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如何

相关日志

分享 如何成为一个坏人?
热度 3 gordon 2017-6-20 18:48
随着知识的增长,渐渐意识到传统中国社会里存在两个阶层的鸿沟。更关键的一点则是,今天的我们所认知到的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几乎完全是由其中一个少数人组成的阶层书写和构建的,而多数人组成的那个阶层几乎是失语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比如,若不是马噶尔尼使团访华,其成员记录下了当时最底层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我们何以知晓一个被称为“康乾盛世”的时代里,有着那样的灰暗与不堪? 盛世尚且如此,那占据历史更多份额的平常年以至荒年呢,最底层的民众又是怎样生活着?但我们好像不曾关注过这个问题, 尽管从理论上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些人的后代 。我们却漠然地把目光跳过他们,直奔那些由少数人书写的历史,高谈阔论起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富有又领先欧洲多少年诸如此类让民族自豪感爆棚的话题。这些话题里没有底层民众的地盘,待到有学者用“人均GDP”把他们划进分母,才让他们有了一丁点存在感,而正是这一丁点,足以打翻我们先前营造的那些自豪感,如果我们足够自觉的话。 吊诡的是, 那拨少数人多半是从那群多数人里选拔出来的 ,直到今天也不例外。我常常在想,中国文化究竟是有怎样的魔力,能让这些从多数人里走出来的少数人,头也不回地就把自己当成了人上人,心安理得地跟多数人划清界线?这一点,同样是直到今天也不例外。 当那些环境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说出民众素质低垃圾分类还需要几代人才能做到时,当儿时玩伴老同学说出民众素质低很多人上街是受到煽动时,他们想必绝不认为自己作为一介平民也是属于“民众”的一份子,仿佛念了个大学,就升到了俯视芸芸众生的平台。 跟旧时比起来,这已经是进步啦。我们好歹只是说民愚,而传统文化却直接在说愚民(动词)。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也”;商鞅则说,“民愚则易治也”。互相掐来掐去的儒道法三家,在这个议题上看法竟然惊人地一致!不难想象,当我们的祖先,作为无论地主老财还是贫农长工的儿子,从走进村里私塾学习到这些经典的那一刻起,文化的濡化作用就在把他们推向少数人那头。 他们学习的这些知识就是由少数人创造并维护的,当他们加入少数人的行列后,由他们继续维护和书写,于是我们的制度和文化成功地选拔出一批又一批的少数人,他们前仆后继地构建着我们的伟大历史,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的优良精神,我们的灿烂文化。可那些多数人的历史、德性、精神跟文化在哪里呢? 鲁迅曾写道:百姓在乱世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在治世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当我们为历史上的盛世而自豪时,我们究竟在自豪什么?自豪我们的祖先、盛世的百姓能稍微比乱世多吃上一两米吗? 然而鲁迅那代知识分子也没进步多少,他们仍然秉持着精英主义的传统。士大夫作为一个阶层虽然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而消失,但它的幽灵却在现代知识分子身上附体。罗家伦则认为:“社会的演进,本不是靠多数沉溺于现在的混潴的人去振拔的,而是靠少数特立独行出类拔萃的人去超度的。”丁文江一篇演讲的题目更是直白,叫《少数人的责任》。 平等的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而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精英们,几乎不存在此种认识。尽管大多有过西方国家的留学经历,更是传统文化的坚定反对者,他们却秉持了传统文化最中坚的士大夫精神。正如美国政治学家Michael Walzer曾在一本著作中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把诸如民主、法治、公平等现代价值观的实现,当成他们独有的责任;而在美国,对这些价值观的追求是每一个公民的事,知识分子并不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却也推断出此种情形必然与士大夫传统相关。 如果说历史上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传统,我们还能拿时代局限性、存在合理性、这个那个性来为之辩护的话,这种传统在当下的广泛存在,则显示出 “愚民政策的效果” 和士大夫的 “弱鸡”。 ************************************************************************* 幸运如我者,毕业后遇二三事,驱走了身上的士大夫情怀。