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医学

相关日志

分享 胃肠外科实习小结
热度 65 smileREGENT 2018-8-5 14:44
完成了在胃肠外科的两周实习,也结束了自己在第一个科室的学习,给自己写一个小总结,贴上来,自我鞭策的同时,也敝帚自珍一下,小小得意一下 一、 病房病历手术 我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划分为三大块:病房工作、病历书写、手术相关,这里把原则性的东西标出来 病房工作(换药、拆线、拔CVC管、拔引流管): 无菌操作必须严格、注意和病人的交谈内容、保护自己 病历书写(入院记录及病程记录等): 外科病历重在突出主诉、特殊病程及时书写、重要资料及时归档 手术相关(洗手穿衣、消毒铺巾、拉钩剪线吸烟、送病人回房): 胆大心细、高度集中注意力 二、每日工作 对一天的工作过程做一个总结:到班—》交班与查房—》手术或病房工作—》下班前查房与交接 1.提前30分钟 到班 :统计及预计病人变更,梳理昨日遗留,今日需作检查,阅读已出报告单。 2. 交班 与 查房 :交班时注意各位老师交班内容的侧重点是什么,查房时主动向上级医生汇报情况,记下老师对每个病人的安排包括:有哪些病人要做检查要会诊, 哪些需要入院哪些可以出院; 病人用药的变更,哪些需要换药拆线退管;病人的引流管颜色和恢复情况,病人其他诉求。 3.处理查房时确定下来的 工作 :开医嘱、写处方、换药拔管送检查会诊单、新入院病人问病史、重要病程记录更新。 手术日则合理与同组成员分配工作,谁留守谁上台。 4. 下班 前:再次查房;整理已到检查报告单;与值班医生交接危重病人情况,如果要值夜班则主动询问各组危重病人情况,并提早预防危险情况。 此外,整个过程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不妨多去病房里查看病人,如观察引流管颜色等,主要目的在于 熟悉掌握病情 ,次要目的是和病人拉近距离。 三、其他心得 1、临床工作不会让你有时间坐下来写些东西,要把各种情况牢牢的记在脑子里,写在纸上只是对你的一个提醒; 危重病人重点关注。病情牢记在心。对病人对自己,那一根弦要时刻保持适当的松紧度。 2、处处都是学问,越勤快,学的东西就越多; 老师的医嘱,抉择,提问都是值得好好学习思考的,关键在于要培养自己的诊断逻辑链。 3、工作要大胆、集中注意力、干净利落、不妨活泼一些,对老师尊敬,对病人有耐心,将心比心; 注意哪些是可以同病人讲的,哪些是必须保持缄默的,需要暂时对病人隐瞒的信息必须闭上嘴。 但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收获,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坚定了信念,确定自己是喜欢并热爱临床工作的
个人分类: 随感|274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论医学的与时俱进……
热度 22 smileREGENT 2017-2-20 15:37
今天碰见一个特有意思的知识点,忍不住想来吐槽一下 肝细胞的脂肪变(脂肪肝) 它的病因中有两条是这样的:1.饥饿 2.摄入脂肪过多 先来说说第一条,这和俺的三观严重不符……但是,人家是这么解释的: 一、营养不良时,体内脂肪组织分解,过多的游离脂肪酸经由血液入肝 二、饥饿时,肝细胞中脂蛋白、载脂蛋白合成减少,细胞输出脂肪受阻,引起脂肪变性 ……真可谓有理有据也,好,服了! 这教育我们在医学知识的学习中不能想当然┐(´-`)┌ 现在来谈谈第二条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在二十年前,如果题目问您脂肪变的原因,这条属于错误选项……(比如8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61题) 原因是:二十年前,祖国的脂肪肝患者里没有一个是因为脂肪摄入过多 ……是在下输了! 这教育我们,医学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三天不看文献,就会落后于时代 ━┻︵╰(‵□′)╯︵┻━┻
851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大数据与 医学统计的未来 (转)
gordon 2015-1-5 21:39
现代生物医学的方法论基础即将出现重大变革,从基于假设检验的统计分析演化为基于数据挖掘的知识发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EBM) 研究范式的引领之下,医学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推动了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EBM 的哲学根基是临床医生从经验、观察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并经由假设—演绎法来做检验。 EBM 所强调的方法论基石之一是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 RCT ),其步骤可概括为:猜想 — 搜集数据 — 假设检验 — 得出结论。但是,这种方法论在面对疾病,尤其是癌症等一系列有着异常复杂内在机制的疾病时,其内在缺陷也是不可忽略的。由于试图通过随机分组方式来简化影响干预效果的复杂性,从而可以使用简单的统计学手段来考察很少的一些影响因素对临床结局的作用。但是,这就使得 RCT 本质上成为一种“黑箱研究”,即忽视因果关系而将相关性作为评价干预对临床结局的效果。研究者未尝不知道相关性与逻辑因果有区别,但由于有各种应用上的便利性,研究者往往在结果解释时故意混淆概念,化相关为因果。以 RCT 为支柱的循证医学,使得临床实践几乎被大型 RCT 的结论主导,但当出现结果相反的 RCT 时,就会给临床医生造成极大困惑。 Meta 分析作为一种解决此类挑战的方法已经十分流行 , 但 Meta 分析从诞生开始就被异质性挑战缠身,对所得结论十之八九还要乞灵于“更多、更大样本的 RCT ”,从而进入了一个死循环。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另觅蹊径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大发展,近几年来,研究者们在临床上第一次有可能、也有能力去考察数据全集。传统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产生的前提, 就在于以前无法处理海量的临床数据,无法考察数据全集而必须抽样。无论 RCT 还是队列研究,究其根本,其核心技术都是围绕恰当的抽样设计。但由于各类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和患者之间巨大的内在差异性, RCT 以及队列研究所能揭示的真相是有限的。当然,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来减少异质性,但随着样本量扩大而带来的异质性减少却是边际递减的,而成本却呈数量级上升的。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我们对临床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能力已经远非 20 世纪 80 年 代的研究者所能想象 。利用计算机工具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建模和计算,是旧有的、适用于传统临床设计的统计工具不堪胜任的,这需要由功能更为强大的 计算机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不仅仅可用于假设和猜想的验证,还可以在没有假设和猜想时,通过对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将存在于海量临床数据中的重要信息提取出 来。这种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对分析工具的灵活性要求很高,传统固定的分析软件难于实现。因此, R 比已有的商业化软件如 SPSS 和 SAS 更适用于临床数据挖掘的新分析模式。 海量数据的产生,还对计算机统计算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统计分析的参数选择从基于研究者 / 统计学家的主观经验逐渐过渡到客观的智能化、自动化选择,这就为临床数据分析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研究领域——机器学习。 Tom Mitchell 在 1997 年对机器学习曾经进行了如下的定义:“ Machine Learning is the study of computer algorithms that improve automatically through experience (机器学习是对能通过经验来自动改进的计算机算法的研究)。”