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课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阅读与自由
香盈袖 2017-4-14 20:42
北美重视阅读,不仅体现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比如每天雷打不动的家庭阅读作业,更体现在几任总统亲自出马不惜重金抓阅读。终身学习者的培养靠阅读,阅读能力被认为是成功者必备的能力。 在北美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Leader is reader。 美国小学用四年的时间培养阅读能力,然后开始用阅读能力学习学科知识。 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北美最重视的一个能力,也是开放式阅读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阅读中观察、分析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收集信息、处 理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这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美国教育的目标是从学前班(Kindergarten)开始到小学三年级学会阅读(Learn To Read),然后从四年级开始用阅读能力来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Read To Learn)。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Project(课题)要完成。所谓Project就是几个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大家分工之后, 每个人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最后形成本课题所需要的自己的结论。这个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和阅读能力一同培养。 如果说,阅读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那么对于国家的价值,正如《朗读手册》的作者所言: 如果一个国家阅读得不够多,那么它就懂得不够多。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描述过这种危险:“在文明世界中,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无知的同时得到自由,这种期盼以前没有实现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实现。
0 个评论
分享 布拉格春季课程
热度 18 包子 2017-2-18 21:41
这个春天,去布拉格感受一下最劲爆的防卫体验课程(3月31日-4月5日) 2017-02-18 9mm 9mm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点击 最下方二维码 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哟!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点击 最下方二维码 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哟! 提起以人质解救行动,各国特种部队都有得意之作,但是最负盛名的当属以色列的特种部队“萨耶雷特”,除却一次人质有较大伤亡外,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其中“八千里奔袭恩培德"的”雷霆行动“可称的上是反恐作战史的里程碑之作,充分体现了以色列特种作战的策划指挥艺术和高超的训练水平。 1994年的恩德培国际机场旧航站楼,以及停在它前面的C-130运输机。注意1976年所留下的弹孔还清晰可见。 雷霆行动的指挥官:永远30岁的约尼-内塔尼亚胡(1946-1976) 以色列”萨耶雷特“与英美等老牌特种部队相比由于人口资源相对匮乏,更为注重个人全面能力训练和情报的搜集判研。通常认为萨耶雷特的训练是由英国SAS训练科目加上部分以色列特殊科目而成。由于被穆斯林世界长期包围,加上层出不穷的恐怖袭击,萨耶雷特历经考验,成就辉煌! 这个春天,有个机会可以拉近你和萨耶雷特的距离! 3月31日-4月5日参加布拉格春季以色列防卫体验课程! 全程以色列教官授课,由浅入深! 一次课程包括基本枪械体验课程和高级技术课程! 从体能到意识,打造全新的你! 本次精品培训为期6天,主要针对个人技能和技巧开展培训,以小组熟练协作为目标 。练习将向您介绍 开放地形,丛林野外地形,城市环境与CQB ,培训还将开展车辆活动与个人保护场景。练习分为日间与夜间两种类型。 本次课程所用枪械为Glock17或mp9,以及M4 日程安排: 第一天 武器说明 空枪演练: 重塑和加强手枪个人战斗技能 Break靶场:单手手枪技能 晚餐 单纵队夜间机动:熟悉和交流。 第二天 手枪: 继续提高手枪技能 手枪空枪演练,区块作业 Wet靶场:练习提高手枪的速度及射程, 双手持枪训练 晚餐 野外低能见度地图定向穿越学习 地图定向5公里越野 第三天 空枪演练: 手枪CQB 靶场:手枪CQB进阶以及高级训练教学 学习伪装及训练 夜间机动演练:到观察哨上进行观察训练 第四天 空枪步枪演练 靶场:步枪 个人和小组间的空枪演练 小型队伍移动配合, Telem(接敌动作移动) 实弹射击:个人手枪及步枪技能。 马伽术课程 车辆使用:车上空枪演练 午餐 Wet靶场配合车辆:内容包含从个人射击到小队射击 晚餐(靶场) 夜间射击 夜间策略 特种部队的战术CQB训练:激烈进入,保守清扫,激烈清扫。 第五天(军事基地) 个人及小组的空枪演练 小型队伍移动配合,Telem(接敌动作移动)移动练习。 空枪演练,近距离及中距离的反伏击。 城市环境下的移动,蠕虫推进及蠕虫收缩。(无枪练习)。 CQB小队半实战训练 (彩弹练习) 午餐 敌对区域的VIP保护,敌对城市环境下的VIP护送练习,包括:从汽车移动到建筑物以及从建筑物移动到汽车。 开阔地带的演练 晚餐 夜间演练 直升机机降突袭体验课程【自选额外收费课程,预计费用每人200欧元】 突袭任务说明和准备 机降突袭 警戒着陆场,准备撤离。 第六天 空枪练习小队移动 手枪,步枪射击以及小队演练 根据团队技能水平决定是否使用车辆练习 晚餐 任务简报(恐怖分子袭击) 人质救援袭击 3月31日-4月5日课程费用 一、【 标准费用 】:3600欧元(学习安排档期稍有汇率浮动) 二、【 费用 包含 】 1.