而我常常会回想起,小学一年级时经历了老师分亲疏来对待同学,我能说我总是坐在第一排吗? 哈哈哈 ************************************************************************* 成为一个坏人,这个可不容易。 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成立 “小集团”; 把 “别人的钱,别人的女人” 变成我的钱,这可不容易 ************************************************************************* 如果真的 下到底层啊,你成为 “人参果”, 补谁了,这还不一定呢 跟唐僧一样,为啥那么多妖怪都想吃 长期和短期; 你觉得 可以 成为一根大梁,他说 缺把柴火 怎么弄? 你想找一个如意郎君,他想解决 “性饥渴” ************************************************************************* 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那回事 “带卫队的先知” 和 “不带卫队的先知” 差别很大 真想 成为 “粉骷髅” 解救众生呢 哈哈哈 ************************************************************************* 书报下乡,贴窗户了 还不如给它带点塑料布呢
3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在 美国的洗脑宣传 面前 保持 “独立思考” 的头脑
热度 1 gordon 2017-6-10 21:20
美国的洗脑宣传很强悍,这谁都知道 所谓价值观传播吧 但众所周知,这种东西都不对,是一种宣传。 ********************************************************************** 老共 得天下,有一个偶然性。 如果 当年蒋介石不打内战的话,日本人给它留下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只是生产就行了) 蒋介石也是讲 集中的,跟阿根廷 类似 但恰恰就是 这种民主制度啊,对工业化来说,并非一个最好的选择 ********************************************************************** 越南战争,都看出来了 工业化社会,和农业社会。 北越和南越 差距很明显,靠外来援助都不行。 ********************************************************************** 有一说一, 它可能在创新 方面不擅长, 但并不代表 在工业化 方面, 制度没有优势 。 格申克龙 《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 每一个 真实的 现在 , 都是 我们曾经 幻想的未来 。 ********************************************************************** **********************************************************************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后记 余华 后记 一九七八年的时候,我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缜上成为了一名牙医。 由于我是医院里最年轻的,除了拔牙,还需要承担额外的工作,就是每年的夏天戴着草帽背着药箱,游走在小镇的工厂和幼儿园之间,给工人和孩子打防疫针。 我需要解释一下,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虽然贫穷,可是仍然建立起了一个强大一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免费给人民接种疫苗和打防疫针。 我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当时还没有一次性的针头和针筒,由于物质上的贫乏,针头和针筒只能反复使用,消毒也是极其简陋,将用过的针头和针筒清洗干净后,分别用纱布包好,放进几个铝制饭盒,再放进一口大锅,里面灌上水,放在煤球炉的炉火上面,像是蒸馒头似的蒸上两个小时。因为针头反复使用,差不多每个针头上都有倒勾,打防疫针时扎进胳膊,拔出来时就会勾出一小粒肉来。 我第一天做这样的工作,先去了工厂,工人们卷起袖管排好队,挨个上来伸出胳膊让我扎针,又挨个被针头勾出一小一血的肉。工人们可以忍受疼痛,他们咬紧牙关,最多也就是呻吟两声。我没有在意他们的疼痛,心想所有的针头都是有倒勾的,而且这些倒勾以前就有了,工人们每年都要接受有倒勾的防疫针,应该习惯了。 可是第二天到了幼儿园,给三岁到六岁的孩子们打防疫针时,情景完全不一样,孩子们哭成一片,由于皮肉的娇嫩,勾出来的肉粒也比工人的肉粒大,出血也多。