机器学习不仅要求对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知识挖掘, 还要求计算机能够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学习来实现临床上对各种趋势的预测。研发临床机器学习系统,其核心技术是构建有效的、可自动更新的临床知识库。开发此类 具有自动优化功能的机器学习系统,其工作量极其庞大,任务具有碎片化性质,现有的商业开发模式无法完成。显然,只有功能异常强大、用法灵活、且有众多专家 活跃的在线社区的支持下才能完成上。 ******************************************************************************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和苏联的调查方法就有很大差别。 中国由于能力的限制,主要是抽样调查。 而苏联是全面调查、当然也更僵化。 1980图灵奖的 CAR Hoare 最为人知的是1959快速排序算法, 当时作为交换生在莫斯科州立大学跟随Kolmogorov(1903-1987)搞机器翻译 牛逼人就是因为跟对了大牛,呵呵 ****************************************************************************** 回顾一下 ”临床医学“ 的历史,对发展脉络的预测是有所帮助的。  自古希腊以来,生物学家们就发现,若要把握纷繁芜杂的生命现象,理解生命近乎无限的多样性,首要的是按照相似性形成“类别”观念,从相似中去查见差异, 这样就建立了以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为基础的分类学,它的另一个为现代生物学家所熟知的名称是“系统学”。由于“有机体只有在某种分类学建立了之后才能 按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和处理”,并且由于“分类学的各个分支集中了、运用了、概括了有关有机体的一切已知知识” ,系统学因之成为一切生物学学科最基本 和范围最广泛的部分,并因而对生物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学科。毫无疑问,林奈使分类学对生物学的影响在1760年代达到顶峰,他创设的双名法严谨实用,为 更严格统一的命名奠定了基础,他对易于混淆的同义词进行标准化,使生物学家开始使用同一套语言交流,一句话,他使生物学“如何说”不再成为问题。  分类学的巨大影响波及生物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作为生命研究范畴组成部分的医学也不例外。分类医学从而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疾病被认为是具有独立地位的 实体,病人的身体因而成为外在于疾病的无干物和阻碍医生发现真相的障碍。从对疾病所具有的此种概念出发,福柯发现,对分类医学而言,“人们所面对的(疾 病)是一些既是自然、又是理念的类型。”与“自然”概念相联系的本质使不符合疾病所具有的分类学地位的干预成为“反自然”,从而也是有害的。因此,观察和 期待,以及在恰当时候“帮助”疾病完成它的自然过程就成为理所当然。对达到这一目的来说,既然家庭是疾病发生和出现的空间,因此对促进疾病消亡显然具有特 殊意义。由此,“(疾病的)这种结构就与政治思考中对救助问题的思考完全契合了。”  既然家庭成为促进疾病康复的最好场所,原本由济贫院转变成为专门收治贫穷患者的医院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而将用于建立医院的基金直接给予病人家庭也将更 为合理。经济学家们在此找到了与分类医学家的共同话语:18世纪的经济学家早已认为医院因其固定性和资产的非流动性而无法适应贫穷需求变化,这种性质与捐 赠财产作为公共财产的本质相违背——“这种独特而神圣的基金应该融化在一般性救助空间里,社会是其中唯一的管理者和无差别的收益者。”由于生老病死是人人 面对的问题,直接救助又必须依赖社会结构来支撑,因此医疗必定需要与国家相结合并成为一种国家任务。显然,这里已经出现一种促成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思想, 但若要实现这一社会对健康进行操作的过程,还需要另一种推动力——瘟疫或我们称为传染病的一类特殊疾病。  由于传染病发病迅速,每次流行时总导致相似症状和高度一致的病程,但当在不同时间和地区流行时,其强度和特点又差别甚大,因此它不具有一般疾病所有的独 立本质,采用分类医学赖以建立的单个观察、记录和分类的方法也就无法加以认识。它是一种集体现象,并总是具有某种历史独特性,所以“需要从其特殊的、偶然 的、意外的特质来描述。”换言之,需要灵敏的发现和全面充分的记录,这就导致了“流行病监测体系”雏形在18世纪末得以建立。由于认为流行病在本质上是由 当时当地特殊的气候、水土、社区条件和人的行为方式所导致的综合症状过程,因此,对流行病的控制只有通过社会干预和一系列强制手段才能实现。所以,福柯指 出,虽然“流行病学在所有方面都与分类医学相反,但一旦涉及对疾病、医疗经验以及医生对社会结构的监控进行分配这些第三级构型,流行病病理学和分类疾病病 理学就会碰到相同的要求:确定医学的政治地位,建构国家层次的医学意识。”正是这些要求促进了医学学科结构的改造,并在此后社会变革中催生出新的医学观念 和体系。  1790年代成为分水岭,社会的动荡和重组导致了对医学实践的新要求,而一般政治观念和信条又给医学观念造成持久影响并改变了医学观察的模式,最终,分类医学观念被我们称为现代医学观的“生理-病理医学”模式所替代。  大革命使人类解放的观念深入人心,天赋人权的理念促进人们思考不平等与疾病的关系,健康成为验证社会公正的天平。于是医学的政治使命不言而喻,医生的首要任务也因此而具有政治性:“与疾病作斗争必须首先与坏政府作斗争。人必须先获得解放,才能得到全面彻底的治疗。”  虽然这一理想最终被证明为不切实际,但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它终于实现了医学与国家命运的结合,并经由随后的一系列政治实践彻底改造了临床医学。废 除旧的医学教育体制和医生执业制度是这些改革的第一步。但是,对行医资格限制的取消和旧有医学教育的关闭并未辅以有效的新制度,结果江湖医生大行其道,加 之战争带来的流血,创立新医院和医学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重新建立的医学院开始出现,并在新环境中运行:这时的管理者和监督者由行会变成了国家。由于古典 大学教育已被废除,新医学院的教育在经过重建的诊所进行。不同的是,前此仅仅实施医学教育的诊所此时已肩负起治疗责任,因此医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实实在在呈 现于眼前的病例的,对分类理论的学习已退居次要地位。患者的症状取代疾病实体而成为引导临床判断的指南针。分类医学由此嬗变为症状医学。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科学视觉化”是症状医学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箴言,“目视”成为这一时期医学的核心观念,它对诊断技术和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医 生只有借助于如炬的目光才能发现深藏于身体之中的疾病,恰如黑暗空间中的包含物只能由白昼之光来揭示。不难发现,这一认识其实正体现着“启蒙”的时代精 神。对疾病的这种感知依赖于对疾病症状和征候的认识,换句话说,“疾病是以症状和征候的方式呈现给观察者的” 。在这里,福柯区分了症状(symptome)和征候(signe)。症状是更具有本质性的表象,或者说,它表现着疾病本身。“在症状之外不再有什么病理 本质:疾病中的一切本身都是一种现象;就此而言,症状扮演着一个纯朴的、最自然的角色:‘它们的集合体构成了人们所谓的疾病’。”因此,疾病的本体被取消 而代之以症状的集合。征候则略有不同,如果说症状本身反映着疾病本身的存在,那征候就是为医生所感知的疾病的间接物。  症状和征候概念的形成对现代医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所有的医生在其临床医学教育的第一课都会被教导牢记和理解症状和体征(现代医学对signe 的译名)的概念。现代诊断学将症状定义为“为患者感知并表达的不适或异常”,体征是“由医生通过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机体现象”。通过把医生置于客观和中立 的观察地位,体征在今日的诊断中获得了较症状更为显著的位置。由于症状医学关注的焦点是医生目光的直接和间接,而现代医学关注的是对异常过程感知的客观性 和主观性,所以,对症状和征候给以不同地位就不足为怪了。由于症状直接代表着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因而是疾病存在的证据,而体征反映着已经存在的异常, 因此也表现着疾病。所以,无论是症状还是征候都可以是疾病的同一物,它们“诉说着相同的事物”。  