专车全程接送(机场接机至行程完成后送机); 2.特色欧式风格酒店; 3.全程早、午餐; 4.枪械配置:根据课程每人配原厂枪一支 -原厂枪为:四代Glock 17或史密斯威森MP9,M4 5.射击场内的一切费用:场地租用费、教练费、枪支租赁费、培训用子弹费、靶费,场地布景费、枪械维修保养费(人为因素损坏除外)、保管费、安全员及场地服务人员费用、水或软性饮料等。特别说明:因为团队操作,客人不指定酒店。 6.当地地接和中文领队; 三、 【 费用不含 】 : 1、交通费: (1)往返机票 (2)其它个人行为产生的交通费用 2、签证及落地签证费用:。 -签证资料: *护照原件(须有半年以上有效期及足够的空白页); *半年内的近期1寸彩照2张(白底); 3、餐饮:行程中除活动费用包含配餐数以外的其它餐饮费用 4、其它个人消费项目自费项目 (1)自由活动期间餐费。 (2)行程中未提及的其它费用。 5、保险自理 报名流程 1. 报名时间:即日起接受报名,根据个人时间我们将给您安排适当批次 2. 报名方式:填写《参与申请表》,并预付人民币10000元定金(支付宝在下方),确认名额。 3. 剩余培训费请务必于出发前以转账形式付清,否则我方有权无条件取消您的行程。银行转账。支付宝均可。转账后请及时通知我们核实并请一定保留转账凭证。(汇款截图) 4. 如因个人原因无法参与训练,请与出发前7个工作日以上前向主办方申请。可退还已缴费用的80%。逾时无法办理退款敬请谅解。也可申请延期至下一期。 提到布拉格,我们会想到什么? 古堡 卡夫卡 帅克 幽静的街道 其实布拉格也有漂亮的姑娘和美食 捷克是传统的斯拉夫国家,但饮食深受德国影响,比如这道Bravčové lakte就十分的巴伐利亚。 十分德意志的 Pečené klobasy,虽然看着像美国货。 这盘Udeny losos看起来比较的斯拉夫 都说德国啤酒天下文明,但其实捷克啤酒也很有特点,通常大点的镇子就有一个啤酒厂,风味独特供不应求,从不外销。 这个貌似是有中国传统的 Vysmažené knedličky,你说对了,这就是炸馒头片。 看起来非常清爽的Lososovy steak 还有更多的美好,等你来发现!!! 您的关注,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个人分类: 工作|660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不现代化? —— 关于宗教(转)
gordon 2016-4-24 07:44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欧洲左派要主动在校园里面推广阿拉伯语,甚至是伊斯兰文化课程。这背后其实有很强的多元文化要求。欧洲之前的政治风潮是“多元化”。多 元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同文化的人可以在一个框架下“和谐”的生活,前提就认为各种文化没有优劣,只有强弱之分。而文化冲击带来的问题则是因为不了解带来 的偏见。所以作为强势的本土文化自然就要主动向弱势文化靠拢,去学习,了解。 但是欧洲今天的多元化的结果并不如人意。认为多元化正确的人认为结果不好是因为多元化的程度不够,自然会希望“更深一步”的交融。所以喊出全民学阿拉伯语,必修伊斯兰课程之类的口号并不奇怪。 而更多的欧洲普通人问的则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多元化”?保留那些公元7世纪定下的规则到底在现代社会有没有意义?要是结果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好,那为什么不能就单一 “一点” ,大家一起“现代化”呢? ********************************************************************************** 中国和其它地方不一样的一点在于, 基督教和新教是后来的 明清之际,有个很重大的事件: 就是汤若望的事件
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行为经济学导论(转)
gordon 2016-2-28 07:07
我不是 “抄书狂魔” ,只是想讲清楚这么一个事情。 离开了作为先见的“偏见”,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思考 (因此有必要始终对自己的思考持一种开放的 反思态度)。 注:把一个事情讲清楚不容易,自然就会多说两句。 ************************************************************************************* 行为经济学导论 作者:叶航 我 学术生涯 大部分 研究 都与行为经济学有关 ,但 2014 年之前从未想过 开设行为 经济学 课程,因为找不到一个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科学定义 。如果自己都不能清晰地描述“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怎么指望学生理解行为经济学呢?不能为学生提供真知灼见,无异于误人子弟。我以为,这是教师必须恪守的原则之一。 事实上, 过去半个多世纪 以来 行为经济学 一直 扮演 了 一个传统经济学批判者 抑或修正者 的角色 ,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不可能仅仅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此,我们 不妨看看行为经济学家自己的 观点 。 2004 年,科林·凯莫勒( ColinCamerer) 、 乔治·罗文斯坦(GeorgeLoewenstein) 、 马修·拉宾(MatthewRabin) 作为主编( 此 3 人均为行为经济学炙手可热的领军人物 ) , 邀请 当时国际上最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 30 余人,共同编 写 了一本《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在该书导论中,他们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定下这样一个基调: “行为经济学为经济学提供了更为现实的心理学基础,从而能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分析中强化心理学基础并使之更符合现实,这将有利于改进经济学自身的方方面面——能激发理论洞察力,更好地预测实际现象,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上述阐释中,行为经济学被描述成一种通过“强化心理学基础”使经济学更符合现实,从而 能 “提高经济学解释力”的 方法或途径 。