如果你一直前进,你就会发现还有其他高地直到你登上最高峰。”话音刚落,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梅德的坐骑受惊,驮着他一直跑到后方。
/ ~& z% n' k4 i4 F2 Q& J第五军赶紧去堵第二军的左翼,在敌人的进攻下,由于第三军过于突前,在第二军和第五军的阵地之间出现一个一英里宽的缺口,整个阵线险些被敌人攻破,直到七点,才封住了缺口。; [9 D) `6 s' Z9 \3 H- i/ K! k
西格尔斯差点毁了波托马克军团,但这家伙的运气实在没法比,战斗的关键时刻,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一条小腿受伤。5 o5 t- G8 P' \- G! G
南北战争中,双方军官都身先士卒,一场大战下来,将军死伤一大溜。安特提姆那场血战,不算胡克这种受重伤的,双方战死的将军各有九名。4 V0 c$ a' T3 D" n2 u, }5 R
西格尔斯虽然是政客出身,重伤之后居然方寸不乱,先按军中顺序把指挥权交了,然后被抬到后面医院,医生一看:这小腿保不住了,要截肢。# k8 [% P* u/ M* x. \
那年月没有麻药,轻一点的手术给伤员喝威士忌,这种截肢手术威士忌不管用,来俩壮汉把西格尔斯按住,嘴里咬块棉布,免得一会疼得把舌头咬断,然后医生拿一大锯就开始锯,西格尔斯疼得把那棉布吐出来,像被杀的猪一样叫,护士在一边拿着棉布,等他疼得叫不动了,再把布塞回去,这会医生把骨头锯下来了,伤口也处理好了,给西军长喝上小半瓶威士忌,手术结束。& V9 L  }2 Q! O- ^& \
要说西格尔斯杀菲利普真不是君子一怒血溅五步,这家伙天生的硬茬,手术刚完,就要求把锯下去的那半条腿给他放担架上,因为他刚刚要求国会的朋友提案,建立战争博物馆,这就是展品呀。然后再要求马上送他回华府。
7 H& X3 G5 W" h: F别人说你这也算重伤了,要好好休养,最好不要移动。  u0 I3 E- ?: D
西格尔斯不干,非要回华府。
" b- r% A8 V/ @% K1 y/ v! D: O他算这场战役最高级别的伤员了,梅德本来就烦他:让他去,让他去。心说死半道上是他自找的。7 z4 x+ t# ]* V0 r' ]3 K5 d
梅德这倒不是小人之心,因为当年还不知道什么叫细菌,没有消毒的概念,结果术后感染率高达80%,大部分伤重不治的不是死于伤而是死于感染,石墙就是截肢后伤口感染而死。! C( `" X5 P* g8 d0 q0 {2 @
西格尔斯运气就是好,术后感染不严重,他之所以非要回华府,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成为英雄的机会,等他到了华府,葛底斯堡战役胜利的消息也传到华府,这一下他彻底脱掉了杀人犯的帽子,真成了英雄了。本来梅德要送他上军事法庭的,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敢了。他那条小腿骨到现在还在国立健康和医学博物馆展览。
( t8 j; s# d! g4 r9 B/ K0 M成了一腿半后,西格尔斯继续在军中服役,但接替梅德并指挥全军的格兰特对他很不感冒,知道他那点能耐,再也没有让他指挥战斗部队。9 N9 z* c6 k9 ]5 n
杀了人没有受到惩罚,现在还成了战争英雄了,这种事看在首席大法官塔尼心里能舒服吗?' }% U' s+ y: O' b  ?$ K; N
林肯上台后,塔尼一直为难他。但林肯运气不错,上台的时候最高法院有个空缺,刚就职又有俩空缺。
" g7 l. X4 g4 Z- j! J最高法院这会有九名法官,不算塔尼,四名南方人,四名北方人,马里兰也可以算南方。斯考特判决可以看出最高法院的倾向,四名北方籍大法官中,两人支持两人反对,南方籍大法官全部支持。事后反对判决的来自麻省的本杰明•柯蒂斯大法官愤然辞职,布坎南提名支持奴隶制的新罕布什尔人内森•克利福德,在参院勉强通过。因此林肯上台时,最高法院真正反对奴隶制的只有来自俄亥俄的约翰•麦凯恩大法官一位。
) S  t0 z4 q4 |: x5 @; B! P9 R1860年3月,来自维吉尼亚的皮特•丹尼尔大法官去世,在选举年,这个位置只能等下任总统提名了。分裂不可挽回之际,来自阿拉巴马的约翰•坎布尔大法官辞职,后来出任南方政府战争部副部长。内战刚打响,麦凯恩大法官就去世了,于是1862年有三名大法官经林肯提名进入最高法院。' X' a$ N, X* `  R8 d  J
接替麦凯恩的是根据他建议的维吉尼亚人诺亚•斯韦恩,此人虽然是南方人,但反对奴隶制,非常符合林肯的用人标准。
3 A, o; c  y; j( @( Q5 w. |6 F; }接替丹尼尔的是肯塔基人塞缪尔•米勒,肯塔基是留在联邦党蓄奴州,米勒反对奴隶制,支持林肯,也很符合林肯的用人标准。
6 U/ ?- L3 E* E! P: M: s/ y" u接替坎布尔的是马里兰人戴维•戴维斯,此人就不是一般地支持林肯了,林肯能成为总统,完全是他的功劳,因为他是林肯的竞选经理。* J7 [7 K! K3 Q, k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2 收起 理由
河蚌 + 4 给力
橡树村 + 6
煮酒正熟 + 12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1:45:39 | 只看该作者