在对症状-征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福柯进一步运用符号学方法考察症状医学的观念结构,并将一对声名显赫的概念引入到对疾病认识的结构分析中,这就是 所指和能指。简单来说,前者可以理解为我们感知并企图加以把握的存在物,而后者则是我们加诸这一存在物的名称(或者按索绪尔的说法,所指和能指分别代表存 在物的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事物的整体,也即所指和能指的复合体就构成了一个可以为人所把握的符号。这样,由于症状构成了疾病表象,因而也就成为疾病的能 指。同时,因为症状的集合就是疾病本身,它也是所指并因为这种二重性成为叙述疾病全部事实的符号。由此,病理过程理当成为充分言说的对象,所以“疾病存在 的真实性是完全可以说明的”。如同语言的表达需要时间,症状的显现也是动态演变的过程,所以,疾病应当是包含时间维度的概念,分类医学中静止的疾病因而流 动起来。  症状理念指引着18世纪最后几年中的医学家们。但是,人们很快发现, 症状和征候是如此纷繁,不确定性又是如此令人绝望的无处不在 ——“不确定性既是对象 复杂性的特征,又是科学不完善性的特征;除了自身的极端狭窄与资料的过分丰富之间的关系外,医学的推测性质没有任何客观基础。”不和谐的偶然性变得越来越 引人注目,人们迫切需要能够处理这一新问题得新方法和新观念。正当其时,一门新数学的出现为解决概率问题提供了绝佳视角——统计学由此开始了融入医学方法 的过程,并最终成为医学科学化的重要支柱。   伴随工业革命的进程,近代国家开始形成,如何衡量国家实力成为政治计算的重大任务。 专门调查机构应运而生,人口、土地、出产以及疾病的数目字随之如雪崩 般涌现,1660年前后,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登上了历史舞台。扩张的野心、对利润的渴求以及实现“最大幸福”的理想把欧洲国家集体推上数字化管理进 程,统计学也迅速成为一门显学。“每个国家,幸福的还是不幸的,都以其自己的方式在统计学上表现出来。” 这是一个统计学家大显身手的时代,拉普拉斯(Laplace)、泊松(Poisson)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统计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而孔德从对数目字的 测量中引发出“实证” 概念,此后的历史表明,它对近代科学、哲学乃至一般社会思想都发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观念背景下,现代临床医学的结构得以建立:“通过引进概率论思想,医学就彻底更新了其领域的感知价值……医学不再试图观看有感觉的个体背后的本质真实;它所面临的任务是,理解一个开放领域的事件,以至无穷。这就是临床医学。”  但是,症状医学的观念依然存在认识的迷雾:疾病被看作语言的类似物,没有本体,只有作为符号的症状在运行,医生的目光仅仅停留于身体的表面。显然,这是 缺乏深度的目视,机体的迷宫仍然保持在黑暗之中。要揭开迷雾,就必须打开身体,用洞察入微的光亮照进暗藏疾病的阴暗角落。瞥视(glance)取代目视成 为下一时期临床实践的核心观念,解剖学也取代症状成为解析疾病的利刃:“症状医学将逐渐消退,直到在关于器官、病灶和病因的医学面前,在完全按照病理解剖 学组建起来的临床医学面前最终消亡。”  经典医学史在论述这一临床医学向现代转变的时期时,总乐于强调存在于病理解剖学家与社会保守力量之间的戏剧冲突,并进而证明正是由于旧的社会势力的阻挠,医学才会在长达百年的时间中无 所进步,而冲破对尸体的禁忌才为临床医学带来了发现真理的希望。然而,福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细致考证发现,这些叙述并非历史的本来面目,至少从18世纪中 期以来,为医学目的进行的解剖不存在障碍。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虚幻的历史书写,乃是因为编撰者往往从日后对临床医学和解剖学紧密关系的解读出发去找寻历史发 展的痕迹,并 根据预先形成的结论 对历史文献做选择性编排,忽略乃至无视与自己观念不相吻合的记录,从而颠倒因果的建构了一部有关英雄与愚人,进步与退步的 历史。  早在17世纪,维萨里留斯就已经发表了解剖学巨著《论人体的结构》,1760年莫尔加尼的《病变的位置与原因》已经把疾病与病理解剖学联系起来。由于占 支配地位的观念并不关注病人身体的结构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所以“在四十年间阻止医学听取莫尔加尼的教诲的,正是临床医学的思想。冲突不是发生在新知识与旧 信仰之间,而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  比夏(Bichat)的著作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医学文献。他将“组织”作为机体构成的最基本单位,并认为疾病最终可以还原为组织的损伤过 程,因此每一疾病都被给以一个解剖学地位。通过考察“每一系统内普遍的变化史”,病理解剖学最终建立了一套身体结构的疾病分类体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 分类医学的基本观念通过病理解剖学获得了新生。毫无疑问,在这里“每个系统内普遍的变化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一认识促使人们去发现不同器官中类似的 发病过程,并成为今日病理学“运用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去深刻发现和认识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本质” 的观念来源。  在解剖-病理医学中,死亡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尸体成为关于生命和疾病的真理的来源,死亡也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终结者,而成为“获得关于生命的实症 真理的唯一可能途径”。死亡从一个突兀而来的事实变成了一个绵延于生命之中的过程,所以,“生命、疾病和死亡由此组成了一种在技术上和观念上的三位一 体。”正如一位研究者指出的,在这里,福柯发现了“死亡在医学感知中承担的新角色,成为疾病和生命关系的澄清者…死亡过程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生命过程,先于 病人的实际死亡而存在,而且在实际死亡瞬间之后依然存在。死亡提供了认识疾病和生命的最佳视角。”  虽然透过病理-解剖医学对已有观念的整和、改造与重建,现代临床医学的疾病观已初具雏形, 但仍然有一类疾病无法被纳入它的框架之中 ,早期的解剖学家们无 法给它们确定位置,这就是“热病”——一类包含甚广的炎症性疾病。“红、肿、热、痛”是这类疾病的共通特点,但常常无法发现发热与具体器官的联系,困惑的 医生们热烈的讨论,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争执,然而问题终于没有得到解决,直到1816年。这一年,布鲁塞发表《公认学说之考察》,明确指出,要理解炎症, 就必须认识到这是一种在不用解剖刀就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生理学现实,因此就需要用一种“生理医学”的观察方法来把握。 炎症首先是一种“机能失调” ,所以疾病 的本体性再一次被取消,有关生理反应的观点取得了支配性的解释地位。人们需要的是“在生理学里寻找疾病的特征,并且通过娴熟的分析来分辨患病器官常常混为 一团的呼喊。” 由此,界定“正常”成为实现疾病生理分析的首要任务。不知道正常就无法了解异常,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整个19世纪医学史会在克劳德贝尔 纳和路易巴斯德处达到颠峰。所以,福柯的下述结论就显得尤其令人信服“疾病医学已到了尽头;现在出现了一门病理反应医学。这种经验结构主宰了19世纪。因 为它还将包容致病媒介医学,因此虽然它也不免在方法论上有所修正,但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支配了20世纪。” 恩斯特迈尔在其巨著《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中写到:“在一般人心目中发现就是科学的标志。新事实的发现一般是容易报道……然而 把科学仅仅看作是收集事实 则是很大的误解 。在生物科学中,绝大多数的重要进展是由引入新概念或改善现存的概念而取得的……通过概念的改善比经由新事实的发现能更有效的推进我们对世 界的了解,虽然这二者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注:这种认识超越了经验科学,新概念的引入确实很牛叉。 但作为一个保守主义者,还是觉得英国人的经验主义 牢靠。
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医学不能放在基础教育里?