过去 10 多 年中,这一描述成了理解行为经济学的标准“定义”。如果真是这样,行为经济学 不仅算不上是 一门独立的学科,甚至 都 谈不上是经济学属下一门 独立的 “子学科”, 因为 它本身就应该是 传统 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尼克·威尔金森( NickW ilkinson )所说 : “我们其实 没有必要 将一本书命名为《行为经济学》,如果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人们在各种条件下如何配置资源,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经济学都与行为有关 。” 2015 年 ,戴维·莱布森( DavidLaibson )和约翰 · 李斯特(JohnList )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 宣读的一份报告 中 建议 ,行为经济学 研究的内容应该被整合进传统的经济学教材,而不应该开设一门独立的课程 ,因为二者 间存在 着 强烈的互补关系 。 我把上述观点称 作 行为经济学的“取消派” 。 他们不想让行为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只希望加入一些符合心理学 的 经验事实来“改造”经济学,从而与 传统 经济学融为一体。我认为这或许是凯莫勒等行为经济学家的真实想法,但 极 有可能只是他们的一种“策略”: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这一强大对手,指望通过“示弱”和“归顺”来消解可能遭遇的激烈反抗。 不 过,指望通过心理学“改造”传统经济学的想法往往显得过于天真,因为这一想法忽视了两门学科在理论构建上的本质区别。经济学是一个 逻辑演绎系统 ,它的所有 命题都来自一个基本的逻辑前提,即“理性人假设”。而 心理学是一个逻辑归纳系统,它的所有命题都来自具体且分散的经验观察 。 对经济学家来说,“理性人假设”是一切分析的出发点 ,但心理学家却“常常为发现人类的‘非理性’而幸灾乐祸” 。 更婉转的批评来自 德鲁·弗登伯格( DrewFudenberg ) 。 2006 年,他 在《超越“行为经济学新进展”》一文中 提出, 行为经济学在改进理论时所使用的常规方法就是在标准的经济学模型中修改 一 两 个 假定,以使之更为符合心理学上的真实性;但这种步步为营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危险,尤其在均衡分析、策略互动和自控理论中更是如此;对某个假定的放松,可能会对其他假定产生间接影响,使得这些假定彼此冲突,这一点必须予以考虑 ;因此,构建模型的人需要将所有假定视为一个整体,并考察其中有多少假定需要修正,从而使这些假定在重设后不会彼此冲突 。 弗登伯格 的 “担心”包含着一个深刻见解。比如,几乎所有行为经济学家都认为 有必要把冲动和短视等非理性因素、以及同情和正义等非自利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 ,从而可以使 我们在多样化和异质性的基础上对人类行为作出更全面的认识。但行为经济学家也许没有想过,正是这样一种“改进”,将会导致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经 典博弈论的彻底颠覆。因为在经典博弈论中博弈者的策略互动严格依赖于所谓的“共同知识”( commonknowledge ), 而“共同知识”的核心则是新古典经济学适用于所有同质个体的“理性人假设”。正是基于这个假设和共识,博弈双方才能藉此推断对方的策略并制定自己的策略, 从而形成有效的策略互动。试想一下,如果博弈双方是多样化、异质性的个体,我们怎样才能判断对方的策略并制定自己的策略?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我们又如何 计算“纳什均衡”?如果没有了策略互动和纳什均衡,经典博弈论乃至当代主流经济学还能存在吗? 因此,当行为经济学家 希 望把那些虽然符合心理学经验、但却明显违背“理性人假设”的事实补充到主流经济学的教材中去时,他们的“一厢情愿”会遭受什么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在我看 来,行为经济学的出路不是乞求主流经济学的接纳,从而把自己作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行为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有 自己的理论建构。而这一建构的核心 , 则是它必须能够提出一个 既能与 传统经济学 “理性人 假设 ”匹配的、 具有同等学理重要性的 ,又能包容行为经济学家所有洞见的 替代性假设。 上述 转机出现在 2009 年。 这一年, 美国著名桑塔费学派经济学家赫伯特·金迪斯( Herbert Gintis)在《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 各门 行为科学的统一》 一书 中提出 了一个在学术地位上完全可以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新假设—— “ BPC 假设”。 所谓 BPC ,是信念( B eliefs )、偏好( P references )和约束( C onstraints )的指代。 金迪斯认为, 这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了人类的行为模式。 与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不同,“ BPC 假设”首先强调了信念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而信念作为一种“主观先验” ( subjective priors ),通常无法用理性来解释,它是通过个体的学习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其次,“ BPC 假设”强调的偏好也与传统经济学有本质区别,它认为人类不仅具有自利的“个人偏好” ,而且还具有非自利、甚至利他的“社会偏好”;最后,“ BPC 假设”中的约束则在传统经济学强调的货币约束和信息约束外,增加了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由此可见, BPC 假设所强调的非理性因素、非自利因素、以及情境因素对人类行为模式的影响与决定作用,基本囊括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行为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研究的所有内容和洞见, 从而为行为经济学提供 了 一个 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独立 的逻辑前提 。 