13

别人通常找议员当竞选经理,可是林肯竞选总统的时候就是伊利诺斯一位前国会议员,没有这种有势力的人愿意给他当竞选经理,便找了同为本州议员的戴维斯。
* \8 Z+ L6 f/ I" Q' n5 D戴维斯家里很有钱,耶鲁毕业后到伊利诺斯州当律师,因为和林肯律师在一个法庭里打官司,两人政治观点一致,因此成为朋友。! Q$ F2 A  V, m
1860年大选,共和党在芝加哥开全国代表大会,让林肯占据了有利位置,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州。大会上取得意见一致,以往的教训就是派出多个候选人,因此分散了票源,这次不管党内怎样竞争,就选出一个人。
% V' E2 ?4 l0 A# @) R$ u0 S2 w这次参选的人有四位强人,加上林肯和麦凯恩大法官,这四位强人是代表新英格兰和纽约的极端废奴者威廉•西沃德,俄亥俄的俄亥俄前州长、原民主党人赛门•切斯,来自密苏里的前众议员爱德华•贝特斯,和来自宾州的参议员西蒙•卡梅隆。0 [3 S# U) j9 O: |% c7 d- a5 I
此时共和党根本不指望拿下南部,这四位大佬都是一方豪杰,其中西沃德势力最大,但他的废奴主张比较吓人,共和党主流认为推举他会把温和选民吓跑,也不可能推举支持奴隶制的贝特斯,切斯和卡梅隆各代表一大州,在对方的州没有人缘,这两个大州丢了一个都会丢了大选。麦凯恩和切斯是一类的,林肯代表的是西北边疆。: \  q. a; a/ `' h# C1 M( C& L
范布伦的理论又一次应验了,在这种情况下,弱者出线,但林肯实在太弱了,没什么名气,这时候戴维斯就开始做交易,先和西沃德用国务卿做交易,然后给切斯财政部长,给卡梅隆战争部长,给贝特斯总检察长,四位大佬都拿下,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也成为历史上得票率最低的一位总统。
2 f' X" U: U2 v4 }; A林肯当选,戴维斯论功第一,应该给他给部长,但内阁四大部长已经交易出去了,就剩下邮政总督和海军部长了,林肯还得遵循地域平衡的原则,内阁必须有西部和新英格兰地区的人,邮政总督给了肯塔基布莱尔家族的蒙哥马利•布莱尔,海军部长给了康州人吉迪恩•韦尔斯。这样就没有戴维斯的内阁位置,就用大法官作为酬劳。
1 S, R0 h9 k6 D% e最高大法院的另外两名北方人,纽约的塞缪尔•尼尔森和宾州的罗伯特•格里尔属于中间派,已经倒向林肯,这样林肯在大法院有多数支持,1863年又用给西部一个名额为理由,把最高法院大法官改为十位,这个位置给了加州人斯蒂芬•菲尔德,这样林肯有六比四的优势,塔尼的日子就很不好过了。
) d( A' I0 I: o' ~6 V内战开始后,联邦对马里兰进行军管,把支持奴隶制、企图加入南方的州长和议员们关进了麦克亨利要塞,其中有一位是基的外孙,在要塞中成天看着那星条旗,心里感慨万分呀。* w: H7 R, L+ r
塔尼老叫板,导致林肯几乎下令把他抓起来,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也考虑破天荒地弹劾他。战争时期,塔尼在马里兰州的庄园没有了,大法官的年薪为1万美元,本来很不错,但战争期间通货膨胀,他在华盛顿的房租从4000涨到8000块,他两个女儿一位有病,还得他照顾,另外一位那位成了寡妇,带着个孩子,手里倒有一大堆维吉尼亚州的债卷,可是因为内战而一钱不值。国会根本不给塔尼涨薪水,他想搬到便宜的公寓去,可是女儿病得不等动,到1864年,连他自己都走不动了,就在这一年,这位87岁的首席大法官在贫病交迫中死去。# Q$ c7 M7 B7 h& s8 v
坚持自己的信仰,就落到这个下场。) n4 V- R8 ^# M0 Q# A
托尼一死,林肯问戴维斯是否愿意干,戴维斯知道自己资历太浅,未必能过参议院这关,谢绝了,林肯便提名原财政部长切斯为第6位首席大法官。
; i  |1 @* Q( e1 A切斯的能力不能胜任财政部长,在林肯第一任任期内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坏,财长多次以辞职相威胁,以抗议总统忽视财政部,林肯也每次都婉言挽留。到了第四次,切斯还是等着林肯来挽留,没想到林肯接受了。原因是要竞选连任了,林肯想再次用财长做交易。切斯很气愤地回家了,几个月以后托尼死了,林肯提名他出任首席大法官,切斯这气才消了。
, i1 v) i' f4 R- x% S# n1 y1864年大选,因为战争打了三年了,还没有结束的迹象,北方民众觉得该换人了,前波托马克军团统帅麦克莱伦代表民主党出马。麦克莱伦的老爹是宾州名医,他爷爷是独立战争时期康州的将军,除了这两个州外,他在纽约和新泽西颇有影响。: f% x3 ?% c) }4 S  }+ K
当时北方三大州为纽约、宾州和俄亥俄,麦克莱伦自己争取宾州和纽约,但在俄亥俄就难了,因此要找个俄亥俄人当竞选伙伴。$ F3 W) k  M' S8 b  @/ z
俄亥俄的政治人物大多为民主党,麦克莱伦找到了国会议员彭德尔顿,也就是菲利普•基的妹夫。彭德尔顿这也算为老婆的姑父报仇,欣然应允。借助反战情绪和共和党内部矛盾,这两位乔治干得很不错,到八月份,林肯已经在白宫里面收拾东西,打算大选失败后去芝加哥当律师。幸亏谢尔曼拿下了亚特兰大,让民众看到结束战争的曙光,林肯才赢得了大选,在三大州,双方得票百分比很接近。
) h- \! l& D8 u0 O战争结束,林肯遇刺。这个故事的其他当事人那?* R$ r1 Y. O$ h2 a
西格尔斯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从军,他在战争时是志愿军的军衔,战争结束后如果还继续从军的话就得降军衔,因为那是正规军的军衔,战后他先后执掌南方的几个军区,军衔从志愿军少将变为正规军上校,1867年因为在弗雷德里克堡战役的功劳晋升为准将,很快因为葛底斯堡战役的功劳晋升为少将。
; ^9 S$ x0 ^+ E# r* p! v战后他一直攻击梅德,说梅德有个秘密计划,要撤退的,是他把阵线突前布置,打乱了梅德的计划,因此他才是赢得葛底斯堡战役的人。
' }. A' b- [" O  l1869年,他以少将军衔退役,马上被任命为驻西班牙大使。特蕾莎两年前死于结婚。西格尔斯还是那么不着调,在任上险些导致美国和西班牙开战。但这一腿半仍然很有女人缘,居然和被放逐的老伊莎贝拉女王还有了一段情,娶了一位西班牙贵族女子,于1874年卸任。3 H! Z  o  @% Q6 Z; M
1868年大选,共和党推出战争英雄格兰特,导致大选毫无悬念。彭德尔顿输了1866年国会选举后,这年去竞选俄亥俄州州长,对手也是前国会议员拉瑟福德•海斯。7 N/ F( d' ]2 @' |
海斯是遗腹子,哈佛大学毕业后在辛辛那提当律师,内战开始时以俄亥俄23步兵团少校参战。他上战场主要是受老婆的鼓励,他夫人露西非常痛恨奴隶制,支持鼓励丈夫上战场,经常走访丈夫所在团队,鼓励将士们,后来当选为总统的麦金莱是海德的团里的一名列兵,深受露西的影响,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一直积功升至名誉少校。5 z' B& l7 \+ X& R! Y" E
海德在战争中身先士卒,受伤四次,战马也被击中四次,海德负伤后,露西赶到前线,把丈夫接回来,养好伤,送他再上战场。在内战结束时海斯升为荣誉少将,之后出任众议员。2 w" w) V( F: }+ T  }
此时内战刚刚结束不久,共和党声望正隆,对决海德这种战争英雄,彭德尔顿一点希望都没有,海德成了州长,彭德尔顿到肯塔基中央铁路当总裁,1879年被选为联邦参议员,六年后连任没有成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9 d: u8 ^% P7 ?/ {' w

