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lianpb 于 2012-4-8 14:54 编辑 ' {% I: t3 ]/ v
9 X1 z' N [0 H& h! o
求摆脱游学生:)( K B, @( Z" `# |$ S: I
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取材正史(张居正文集,明实录,和与居正同时代人的奏章以及为居正写的传记),不纳野史,用笔老道堪称传记典范。; H" L' e( x4 `1 W, r/ p* k* F
居正幼慧,被顾辚强迫耽误3年举子,使其经受磨练9 N* s. \' T" `% M1 C* J4 T% F
翰林期间结纳徐阶,交好严嵩高拱,当过国子监的副校长主持过科举,门生众多
! \& [- j3 b4 `+ \$ ^$ r* E在假意迎合严嵩时,暗含不满,意促徐阶与严嵩正面交锋,徐阶不同意依然做他的水磨工夫,等待时机
4 {( [# I+ ]- H: S" u- c b2 ?居正遂告假返乡,游历江南,考察百姓疾苦,这个使他充分了解时弊,找到以后改良的着力点
) w+ `# X2 N" e" f( C. Y! L5 S0 d! ]( x+ r
3年徐阶终于等来了机会,借打压世蕃搞倒严嵩,调居正入京给太子(未来的隆庆帝)教书,以作为进阁之阶
. W2 q- o7 T3 l6 ?- s
, e0 f/ L1 o& r: M; g5 J而后徐阶致仕,居正和冯保联手扳倒高拱,居正遂摄而当国,10年) D0 i' H. T7 B( {0 g1 r0 Q. d
' O- I, M. @; Q( q( |- z张居正在前25年的官宦生涯中,从年少气盛逐步修炼的老辣持重,对权臣深相结纳,也建立了自己的门生故吏班底。虽然居正曾悔恨自己未曾在地方任职,不理解地方的曲直,但最终凭借自己的细心谨慎,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和谦逊听取能人的进谏,已能做到明见万里了。 a+ @9 Q: } t) u
& R3 r% r% Q7 h
居正当国十年的改良,核心是富国强兵,也就是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巩固国防. h0 T- I/ V5 D8 Y9 p
y9 S& B; @# f9 L对内廷,结纳冯保,经常贿赂冯保,对万历适当的放松(369上课,这个学生多么幸福),尊崇李妃的地位,取得李妃的支持! h; W! x l) P5 Q/ \* P: A# o
当然居正对少年万历有时也不免严厉,大人对小孩那种,在万历心里种下了很严肃的印象
' W7 H+ ?- t7 M r/ o3 r" m' w7 M A9 a1 i4 ]2 N
对外,居正名居首辅,实为摄政8 J: R# h; l7 V2 A7 A
最核心的改良就是考成法,六科督六部,内阁管六科,加强官僚的行政效率,明确权责
' l& t8 H/ u: F8 v/ @重用门生故吏,和其他具有实干精神的贤能之士(潘季驯戚继光)4 P# {3 v6 q% p
这是一切改良的基础
8 T+ r% X4 L& e9 {8 v/ S2 R
1 ~, k9 j2 r# q* M9 b而后推行财税政策,最核心的是丈量清查土地,打击了豪强地主,增加了近一倍的财政收入
% f7 m q$ k: o- x/ D& L一条鞭法,类似后世的摊丁入亩,适当了减轻民众负担,效果不是很明显; h; T- M) f3 B1 T: y
不过总体来说居正的财税改良,在当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并不彻底,没有取得实质的成功
% J0 O# K8 W' O: ]明朝的亲贵和士子阶层是不用纳税的,这个阶层所控制的土地近全国的一半,对这个阶层不打压,不控制,不可能根本改良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居正在这方面进展很小,仅仅打击了一个辽王。对于地方上的老举子,阻力太大,并没有成行( I' U" e, ?8 `
) p$ Y+ I* f5 E; u" y: T8 C& \# ^ G; R
在不彻底的改良财税之后,中央增加一倍财政收入,朝廷有条件解决边患问题了
8 |1 G+ h6 l$ a. `$ M这里居正主要是巩固了前朝的国防政策,重用了戚继光李成梁等,在宣化蓟州辽东,布下了完整了防守体系
0 s# }2 m2 j- e( Q对北方三镇,特别是蓟州和辽东,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选贤用能,充分放权,尽力减少他们的任何负担
8 b" c0 u6 J# N当国十年蒙古边患基本扫清,女真也遭到成粱的严重打击,边境基本安宁
( j4 K1 M0 \6 M6 I. a6 O- o9 u5 @9 m% L9 w( j
总结,在表面上居正10年是成功的,但他人亡政息,政策没有可持续性,他建立的班底甚至有人都不理解他的严苛,他活着可以维持,他死了就没人按照他的政策走下去。帝国的根本问题也没有解决,仅仅是修补了当时的几个漏洞,下一阵大风来了之后,大明帝国还是风雨飘摇
' B4 M# q( V& Y4 z7 Q+ [6 p% `2 ]/ ~# p3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