热度 28 晴小嗥 2014-12-17 07:49
  最近看了范进同学关于医改的日志。然后由衷的觉得,与其改来改去,为什么不能把医学常识作为中学教育的必修呢?   医学非常严肃啊,必须要有化学基础,医学分科非常细致……我之前也是这么觉得的。后来,我的工作改变了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来自于我身边的医生们,有错漏请专业的坛友指出哦。   临床医学有三大本,超大,超厚,超复杂,可以当凶器用,而且只是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医生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工作中,很多病例工作一辈子都看不见。某天医学影像的医生和我大吐苦水,印象深刻。她说,不是我们不想进步啊,几十张要背的阴影图,她拍这么多年一个都没见过。她年年打申请要去进修,都批不了。 医学是一门更新换代非常快的学科,必须常常进修,加上大量实际操作,才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合格的医生。 所以医生要合格,其实非常不容易,老实说基层的医生们,如果没有自身非常努力钻研,实际上除了常见病,其他的判断能力从毕业开始,是在走下坡的。基层医生技术有多水,这个,真的不好讲。看看被骂误诊的医生吧。 所以医学常识教育假设纳入基础教育,可以删节大量的内容,只要对医学常识有个大致的概念就可以了, 甚至可以不需要实际操作练习,因为目的是解决医疗问题,不是培养合格医生。只要有医学常识(常识的范围就包括了,常见病征兆,会看检验报告单,能够确认正常的影像)足矣。 这样例如近亲属献血不被允许,要通过血站就被大量不明真相的民众唾骂,逼着医生开抗生素,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以后大家去医院,例如感冒,自己开个血常规,尿检。心里想:“嗯,就是一般的白细胞指数偏高。我身体好,接着挺两天看看,看看能不能锻炼免疫力。或者“最近身体不好啊,要赶快压下去,去找医生开点药吧。”医生确认病人的自述和检验单,没问题,开药。 又或者,感冒了,自己开了检查,“诶,这个指数不对诶,要去找医生。” 关于感冒个冒开上千块的检查项目,医生某种角度是很挺辜的,他们要排除病人肺炎和其他更不常见病的可能性。那假设人人都具备一般医疗常识,可以自我排除肺炎和其他征兆,那完全就没必要去开医学影像之类的检查。而且绝大多数病人,就是普通感冒而已,根本不用麻烦到医生。 虽然说把医学放基础教育里面会有新的矛盾诞生,但是我觉得,新的矛盾不会比现阶段更严峻。
个人分类: 杂谈|1086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墨仙
热度 18 弦音舸醉 2014-8-7 08:59
这几天家里宽带过期停机,收心读书写字,发现没有宽带挺好(反正办公室有),写点文字,宽带不再续约! --------------------------------------------------------------------------------------- “李君实常言精墨乃松液所成,又经化炼轻升,滓浊尽去,如膏如露,濡毫之余,间用吮吸,灵奇之气,透入窍穴,久久自然变易骨节,澄炼神明,谓之‘墨仙’,非虚语也。世谓耽书画者必寿,此理也耶!予戏谓鞠通嗜墨屑,遂能妙合琴理,愈人聋聩,此必服食之一种,滕达道、苏浩然、吕行甫皆好啜墨水,不徒作韵,正欲得仙。北齐策秀才,下者饮墨水一升,非徒罚其滥劣,正欲藉此妙药,豁其灵心耳。”(清 . 周亮工《书影》卷一) 这段文字,描述了文人及医者(吴鞠通)用墨养身的行为,文字澄炼,引人入胜,现代读者想必神往,文末“正欲藉此妙药”一语,也点明了“墨”在传统医学中是一味为人熟知的药物。 墨之入药,大约宋之后,主治吐血、衄血、崩中漏血,血痢,痈肿发背 ……, 《开宝本草》谓:“止血、生肌肤,合金疮。主产后血晕、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亦主眯目,物芒入目,摩点瞳子上。又止血痢及小儿客忤,捣筛和水温服之。” 墨的主要成分是炭,但炭能止血?炭疏松多孔,吸附作用强,直接用于出血部位或许有止血的可能,抓把草木灰掩伤口上,止血是一定的,但口服炭能止衄血、血崩、便血?绝无可能!但为何中药中有着大量的炒炭止血药物,甚至说“血见黑则凝”? 其实中药中的炒炭止血的经验不仅与炭本身有关(炭吸附性作用能止局部出血),更与制炭的药材特性相关,炒炭只是加强了该药材的止血效应。此间有 1 、药材本不具备止血功效,但制炭后擅长止血,譬如槐米,本不具备止血作用,但制炭后药材中的卢丁可转换为鞣质,便具备了止血效应 ; 再譬如血余炭,在 350 度制炭时物理性状最佳,原生发变得疏松多孔,吸附作用最强,能最大程度的释放毛发炭中原有止血成分(青年的头发制作的血余炭效果最佳,男性老年头发最差),而头发生品的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均无止血作用 ; 再譬如陈棕皮水煎剂无止血作用,制炭后水煎剂明显缩短凝血时间。 2 、药材具有止血作用,制炭后作用加强,譬如茜草,制炭后可从毛管现象中观察到增加了一种醇与水中均可溶解的止血物质 ; 3 、破坏非止血成分,侧面加强止血疗效,譬如大黄中所含蒽醌类物质,有很强的泻下作用,不利于止血,炒炭时破坏,相对增加了止血收敛作用(大黄原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其脆性,减少体液外渗作用)。 4 、另外, Ca 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元素,能促进血液及蛋白质的凝固,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直接参与凝血过程。高温制炭,可使草酸钙部分分解成碳酸钙或氧化钙,可溶性钙盐更易被人体吸收(草酸钙难吸收)。譬如侧柏叶制炭后, Zn 、 Pb 、 Co 、 Mn 、 Cu 、 P 、 Fe 、 K 、 Ca 等元素均较生品为高。 如同上述的药材制炭止血功效增加,与炭本身关联较小,而与药材特性有关,墨的止血功效,也与墨的制作原料直接相关,《本草衍义》云:“墨,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伪为者,不可用,须松烟墨方可入药,然淮远烟为佳,鹿延界内有石油,燃之,烟甚浓,其煤叮为墨,黑光如漆,松烟不入,其识文曰‘延川石液’者,是不可入药,当附于此。”传统墨入药,只用松烟墨,前文中“精墨乃松液所成 …. 灵奇之气,透入窍穴”的说法固然有臆断比附之嫌,但不可否认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准确的描述了松墨特有的药效。 另外,墨之入药,止血消痈的功效并非仅有松烟所制之炭完成,还与制墨工艺密切相关。炭只是色素原料,制墨还需要孱入‘连接料’方能成型,传统制墨使用的连接料是动物的皮、骨熬煮而成的动物明胶,名贵的墨甚至会用鹿胶、麋胶,最常用的是黄明胶(牛皮胶),胶原蛋白是很好的止血材料,也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极好材料,譬如阿胶、譬如甘肃省卫生局长推荐的猪蹄汤治百病(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甘肃地区,不失为一种有点实效的保健选择,但治百病过了)。 不仅如此,制墨工艺中还会添加 1 、香料,如麝香、冰片等,增加墨的幽雅气息,增强墨色落纸后的渗透效能,防腐防蛀 ;2 、金箔、珍珠、玉屑等,使墨液广艳,具有厚度,使作品富于立体感 ;3 、熊胆或其它动物胆汁,能增添墨色浓度,凝聚墨胶,避免胶质水解而产生笔墨层次漫漶不清 ;4 、中药,会加入紫草、丹参、皂角、绿矾、朱砂、蛋清等等药材,增色、添香、发彩、防腐 …. ,这些添加剂的干预,决定了不同的墨的功效会有一定量的差异,但总体不偏离止血消痈这条大道吧! 好了,读完这篇,小朋友们可以动脑筋去做墨的生意了,不过现代制墨工艺所制的墨,早已是快速消费品,不再具有药用与传统审美的价值!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
5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经络学说是经脉医学体系的异化
热度 13 弦音舸醉 2013-12-22 21:35
季子在「从“经络”一词看医学传承中的“黑话”」文中说到:纵观《内经》,会发现这个“经络”体系的根基很不牢靠,是特立独行的一套理论,在《内经》数十万字的医论中独成“体系”,我们有很充实的证据可以证明它的“后来”,......《内经》中更是充斥着与这个逐条经脉流注循环理论完全对立的医论(这些医论都指向一个向心循环的经脉体系,即每条经脉都向心流注)。 经脉医学体系的建立来自俞跗这个医疗群体的医疗实践并总结而成,当发现经脉现象之后,俞跗们用石针刺激四肢末端时可诱发蚁行感或触电感沿循一定的线路像流水一样由四末向躯干或头部循行,并逐渐发现温热刺激更容易引发这种循脉感觉,艾灸由此发明。考古发掘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及简本《脉书·十一经脉》便代表经脉医学的主要思想,至《内经》中,更保留了大量经脉医学的细节,如五腧穴/脉的向心流注、根结、标本等等皆是!涪水经脉木人更是用实物证实了手足阴阳脉从四肢远端向心流注的特征! 经络学说则将这套经脉医学概念营造成一套统一的循环调控系统,升降有序,如环无端,其源起,就在《灵枢.经脉》,刻划了这套“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循环系统,其间气血循环的动力,不是心脏的搏动,而是肺的呼吸:“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经络学说对经脉医学系统的生硬改造,不仅让古人费神,误将俞跗“割皮解肌,抉脉结筋”的外科操作(对于古人而言,从来不缺少外科操作的现实需求),误读为寻找形态学意义上的经络的行为,更让现代科学研究争论百出,不得其要:有大量研究记录能证实经脉现象客观存在,却找不到经络实质!其实经脉现象是人体在特定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综合呈现的生理病理现象,其核心并不在实体通道的经络,而在于应激开放的功能通道,类似于组织液的定向向心流动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 深深赞同赵洪钧所著《回眸与反思》中说:“经络学说主要不是为满足针灸实践的理论需要,它主要是为了说明人体怎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个学说,基本上不能解释针灸效应或针灸为什么能治病。”经脉医学系统能非常有效的指导临床,带来捷效,完全能应对现代科学研究的挑刺,可惜,世人被经络学说误导成对经络实质通道的探求,成为被误批的对象。 经络学说从古至今有着大量的外行或业内拥趸,除却《灵枢.经脉篇》的误导,还与道家有着巨大关联,至今大量传统医学爱好者秉持着“静坐内视”发现经络通道的理论,正是来源于此。去年“打通任督二脉”的报道引发网络及媒体热议,季子看到那些所谓支持任督二脉的业内人士在说着能切身感受到气血督升任降的气脉流动,深表理解并同情,理解的是,他们描述的“气脉流动感”确实是他们的亲身体验,同情的是这种“气脉流动感”仅仅是他们长期自我暗示后形成的幻觉!好比当年接触**功的气功爱好者,一周时间内,就能真切感受到腹部有**在转,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季子在大学期间,接触此类人群较多,也常为此陷入迷思,不得其解,直到有天豁然开朗,获得感言一则:“世上最简单的事之一,就是控制人的思想”!虽然时到今日,季子自身已接受“轮回”思想,但依然批判这种自我暗示形成的“我执”!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并恳请广为传播! ------------------------------------------ “季子说”述及的传统医学,是季子视野里的传统医学! ------------------------------------------ 季子: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供职三甲医院,于2013年6月起辞职探索自由执业之路。从求学起到现在,在中医路上行走第17个年头,一路坎坷,好在命运垂青,跌跌撞撞中误闯传统医学内室,见证中医理论的精妙,并能用疗效以确信。近起逐渐接受轮回思想,向死而生,勉力前行!鉴于传统医学在目前语境下式微之态以及自身话语混乱,发愿2014年起开始阐释中医经典并普及中医知识。 微信号:ouoviv