点评

海斯的老婆好可怕呀  发表于 2013-8-2 10:17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橡树村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33:15 | 只看该作者

13

海斯连任一届州长后决意退休,因为过去五年内老婆又生了一儿一女,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孩子们。1872年海斯退休当了生意人,但次年的经济危机差点让他破产,老婆这期间又生了一个儿子,他本来打算再干几年,把经济危机中欠下的债还请了,但当1775年州共和党推举他为州长候选人时,他同意了,再一次被选为州长。% ?6 @* `; m- d# x
当总统之前格兰特觉得干总司令舒服,当上总统后才发现总统更舒服,一味任人唯亲,内阁舞弊严重,贪官层出不穷,加上黑色星期五、经济危机,全国到处是骂声。# C# u$ r' H8 d
1776年大选时,尽管让全国人民骂,格兰特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打算不管华盛顿留下的那个不成文的只干两届的规矩,还想继续干下去。全国人民还没说话那,共和党内已经不干了,一看在党内这么没人缘,格兰特只好宣布照例不追求连任。
  @) w1 a3 B$ o: U! j民主党早就卯足了劲,要抓住这个大好的机会,从政治改革着手,经过两轮投票,纽约州长塞缪尔•提尔登出线。* ]  x9 M) b$ ~$ F* b( O
提尔登在政坛上以改革者的形象著称,最大的成就是将坦慕尼俱乐部大老板威廉•吐德送进监狱。吐德是纽约巨富,曾任众议员和纽约州参议员,因为贪污4000万到2亿公款,被时为州总检察长的提尔登送进监狱。
% _5 G7 H' g0 Q; ?8 c吐德被关在债权监狱,要交3百万保释金,居然成功越狱,跑到一艘西班牙船上当船员,已经惨成这样了,美国政府发现后还是将之抓获归案,于1878年病死在狱中。
0 H; \6 Q! N1 d0 L& s  F" h0 ?, F敢摸坦慕尼俱乐部这只大老虎的屁股,提尔登名声大震,由他出马,民主党先声夺人。
0 |1 l  s1 P" O& F" l/ k共和党这边也知道到了生死关头了,这一次绝对不能让不干净的政客出马,找了一圈,觉得海斯最合适,不仅本人没有污点,而且俄亥俄在内战之后越来越举足轻重。
3 a1 j& x$ T, e* U俄亥俄这个地方在美国历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殖民地时代,从维吉尼亚西去就是山了,走俄亥俄河谷一来比较平坦,二来可以沿河而行,用不着一边砍树一边走。从宾州、纽约和新英格兰地区西去都要经过俄亥俄河谷。2 j  g- K/ a8 r4 {. n5 w" E
当初在荷兰人的帮助人,易洛魁人掌握了先进的武器,加上他们的社会形态也接近中央集权,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俄亥俄河谷这个交通要道,殖民者在没有足够的人力的情况下,放弃西进的念头。等他们有了人力上的实力了,俄亥俄谷地就成了必争之地,正因为殖民者西进,才导致了法印战争,这也是美国独立的原因之一。3 M- U7 g" u, O/ h1 a
美国独立后,马上大肆在俄亥俄谷地扩张,建立俄亥俄领地,打了一场西北印第安人战争,之后俄亥俄建州。
- x4 Q: l% I0 J2 _/ N: l内战期间,俄亥俄是西战区的前线,涌现了以格兰特、谢尔曼为首的一批俄亥俄籍将领,洛克菲勒也是在这里起家的,内战之后,俄亥俄势力继续做大,从格兰特到塔夫脱,俄亥俄帮执掌美国政坛半个世纪,是继维吉尼亚帝国之后的第二个帝国。
$ ^$ D' M% [( l8 t/ C- q' K从石油到汽车,俄亥俄一直春风得意,现在汽车业垮了,俄亥俄成了重灾区,在政治上更加举足轻重了,尤其是总统大选,有得俄亥俄者得天下之说,2012年大选,双方总统候选人花费60亿,其中3亿花在了俄亥俄。6 X$ \7 d( c1 D+ K$ ~1 W
海斯虽然和格兰特一样是俄亥俄人,但他是东部战区的将领,不属于格兰特的嫡系,加上没有腐败的背景,是共和党能够推出的最佳人选。民主党喊政改,共和党也喊政改,总之就格兰特是王八蛋。但是共和党有格兰特这个包袱,民主党就有利多了,而且提尔登确实有改革的政绩。
4 V% T  {5 |! `5 _  X1876年大选,美国民众的民主热情又被激发起来,一共有840多万人投票,是选民投票比例最高的一次选举,也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次选举。因为整个南方的投票秩序都被打破,到处都出现破坏选举的现象。/ E. q" d+ }. N7 j) u
内战后,黑人获得自由,也成了共和党的铁杆票源,所以这次选举的关键在南方,但虽然黑人自由了,基层权力还由白人控制,民主党要想获胜,就要阻止黑人投票,大选之前就预计会出现破坏选举的情况,但格兰特不同意派联邦军队维持选举秩序,主要因为战后大裁军,就那么几万人,怎么可能维持得了?0 B) j; k+ N5 l* z8 B- Q. o
到了投票那天,南方很多地方出现暴力阻止黑人投票的情况,还有比较温和的办法是把林肯的头像印在自己方的选票上,让黑人们以为是共和党候选人。! h6 H$ p( O& Q, g
共和党也一样,尤其是有驻军的地方,军队支持共和党,因此军人们武力护送黑人去投票,而且让一个黑人反复投票。
7 ~! Q5 s/ [- w* e- z投票结果陆续统计上来,提尔登获得51%的选票,海斯获得48%的选票,其余1%被几个小党的候选人拿去。当天晚上电报陆续来了之后海斯夫妻俩越看越泄气,连家乡俄亥俄州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更不要说全国了,露西头疼到坚持不住上床了,过了半夜海斯垂头丧气回到卧室,一看就知道输定了。夫妻俩躺着床上很阿Q地相互安慰:不去白宫的话咱们的生活会简单得多。
+ l: ~; s# v& \# ?( L0 j第二天早上,连共和党的报纸都承认民主党赢了。
! Y4 M( s' M/ I$ q1 s. W共和党那么辛苦地打赢了战争,现在拱手将总统叫出去,体现了美国式民主的洒脱,不就是个总统吗,有本事四年再夺回来。' f! J6 q" Q7 K, h" i
但有人没有这么轻易认输。$ {/ n; D# d0 @2 ?8 d' E  Y
谁。
, W% @/ C( X  J* K5 o一腿半。
- O* |# Y- h9 I* w4 `8 L  u! E) d西克尔斯返回美国后,回到纽约,经商挣钱了。虽然一腿半了,但还是风流潇洒。大选之夜,他去狂欢了,回到家已经凌晨了,这才想起来大选的结果不知道怎么样了。
2 A6 I$ s  T, I# S4 s  ^4 P西克尔斯本来是民主党人,由于他是坦慕尼俱乐部的人,极力反对提尔登上台,成了坚定的共和党分子。洗把脸直奔共和党全国总部,摸黑进去一看里面这叫一个乱,醉得东倒西歪的,好不容易推醒了一位:怎么回事你们?钱德勒那?1 u1 j# j( P. L' p, s2 M0 k1 [
那位一指,就见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扎克•钱德勒醉得不醒人事,西克尔斯连拍带打,钱德勒就是不理会:他这是怎么拉?喝成这德性?; M1 J6 h1 N. S1 G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橡树村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11-15 06:51:40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1-12 05:45   {$ `6 q9 t7 k0 @) l. Y+ H
别人通常找议员当竞选经理,可是林肯竞选总统的时候就是伊利诺斯一位前国会议员,没有这种有势力的人愿意给 ...