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所有的孩子都是放声大哭,而且还没有打防疫针孩子的哭声,比打了防疫针孩子的哭声还要响亮。我当时的感受是:孩子们眼睛见到的疼痛更甚于自身经历的疼痛,这是因为对疼痛的恐惧比疼痛还要可怕。 我震惊了,而且手足无措。那天回到医院以后,我没有马上清洗和消毒,找来一块磨刀石,将所有针头上的倒勾都磨平又磨尖后,再清洗和消毒。 这些旧针头使用了多年,已经金属疲劳,磨平后用上两三次又出现倒勾了 ,于是磨平针头上的倒勾成为了我经常性的工作,我在此后的日子里看着这些针头的长度逐渐变短。 那个夏天我都是在天黑后才下班回家,因为长时间水的浸泡和在磨刀石上面的磨擦,我的手指泛白起泡。后来的岁月里,每当我回首此事,心里就会十分内疚,孩子们哭成一片的疼痛,才让我意识到工人们的疼痛。为什么我不能在孩子们的哭声之前就感受到工人们的疼痛呢?如果我在给工人和孩子打防疫针之前,先将有倒勾的针头扎进自己的胳膊,再勾出自己带血的肉粒,那么我就会在孩子们疼痛的哭声之前,在工人们疼痛的呻吟之前,就感受到了什么是疼痛。 这样的感受刻骨铭心,而且在我多年来的写作中如影随行。当他人的疼痛成一为我自己的疼痛,我就会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写作。我心想,这个世们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感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了,因为疼痛感的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所以,我在本书写下中国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的疼痛。因为中国的疼痛,也是我个人的疼痛。
3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如何 针对 “批判性思维” 进行洗脑
热度 1 gordon 2017-6-8 22:38
critical thinking ,吹的太牛逼了 其实是个屁。 我最早看到 critical thinking ,就觉得 老外的逻辑书,这么简单 。 因为中国学的都难 ************************************************************************** 批判性思维、思维训练之所以极其艰难,要点并非你不了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而是在于,你还没有掌握足够多的批判性思维的证据。 事实性知识,重于 批判性思维 。 何为事实性知识呢?,你可以理解成 ,是你已经相信的证据。 ************************************************************************** 事实上, 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的原因是 其 从来没有成功过。 是有点像马太效应 记不记得 像蛇的那条虫子,自然筛选 ,筛选出来的。 ************************************************************************** 逻辑还是知识; 逻辑还是记忆 并非逻辑不重要,而是 事实性知识更重要。 ************************************************************************** 记不记得,以前讲的 洗脑的基本原理。 你的记忆是错的,以后推论也是错的 就这么简单。 ************************************************************************** 所以,培根在 《伟大的复兴》 一书里面,开篇就讲 “跛足而不迷路,胜过健步如飞的人” “你觉得这慢,耽误时间; 走了错路,耽误时间更多” 经院哲学是德国的大学 又把它拾起来了, 因为德国比 英国更落后。
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才能心甘情愿地 歌颂祖国
gordon 2017-6-1 03:16
我并不在乎这个世界怎么样。我一心只想弄明白究竟该如何生活在其中。假如你果真弄懂了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你说不定也就能由此而得知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海明威 ​​​​ ***************************************************************************** 我根本就不关心,所谓的真相, 我只想知道如何才能适应? ***************************************************************************** 答案简单粗暴,就是成为 白左。 否定西方中心论,这些前殖民地国家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成为 “香蕉人” ,黄皮白心 这就是 媒体 或者 “语言暴力” 对你的期望 注:早就告诉你们,要脱亚入欧,全盘西化了。 