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扁鹊医学出土
热度 27 弦音舸醉 2013-12-18 14:50
成都出土900余支竹简 专家称系扁鹊学派经典(图) 《敝昔医论》、《经脉书》、《脉数》、《五色脉诊》、《脉死侯》、《诸病症候》、《尺简》、《六十病方》 文中描述1、《五色脉诊》,详细记载了通过脉相观察病痛的方法,“心气为赤色,肺气为白色、肝气为青色,胃气为黄色,肾气为黑色,故用五脏气色……”通过对脉相的观察、诊断即可找准病症。那这段档案应该和《脉经》中保存的《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有重合之处。 2、《脉死侯》当与《脉经》《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有可印证处。 3、 《诸病症候》当与《脉经》十二经病症有可印证处。 4、 《敝昔医论》应当有传世文献对应(有印象,但模糊了,慢慢寻找)。 故而期待这些竹简的整理版公布,更期待其中的《六十病方》公布。扁鹊为经脉医学开创人,东汉后经脉医学被以方药为主的脏腑医学替代,但不绝如缕,我自己的研读心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经脉医学的精确延伸,只是后人不识,《六十病方》公布,或许能找到关联! 支持“天回医简《六十病方》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同类,但病名和疗方不同,表明成都存在一个独立传播的医学派系,也进一步证实东汉时期广汉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医学派都是扁鹊学派的继承人。”的推论,郭玉是史载经脉医学最后一位传人了。
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扁鹊医学体系之经筋系统
热度 9 弦音舸醉 2013-8-4 12:02
扁鹊医学体系之经筋系统
扁鹊医学体系中,经脉系统是核心,但经脉系统的动力来源,却在于经筋系统,或者说经筋系统是经脉系统的液床,同时还提供着经脉向心循行的动力。 有句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医学,越古老的部分,竟然越现代!正如前面撰文所说的经脉系统是组织液系统,那么经筋系统和现代肌肉链系统完全是一会事情,现代对肌肉链的认知存在着观察整理者流派的差别,但对人体结构以整体性方式适应功能以保持身体内外平衡的理念则完全一致。“肌筋膜连续性以及脑脊液和组织间液组成的液压系统,是确保整体性的重要要素”,这一描述方式表达的认知,在扁鹊时代,早已用经脉系统和经筋系统术语表述!读者或许以为这是YY,我们看看事实!丹尼斯观察整理的肌肉链系统和扁鹊医学体系经筋系统很大部分上重合!而组织液压系统则与扁鹊医学体系的督脉为主的奇经八脉系统及十二经脉系统一致!! 一、十二经筋系统: 足太阳经筋 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足少阳经筋 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足阳明经筋 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足太阴经筋 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足少阴经筋 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 足厥阴经筋 起于足大趾上边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胫骨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之上,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经筋。 手太阳经筋 起于手小指上边,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内侧缘,结于肘内锐骨(肱骨内上踝)的后面,进入并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缘,向上绕肩胛,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分支进入耳中;直行者,出耳上,向下结于下额,上方连属目外眦。还有一条支筋从颌部分出,上下颌角部,沿耳前,连属目外眦,上额,结于额角。 手少阳经筋 起于和无名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结于肘部,上绕上臂外侧缘上肩,走向颈部,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额角处进入,联系舌根;另一支从下颌角上行,沿耳前,连属目眦,上额,结于额角。 手阳明经筋 起于食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肩髃;其分支,绕肩胛,挟脊旁;直行者,从肩髃部上颈;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直行的上出手太阳经筋的前方,上额角,络头部,下向对侧下额。 手太阴经筋 起于手大拇指上,结于鱼际后,行于寸口动脉外侧,上沿前臂,结于肘中;再向上沿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结于肩髃前方,上面结于缺盆,下面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到达季胁。 手厥阴经筋 起于手中指,与 手太阴经筋 并行,结于肘内侧,上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向下散布于胁的前后;其分支进入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 手少阴经筋 起于手小指内侧,结于腕后锐骨(豆骨),向上结于肘内侧,再向上进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向下,系于脐部。 二、现代肌肉链图:
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扁鹊医学体系对脏腑的认知
热度 3 弦音舸醉 2013-7-22 06:14
题注:“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守失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藏已伤,针不可以治之也。” 《黄帝内经.太素》 扁鹊医学体系不仅对“阴阳”的认知与黄帝哲学阴阳系统有显著差别,经脉体系也是在天文历法体系指导下的十一经脉向心流行(除此之外,还有督脉、阴阳乔、阴阳维脉等的流行方式),更重要的是,扁鹊医学体系对脏腑的认知,更接近现代医学认知,与黄帝学派有着显著差异! “阴者,藏精而极起者也;阳者,卫外而为固者也!”扁鹊体系中脏腑属于体内部分,为阴,其功能就是“藏精而极起”,而扁鹊体系对疾病发生指向疾病由表入里的过程( “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五脏半死半生。” ),疾病发展到脏腑层面,就比较棘手,难以处置,因此扁鹊医学体系反复强调疾病的早期干预(这与现代医学观念也一致),题注中“ 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守失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正是这一医学观念的背书,那么,扁鹊体系对脏腑的到底是怎么一个认知?! 一、 “五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者,亦有长、短、小、大、厚、薄、结直、缓急者......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喜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喜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大则喜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欲咳;肺下则居贲迫肝,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也,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肝小则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喜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急,为息贲;肝下则安胃,胁下空,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喜病消瘅易伤也。肝端正则和利难伤也,肝偏斜则胁下偏痛也。 脾小则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善凑(月少)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月少)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加于大肠则脏外善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也,脾脆则喜病消瘅易伤也。脾端正则和利难伤也,脾偏斜则喜瘛喜胀。 肾小则安,难伤也;肾大则喜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伤以邪也。