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 分布式数字身份与自我主权身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16:0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说一个我之前一直研究的领域——数字化身份。来聊聊一个既前沿又实用的话题——自我主权身份(SSI),以及它如何为我们的数字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既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又能牢牢掌握自己的隐私呢?答案就是SSI。
    , h% F3 I1 L0 p; A8 _( a
    ; A" r! J  M- ~" o" Z! VSSI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让用户对自己的身份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这意味着,你可以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向谁展示你的身份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平台的隐私政策。这种自主权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关键的技术——分布式身份标识符(DID)。DID允许我们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唯一标识和定位实体,就像是你的数字签名,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证明“你就是你”。8 T2 F& s: H6 t6 ?" _, w4 ~7 S
    . L$ M, L) s; A7 u" k; J2 W1 C% a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典型的SSI解决方案——TCID系统。TCID系统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发,它不仅遵循SSI的核心原则,还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参考架构,支持不同安全等级的SSI应用,甚至可以用在数字护照这样的高安全要求场景中。
    # j: O+ B: s1 y; j) h4 t. ~/ ~& C; f& u& c4 q  @) k
    TCID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点:
    6 n. t0 x# V4 i: d  w
    1 _. B  m; L% l模块化设计:TCID系统由多个组件协同工作,满足SSI的七大功能需求,包括端到端通信、消息真实性、消息完整性、网络匿名性、同步目录、自主身份披露和问责制。这些功能共同确保你的身份信息既安全又私密。
    / i/ g& e1 T+ H  g  X$ s2 t* v/ x7 r6 \! @& |; A. O: d, v4 ^# g
    通信基质与网络覆盖层:TCID的通信基质提供了端到端加密通信,而网络覆盖层则利用类似Tor的匿名化技术,实现网络级别的身份隐藏。这样,你的通信不仅安全,而且匿名,就像穿上了一件隐身衣。6 F7 a. o' i7 A; l

    9 f6 I  W/ Y! w4 Y) M" PSSI组件:这是管理和验证数字身份凭证的核心。你可以用它生成密钥对,创建数字身份,并请求认证方对身份信息进行签名。在身份验证时,你可以自主选择披露哪些凭证,而验证方则根据签名判断凭证的真实性。
    7 \1 t1 h5 K9 d% _2 w$ ~: N
    5 y! o; W, D( D关键技术:TCID综合运用了多种密码学和分布式技术,构建了一个安全可信的SSI系统。它利用公钥密码学原理,为每个主体生成独立的公私钥对,建立起一套去中心化的信任体系。* ]2 `8 U. Z, R0 T; c& E; j
    ' M1 h3 j& ~  k& `# g" T6 J  Q
    TCID与DID虽然都属于分布式身份领域,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上还是有一些重要区别的。TCID更侧重于网络层面的隐私保护,而DID则关注应用层的隐私。此外,TCID采用账户模型,而DID则以DID为中心,每个DID实质上就是一个独立的身份。
    . _6 W9 \5 ^7 F" U: l  r
    % ~; Z6 Z) M  ?' w) |尽管有差异,但TCID和DID可以在分布式身份领域形成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TCID在网络层面提供了高度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而DID则提供了灵活的身份模型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这种结合,有望实现分布式身份的网络效应,加速分布式身份的普及和发展。
    & i/ b9 @: f7 l2 R- d. l8 J
    ; Q0 k; `% \0 [. h5 }% Q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是SSI系统的生命线。TCID从多方面强化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包括去中心化的架构、端到端加密通信、多层匿名化和同步混淆技术,以及基于零知识证明等隐私保护技术。这些设计使得TCID能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的威胁。, u; \1 ^6 \% i4 `
    . _, u/ s7 S7 t% S, M$ P, D- @, v& l5 l
    当然,要真正实现TCID和DID的愿景,仍需要在技术、标准、法律、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攻克诸多挑战。但可以预见的是,分布式身份管理必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让每个人都拥有安全、自主、可信的数字身份,成为数字世界的完整公民。总之,分布式身份技术为数字时代的隐私保护和身份安全带来了新的希望。. O4 E$ S. K7 O6 ]4 c- n+ g# o
    / A* B6 C9 L: n5 h4 m: V. o
    原文链接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0 学识 +7 收起 理由
    pcb + 4
    赫然 + 5
    老票 + 16 + 2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502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24-12-12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The MATRIX is com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66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24-12-13 00:45:09 | 只看该作者
    "TCID 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由多个组件协同工作,共同满足 SSI 的七大功能需求:
    3 [" E  Y; K$ U5 s4 N    端到端通信:主体间能直接通信,无需可信第三方$ A0 S$ @1 }8 \( @7 t
        消息真实性:通过数字签名防止假冒
    9 s4 R* T: }+ I, C$ o% H$ Z    消息完整性:确保消息未被篡改
    5 p4 I  U) V5 g( ^    网络匿名性:多层匿名化隐藏通信方身份
      `. Z$ z/ m7 O9 C" x  c    同步目录:去中心化同步隐藏服务目录信息% j  B* B' H) w( A
        自主身份披露:主体可选择性披露经认证的身份信息
      C* Q" `% b8 @, u( c    问责制:必要时可追溯主体真实身份") o# T* @& t$ P5 x% U

    5 G; q3 B- M% |这里
    ' B- l; r# v6 c+ F“网络匿名性:多层匿名化隐藏通信方身份”
    3 s+ t2 S* ^# S/ A  e/ D6 u8 h. n, g
    ; V( Z; Q4 h, b' O9 Y7 J“问责制:必要时可追溯主体真实身份"
    5 X6 t. Y/ A) {看上去自相矛盾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9:42:49 | 只看该作者
    pcb 发表于 2024-12-13 00:45
    8 W- @" o" R3 I9 ^& D8 j3 l"TCID 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由多个组件协同工作,共同满足 SSI 的七大功能需求:
    9 g2 C, J+ H: r4 d# Q    端到端通信:主体间能 ...

    9 m6 Q9 R/ ~! G$ A+ Z8 V- P嘿嘿,其实这个思路和e-cny的所谓匿名化思路如出一辙。能保证网络层的匿名,但是在关键的身份密钥环节只有中心化的机构能够确认溯源。我的理解是,可以把通信层的匿名和应用层的签名拆看看,就像你使用tor的网络进行加密资产交易一样。交易的加密数据报文是通信报文的paylord层,通信匿名,但是交易用的身份不匿名。2 {, D  P5 n- c( V( X- U5 T
    2 }6 c. ?2 V( M6 _
    当然,e-cny的实现比这个复杂多了。而且国密标准中的sm9也就是通常所说的IBC密码体系就是为了类似这样的场景安排的。这篇论文阐述的SSI,我后来查过一些资料,感觉并没有被荷兰政府真正使用,更像是一个Demo。但是这个思路一定是未来数字化身份的基础思路,能分能合的中心化架构,匿名化的分布式网络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9:47:53 | 只看该作者
    xiejin77 发表于 2024-12-13 09:42
    3 j) P5 y0 c3 f5 c( R6 E嘿嘿,其实这个思路和e-cny的所谓匿名化思路如出一辙。能保证网络层的匿名,但是在关键的身份密钥环节只 ...
    9 x4 y" a+ J) O3 R' P
    这个话题上,ecny的我不能多说。最多只能把以前研究的一些DID相关的情况讲讲,各位老师要是有兴趣的哈,可以留言点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4 17:07 , Processed in 0.0416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