7 h# y9 j3 ?! o6 |# }9 b京虎兄,突然想到能否劳烦把这些历史人物的英文名字也用个括号注出来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21:50:10 | 只看该作者
道可道 发表于 2012-11-14 17:51
1 c" ^7 D9 u, J) L& F$ T$ q9 z6 r京虎兄,突然想到能否劳烦把这些历史人物的英文名字也用个括号注出来呢? ...

1 W/ d; f5 @8 X; h; o7 H/ ]" Y: s非常好的建议,以后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21:50:46 | 只看该作者

14

大选输了。) l; \" ?. A3 _/ b- ~% J
输了?我靠,怎么会输那?把各地的结果给我看看。
8 B- M/ y7 C! ?/ j) x' `电报都在桌上,您自己看吧。
6 y, c# H2 N3 E9 O* A, ?就这帮党工,能赢才怪那?西克尔斯叹着气看各州送来的电报,一边看一边在纸上算:且慢,还有希望。
0 r6 f* X7 |4 ]1 c- W8 r在连当事人海斯都认输了,这一腿半还觉得有戏?2 M% q% |. {- c+ n& W: ~
快,给南方三州,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娜州和南卡罗林纳州的州党主席发电报,用钱德勒的名字,内容:能不能拿下你们州?马上回答。: r$ T( b! n% \% i; x: F
西克尔斯发现如果海斯拿下还没有统计出选举结果的南方的佛罗里达、南卡罗林那、路易斯安娜州和俄勒冈州的所有选举人票的话,还能取胜。电报发出去后,刚到六点,又火急火燎跑进来一位,是《纽约时报》的编辑约翰•里德:唉,媒体已经宣布提尔登赢了。3 a1 \7 Y7 [2 P0 U+ T" K+ m3 F8 s
别慌,咱们还有戏,快帮忙把钱德勒拍醒。5 |4 C# [) ~+ {% ]8 y5 [/ J
钱德勒被拍醒了:这,这是要干嘛呀?& w7 [' S. G) W
哥们,咱们还有戏。
$ B: I! F) R1 u3 z% |) }西克尔斯一解释,钱德勒和里德都觉得有门,马上再以钱德勒的名义给南方那三州的共和党要人发了一堆电报,告诉他们现在美国民主就靠他们了。里德马上回《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采访钱德勒的报道,宣布海斯赢了。* m: g" q3 S* R1 e
这样一来,舆论从一边倒变成势均力敌,海斯早上醒来,收到上百封电报,都是祝贺他当选的,心说政治真是险恶,这帮人幸灾乐祸的水平都见涨了,等读到《纽约时报》才发现不是讽刺他的,赶紧联系党总部,终于发现是波托马克军团的战友西克尔斯力挽狂澜。
! K) b' \* G7 w  F3 [! C0 A+ ~2 [西克尔斯这位被历史忽视的人物就这样在美国的历史上狠狠地插了一腿。
1 D* G: s- E! h
: K+ Q0 h7 P* q& k8 x+ M! d接下来的事,一腿半就无能为力了,继续他的老风流去了。
  `% t: x  y7 o. `4 p& Q此时,选举院一共369张票,获胜需要185张。根据大选结果,提尔登获得203张选举人票,海斯获得166张选票,但因为南方那三州共和党头子得到纽约总部的指令,对本州选举提出异议,以白人阻止支持共和党的黑人投票为由,造成19张支持提尔登的选票有争议,包括佛罗里达州4张、路易斯安娜州8张和南卡罗林纳州7张。# o& }1 Q* U6 l/ |$ _
民主党那边也赶紧想办法,支持海斯的俄亥俄州选举人之一的资格受到民主党州长的质疑,州长另外指定了一个民主党的选举人。这样就成了提尔登的203张选举人票,变成184张,海斯165张,另外待定20张。' J* \1 {% d7 o+ b$ ~
这20张待定的选举人票,提尔登只要获得其中1张,就足以赢得大选,而海斯必须赢得全部20张选举人票才能赢得大选。从理论上来说,海斯还是没戏,但共和党有一分希望要尽一百分努力,争取全拿到。
; y5 \, ?1 K, M% a* }
8 g6 U: P% N; `: i这种情况《宪法》和第十二条宪法修正案都没有考虑到,从前考虑过不了半数了,没有想到还有不知道属于谁的情况。遇见这种情况就和2000年大选一样,先搞搞清楚到底属于谁,也就是南方三州重新计票,为了保证自己一方不吃亏,两党火速组织大批党工,前往南方三州,于是故事就开始发生了。
% `! U$ a" L! I$ ]载着共和党工作人员的火车在到达佛罗里达首府之前出轨了,之后提尔登的外甥企图向这几个州的选举委员会成员行贿,选举委员会成员也愿意受贿。路易斯安娜州选举委员会主席是共和党人,按照纽约的指示扣住了结果,发现这选举结果有人要高价买,马上向党中央提条件:给我25万美元。党中央不答应,他立即叛变,找到民主党中央:给我一百万,路易斯安娜就归你们。最后还是共和党中央掏出20万,才换来他的忠诚。3 o( K6 f5 j6 F5 }4 p* Q% v* e8 P
12月6日,选举结果送到国会进行统计,结果热闹了,路易斯安娜州和南卡罗林那州向国会送了两份选举结果,都标明是官方的,分别代表两个党,佛罗里达州更有趣,送来三份官方选举结果,这下国会彻底不知道用哪个了。* V1 i  F' w& S) f6 R
南方三州重新计票就计算出来这种结果,全国陷入骚乱,民主党希望提尔登出面指责选举舞弊,但提尔登一直闭门不出,民主党选民没有他那么冷静,高喊“提尔登或者流血”。
# c. l) u( W% S) K某天海斯正在家里吃晚饭,有人冲着他家开枪,好在没人受伤,海斯是打过仗的,没当回事,当时没有对候选人的保安措施,他儿子韦伯便当了父亲的保镖,荷枪实弹在自己家周围巡逻。  ?5 \/ ]$ \6 E+ h9 z& s$ r1 I
在15个州,民主党开始组织自己的武装,谣言说一些南方的州长已经选出一位总司令,打算造反。格兰特为此赶紧加强华盛顿附近的保安措施,一位共和党议员预言到总统登记日那天国会的两党议员会发生一场血斗。
/ a0 N/ t  D# z, _' j3 A0 j+ K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河蚌 + 4 给力
橡树村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2 14: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27#
    发表于 2012-11-17 13:40: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路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9:47:49 | 只看该作者