肾高则善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俛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喜病消瘅。肾端正则和利难伤也,肾偏倾则喜腰尻偏痛。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以喜常病也。” 由此文可知扁鹊学派对五藏的认知,走的是务实的解剖结构路线(与黄帝学派的哲学概念定位迥然不同),五藏的解剖特征与疾病症状有显著关联,这和现代医学的差异性极小,只是古人如何判断内脏的“ 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扁鹊学派有相应的望诊手段(不似现代医学有B超、CT、MRI):“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 二、 对于“六腑”的认识,扁鹊学派认为“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其余四藏对应四腑模式与黄帝学派一致(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对它们的功能状态把握也是靠望诊:“各视其所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其所病矣。” 譬如肾、三焦膀胱为例:“肾应骨,密理后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腠理疏者三焦膀胱缓,急皮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结。”譬如肝、胆:“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者胆薄,爪坚者胆急,爪濡者胆缓,爪无弱者胆直,爪恶色多败者胆结。”譬如脾、胃:“脾应肉,肉蜠坚大者胃厚,肉蜠麽(细腻)者胃薄,肉蜠小而麽者胃不坚,肉蜠不称其身者胃下(胃下垂),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蜠不坚者胃缓,肉蜠无小果累者胃急,肉蜠多小果累者胃结,胃结者胃上管约不利。”譬如心、小肠:“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迂曲者,小肠结。”譬如肺、大肠:“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果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从望诊与内脏腑的理论关联可以看出传统医学“五部”概念(皮、脉、肉、筋、骨)与内脏的关联,以及藉由这个理论“ 视其所外应,以知其内藏”,后世中医理论系统中,“五部”概念充其量只是个理论摆设,这是脱离扁鹊医学体系(失传)的结果。 三、 扁鹊医学体系对脏腑的认知除了“解剖”层面的(上述理论均与解剖有一定关系),还在这基础上与七窍、经脉等一一建立了理论关联,成就体系。 1、与七窍的关联:“五藏常内阅于上,在七窍”,肺气通鼻、心气通舌、肝气通目、脾气通口、肾气通耳。“ 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 2、五藏、六腑与经脉气血的关联:“六腑不和则留为痈疽”“故邪在府则阳脉不利,阳脉不利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大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大盛则阳气弗能营,故曰“关”,阴阳俱盛,弗得相营也,故曰“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矣。---“关格”的理论,也是基于扁鹊阴阳概念(表里)基础上的,关格的状态,是表里气血运行之间的关联,所谓“不得尽期而死”,是指这种状态会损害寿限,并非特指危急,这与后世的“关格”概念不是一回事!(后世的“关格”只是借用了这个术语,而不理解术语产生的理论背景) 3、藏府与情志、身体各功能的对应,古人没有现代医学对脏腑功能的理解深度,但脏腑与身体的关联度的认识,是值得现代医学理论反思并借鉴的。 1)五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呑、肾主欠。 2)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而哕,小肠大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3)五并:精气并于肝则忧,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 并于肾则恐,并于脾则畏,是谓精气并于藏也。 4)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此五藏气所恶。 5)五液:心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生。 6)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 7)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四、除却后世传统脏腑概念之外,扁鹊医学体系还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有深刻认知,称之为”奇恒之府“,奇恒之府超越于脏腑体系的存在,正是扁鹊医学体系的精华所在:这些“奇恒之府”功能超越于脏腑,但依赖脏腑的供养,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 为何叫“奇恒之府”,岐伯曰:“脑髓骨脉胆及女子胞,此六者地气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既然藏于阴象于地,为何不称“藏”?岐伯曰”此受五藏浊气,故名曰府,此不能久留,输写魄门,亦为五藏使!”奇恒之府的功能,建立在五藏基础之上,但更依赖气血循环带来的营养供应,“不能久留”,故称之为“府”!这种认知,更接近现代医学体系,翻遍《内经》,珍宝在此,可惜随着扁鹊医学体系的被涂改,失传,淹埋尘土数千年矣!
5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健康医学中医大有可为
热度 12 边城秀才 2013-2-6 10:38
仅以此文推荐给罢了的大女儿 陆广莘 : 健康医学中医大有可为 2006 年 04 月 26 日  编者按: 基于对医学本质的清晰认知,陆广莘教授指出,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由疾病医学模式转向健康医学模式。而中医的理念正好契合了健康医学模式,因此在现代健康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将大有可为。 在接近三个小时的访谈时间里面,陆广莘教授声情并茂对上述观点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而其准确的记忆、清晰的思路、敏锐的反应,使人很难想象其已经是一位 79 岁的老人。 “ 中西医在医学目的上的追求有不同的侧重。 ” 陆广莘如此向记者进行开场白。对于西方医学,他指出: “ 西方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以病因、病理、病位为目标对象,进行疾病分类学知识体系的构架。它致力于向微观层次发展,期望能够努力发现疾病和确诊疾病,并致力于直接对抗性地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最终实现征服疾病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   生理医学模式面临困境 对于这种医学模式,美国人 G.L. 恩格尔早在 1977 年就对其进行尖锐的批评。他指出: “ 今天,统治着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型是生物医学模型。这种模型,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即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它认为,疾病的一切行为现象,必须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这是还原论的办法。它认为,任何不能做如此解释的,必须从疾病的范畴中清除出去,这是排外主义的办法。它把敢于向生物医学疾病模型这个终极提出疑问并主张建立更为有用的模型的人,视为异端。 ”   这种模式虽然非常重视技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步开始显现。陆广莘指出: “ 疾病医学长期统治西方医学,除了导致药物淘汰加快、病毒变异加快、环境污染加剧之外,还导致了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并由此形成了世界性的医疗危机。 ”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本质不变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 G.L. 恩格尔提出了著名的 “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 ” 。他认为,应该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 — 社会 — 医学模型实行转变。 “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 ” 极大的拓展了疾病医学的内涵,使其从纯粹的生物医学范畴扩展到生物、心理、社会范畴,重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追根究底, “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 ” 依然没有摆脱疾病医学教条的束缚,开始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首先,最近半个世纪正是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该医学模式却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致使其审视健康、疾病和医学问题时缺乏时代的高度。其次,通过非典的警示,人们感到该医学模式不能最充分地反映更深层、更广泛的疾病病因。第三,它无法体现 “ 人类基因组研究 ” 以来,对生物医学再认识的大趋势。第四,该医学模式与包括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在内的现代伦理学发展缺乏内在的联系。第五,因高度、视野方面的原因,它限制了医学职能和医学目的的拓展。   健康医学是发展方向 对此, 1993 年一项名为《医学的目的国际研究计划》的报告有着深刻的认识。