2009 年以后,我的思考主要聚焦在弗登伯格对行为经济学家的批评上,即在放松“理性人假设”的同时怎样修正经典博弈论的其他假设,从而使它们不会彼此冲突。 如前所述,这一修正的关键在于, 在 承认人类行为多样化和偏好异质性的前提下, 如何 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策略互动和均衡状态 。 结果发现,科林 ·凯莫勒( ColinCamerer ) 2003 年提出的“行为博弈”范式 和 梅纳德·史密斯( MaynardSmith ) 1982 年提出的“演化均衡”范式 就可以很好地描述“ BPC 假设”下人们的策略互动和动态均衡过程。经过整合, 一个 在我心目中期盼多年 的 、独立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框架终于浮出水面。 2013 年, 在《超越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 一书导论中,我第一次对这一理论框架的雏形进行了阐述。至此,我觉得给学生们讲解行为经济学的条件成熟了。 2014 年, 我 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 《行为经济学》课程 。 2015 年,我又将该课程一个较为通俗的版本延伸至浙江大学 的 本科生。 而这本 讲义 , 则 是我 2014 年以来在课堂上讲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过去 10 多年中 ,行为经济学也许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文献数量呈 指数 式增长,学科边界迅速扩张、令人目不暇接 :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演化博弈论、演化动力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基因科学 、乃至计算机仿真模拟 等学科的研究 内容 和研究 方法都 纷纷融入行为经济学的版图。这种跨学科发展的态势并不让人奇怪,因为行为经济学 的 研究对象 是 人的行为,而人类行为本身 就 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上述各个学科的研究 内容 ,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这种学科快速扩张带来一个 棘手 问题,就是使行为经济学的内容显得 异常 庞杂和凌乱 ,从而让希望研究或了解行为经济学的读者无所适从、倍感茫然。 当然,让读者产生“茫然感”的责任肯定不在读者而是在作者身上。 与国内外 现有的 任何一部行为经济学教材相比 , 我的 这本 行为经济学讲义 就是试图消除读者的这种“茫然感” 。这本讲义 最大 的 特点在于,它虽然囊括了行为经济学最近 10 年来前沿研究各方面的内容,但 读者 却一点不会觉得它像一盘拼凑起来的大杂烩。其主要原因,就得益于我所构建的 行为经济学 理论框架。事实上,这也是我希望每一个学习行为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以及每一个阅读本书的读者在自己心目中 应该 描绘的行为经济学图景。 叶航 2016 年 7 月 16 日 于杭州老和山麓 注:这个日期,原文如此
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见证历史悄然转弯——二中精英课程
热度 33 香盈袖 2015-4-14 10:01
见证历史悄然转弯——二中精英课程
应学生之邀,忙碌中抽出时间于4月10日举办了一场题为《从亚丁湾到亚投行》国际热点讲座。 不巧正感冒发烧,还是坚持讲完,现场座无虚席,反响还不错。
426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码农的日子不好过
热度 40 寞洑 2014-12-4 12:17
码农的日子不好过
美国加州旧金山 San Quentin监狱, 为在押的囚犯们开设计算机编程课程,主要课程有HTML、CSS、Javascript。 我特别截取了这张照片送给美国和加拿大的码农们,取名“编码的囚徒”,以示对广大码农的慰问。
1064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TDI沉船技术潜水学习 TDI AD-WRECK
热度 21 老票 2013-12-1 18:23
之前定好行程去苏比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着要报名TDI ADVANCED-WRECK这个课程,只是单纯的喜欢去苏比克,喜欢在USS-NEW YORK,LST和EL CAPTAIN等船里钻来钻去而已。 相对于开放水域的潜水来说,沉船潜水既没有一望无际的大蓝水,也没有五彩斑斓的珊瑚和热带鱼,而且由于头上有盖子(封闭空间潜水),危险系数成倍的增加了。 可我自己由于喜欢历史,甚至在某些有历史遗迹的地方会有意识的去寻找一些符号做对应才会感觉安心(原意参见余秋雨《文化苦旅》),因此一直对沉船潜水抱有好感。 8月份去纽约号里小事故被困了一下,心里更是觉得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彻底的解决安全问题。 这次去苏比克有5天时间,而且只有我一个潜水员,再加上dante这个超一流的沉船潜水教练可以单独带领我,何乐而不为呢? 也有朋友劝过我说:你不必报名学课程,只是每天给dante小费跟着他多练就是了。 可我的性格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个正规的样子出来,因此决定报名。 GUE的不少同门对TDI颇有些看法,大意是对方并非DIR(do it right)潜水理念。 在我看来,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因此只要自己秉承的潜水理念正确,技术只是手段而已,不必太在意出处;更何况,跟谁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dante的沉船潜水技术水准已经超越了大多数GUE教练,跟着他一定收获很大。 课后感觉这样的判断也是正确的。 