    15

    美国陆军已经被裁减到25000人,根本不可能控制这种局面。陆军司令是名将威廉•谢尔曼,因为看不惯格兰特老哥内阁的乌烟瘴气,把司令部从华府搬到圣路易斯。
    3 D" X/ e- D( A陆军虽少,毕竟是正规军,再多的民兵也不是对手。当年林肯当选后担心生命安全,不敢进京,派亲信去见掌军的斯考特,斯考特保证效忠民选总统,就职典礼那天在宾州大街摆上大炮,有人敢动武就轰丫的,林肯这才放心上路。  `/ v# @# r$ E) i% _8 n3 l* R
    谢尔曼是共和党人,民主党也派人去探他的口风:谢将军,您什么意思。
    / p+ x4 t) W3 z; o: C- S谢尔曼又是那德性:1877年3月4日之后,我就不再听格兰特的命令了,格兰特也无权给我下命令。! W' @% ?& W3 t$ x0 U* W* L
    多余的话没有,来人一想,他这意思是3月4日格兰特卸任了,就无权指挥军队了。走出二百多里才觉得不对劲,谢上将这话是什么意思?格兰特本来就对选举不插手,他下令不下令有什么关系?谢尔曼不是话里有话吧?
    . \- z7 q9 g) l9 K# x2 m谢尔曼在内战时焚烧亚特兰大后向海洋进军,使得一度富饶的南方三州成为废墟,而他对此事从不后悔,因为这样做结束了战争。北军诸将中,谢尔曼最令南方人痛恨,也最让南方人害怕,加上他出身豪门,有巨大的政治力量支持,一旦发生内乱,谢尔曼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虽然美军规模很小,但藏兵于民,能够很快拉起一只队伍,谢尔曼等人经过内战的考验在指挥上已经非常成熟,而南方已经不像内战前那样拥有这个国家最出色的军官了。. e$ I) x# M6 [& ^7 P; |9 s
    民主党还和内战前一样是两派人,北方的民主党关心政治改革,南方民主党希望恢复白人至上的社会秩序,大选之前为了夺权团结一致,现在僵局了,就不再铁板一块了。共和党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但现在到了一线生机的关头,党内要比民主党团结得多。* ?- {. f# l) @
    面对这一僵局,双方都觉得要妥协,搞政治不是搞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道理,两党的明白人一看重新计票也计不出什么结果来,认为还是要坐下来协商。
    5 B) W9 s% |( {6 e; x* Q政治人物说的协商就是谈条件,这次和1824年那次不一样,那次只是几个选举人的支持者之间的斗争,这次可是要骚乱呀,因此不能像1824年那样不顾一切地选出一个来,而是要让对方接受。对方凭什么接受?交易。
    $ f  X0 S6 d, v8 Q- r  f首先国会要现制定法律,组成一个15人的委员会来决定这20张选举人票的归属。国会两院各出五名成员,加上五名大法官。
    2 p2 w1 [, d0 y9 K1 o, g- q! G! ?8 i因为共和党控制参议院,因此派出三名共和党参议员、两名民主党参议员,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因此派出三名民主党众议员、两名共和党众议员,最高法院理论上各位大法官是超党派的,但还是有各自的倾向,于是共和党选出两名大法官、民主党选两名大法官,剩下一名由这四名大法官决定。4 l. q3 Z  v% Z
    到了这时候,最后这一名就要决定一切了,因为那14名成员两党各占一半。' O3 R- a- |! m
    选谁那?要选中间派,两个党都不是的。最高法院里无党派人士只有一个,戴维•戴维斯法官。; [# l9 d: ^0 @  j
    戴维斯是林肯的亲信,怎么成为无党派人士了?
    . o: ~* u0 p! G. r1 P' h+ p" }林肯临终前对本党的激进派很失望,想成立一个联合党,把两党的温和派合在一起。林肯死了,这个计划泡汤,和林肯志同道合的戴维斯因此离开了共和党,成为无党派人士。
    * n- w" C# [6 |% T% H就这样,曾让林肯成为总统、导致美国历史为之剧烈震荡的戴维斯成了关键的第十五位成员。
    : a, z9 d3 ?3 P8 Y8 H这一次他会不会再一次让历史剧震?- G, D, a( M9 G0 a
    戴维斯这一票可以定乾坤,他现在的家乡伊利诺斯州的民主党控制了州议会,觉得可以和戴维斯进行利益交换,用什么办法呀?
    $ K' C; j% v) n' W# O5 [给钱?不妥!戴维斯有的是钱,他死前是伊利诺斯州最大的地主,名下房产土地四五百万,按今天的购买力起码是亿万富翁。2 c1 P$ N$ V# u6 t) I
    那就用权,州议会选举他为参议员,这比有名无实的大法官实惠多了。戴维斯也很高兴,欣然接受了。
    # d: N. C) A- W+ b他接受后民主党才发现弄巧成拙,为了当参议员,戴维斯必须辞去大法官,因此他就没有资格成为选举委员会成员。
    - i4 r- R% H' I& i! X0 G6 V" y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22:57 | 只看该作者