全盘西化,是祖国对我们的召唤 。 想象一下,你是ABC,你不是出生在中国。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小吃,吸引着你。 ( 我是霍华德,你们中国的菜很好吃 —— 刘元 ) ***************************************************************************** 第三世界社会科学的吊诡在于,某些忽略了“我们”存在的理论对于理解我们的社会是极为有用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欧洲的圣哲们在实证阙如的情况下,能够发出次如此超凡的洞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回以凝视(returen the gaze)? 以上是后殖民学者查卡拉巴提(Dipesh Chakrabarty)对占主导地位的欧洲历史范式的经典评论。我们惊讶地发现,这种质疑在近年兴起的全球史领域也同样适用。很多全球史家 一方面宣称抗拒着“欧洲中心论”,然而又在分析问题时极度依赖根植于欧洲早期现代或现代经验的概念和价值 ,特别是对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的继承,这种矛盾的做法构成了全球史的陷阱。 历史学家是(过去与现在)必然的中间人,历史按照定义而言并不是一连串的意识。凝视、叙事、识别、分期都是一样的:识别就意味着客体化,客体化就是历史化。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除了欧洲人和北美人几个世纪以来享受做这种事情以外,是否存在一个凝视彼此的理由?我们的选择或许并不是要不要保持凝视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继续使这种从十字军东征到二战以来形成的基于哲学、文化优越性和欧洲帝国主义的社会科学或历史保持特殊性。全球史家的国际化,以及对过去历史的再聚焦并没有重塑他们的观念根源和训练诡计。实际上,文化研究或其他的社会科学批判学科并不是对固有思维的替代,而是一种副产物。 随着新一波以国族为中心的历史学家兴起,全球史面临的挑战在增加。我特别注意到中国和印度,很多来自那里的历史学家质问我, 全球史是否是一种新式的帝国主义武器? 使用欧洲或北美的理论,重构世界其他部分的历史,贬低其他国家的国族史。只要全球史的存在基于本雅明、柏格森、法农、福柯、葛兰西、哈贝马斯、亨廷顿、马克思、波兰尼、沃勒斯坦的理论和模型,来自亚洲、非洲或拉美历史学者的质疑就会一直存在。 然而,如果说我们这些英语世界的学者没有吸收自欧洲之外的传统进行历史变化的理论建构,似乎也不是这么一回事。以中国为例,我们知道很多像王夫之、顾炎武、章学诚那样的早期现代思想家们的出色思想,甚至章学诚对历史的讨论与19—20世纪欧洲流行的历史编纂学观念相一致。在伊斯兰世界,拉希德丁(Rashīd al-Dīn)、伊本赫勒敦(Ibn Khaldūn)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然而,当我们提到这些人时,通常都是将他们视作某类文明的思想代表。我们为什么不像利用希罗多德的学术作品一样利用司马迁的呢?为什么不想利用康德一样利用章学诚呢? 答案很简单,原因在他们自身。例如,2015年时Stephen Dale写过一本关于伊本赫勒敦的书The orange trees of Marrakesh。他在书中指出,如果将伊本赫勒敦的著作译成拉丁文,欧洲将会得到一种更平滑的转变。Dale认为孟德斯鸠是欧洲的伊本,欧洲早期现代的人文科学原则隐约体现出伊本的思想,像休谟、亚当斯密、涂尔干等人都在某称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伊本的逻辑。当然,Dale也承认, 恢复伊本作为知识源头的做法毫无意义 。中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伊本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想要吸收来自安达卢西亚和君士坦丁堡的智慧。15世纪的欧洲人不再阅读伊本,是因为他们要建立夺回伊比利亚半岛的扩张国家。 伊本不能够再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历史认识,这是由于14世纪的突尼斯不是权力、财富和社会转型的核心,无法在16、17世纪的欧洲帝国间显露。 我们似乎很难从这种积累的引力中逃脱,但是我们可以改良我们的飞翔方式 。对于伊本赫勒敦而言,我们并不一定要把他的工作看成平行于早期现代欧洲的经验,而是作为一个受到类似全球影响的全球人口的一员。贸易和旅游路线的扩张,货币经济的传播,宗教等级的淡化,中央集权君主的崛起,城市化的发展和识字率的普及,这些都使欧亚大陆的区域出现了物质转向,自然模型的哲学,以及重塑古代社会认识论的趋势。 在一些完全隔离的地区,比较理论发生于种种历史变化:政治秩序的产生和消失,由种族或谱牒衍生出的身份认同及其对人类互动的影响,语言,作为地方本质主义的物质扩张的共同社会形式,在新兴商业化和国际化经济体中的个人权利和责任,人类的道德命运等等。从这点来看,伊本与王夫之、伊拉斯谟、李滉、藤原惺窝和比埃尔·培尔等人间存在系统性联系。全球史家需要探究促使他们成为人类历史的单一时期的后代的全球变革动力。只要我们还带着观察者-被观察的社科范式的镣铐,这就仍然是遥不可及的。 注: 鱼儿是最后看见水的, “西方中心论”的人 ,急需要从 知识的束缚中摆脱,求新求变。 从落后国家,前殖民地国家的文化上吸取营养 。