理论课程是george老爷爷给我上的,其实joji(george的缩写)的水平虽然比不上dante的一骑绝尘,但也已经非常高了;joji最自豪的一点就是对别人说:dante是我的学生... 随后joji赶奔马尼拉探亲,dante负责带我下水练习。 如果我考试通过后,还是joji给我发证书;也就是说,我在TDI门派里,是dante的小师弟了,哈哈~ 装备要求:双瓶+减压瓶,三套调节器,潜水大灯(充电电池),潜水大线轮reel,备用线轮,至少两支潜水手电(干电池),潜水刀(用来割线),饼干标或者方向标;经验告诉我,至少还需要2-3个双头钩随时备用。 和GUE一样,TDI沉船潜水的理念也是非常强调安全的。 主要有四个主旨:1、气体法则;2、踢法和中性;3、团队和援助;4、绑线 先说气体法则 :TDI奉行的也是三分之一用气法则,意即你的全部气体使用三分之一进,三分之一出,三分之一紧急备用。 从进船时候开始计算,比如你花了3分钟从水面到达船的入口,此时余气量为180BAR;那么就在使用60bar意即你的余气量是120bar的时候必须返回,同时还要计算大约的预定返回时间;预定返回时间和预定余气量哪一个先到就按照哪个返回。 GUE的计算更为保守:先计算出MINI GAS(最小余气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才使用三分之一法则。 也就是说,如果你到达沉船入口的时候是180bar,那么必须扣除你的mini gas50bar左右,剩下的130bar使用三分之一法则,意即你在180-50-40bar=90bar的时候就要返回了。 注意,这里GUE计算的mini gas是你和潜伴双人份的,并非你一个人。 有很多笑话来说明GUE的安全理念甚至达到了抠门的程度,比如有人说GUE下水带的相机记忆卡也是三分之一法则的,拍照到了三分一容量就不拍了云云... 40bar的气体在30米的深度其实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因此沉船潜水大都采用双瓶+32%高氧,必要时还会携带50%高氧的减压瓶。 入乡随俗,这次采用的是TDI的气体计划,双瓶打满是200bar,进船时候大约为190bar,最大深度在28米左右,因此下水4分钟,进船20分钟,出船15分钟,安全停留为不到10分钟,仍有紧急备用时间10分钟左右(不含减压瓶时间)。 也许是因为dante也是GUE Fundymental学员的关系(他是GB的F开山大弟子,要按照GUE门派算起来是我的大师兄,哈哈哈哈~),dante带我做的安全停留计划很类似GUE,基本上是以18米或者15米为临界线,每3米一分钟,最后6米3分钟,然后5米4米3米2米1米各一分钟上去。实际执行的时候,比这个速度要快一些,也因此我会每次停留都会落后dante 1米的深度或者1分钟,我觉得这样更安全, 再说踢法和中性 ,经历了GUE T1的刻苦训练,踢法和中性有了一定的基础,本以为是可以轻松通过的;没想到开放水域和沉船潜水的差别很大,原本练熟的中性和踢法一时间都变得有些生疏了。 沉船里最怕的就是silt out(尘沙四起的意思,dante的原文如此),因此脚蹼的动作要非常的轻微,very softly kick;同时,双膝盖要很紧的并拢以减少身体横截面的面积,否则会被别人嘲笑有作风问题, 在通过非常狭小的空间时,dante的脚蹼基本不动,只是每隔1分钟会有极轻微的上下抖动一次,而且是单蹼很轻微抖一下即可前进好长一段距离。 dante说是改良版的自由踢:motified flutter kick;可在我看来,就是脚腕的一点点痉挛而已。 中性的要求非常高,这样你的身体才会很稳定的停留在一个深度(误差在10-30厘米范围内),这样你就不必是用脚蹼来控制深度,做其他动作的时候也会从容; trim的要求也非常高,完全水平的trim(躯干姿态)会使得你前进的阻力最小,轻轻一踢就足以滑行老远; 踢法越轻微越好,同时脚蹼要象飞机垂尾一样不动;通过狭长通道的时候,自然缓缓垂下,使用手指头轻轻一拨地面前进。 为了加大难度,dante要求我每潜必须带减压瓶下去(大多数时候是用不上的);到达沉船口(20米左右)先用线轮绑扎一段距离,放下减压瓶,然后再进船; 放掉满瓶的减压瓶(负浮力2-3KG)之后,中性又要重新调整了。 好在类似的科目在GUE T1里也有,适应几次也就找到感觉了。 沉船里很多时候需要斜向下或者斜向上前进,那一瞬间就需要你的身体trim也贴合前进的轨道,颇有些瑜伽的味道,亦或是阿帕奇贴地飞行地形匹配系统的意思;斜向下的时候很爽,颇有些俯冲轰炸的意思;斜向上就有点难度,你必须在注意肢体不碰到船体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头部。 更难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入口,你需要在上方旋转自己到合适的角度,然后垂直降下去.... 对中性和踢法的完美结合是个极大的考验... 在纽约号大走廊里,空空荡荡比较安全,可是正因为空空荡荡所以练习的难度很大,你必须保持好很稳定的中性和很微小的踢法; 后来dante带我进纽约号大小引擎室的时候,虽然道路很狭窄,但我也发现了这样的好处:你的脚蹼可以轻轻的向后一伸,找个地方一搭就是;既不起土也不费力;前进的时候,四周也有大把的地方供你用手指头扒拉一下, 再说团队和援助 ,沉船潜水最重要的是自助,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必须熟练V-DRILL(双瓶三个阀门自行开关技巧),S-DRILL(和潜伴共享气体技巧),水下脱带面镜等技巧;为了安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你必须一只手抓住导线,用另一只手来完成。 单手脱、带面镜还是第一次,好在有了千岛湖里冰冷泥水的经验,很顺利就适应了。 dante说:任何时候,导线都是你的命根子,绝对不要离开手。 沉船里做V-DRILL容易多了,左手握住导线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深度不动,右手很从容的做完然后换手; 但切记,你在换手的时候要确保一只手停留在导线上; 如果在零能见度的泥水里两手都放开了导线,那就是找不自在了... S-DRILL是比较难的,因为这意味着你的长喉必须超过一个人身体的长度,还要继续前进。 →▁→,两个人身体呈如此态势,长喉从肩头过去摆顺;前者单手握导线、单手前摸前行(以防能见度太差撞到头); 后者单手摸住前者的小腿,用捏和腿来表示停止或前进,单手握住导线前进。 GUE对团队人数的限制很紧张:最少2人,最多3人; TDI允许2-4人的团队进船。 实践经验表明,4人的人数还是有些多了,我走最后一个的时候,基本上是看不到第一个人的,还是拆分成2-2的团队更合适。 下水前要做分工,水平最高路最熟的潜水员走先导位置布线进去,水平最弱的走中间,这样如有问题两边都能得到协助; 出船的时候次序掉过来就是,同时你一定要看到前后潜伴的灯光,并且定期询问(3分钟至少一次)是否一切ok。 