    16

    这下民主党彻底傻了,经过共和党这么多年的经营,最高法院里只剩下两名民主党的同情者了,剩下的大法官全是共和党那边的,只能从中找最友善的约瑟夫•布莱德利,这样委员会中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为8:7,共和党比民主党多一票。
    3 G# d6 i* B1 g. Q7 Z这个选举委员会在一月底开会,布莱德利很自然地站在共和党一边,所有有争议的选票全归海斯,其中最有争议的南卡罗林纳州,委员会裁决海斯以889票获胜,只比小布什2000年在佛罗里达的537票差距大一点点,但1876年的计票和2000年的计票比较起来要不准确得多。
    9 d) t& g$ ^5 q. V6 I+ M这样一来,海斯以185比184一票优势获胜,成为优势最小的一次胜负,提尔登则成为第一个获得半数以上选民支持但落选的总统候选人。
    ( m/ \' A8 G8 a, p4 K& n选举委员会的裁决完全是根据党派站队,所以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戴维斯进入委员会,提尔登就会成为总统,因为不会出现所有有争议的选票都归海斯的情况。
    - e# y" B, k* L4 q* V1 W这种非常不合理的结局,民主党居然坦然接受了,摆出一副尊重和维护民主的架式,让人感觉他们是不是昏了头了?: R, f, s: L, v( W1 r+ ?
    不久,人们就知道为什么了。0 X3 Z6 V; v  B. W1 K
    这个选举委员会本身就是个给大家看的摆设。1 j+ n3 B; V) {; c3 O! O
    没有所谓的一票定乾坤,只有桌子底下的交易。
    $ d2 f) N& a: @; t1876年选举到了这个时候,两党的精英都意识到,只能让海斯上台。& g0 A  B- t! [$ `% E
    如果没有西克尔斯的介入,海斯坦然认输的话,提尔登会顺利上台,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就因为这一条半腿的硬插了一腿,导致这场大选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僵局,也使得提尔登不可能上台。9 [( u, w7 R4 ~( o
    美国总统选举在规则和程序上都在不断地完善,舞弊一直存在,但漏洞越来越少。到了1960年大选,舞弊还很严重,很多人建议尼克松抗争,但尼克松是个明白人,坦然认输了,后来还能东山再起,当选为总统。2000年高尔是个糊涂人,死活不认输,所以就没有总统的命。他没有吸取1876年这个教训,不知道这一锅粥是万万搅动不得的。7 M/ b, _- J) |
    西克尔斯这一马勺,把1876年这锅粥彻底搅和了,他继续风流去了,国会山的诸位就得给他擦屁股。
    9 ?. |4 }2 m- K; h: h1876年的选举是一次很肮脏的选举,两党都不干净,南方很多地方的选举结果是不可信的,所以不管谁上台,都会有争议。那么是不是重新选举一次?抛开法律问题不说,在这种骚乱的局面下,重新选举一次还是这样的结果。这次选举的关键在于黑人选票,共和党希望黑人能够顺利投票,民主党希望黑人不投票,如果达到选举公正,就必须在南部各州的基层用武力维持秩序,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 b: O8 `9 l+ ]) Q8 e
    民主党之所以处于上升阶段,是因为人们对格兰特八年执政极其失望,希望换马,这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情绪,但针对南方来说,他们的主要愿望是撤走联邦军队、恢复到战前的由本州居民决定本州政治、取消联邦委派官员等,也就是结束战后重建的种种措施。
    $ [7 c5 P* i' V) r( p内战结束后,南方是失败者,联邦政府进行南方重建工作,包括在南方驻军,指派南方的州长及其他官员,这是战胜者的权利,此时已经过了十几年了,南方的情况已经稳定了,不会再分裂了,南方希望和北方其他州一样,恢复到基层政治的状态。( P2 K" ?) o2 ^! k- G9 S/ [
    政治改革的要求加上南方的这种诉求合在一起,是提尔登的群众基础,但到了僵局的时候,南方的政治家们开始意识到,提尔登想上台的话,必须和共和党做交易,做出让步,政治改革是共和党也喊的,共和党上台也得搞政改,提尔登如果开出上台后不政改的条件,共和党连看都不会看一眼,提尔登能提到条件只有放弃南方的诉求,很可能他上台后南方什么都没捞到。反过来,海斯想上台,也要和民主党做交易,做出让步,南方就可以拿这个诉求和他做交易。
    ) V4 [* N9 l7 \$ ^% i南方并不十分关心政治改革,因为连参政的权利都没有,联邦政府黑暗不黑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政治改革是提尔登最出彩的地方,也是支持他的北方选民最关心的东西,海斯那边,和南方做交易并不会太影响他在北方的基本面。
    6 x5 d. V/ H- u6 I+ n0 @! X南方人意识到提尔登和海斯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同时,北方人也意识到这样下去得不偿失,如果选举没有结果,或者硬让海斯上台,南方就会继续骚乱下去,最后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战争,尤其是支持共和党的北方的商人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投资毁于一旦,希望有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结果。现在看来海斯上台南方乱,提尔登上台北方乱,北方的事情很难做交易,容易做交易的是南方的事情。
    4 r  r6 x, d% H: ~  r于是,南方的代表和共和党的代表在华府的沃姆利饭店见面了。南方提出条件,如果海斯上台后从结束南方重建状态,我们就同意南方三州的选票归他。
      [* O: M% `2 o, t* n在俄亥俄家中,海斯同意了。( v6 P- d" x4 l
    于是,这20张选举人票都归了海斯,由于这是经过南方民主党人同意的,提尔登阵营只好接受,僵局打破了,骚乱也就停止了。海斯上台之后,宣布结束南方重建状态,联邦军队撤离南方,还权于各州人民。由于重建状态结束,南方各州开始用各种手段剥夺黑人的选举权,从此进入将近90年的种族隔离时代。, N9 D; v. L. P! G9 H! }
    曾为废奴出生入死,现在为总统之位牺牲黑人利益,海斯真的堕落到了这种地步吗?* ^  l( P) M: i, I. v  f2 z
    人是不能摆脱大时代的背景,伟大的废奴主义者们也一样。比如林肯,他本人是一个种族歧视者,废奴是出于他的道德观,认为人不能奴役别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应该有人自由有人不自由,但他也认为白人比黑人优越,黑人天生懒惰,是劣等人种。林肯的观点是美国当时大部分白人的观点,甚至包括南方的很多人。南方之所以蓄奴,是因为劳动力不足,等南北战争把南方的农业经济差不多摧毁了,也用不上劳力了。农业再怎么现代化,也需要大量的劳力,今天的美国农业区是靠来自墨西哥的人在充当劳力。
    * N- E  }0 a4 {& N1 z0 |北方有一些激进废奴主义者,一直要求彻底打烂奴隶制,这些人也有很多是种族主义者。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建国后一直从欧洲吸引移民,这些移民刚到美国后很穷,不得不从事低等工作,和那些从事低等工作的美国人抢饭碗,使得南北战争之前一度反移民运动压倒了废奴运动。等南北战争结束,几百万黑人从奴隶制下被解放了出来,进入城市抢前两者的饭碗,导致白人对黑人的不满和歧视,因此歧视黑人在当时是全美范围的普遍现象。7 R) o3 }$ S7 g8 w: O4 N0 x! z
    激进的共和党人大力推动人权,并不等于他们不歧视黑人,他们这样做的一大原因是在代表那些大财团大商人的利益,要充分解放黑奴这几百万廉价的劳动力,为劳动力缺乏的美国经济发展服务。而温和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则代表大多数白人选民的利益,1876年大选提尔登获得多数选民支持,就体现了这种格局。共和党一直尽量不走激进路线,因为如果不顺应民心,就会失去政权,他们已经失去了众议院多数,如果再失去总统,很可能也会失去参议院多数,沦为少数党。因此到了政治交易的时刻,他们毫不犹豫地牺牲黑人的权益。
    : M$ p5 [8 Z6 z  h& u2 W& i有些事情要辩证者看,就拿废除奴隶制后出现种族歧视来说,在当年看来是历史倒退,因为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翻身了,积极参战,出现了很多黑人候选人,一搞种族歧视,黑人又成了二等公民了。可是这就和改革开放了妇女地位下降一样,不能因此连开放搞活都不搞了,这是新时代的新问题,要靠时间来解决。废奴之前也有自由黑人,那些人一样被歧视,南北战争解决的是废除奴隶制,而不是消除种族歧视,如果想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就很可能连奴隶制都废除不了。
    0 v3 n% `& @& y% g8 f2 Y6 P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30#
    发表于 2012-11-21 06:14:07 | 只看该作者
    京虎子 发表于 2012-11-20 21:22 - H4 r1 [4 `0 R, g1 P
    这下民主党彻底傻了,经过共和党这么多年的经营,最高法院里只剩下两名民主党的同情者了,剩下的大法官全是 ...
    9 Q; ^+ X! B; |5 {
    17世纪的欧洲,大多数人的人身自由其实都是有限制的,俄国是农奴制,其它的国家也都还有很多封建制度的残余,到美国的白人移民,尤其是到Chesapeake的,大多数是indentured servants,在契约期间(一般是5年,有的更长),就是奴隶。因此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奴隶制并不是特别奇怪的制度,美国从南到北的所有殖民地,都有奴隶。南方的奴隶数量多,并不是由于劳动力特别紧缺,因为美国地广人稀,南北都缺乏劳动力,而是因为南方的作物,烟草,大米适合组织大规模劳动力,而且耕作非常辛苦,因此特别适合奴隶制,利润很高。新英格兰适合家庭农场,因此奴隶数量相对少,但也是存在的,而且在他们的时代,人之间的不平等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对奴隶制也没什么反对意见。但是美国革命,独立宣言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奴隶制就变得特别扎眼了。再就是第一次伟大觉醒,很多基督教派转为反对奴隶制。北方尤其是新英格兰,奴隶人口很少,废奴阻力小,陆续废除了奴隶制。南方的奴隶主象华盛顿,杰弗逊也认识到奴隶制的罪恶,而且在18世纪末,由于烟草价格走低,Virginia的奴隶制也不挣钱。但是问题在于南方奴隶人口巨大,废除奴隶制后黑人会同白人混居,种族偏见让他们觉得对此不可想像。尤其是不能接受黑人男性同白人女性发生性关系(这其中的心理学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因此奴隶制在南方就延续下来。但是Eli Whitney发明cotton gin,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棉花的利润,而奴隶制特别适合棉花的生产,由此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奴隶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整个南方的经济和财富都取决在棉花和奴隶制上,废除奴隶制就会彻底动摇南方的经济,因此19世纪20年代开始南方对奴隶制的态度就由遗憾转为赞美了。而北方随着第二次伟大觉醒,尤其是新英格兰转为激进的废奴主义。双方的态度越来越远,最终内战爆发。" N  q3 f' A! ^2 [

