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林语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林语堂,一个人的大师
热度 1 gordon 2012-4-30 07:3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zNTE5Mzg4/v.swf
26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转>吾国吾民 林语堂
热度 6 gordon 2012-4-30 04:50
1934年春天, 林语堂开始写作《吾国吾民》。他身材不高,有着南方人的清秀面孔,总在微笑,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39岁了,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讲起玩笑来仍没完没了。 在当时的中国,他以他文字的幽默感著称, 1932年他创办的《论语》杂志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他用一种类似英国《笨拙》(PUNCH)杂志的文风写作。 从美国与欧洲游学归来后,他是二十年代群星灿烂的知识分子、作家群中的重要却并非最显赫的一员。尽管他重新发现孔子、老子的智慧,中国人历史上那些既令人陶醉也让人厌恶的东西。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的英文写作更令人印象深刻。 赛珍珠赞赏他的英文评论,催促他最终开始写作《吾国吾民》。这位美国作家因为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大地》而变得炙手可热,她开始对中国人在西方千篇一律的形象的改变做出了努力。但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既被外来者,也被中国人自己误解的国家。 文化优越性彻底崩溃 在过去将近一个世纪里,它先是遭遇了军事上的破产,然后人们发现政治制度也是完全落后,而最终,甚至连它一直为傲的文化上的优越性也彻底崩溃了。 林语堂知道,那些“中国通”的外国新闻记者、商人们如何看待中国,他们接触的是雇佣的厨子、老妈子、买办、会记,所阅读则是外国人自己在中国创办的英文报 纸。于是中国要么变成了一个可供推销的市场,要么就是一个充满猎奇的冒险家乐园,而在那些所谓的中国文化欣赏者的眼中,中国则是一个“青花瓷器的中国—— 上面描绘着工致的人物”。总之,中国是一个非正常国家,她不值得被平等、认真的对待,是一个被扔进博物馆的国家。 对中国人自身而言,尽管拥有漫长的历史,他们却正在成为没有根基的人。昔日的将几亿中国人连结在一起纽带已经松动、断裂,却没有新的替代品。这个国家在 20年代初所洋溢的朝气蓬勃的活力,到了1934年时被一种举国上下的失败感所困扰,军人们已丢掉了整个东北三省,知识分子深深感觉到无力,大众被没完没了的社会动荡弄得疲惫不堪,日本像一块日渐扩张的乌云笼罩在中国上空,整个国家看不到一种新的、值得期待的精神力量。 当《吾国吾民》 1935 年在美国出版时,它引起了意外的轰动。《纽约时报》的书评家R·E·肯尼迪的评论富有代表性:“读林先生的书使人得到很大启发。我非常感激他,因为他的书使我大开眼界。只有一个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 ” 这篇评论题目则是《东方告诉西方》,在文章所配的照片中,穿长袍、带着圆框眼镜的林语堂面露微笑,在照片之上则是宋代的人物画,中国 人的飘逸尽显示其中。 注:《吾国吾民》这本书发行版本很多,选谁的都一样,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幽默一点的图片。 在北京“女师大风潮”中,林语堂和鲁迅一起,站在进步力量一边,支持爱国学生。 鲁迅呐喊助战,林语堂直接跟军警肉搏,在我这样的下半身思考的动物看来,和本人更类似一点,所以我比较爱看这样的人写的书。 在我的人生经验里,自己动手做的人对世事的洞察比“讲理论”的人理解的更深一点,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经验规律,有时候也不一定。 自己动手做的人总是幽默的,而空谈理论的人总是激情的,也算是一件比较幽默的事情,这也许是因为没有套上磨之前总是会 “撂蹶子” 的缘故。 其实我不太愿意谈论“理想条件下你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是思考“怎样在约束条件下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36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几本旧书-续
热度 14 席琳 2011-10-31 11:39
2011-10-29 星期六去一家旧书店,每本书都是一元钱,勿论软硬。就挑了几本硬皮书,其中的一本,是林语堂1937年在纽约蒋迪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第一版的第十八次印刷,因为林语堂的前十七次印刷的时间地点,都在本书的次页有清楚的记录,还有林语堂出版的其他著述,包括中文的读物,也都有介绍,唯独这第十八次印刷,没有时间显示,根据推断,应该是1938年9月。同时期林语堂给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写的英文序言,学究气十足,不忍猝读,可是他给自己的这本书写的序言,就自然流畅,十足的下了功夫。由此可见林语堂的好面子,和为人斤斤计较之一斑。 另外两本是1913年由纽约考利耶父子图书出版公司发行的国家史专著系列中的两本高校教科书专版。一本是由耶鲁大学的日裔历史学教授浅川贯一根据《日本政府史》改写的《日本国史》(The History of Nations 7 Japan)。一本是由内布拉斯加大学欧洲史教授付灵(Fling)根据法文原著改写的《法兰西史》(The History of Nations 9 France)。比较难得的是这两本书中,有很多彩色插图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尤其是日本国史,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脱亚入欧不可一世的雄心。 三本是小说,1910年纽约McLoughlin Brothers图书出版公司发行的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节的故事》(Stories of Christmas Time),1918年费城JB Linpincott Company发行的摩洛克小姐(Miss Mulock)的童话故事《博朗尼探险记》(The Adventures of a Brownie),和1920年纽约McLoughlin Brothers图书出版公司发行的华盛顿欧文1832年写的《阿尔罕柏拉故事传奇》(Stories and Legends of the Alhambra)。几本书中的彩色和黑白插图,都非常精细。 一本是1937年出版的《新教圣歌》(The New Church Hymnal),收集了当时的教会歌曲595首。还有一本是1967年为纪念美国著名地质学家莱沃森而专门出版的的《石油地质学》(Geology of Petroleum),数十年一直被视为世界地质经典。 再有一本是1903年出版的儿童故事集,可惜品相不好,就没有买。
个人分类: 拉拉杂杂|1037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9-17 22:49 , Processed in 0.01872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