若没看到后面潜伴灯光,必须停下来等待,以免潜伴单独走丢发生危险。 出船的时候,倒数第二个潜水员要负责帮着最后一个解线; 如果是活扣wrap就用手指轻轻一挑,然后保持导线的张力传给后面的人;如果是死结tie off就停下来侧转身子,用灯照射打结处直到后面潜水员解线完毕再继续前进。 最后一个出来的人,因为手里拿着线轮收线的关系,所以前进的是比较轻松的。 我感觉和dante潜的时候,出船比进船快的多(进船22分钟,出船12-3分钟),感觉嗖的一下就出来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dante收线也非常利索的关系。 和其他潜友就感觉相反了,出船速度更慢,尤其是4人团队的时候。 这一点经验必须要牢记下来。 为了方便潜伴,在前进的导线呈锐角的时候(大的方向转折),前方的潜水员应该停下来等待,同时用灯光示意清楚;这一点是潜伴张老师给我做的示范,水下感觉很贴心,以后我也要照做。 沉船潜水因为危险系数高,所以选择信得过的潜伴就非常重要了。 和陌生人进沉船之前,需要自己做很认真的思考,尤其是在纽约号USS-NEW YORK。 最后说绑线 ,沉船里最可怕的,是迷路。 开放水域一旦有啥问题,你可以直接上升;在沉船里迷路,就是死路。 因此导线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你的生命线。 开始练习绑线之前,dante先带我进行了lost buddy丢潜伴和lost line丢导线的分别练习(随后再加上lost mask丢失面镜的双重难度); 如果在沉船里发现丢失了潜伴,那么你立刻需要停下来,摸出备用线轮,拉跳线(jump line)去寻找潜伴。 首先判断丢失的潜伴是在你前方还是后方,然后摸着主线回溯过去,如发现有岔路口,就摸出饼干标绑好,箭头指向出船的方向;然后从该位置拉跳线出去进岔路寻找,同时也在你寻找的路径上用备用线路绑线; 如果寻找未果但你的时间到了(寻找时间要严格计算好自己的余气量和剩余时间,一般是3-5分钟,太久了你自己也会有危险),那么就在你寻找的终点把跳线绑好,摸出第一支备用手电来拧亮,绑在终点处,手电要绑在跳线上,灯光指示出船回去的方向; 然后摸着跳线回到主线,摸出第二支备用手电不拧亮,绑在主线上指向出船的方向,然后你自己摸主线出船。 这样,你丢失的潜伴看到了第一支灯光,就可以沿着你的跳线回到主线,此时发现还有一支有电的备用手电,就可以用它出船了。 不必担心你的手电会丢失,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下一次再来取回。 我在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没有准备饼干标,于是灵机一动用双头钩来做方向指示; 先摸出备用线轮,解开后用双头钩固定在主线上,方向也指好;然后拉着跳线出去寻找; 到了折返点傻眼了,因为备用线轮上只有一个双头钩被我绑在主线上了,这个线轴无法固定... 好在身上装备多,立刻摸出备用面镜上的双头钩,固定好了就转身走。 饼干标或者方向标还有不同的颜色,以便你和别人的区分; 也就是说,如果你进了一条很有人气的沉船,里面可以会不止一条主线,这时就需要你的饼干标起作用了。 接着练习lost line丢线练习; dante在el captain里找到一处较为宽阔的地方,绑好主线以后让我闭上眼睛,然后拖着我走了一段让我自己找回去; 首先还是需要摸出备用线轮在身边墙上绑一下,然后跳线回去找,每次方向不同都要回到原来的起点开始,以避免乱找浪费时间。 由于方位感的记忆很好,每次我都能很快找回去;dante很满意的说练习结束,我说还是再来一次吧.... 这次dante带着我上天入地的乱转了一气,我还是能准确的找回去,哈哈,很得意... 绑线有两种结,死结叫做tie off,活结叫做wrap;绑线是从船外开始的,首先寻找一个很坚固显眼的地方tie off,然后延长1-2米再来一个tie off 才进船,同时你的减压瓶就可以用单头勾挂在这段线上; 进船后绑线要注意始终在一侧,比如在左边就尽量一致在左边,免得摸线回来的时候需要躯体和线来回切换; 3-4个wrap之后就要有个tie off,要随时收紧线以免垂地。 halcyon的大线轮质量很好,有个固定螺丝很灵便;这次dante又帮我弄了个中间穿孔的小螺帽,以免线头脱落。 绑线进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选点,看上去是坚固的小型的凸起,就是最好的绑线点; 绑之前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按一下,以免绑到一半才发现是个软体珊瑚; 我看到一个凸起,但心疼手指头被划伤多次,于是用手背去碰触了一下... 当时肿起来一个硬疙瘩,三个小黑点,剧痛... 在水里直甩手,时隔这么多天到现在还在有点痒有点痛。 出水之后dante大笑说:你为啥不用灯头去碰一下呢? 绑线的时候基本原则是:出船、零能见度的时候,你希望摸着什么样的线回去,就怎么绑。 这句话说着轻松,其实还是需要很多次的重复才能体会。 目前我还是不熟练用单手挽节:左手上套着大灯,右手持线轮,左手需要单手挽个结出来直接往凸起物上一套就成。 如果是在右侧绑线,就会轻松一点:左手持线轮,右手挽个节。 大多数人是右手比左手灵光的... 从背后跟随dante进船,是完全看不出他的绑线有停顿的瞬间,只见他幽幽飘过,左手轻轻一挽扣上就走... 真是帅呆了! wrap的出线方向要从上走,既不会脱落也方便出来解线的时候轻轻一挑;tie off就需要双手将线轮绕过去了... 水下看东西距离不太准,明明看好一个管道缝隙可以塞过去线轮,可半路上卡住就悲催了... 收线出来的时候,越走路越熟,心里也会越轻松; 眼瞅着黑漆漆的空间里,忽然出现了些微的墨绿亮光,你就知道快出去了。 沉船结构再像迷宫、路途再复杂,只要你面前或者手里有那根白色的、细长的但一定有固定终点的线,安全就不是问题。 3天课程(大约8-10潜)后,dante说我毕业了, 。 然后他带我进了USS-NEW YORK的小引擎室,然后是大引擎室,难度依次加大。 他鼓励我自己绑线进,他在后面照看我;但我坚持第一次还是他来绑线,因为我路不熟只能耽误大家时间。 纽约号小引擎室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画着一个拿着大镰刀的死神,旁边是一段话:危险! 如你没有证请停下来,前面死过潜水员... 关于那次意外,网上有很多文章叙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把铁钩船长和潜客的尸体带上水面的,就是dante和joji,我看到过照片的。 铁钩船长是他俩的好友... 进了几次引擎室之后,其实感觉难度并没有那么大,泥沙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因此只要冷静从容的按照潜水计划去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像开车一样,如果你喜欢醉驾或者超速飙车,危险一定是很大的。 视频随后放出... 下个月我应该可以拿到证书了,也就是说,我是GUE和TDI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潜水组织兼具证书的潜水员了,哈哈~~ TDI ADVANCED-WRECK