    & B) l1 G5 Z6 c$ M+ M南北战争是对南方的农业有破坏,尤其是Sherman的March to the sea,但还远没有到农田全部荒废,用不上劳力的程度。战后南方有的白人还试着恢复以前的耕作方法和制度,但是由奴隶制改为雇佣黑人劳力,但是以前的方法劳动过于辛苦,获得自由的黑人要求高的多的报酬,因此不了了之。文中说北方反对奴隶制,激进共和党主张黑人权利是代表大财团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我觉得不太有说服力。南方的奴隶被解放后绝大多数留在南方,从事农业。黑人向北方城市大规模迁移得到1910年到1930年的Great Migration,' T' ^* b" q. h1 n' `3 v" |
    # q' x7 g1 Y8 q  d. V7 _
    北方对黑人的歧视早于内战,Jim Crow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其实起源于19世纪初的北方。马车火车黑人不能同白人坐在一起,在教堂,剧院里有专门的黑人的区域,大多数北方的州内战前黑人也没有选举权。并不是黑人到城市里同白人抢工作才激起了白人的歧视。我的看法种族歧视虽然丑恶,但其实是人的天性。经济因素会煽动,助长这种情绪,但不是根源。中国人大多数对黑人都有很强的歧视,但很多其实一辈子都没接触过任何黑人。* ~! u6 C% b+ {, |0 @/ ^" ^

    4 ?. y5 U( o  Z  l4 E, K
    % {' L: D' o0 }6 E9 q' x

    点评

    晕?第一次送花操作不成功,第二次倒是成功了但是搞重复了......  发表于 2012-11-30 00:54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7:24:26 | 只看该作者

    17

    当时的世界,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到处都是,连标榜为自由之代表的大英帝国也不例外,规定殖民地的公职只能由白人出任,因为怎么可能要求美国做到不种族歧视?
    , J. [% M; c% s$ E( R# y  V4 E海斯本人在这方面要比林肯激进,但他并没有激进到共和党激进派的程度,俄亥俄的共和党人中有很多激进派,或者同情激进派,比如继他之后出任总统的加菲尔德、谢尔曼将军的幼弟约翰•谢尔曼。% ?6 c2 |- y/ N, {* N8 K: z, w9 j
    加菲尔德以俄亥俄第42志愿步兵团上校团长参战,开战初期就打了一场小胜仗,因此晋升准将旅长,1863年他被选为众议员,同时被晋升为少将。他本人并不愿意离开军队,为此专程拜访林肯总统。林肯告诉他军队里的共和党将军已经够多了,他需要的是国会中的支持。于是加菲尔德辞去军职,成为议员。作为众院共和党领袖,加菲尔德力劝海斯不要接受对方的条件,不能为了总统的位子用结束南方重建去交换。. l( r6 r: w  h/ J0 `
    但海斯不为所动,还是接受了对方的条件。
    2 U1 A. e* V# {; j) H加菲尔德很生气:为了总统,你至于吗?9 w9 w+ ?# u) z' \/ Y6 ^
    海斯说:至于,但不是为了总统,而是为了那几条宪法修正案。$ _7 O& }- o, L  g2 b0 G+ E& C6 B
    第十二条宪法修正案通过后,美国有61年没有通过一条宪法修正案。这也很容易理解,从1824年大选开始,国家进入分裂阶段,都要国将不国了,怎么可能有四分之三的州赞同同一件事?  e7 ~1 ]: d' g/ H( g6 I7 x
    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和《废奴宣言》有关。《废奴宣言》听起来很伟大,其实只是战时的措施而已。《废奴宣言》说的是南方如果不在限期内回归联邦的话,他们的奴隶就获得自由。但《废奴宣言》并没有涉及那四个留在联邦的蓄奴州的奴隶,也就是说这几个州由于忠于联邦,他们的奴隶就不能获得自由。《废奴宣言》更没有宣布奴隶制非法,也就是说战后南方各州还可以继续施行奴隶制。其实就和英国和美国打仗时一样,把你家的奴隶都释放了,目的在打击对方的经济。+ u! j9 _8 O! l$ M; p! }
    宣布《废奴宣言》的时候,联邦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毫不容易算赢了一阵,才有底气把《废奴宣言》公布了,南方对此根本就不在乎,战场上打不过,这种最后通牒有什么意思?- y! H( G' X4 G" A; i  F8 a. V; R
    到林肯连任成功时,大家都知道战争结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林肯开始运作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废奴,做了很多私下交易,很勉强地于1865年1月31日在国会通过,当年年底获得足够多的州批准,作为法律生效。
    8 A2 V: O1 ~1 x# G0 h: h之后就是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首先重新定义了公民的意义,做到男人们人人平等,然后不许叛国者出任公职军职,之后是要求赔偿释放奴隶的要求是非法的。这条宪法修正案与1866年6月13日通过,1867年7月9日正式生效。4 Y% Q& N! P4 {* r+ V1 a( `5 U
    之后是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说的是公民的选举权不容侵犯。这条宪法修正案于1869年2月26日通过,1870年2月3日生效.! ?% }9 |4 `4 F4 s3 b( }
    第十六条宪法修正案是1913年生效的关于政府可以征收所得税的法案。从第十五条到第十六条之间隔离40多年。
    ) C# \: S  o8 @1 K) T5 ?第十三、十四、十五条宪法修正案是共和党打赢了南北战争的最主要的战果,它们的通过是在战争后期到战后初期,这段时间共和党掌握大权,南方各州处于军管状态,加上胜利的喜悦和废奴的激情,使得这三条宪法修正案得以顺利通过,但这几条宪法修正案尤其是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并没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过了一段时间,白人的热情冷却后,感到这两条宪法修正案给了黑人太多的权利。
    - @0 W* Z6 a- l3 j5 X: H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是可以用其它的宪法修正案推翻的,比如1919年生效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下令禁酒,后来被1933年生效的第二十一条宪法修正案推翻了。这是因为《宪法》不能动,宪法修正案是纠正宪法的,因此也能被其他修正案纠正,就是补丁压补丁。, Y! A8 S& V5 v* V* {% Y  a
    1876年这次僵局有可能对美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正是这种补丁压补丁的可能。
    + L, b# _" _" w; v) r0 {海斯受老婆的影响,对废奴事业非常坚决,所以他看问题的出发点就和别人不一样,在僵局中,他看到了这种可能。* i4 A7 r* b7 l+ M; f' B
    如果海斯不接受对方的条件,这20张选举人票他就不可能全部拿到,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要员们就要和对方谈条件,导致提尔登上台。4 Y* V  P5 ]$ V( _* Q; [+ C$ `' g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21:41:27 | 只看该作者