该报告指出: “ 当代世界性的医疗危机,根本上是由于主要针对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 ” 为此, WHO 在 1996 年出炉的《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 “21 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把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 。 在这种大背景下,陆广莘认为,医学面临着从化学的医学观上升到生命的医学观,从生物医学模式上升到人类医学模式,从疾病的医学上升到健康医学,从对抗医学上升到生态医学的发展取向。 对此,陆广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表示,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功能要从专注于发现和确诊疾病到征服和消灭疾病的疾病医学,上升为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痊愈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为主旨的,为人类生命活动的生存健康发展服务的健康医学。这就需要解决人生存所必须的两个问题: (1) 自我的整体保持稳态; (2) 对环境的适应。   中医大有可为 而中医学,是在天人之际相互作用中,以人的健康生态和谐为目标,以对人的生生之气自我实现的健康能力和痊愈能力的认识,来决定其养生治疗实践和效果评价的医学。 其目的是调动人体内的自康复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药物杀死病毒。 190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发现,锥虫红能杀死锥虫。可是如果杀死同量的锥虫,在人体内锥虫红的药量仅为实验室药量的 1/6 ,那省去的 5/6 药量哪去了呢? “ 那是人体内的自康复能力。中医的精神就是发现这个 5/6 ,依靠和发展这个 5/6 。这就是中西医的最大不同。 ” 陆广莘说。中医的这种思想很好地符合了健康医学的观念。 因此,现代医学向健康医学模式的转变,无疑给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陆广莘指出,中医的发展前景,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很早之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就已经有所阐述。当新华社记者问其 21 世纪科学发展的前沿和中国的机会时,该主编表示, 21 世纪科学的前沿就是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而中国传统科学,尤其是中医,擅长的就是这个。 不仅如此,相比于西医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的医疗费用非常低廉,这就为中医在我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陆广莘一再强调,健康、教育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明确医疗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指标,不能用市场、利润来分配,它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以政府行为来确保全民的健康长寿。其实,我国能够以全球卫生总投入的 1% ,初步解决了全球 22% 人口的初级卫生保健问题,中医功不可没。 ( 包晓凤 张路 ) 来源:科学时报
个人分类: 医药|52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关于医学的讨论
热度 42 njyd 2013-1-26 02:34
原本是回复仙人的,只挣一爱元性价比太低,贴在这里多挣点。 有个误区,现在的西医不应该叫西医,应该叫现代医学,中医应该叫中国传统医学,因为西方与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民族一样也有他们自己的传统医学。咱们中国人对西方传统医学了解很少,但从外国小说中也可以了解一点,比如西方以前也有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相对应的四体液说。自现代医学发展起来后西方的传统医学基本上被抛弃了。   至于说哈维的血液循环在四百年前就发现了,以此证明几千年的黄帝内经的正确。且不说哈维的发现推翻了四百年以前西方传统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就是这四百年以来对血液循环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医学的教材并不原封不动地使用哈维的书,中医到现在都搞不清体内是怎样循环的,也搞不清人体各器官的功用,只好套用现代医学的发现。如果不是现代医学的引入,中国人到现在会还以为是用心在思维。   现代医学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在不断发展,没有一个医学院还原封不动地使用几十年以前的教材。典型的如肝炎在六十年代还只分急性和慢性,现在知道了慢性肝炎实际上是另一种不同的病,而且还是好几种。中医呢?能看到的发展只是引入了现代医学的东西。即使到中医院看病也使用了大量非中医的检查方法,中药治疗的病名也多是套用现代医学的病名。   任何东西,如果只能用自己的理论来证明自己就算不上科学,现代医学是靠物理化学和数学统计的方法来证明,中医到现在用中医理论以外的东西能证明多少?   医学与物理化学又有所不同,因为有个复杂的生物体参与在内,这个生物体经过了几亿年的进化有免疫力。就是说许多病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痊愈,生病了,吃了药,好了,一般就认为这病是吃药治好的。但是未必,你不吃药或吃其他不是药的药也很可能会好,不是经常有人不看病熬过去么?所以为此发明了双盲对照法,此法发明后,有些在现代医学初期使用很广泛的西药也一样遭到淘汰。中药呢?不知道哪种中成药上市前经过了双盲对照法的检验。   不否认有的中药是管用的,人的长期经验也经常能淘出好东西,但不能说有长期经验的都是好东西。如跳大神,符咒,经常也能“治”好病,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信了。   所以中医中药必须用现代方法检验,不能自说自话。而经受了检验的中医理论和中药就不应该姓中,应该姓现代。就比如说哈维发现的血液循环理论中的基础部分,能够通过现代科学的检验,所以它是现代医学理论的一部分。   总之,医学根本不应该分中西,只能分现代和传统。经过现代科学检验的属于现代医学,不管它是现在发明的还是几千年前传下来的,其他的归入传统医学。国家法定的医疗体系(医保系统)只允许使用现代医学,因为它的后果相对要确定得多。传统医学也不是完全禁止,应该允许存在,因为现代医学也不是百病都能治好,允许病人在现代医学之外寻找希望。也说不定因此而又淘出一颗珍珠来,当然基本上只能给病人家属一点安慰,我已经穷尽方法了。但只能在医保之外,因为这效果是非常不确定的,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   至于有人拿中医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这是说不通的。外国人没中医一样繁衍,动物没有医学也一样繁衍。
23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转>近代医学的开端
热度 8 gordon 2012-7-2 11:24
一般认为近代医学开始于1930年代中期,即磺胺药和青霉素进入药典的时期。 一般都认为这些是推动医疗革命的力量。当时的情况似乎正是如此,医学的确是崛起革命了。过去的许多不治之症,这时有了治疗的措施,能够治愈了。我们觉得似 乎有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医生真地可以治好疾病了;这可真让人惊奇;而最感惊奇的却是医生自己。 毫无疑问,那是医学上的一件大事,……可是现在看来,它也许算不上一次革命,因为使抗生素和其它现有的有效疗法登上舞台的那次医学上的真正革命,是在青霉 素之前100 年就已发生了的,它并不是以科学进入医学而开始的(那是多年以后的事)。……那次医学革命是以打破教条开始的。 自古以来,医学就有根深的习惯概念,认为什么都需要用点什么处理一下;大家都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给予治疗,否则病人就会死亡。 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医学界有些先进人物认识到当时所有的那些治疗措施实际上大都没有效用;有少数勇敢的医生提出,几乎大多数的治疗措施实际上造成的伤害多 于起到的好处。此时,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一些疾病会不治自愈,而且可以说有它自己的“自然过程”。今天我们很难体会这个发现的重要意义和它对医疗实 践的影响。 1876年哈佛的克拉克教授……论及他认为过去五十年来医学科学中重大的成就,其中就包括通过研究证明了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人可以不治自行痊愈,而且比用 当时流行的一些罨剂、重金属或希奇古怪的草药去治疗还要好许多。…… 在此后的几十年内,逐渐放弃了那些仪式样的医药治疗,取而代之的所谓医道(“医疗技艺”)逐渐兴起。回顾起来,这个技艺就是医学科学的真正开端。 它所根据的是对病人的细致入微、客观甚至冷酷的观察。在这样的观察之下,我们知道了疾病的自然规律,例如知道了伤寒和斑疹伤寒是不相关的两种疾病,是由完 全不同的原因引起的。正确的诊断成了医学的中心目的,也成了它之所以可以存在的理由。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就能够提出正确的预后。因此,就可以不只告诉病 人及其家属疾病的种类,而且还能比较可靠地让他们知道该病最可能怎样转变。在本世纪之初,一般都认为这些就是医生的主要职责。此外,这时开始出现了一种新 型但不那么雄心勃勃、光彩夺目的治疗办法,即所谓的“支持疗法”。它大部分是些普普通通的常识:仔细护理,适当的卧床休息,适当的饮食;而不使用时兴的灵 丹秘方。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然力量到时侯会使情况有个使人满意的结局。 医生这时变成了比较有用的和受人尊敬的职业。虽然他能力有限,对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无能为力,但是可以靠他来说明情况,解除疑虑,而且能够随请随到。在困 难的时侯,包括临终之时,可以把医生作为顾问、向导来信赖。 与此同时,从19世纪最后10年开始,对未来医学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科学开动了起来。