327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可汗学院的高中课程
热度 4 gordon 2013-4-14 22:18
可汗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 ,他的父亲来自孟加拉的巴里萨尔,而他母亲来自印度的加尔各答。可汗的母亲为了独力养大他,在新奥尔良有过一系例不同的工作和生计。可汗曾就读于公共学校,他对此有这样的回忆:“一些同学刚刚由监狱出来,其他的则往最好的大学进发。” 注: 他学的这点东西是很不容易的。 2004年底,可汗开始使用雅虎的Doodle Notepad来教授表妹数学。 当其他亲戚朋友开始找他帮忙补习时,他决定录制一些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到YouTube,以便学生使用 。他的视频迅速受到广泛欢迎。于是,他在2009年辞去了分析员的工作,全心投入于教学视频的制作。 可汗这样形容他的使命:“要加快不同年纪学生的学习步伐。有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希望向任何人分享对他们有用的材料。” 而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偏远地区亦已开始使用可汗的影片作教授用途 。当谈及自己的动机,可汗说: “当我用如此少的努力便能把知识赋予如此多的人时,我实在想不到还能怎样更善用时间。” 2009年,可汗学院荣获微软科技教育奖。2010年,Google向可汗学院捐款二百万元美金来维持学院制作更多课程 ,并把核心内容翻译至世界上各种被广泛使用的语言。 注:有这么好的资源没有理由你不来利用。 ×××××××××××××××××××××××××××××××××××××××××××××××××××××××××××××××××××××××× 有时候改变命运只需要一点点知识,一些东西你理解不了,是因为在知识结构上有孔洞。 聪明人就不要过来看了,我们这些笨人交流一下学习经验。 像一些很艰深的课程其实根本就不适合我们学习, 真正容易学习的是那些大量的简单的知识,这样的东西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行了 。 像老外的一些课程里经常说,你们高中是这么理解问题的,现在我是这么教你们理解问题的。 但是美国的高中?背景知识的缺乏让你很沮丧。 OK ,我们就钻一回牛角尖,就从美国的高中说起。 ×××××××××××××××××××××××××××××××××××××××××××××××××××××××××××××××××××××××× 美国高中的选课系统,包括课程的种类和难度。(从留学中介网站上转的) 美国高中每年都有必须要修完的必修学分,大多数课程都是year-long 课程,但也有不少short-term的短课,涉及的主题相对year-long 课程更为随意(比如我们学校的term course有个性化写作研讨,天文学,共产主义研究,意大利语等等) 。视不同学校的系统而定,一般short-term课程的学分是year-long 课程的三分之一。 美国的高中一般课程会被分成5类,分别是数学,科学,英语,第二外语和历史。通常还会有一些拓展的课程,如果你去的是一所教会学校,很可能会被要求修Theology(神学)。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也有充分关于绘画与音乐理论的课程可以选择。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地下一层被称为“art floor”,从素描,水彩画,到摄影,陶艺可谓应有尽有。更夸张的是还有一个工作室专门给那些对电影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电影制作。今年春季快结束的时候,我同学把自己拍的20分钟的短片拿到学校的剧院公映,其中还有像副校长这样的“明星”客串。至于音乐方面,学校大都会有自己的乐团和乐队,平常练习很勤快,基本每过几周就会开一次大型音乐会。如果你还不满意,还可以组建自己的摇滚乐队在学校里演出,舞台上面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你只要随便哼几声,全场的气氛就high上去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美国高中的五大类: 数学 Math 美国数学一般是按照基础代数-几何-进阶代数-预备微积分(pre-calculus)-微积分(calculus)这个顺序来教的。一般国内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可以直接去上pre-calculus,其中主要涉及到一些函数(尤其是三角函数)的知识。完成了Pre-calculus,理论上你就已经完成了高中的数学了。接下来就可以学习像Calculus的课程。Calculus属于AP课,意思是Advanced Placement,指针对高中生开放的大一基础课。AP Calculus分AB和BC两种,后者比前者多了关于数列,收敛判断,和泰勒展开式的一些内容。我觉得BC虽然比AB繁琐,但也无非就是多背点公式,如果修Calculus,毫无疑问首选BC。如果你能在12年级前把Calculus也修完,那么视情况论,你有3种发展路线。第一种是如果学校提供课的话你继续往深学,虽然不像AP课程有全国统一并且大学承认的考试,但是每个大学都会在开学初有自己的placement test(分级考),如果你所学扎实,完全通过分级考,在大一学习到更深的内容(如分析,抽象代数等)。我们学校的Post-calculus以培养兴趣为主,老师会给我们一个选单,让学生投票自己最感兴趣的学。 两年下来我学的很杂, 大多数东西当时觉得好玩,学完了就忘了。第二种,是可以学习统计(AP STAT),这门课我觉得虽然相当简单但超级实用,让你能够科学地了解身边形形色色的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对于大学想修心理学的同学,这门课也可谓是必修课。第三种就是学习电脑编程(AP Computer Science),这门课稍微花点时间,因为编程的作业量稍大,不像其他课只要翻翻书就好了,但上完后会对编程有一个较为宏观的理解,虽然学的是JAVA,但一通百通,像VB,C++这样其他的语言虽然不会写也能看懂。 科学 Science 美国的科学主要是三大类:物理,化学,生物。