    选举委员会掌握在共和党手中,提尔登必须坐下来和对方谈条件。共和党已经愿意结束南方的战后重建,这也是南方三州坚持的,南方已经了解了共和党的底线,虽然海斯本人不接受,但南方是不会退让的。提尔登不能用这一点做交易,那么能够做交易的就是政治改革,共和党是既得利益者,如果提尔登放弃政治改革,共和党同意结束南方重建,提尔登就能够顺利上台。* l; P2 U" a2 o3 h% u$ L5 i% [+ q- v
    军队撤离南方,南方恢复地方自治,黑人从政坛消失,无论海斯上台还是提尔登上台,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因此无论海斯接受不接受对方的条件,结果都一样。海斯上台,还能够到此为止。提尔登在台上就不一样了,因为副总统托马斯•亨德里克斯是为种族主义者,他会利用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的一个漏洞。, o/ h- M" F2 }1 j
    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其实是两个内容,一个是男人们人人平等,另外一个是南方叛匪不能出任公职,前者是理所当然的,后者是共和党加进去的私货,用法律的手段让参加南方政府的那帮政治人物不能翻身。南方结束战后重建,恢复地方自治之后,这些人在地方有势力,自然会被选为议员,后来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只不过没有人较真,但从理论上来说是非法的。这样就出现了矛盾。
    # T. x' S" H* [1 ^7 |$ {) M" s美国的不少法律没有通过或者被推翻,不是因为全盘有问题,而往往是因为其中某一点有问题,正所谓一将无能连累三军,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就是这种情况。亨德里克斯会从这一点下手要求推翻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使得前南方政治人物可以出任公职和军职,没有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黑人的公民权就无法得到保证,他们还是那五分之三。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废除了,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肯定保不住,甚至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也危机了,这样一来内战的胜利成果全没了。
    - W% \& i' g7 @- U% @; l海斯担心的正是这一点,在和黑人领袖弗雷特里克•道格拉斯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他表示,第十三、十四、十五条宪法修正案是必须要用生命来捍卫的。只要他是总统,这三条宪法修正案就不会被推翻,四年一过,民众的情绪和缓了,骚动平息了,难关就读过了。
    5 y6 |* q; ?9 i" `所以,海斯抱着我不上祭坛谁上祭坛的信念和对方达成了这个肮脏的交易,当上了总统,使得提尔登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超过50%选票却不能当上总统的候选人,海斯因此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D7 }, C2 n7 [, P: m/ _) U
    然而,第十三、十四、十五条宪法修正案没有被推翻,1920年第十九条宪法修正案授予妇女选举权,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美国终于实现了。8 n0 D+ t( l$ [+ ?
    提尔登落选后退出政坛,亨德里克斯则成为克利夫兰的副总统,但此时他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过了半年就去世了。
    1 i0 A% X" u+ _* @+ D海斯自知在历史上不会有好名声,上任之时就声明只干一届。四年后返乡,和露西再次过上简单的日子,把时间花在教育上,基本上不再插手政治,安安静静地过了13年,于1893年死于心脏病。
    - k" }# ~- Z' i. c* J此时,美国民主最危机的时刻过去了。当年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亚伯兰•休伊特承认,过去四年要比提尔登成为总统好多了。
    ! `) x  y5 l2 R0 |  [; S可惜,绝大多数人没有休伊特的智慧,于是海斯就永远背负着窃选的骂名。* e" a% E9 _# S- l3 U, n
    曾经扛枪在自己家周围巡逻的海斯次子韦伯后来一直从商,美西战争中入伍,为少校,在圣地亚哥战役中在渡过圣胡安河时受伤,之后晋升少校,被派往菲律宾,一登陆便解救了被俘的战友,因此获得美国军人最高荣誉之荣誉勋章。之后在庚子之乱内被派往中国,一战时为上校,战争结束后被晋升为中将。( x$ y1 Y9 S9 O( j6 c5 m+ n  K
    1898年,西克尔斯也获得荣誉勋章,就是因为被炸掉的半条腿。
    1 z9 ]& P0 j+ X" a所谓好人不长命,祸害一千年,西克尔斯死于1914年,终年97岁,是内战诸将中最长寿的。
    5 A  Y, a( D4 I* x0 m5 {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7-10 21:18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金丹

    33#
    发表于 2012-11-23 09:45:38 | 只看该作者
    每天都来踩点,看到大作完结,心有不舍啊
    ; w) @" q5 k$ O% x7 \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11-30 00:28:54 | 只看该作者
    好长的帖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35#
    发表于 2013-8-2 09:59:48 | 只看该作者

    1 ]: ]& n9 Q; U% L这八卦太好看了,一千零一夜风格 # x" Y5 S) L- c+ Q
    3 B) i, F. M; ~5 Y0 L
    , G9 I/ `6 E4 }' D7 a: b
    没看完先顶一下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2 07:22 , Processed in 0.0614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