发现了细菌和病毒在疾病中的作用,并开始认真探讨这些关系的细节。 发现了像结核菌和梅毒螺旋体这些重要的致病微生物和它们的所作所为。在20世纪30年代末,这些研究已经有了成效,对白喉、破伤风、大叶肺炎和其它一些细 菌感染有了一些主动和被动免疫的办法;传染病的分类已经成了有章可循的学问;磺胺药、青霉素和其它这类药品问世的时刻已经到来。但是必须强调指出,达到这 样的水平,靠得是50年来对基础科学精心致力的研究。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我们就不能猜想到存在着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也就无从想到寻找抗生素。没有长期艰苦 地研究结核菌,我们到现在还可能以为结核病是夜间寒气造成的,而且还会用晒太阳的办法去治疗它。 ====================================================================== 原发性(idiopathic),意思是暂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现在我们使用这个术语,与19世纪具有截然不同是意义。在19世纪, 伤寒、结核性脑炎等许多常见的传染病都属于原发性疾病,那个时候,“原发性”一词具有高度的理论意义,顾名思义,原发性就是指没有任何外部原因引起,原发 的,源于机体本身根源的疾病。当时人们认为大部分疾病都是原发性的,归咎于机体本身的内部缺陷。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原则性的错误,19世纪以前的欧洲从这 样一种理论出发,发展出一套堪与中医相匹敌的“医疗体系”,无论从理论或者实践上绝不输与中医。 他们像中国人一样画符念咒跳大神,只不过在图像、咒语和舞 蹈动作上有他们的民族特色而已。他们的占星术在理论上也不比我们的阴阳五行、伏羲八卦等理论基础逊色,许多方面甚至更有过之。实践方面,平心而论,比我们 的中医确实要略胜一筹,由于他们掌握了亚里士多德的原始分类学,就有计划地提取他们能够找到的任何一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制成浸取液,使用任何一种金属的 溶液依靠他们的理论基础给病人服用,他们也会拔罐、泄下等疗法,治疗结核病就比中医高明,他们不仅会吃草药,而且会晒太阳,虽然晒过以后会像中国人一样病 死,医疗水平总是先进一步吧!奇怪的是一段时间洋鬼子还普遍使用放血给病人治病,读西方文学的时候,大家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理论依据 推导出来的疗法,有兴趣的中医大师不妨深入研究一下,说不定与我们的中医有内在本质的联系,一不小心来个中西合璧也说不定。 克拉克没有任何理论发明,他只是像记者一样随便走走,顺便搞点调查,顺手翻阅了一些研究报告,然后就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伤寒和伤寒热患者在不经治 疗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痊愈,而且比接受过当时流行的草药、热敷等等任何疗法的病人,存活率更高!   这样的事,任何人都能做到,但是注定因此而载入历史的职 能有一个人,这个人注定是克拉克。 就是因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克拉克,西方一整套堪与中医匹敌的、绵延几千年的、无比灿烂辉煌的历史宝贵遗产,就像一座沙滩上的巨型大厦遇到了飓风,一瞬间轰 然倒塌了。 有了克拉克,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就像宇宙学遭遇哈勃一样。既然绵延几千年的医学都是胡扯淡,疾病很可能就不是“原发性的”,;如果不是“原 发性的”,肯定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当然要先找到这些原因。花了几十年,找到了,原来很多疾病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病菌引起的;杀死他不就完事了?这些病菌 不好杀,都藏在人体里,不能用毒药,会连人一块毒死,要找一种既能杀死病菌,又对人体无大碍的玩意儿;有找了几十年,找到了,磺胺类和抗生素;于是最常见 的、最要命的肺炎、脑膜炎、结核病等等,药到病除,不再像过去一样,吃了草药就晒太阳,晒完太阳就死。 奇怪的事:洋鬼子竟然甘愿毁掉自己绵延几千年的、无比灿烂辉煌的历史宝贵遗产,而不是把那个居心叵测的克拉克干掉。,这些洋鬼子完全没有誓死 捍卫历史遗产的决心和毅力,哪像我们中国的爱国卫士,誓死包着老祖宗的草药不撒手(当然,得了肺炎、脑膜炎、结核病,还是不敢吃中药的),随时准备与胆敢 破坏历史遗产的卖国贼血战到底!看样子这些洋鬼子离亡国灭种不远了。 原发性疾病这个术语现在仍然在用,不过意义完全不同了,现在是指:肯定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现在还没有找到原因的那些病。 ======================================================================== 注:其实还有一些社会原因,这个就不说了,说出来就得罪人了。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学术界不和世俗社会争辩,不是谁都像李银河的。
4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紫金丹与微量元素医学
热度 8 弦音舸醉 2012-5-24 00:00
紫金丹,这神秘且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名字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此丹补脾肾虚损,活血壮筋骨,治下元虚惫,子宫寒冷,月信不调,脐腹连腰疼痛,面黄肌瘦,泄泻精滑,一切虚损之证。”如此神奇的功效又颇让人心生向往;其用药制备:代赭石(烧红醋淬七次)、赤石脂(制法同)、禹余粮(制法同),各五两,共研细末,入阳城罐,盐泥封固一寸厚,阴干,大火煅三柱香,冷定,再研极细,醋糊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热酒送下。 这么一个紫金丹,在现如今的社会,随机找十个有“ 子宫寒冷,月信不调,脐腹连腰疼痛,面黄肌瘦,泄泻精滑”病症的患者来试用,能获效的大约不会超过两位,更不用理会“一切虚损之证”的大话了。但在生活条件有限的古代,这个紫金丹却很有可能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为何?这要从这几味组方的药味说起。 代赭石,来自 赤铁矿, 主要含有三氧化二铁(Fe2O3),其中铁70%,氧30%,并含有硅、铝、钛、镁、锰、钙、铅、鉮等杂质;赤石脂,多水高岭土的一种, 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其组成如下:硅42.93%、铝 36.58%、氧化铁及锰4.85%、镁及钙0.94%、水分14.75% ;禹余粮, 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Limonite) 的一种矿石, 主要成分为碱式氧化铁 及碱式含水氧化铁,并夹有泥土及有机质等,又常含多量的磷酸盐及铝、镁、钾、钠、等元素。 这三个药物的组成材料基本明确,可见紫金丹是很好的补铁、补锰剂,而其描述的治疗症状,也正包括缺铁性贫血(面黄肌瘦,月经不调)。 缺铁临床症状:1、贫血。2、易患急慢性感染。3、免疫力减弱。4、厌食。5、腹泻。6、生长发育停滞。7、易患恶性肿瘤。8、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生长缓慢(注:铁中毒主要由于儿童摄入补铁药所致,2岁儿童服硫酸亚铁的致死量约为3克)。锰缺乏症状可影响生殖能力,有可能使后代先天性畸形,骨和软骨的形成不正常及葡萄糖耐量受损,另外,锰的缺乏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影响智力发育,锰缺乏还将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降低,影响糖代谢。 这在古代历史条件局限,食物材料相对单一的特定历史阶段,毫无疑问,可以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这应该也是“治一切虚损之证”豪言的立足之处, 当然,现如今条件下,依然可以用紫金丹来处置缺铁缺锰造成的各类症状,但盲目将它用于各种病因造成的 “ 子宫寒冷,月信不调,脐腹连腰疼痛,面黄肌瘦,泄泻精滑”诸类症状,也毫无疑问不会有好的疗效回报。当今社会舆论“中医药技术没有可重复性”的论断,是源自于对相应技术及背景的无知,当然,当下中医学理论本身的混乱及历史局限是造成这混乱认知的根源。 附注1: 微量元素亦称“微量营养元素”。指生物营养所必需,但每日只需衡量的无机元素。包括人和动物组织中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或μg/kg范围内的元素,以及植物生活所必需但需要量在培养液中少于百万分之一的元素。自然界存在的90多种元素中,微量元素约有30种,按生物需要情况的不同,可分为人或动物生理必须的,可能是不可少的;并非不可少或有毒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即铁、碘、锌、锰、钴、铜、钼、硒、铬,镍、铴、硅、氟和钒,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 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们在人体内少了、多了都不行,没有更不行。少了可引起缺乏症,严重缺乏则危及生命;多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可引起中毒,危害更甚,治疗更难。 附注2:这三个药物,在这个组方中主要起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除此以外,还有其它药理作用,比如赤石脂之止泻、代赭石之镇静,也都与其组成成份有关。
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开卷有益
热度 5 蕾蕾硕果 2011-10-19 21:35
开卷有益:买了本“实用内科学”,看了一下,大部分看不懂,但是还是学了点东西,了解了,支原体肺炎,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都不宜采用。治疗以红霉素为首选,阿奇霉素及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也有效。
个人分类: 读书|938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29 22:04 , Processed in 0.05005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