普遍的要求是这3门都要学过才能毕业。每门课都有荣誉课程(Honor Course)的设置,荣誉课程比普通课(Regular Course)上得快一点难一点,成绩优异者可以考虑第二年修AP课程,相当于大一基础课。这三门课中,AP 化学是最简单的,物理和生物并驾齐驱。AP 物理分为两类,B和C。不像calculus中的AB和BC,物理的B和C难度相差很多。B只是honor physics的升级版了,可以说只要把honor physics学好就能通过B的考试,而C则只涉及力学和电磁学两个面,解题要用到微积分。力学还算顺利,但电磁学大多内容与国内无关,颇具难度。我学的时候就曾被高斯表面折磨得半死。AP生物其实远没有物理C难,但对于英语只是第二外语的中国人,有大量的背诵内容以及复杂难懂的专业名词。适合那些吃苦耐劳,记忆力卓越的同学选择。说AP 生物是理科,其实与化学物理一比,它更像是文科。还有,对于像修AP生物的同学来说,一般都需要在国外先学一年honor biology,因为国内作为选修的生物课所传给我们的基础还是十分薄弱的。但对于想修AP物理和化学的同学,只要有国内高一的基础直接上这些课没问题。除此之外,AP环境科学也被很多人选修。这门课不需要任何基础,又简单并且也算AP,不过至于大学承不承认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英语 English 在我们学校,10-11年级修的是英国美国文学,内容涉及艾默生,爱伦坡,马克吐温等等人的。还会学到一些中世纪的英文诗(如Chaucer的the Canterbury tale和Milton的paradise lost),比如其中很多字无论是从样子还是读音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但是考试的话,不会恶心到挖出一个词叫你给出现在的意思,而是多半问一些以人物感情,故事情节为主的问题。 12年级的时候我们主修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等书。只要每天认真读书,应付老师的随堂测试还是不难的。因为我没有修过AP English,所以我也没有太多经验。但据在修AP的美国同学和我说,他们的考试中常会出现一些对于关于作者文章表现手法的问题,如拟人,夸张,反衬等等。有一次我看到他们上AP课的时候读的一本书是Once Flew over a Cuckoo’s Nest。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曾被翻拍过电影,中文名叫《飞越疯人院》。 外语 Foreign Language 美国高中所提供的二外有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中文,德语等。其中以法语和西班牙语最为流行。虽说法语说出来好听而且在中国似乎很有人气,但是我之前调查过,在美国更加流行的语言还是西班牙语。拉丁语属于一种古英语,很多英文单词都是从拉丁语中延伸出来的,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各种语言都有AP课程提供,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我还真没看到有谁修上AP的,因为语言类的AP课一般都是在学习一门语言4年之后才提供的。当然如果你对二外实在不感兴趣也不是非上不可,因为说到底,英文才是我们的外语。 我就经过和老师的协商成功把原本的语言课换成了数学课,这样我每年就要上2门数学了。 历史 History 美国的历史课有以下几种:西方历史,欧洲历史,美国历史,AP美国政府。然后在我们学校中微观宏观经济也被鬼使神差地归入了历史课的范畴里。一般西方历史和欧洲历史针对9-10年级的学生。如果想在10年级多修一门AP课,那就当然选AP现代欧洲史啦。美国历史属于必修课,一般在11-12年级上完。剩下的一年依照个人兴趣学习经济或者美国政府。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历史也分为普通美国历史和AP美国历史。后者所学的比前者细很多。综合来说,普通美国历史在于了解历史,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够了。AP美国历史在于了解之后评价历史批判历史。历史一般阅读量会比较大,这种时候一定要会抓到重点。按照书上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真去读,那是读不完的。要知道哪些是主要信息时考点,哪些扫一眼就可以了。因为考点很多,还有很重要的是要摸清老师的套路,熟悉了套路以后会轻松一点。对于一到美国就想直接选修AP美国历史的学生最好去之前先熟读一遍美国历史。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几乎每学期末都会有一个大论文,大概6-8页,题目自选,要自己查资料。当时虽然写得苦死,但现在看来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时写得无奈的时候也只能用视而不见大法了,就是看到对自己观点支持的采用,看到反对自己观点的就自动无视。写过以后才知道,真的要正儿八经写一篇能站得住脚的论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上就是美国高中关于选课的种种了。当你去了学校以后,你会有一位课程顾问,如果你对于选课有任何疑问或者不满都可以找他商量去。甚至有时当你发现你的老师们不约而同把考试时间选在一天时,你去告诉你的课程顾问,他会帮你与任课老师协调。反正我们学校的原则是不能让一个学生一天里考试超过3门。 :) 注: History 其实是Social Studies(社会研究,社会学科),说成是历史,中国人好理解。 可汗学院用了这么一个词,Humanities (人文学科),然后他把 经济学和科学并列,Science Economics 。
1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个非常棒的英语口音矫正课程
热度 30 不打不相识 2013-1-5 04:45
Andy为华纳工作,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矫正口音,片长210分钟,我认真看过了,推荐给家有学童的国内朋友。 http://www.tudou.com/v/S9cfVXLvThM/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14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21:14 , Processed in 0.03864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