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技术员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十二)
热度 1 gordon 2017-5-15 13:48
实际上,大多数人不是干 “探究性工作”的 要想划定一条分界线,以区分“真正”搞研究的科学家和照葫芦画瓢地进行科学操作的工作人员,这不但是不容易,而且往往是不必要的。比如说,一位供职于某座管理良好的大型游泳池的雇员,他所承担的工作是检查水的氢离子浓度,并监测细菌的繁殖情况。如果说他就是位科学家,怕是有人要嗤之以鼻,嘘他“靠边站”的吧。 且慢!只要干的工作本身就是科学家应该做的事情,干的人就称得上是科学家。如果这位游泳池管理员既有头脑又有抱负,他就会去坐图书馆,去上夜校,在原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细菌学和医用真菌学知识。这样,他一定会认识到,既然温暖的池水使得游泳池成为宜人的场所,那么也自然会是微生物的福地;反过来说,氯气既然能抑制细菌,也同样会冒犯人类。这一来,这位管理员的思路必然会转到这样一个问题上:如何最有效地抑制细菌,而又不必花消太大的费用,同时又不会把老顾客吓跑?他可能会进行一些小规模实验,借以研究各种净化水的方法及其效果。对于每次实验。他都会做出一份有关游泳池内的微生物密度和游泳人数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统计。他还会进行根据某一天预测的顾客人数来调节池水中氯气浓度的实验。如果这个人是这样工作的,那他的所做所为就证明自己正是一位科学家,而不是干活拿钱的“人手”。重要的一点是, 一个人能否称得上科学家,要看他是否有志于尽最大努力去了解事物的真谛 ,以及能否采取实际行动这样去做。正因为如此,我一般是不把“纯”科学和应用科学区分开来的。 ************************************************************************** 刚刚踏入科学殿堂的人,一定听说过诸如“××就是科学家的代表”之类的话。别相信这一套。单单一个人是不可能代表科学家的。科学家的称号的确存在,但这是指一批人。他们在气质上各不相同,正如医生、律师、牧师、检察官、游泳池管理员或代理人在气质上也各不相同一样。在我的题为《寻求解答的艺术》( The Art of the Soluble )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科学家是些气质各不相同的、用各种不同方式干着各种不同事情的人。科学家中有千搜集的,有搞分类的,还有管清扫的。不少人具备当侦探的天赋,又有许多人富于探险家的才能,还有一些人有艺术家的气质或匠师的本领。有人是抒情式的科学家,有人是哲理式的科学家;还有一些人是神秘主义者。怎么能设想这形形色色的人们在思想上或气质上有共同的东西呢?非科学莫属的科学家真有如凤毛麟角,大多数当上了科学家的人,当初都是有可能从事其他行当的。 记得我曾在一篇有关 DNA (脱氧核糖核酸)晶体结构的发现故事中(“幸运的吉姆”,摘自《迸步的希望》( The Hope of Progress )一书),这样评述过各个登场角色:沃森、克里克、布喇格、富兰克琳和鲍林。这些人在家世、学业、举止、习惯、体貌、仪表和生活目的上迥异,很难找出比这几位相差更悬殊的例子来了。 我在前面用到了“神秘主义者”这个词,意指为数极少的一批科学家。这伙人以指出人们仍有不了解的事物为融融乐事,并借以从实证主义的领地飘然而出,一头扎入胡思乱想的大营。此外,在上文的“一些人是神秘主义者”之后,我还得紫涨着脸皮再添上一句:“甚至还有一伙骗子”。 我所知道的最不地道的骗子,是一个打着科学家旗号的剽窃者。他从同事那里窃来几幅照片,又抄了别人几段文字,凑成了一篇论文,便拿着去参加一所老资格大学里的某个学院(英国的大学多数下设学院,各学院在行政、教学上有很大的独立性。—— 译者)发起的论文评选活动。遭到剽窃的那位先生,恰好就是评审小组的成员。这便引起了一场激烈争吵。不过,这个剽窃之徒倒很走运,他的雇主生怕这件事传扬出去,于是对他“另有任用”,让他进了另一个科研机构。这个家伙还是如法炮制,总是小偷小摸地东搞搞,西弄弄,居然混得满不错。我们实在弄不明白,这样的人真是何以自处呢?他的灵魂怎么经受得住人们的辱骂呢? 我和我的大多数同事都认为,对于这样的恶劣行径大可不必惊讶。这种事情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那种认为科学家就应该比从事其它职业的人高出一等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谬见。此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谬见,即认为科学家是邪恶的。这种看法歪曲了科学工作中的种种引人入胜、崇高可敬和令人赞誉之处。 ************************************************************************** 既然没有什么人能称得上是科学家的代表,当然就更谈不上谁是邪恶的科学家了。过去的小说里常常出现一种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恶人。现在,又有一些水平更低的幻想小说,把科学家安到了同这种恶人大同小异的地位上。哥特小说(十八世纪流行于英国的一种专门描写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宣扬中世纪生 活方式的小说。这种小说体裁的创始人为沃晋尔,——译者)并没有因谢丽和拉德克里荚的辍笔而宣告绝迹。在这类小说的现代变种中,邪恶的科学家比比皆是。我认为,有些不懂科学的人,之所以对科学家有一种畏 怠 之心,就是由于上了这些幼稚作品的当。 我觉得,这些邪恶科学家的形象,有可能会使一些青年人对这一职业退避三舍。不过, 今日的世界实在是妙不可言,说不定在有人被这种职业的坏名声吓跑时,又有同样多的人被吸引来了呢! ************************************************************************** 还有另外一类作品,是为科学家唱赞歌的。在这类作品里,科学家总是目标明确、勇于献身的人。他们将个人名利视同粪土,对物质报酬不闻不问,唯愿在求索真理的工作中得到智力和精神上的食粮。其实,这样的科学家形象,未必就比那种邪恶科学家更为可信些。科学家也都是血肉之躯——这是斯诺( C . P . Snow )的一项发现。不论促使人们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动机是什么,科学家总是要作为活人而努力存在着。有时候,我不免会把科学生涯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烦恼这一个侧面渲染得太过分了些,这是因为我切望大家不要对之估计不足。其实,科学生涯能给人带来欢愉和酬报(不单是——但也不排除——物质报酬),还能给人带来发挥全部精力的满足感。 ************************************************************************** 还有一点对新手是尤其重要的,就是切不要为那些陈旧而失实的有关科学生涯的描述所蒙蔽。无论它可能被煞有介事地说成什么样子,事实上大家要记住的是:科学生涯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充满激情的体验;就其占去的时间而言,它还是十分拖累人的,有时简直是累死人的活动。对于科学家的家属来说,还可以说从事科学研究是个狠心的生涯。科学家的家属不得不和中了魔的人一起生活,但自己却不能享受到一起入迷的补偿。(参见第五章中“科学家的家庭会不会不美满?”一节。) 新手都要这样熬上一段时间,直至看出科学生涯给他带来的酬报和补偿是否抵得上它所造成的失望和辛苦为止。不过,一旦科学家体验到了做出某个发现的欣喜,领略到了巧妙地实现某个实验的满足;这就是说,一旦他感受到了弗洛伊德称之为“海洋般的情感”这一更为深切、更为辽阔的激情——这是一切为真知的真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所能得到的报偿。就会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其它的一切都会黯然失色。
3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如何让注意力集中在单独一件事上?(五)
gordon 2017-5-15 04:55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 在做一件正事的时候会因为这件事延伸出来的东西而转而去做别的,并发展下去,回过神来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 在这些事的延伸过程中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并非精神飘忽不定。 这些事的延伸过程中,逐渐从四象限工作法中的第一象限转移到第四象限。 几次这样的过程后,整个人会很有挫折感而且很累,然后转而完全不干正事儿,跑过来逛知乎或者什么:) 我尝试过番茄工作法,25分钟对我来说都太长,仍然会出现上面的情况。 我一般只能坚持10分钟。 如果大家还不是很清楚我在说什么的话。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早上到实验室,准备看一篇文献。 看到某处,感觉需要查阅参考文献。 打开浏览器。发现今天小木虫的金币没领,去领金币。要不顺带check下acfun和zhihu吧。然后就…… 打开浏览器。想起来chrome有个功能不好用,又或者是origin还不会用,又或者是电脑有点慢。于是投入无止境的折腾软件或电脑的过程中去。 打开浏览器,连接上 http:// crossref.org ,查阅文献。查询到此文献,翻阅的过程中,突然有个实验上的想法。但需要查阅另外的文献,于是去查阅,最终越查越远,没有把应该要查的文献阅读完就转移了注意力。 相对来说,纸质阅读比较不容易注意力分散。但因为阅读文献或者工作总结时必须要使用电脑,所以请不要说脱离电脑工作。 ********************************************************************** 主要问题是你没有危机感,你要做的事情不是“不做会死”或者“过了deadline会死”的情况。工作了之后,很多事情失误了或过时了就会死得很惨,你自然不会去怠慢。而只要事情的缓急能够给你哪怕一分钟的空间,你一定会再打一分钟哪怕是扫雷来拖够这一分钟。到了不干不行的份上你一定不会再玩的。 看文献完全就是一件你自己打算做的事情。做还是不做都是自己跟自己商量。世界上最好商量的人就是自己了。你准备早上一过去就看文献,事实上你过一小时也能看,下午也能看,晚上也能看。 如果一件事情是领导下达的任务, 哪怕没有deadline, 你如果不是马上干这件事的话 ,领导走出来看到你在干别的,你怎么回应?你手头上还有之前的更紧急的事情?还是你觉得领导的任务可以拖一拖?事实上很可能你身上根本就有干不完的一堆事情,必须分门别类, 我个人觉得这不是某天采用了某个方法“pia”一下就转变过来的,是跟一个人的成长有关 。一来是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有限, 有时你自己以为你很快做完某事,结果花了很长时间你都没料到。这是需要你长期有意识地在做事中了解自己才能改善的 。至于acfun和zhihu,等你觉得这些东西的意义比起你本职工作而言实在低到一个程度,你就不会有事没事去check它们了。Facebook上面那些游戏,它的设计就是需要你每一小时上去玩一下。例如烹饪的游戏,你一定要煮一个什么才能升级,煮那个要1小时,一小时之后你必须去点一下那个“完成”,否则过了多少分钟就糊了,重煮。除了1小时的,还有要30min的、45min的。渐渐地你找不到什么仁慈的游戏是随便你什么时候登录玩一下都一样升级的了。 社交网站就是恨不得你每一秒钟都粘在上面 。看穿了之后你还会完这类游戏吗?什么“金币”、“赞同数”、“声望”什么的,都是类似的伎俩而已。当然,人有七情六欲,有娱乐、获得肯定的需要。但 你完全可以挑那种不讲求“用户粘度”的地方娱乐和刷存在感 。 另外,建议你忘掉那些“新概念web2.0GTD蕃茄工作法……”问题并不出在你没用这些方法,而是出在你的思想中。治精神病也有行为矫正疗法,但那是为了变回正常人。 以上是泛泛而谈,下面具体评论一下你列的几种情况,但仅为评论,有助于你更明确,但没有特别的解决办法。 1. 关于刷acfun和zhihu 以我的例子就是微博、豆瓣等。 把那些“未读信息提醒”类的插件卸载掉。我为什么要第一时间知道“你的一位朋友回复了你的评论,快去看看!???工作有工作的时间,社交有社交的时间。如果你有FaWave插件一定要卸。我现在是靠微博经营求生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微博么?既然不是,使所有微博帐号都同步真有这么重要么?自从我把它卸了之后,世界清静多了。类似的,桌面版的所有“客户端”都卸了吧。当你决定玩社交网站,你就相当于决定浪费过多时间在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的设计就是你如果不沉迷的话就没有意思了,越沉迷它反而越回馈你以成功感和实惠(星级、VIP、达人)。 至于zhihu,我没有把zhihu当成一个“获得新新生活科技小冷常酷识果壳煎蛋松鼠会”的地方。我关注的人不算多,真正活跃的更少,所以我的时间线更新频率很慢。我基本上时间是花在回答问题,我的答案都是长到不问内容就可以折叠的程度的。不过知乎答案可以保存,我不会耽误正事。 2. 调试软件 可分为两类。 a. 与工作无关 没过一段时间你又琢摩着重装系统吧?内存加一下?最近对开源软件感兴趣,想把机子里的都换成开源的,明明PhotoShop用熟了,非用Gimp。结果到用的时候才知道麻烦。手机安卓4.04的想升到4.1?OriginPro出SR6了,我才SR5,要升级一下?……种种这些的性质是属于你工作之外的,仅仅是因为你对折腾这些东西感兴趣。所以,你不能自己骗自己说“这些事情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b. 与工作有关 例如如何使用OriginPro。刚读研就会遇到“什么都要学”的问题,做实验怎么配样品要学、测试仪器怎么用要学、数据怎么处理要学,OriginPro要学、MATLAB要学。如果你实验要用OriginPro的某个功能,你花很多时间学这个功能,这当然不算浪费时间。你如果觉得泄气可能是因为你之前没料到时间要花这么多,但这是你必须经历的。用软件还有sense的问题。有的人用软件的sense很差,没有触类旁通的思维,学用一个软件非常慢。有的人就可能学得快些。这说明你要了解你自己是哪种,一开始你就要能预料到:哇,不懂用Origin作3D图,那估计今天这事情是搞不完了。而不是搞到晚上才发现今天没进展很泄气。 3. crossref 看文献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很多事情是看了文献才知道的,知道了之后事情性质又不一样了 ,问题也不一样了,你 又要按新的认识来查找文献了 ……到头来光是你的基本认识就一直没确立, 只有基本阅遍了一个研究方向的所有文献,你才有一个比较符合主流的观点 。其中的方法就是不断地查找引用的和被引的文献。这个工作将会花费的时间是 不可预计的 。所以,如果时间有限,或者等着你出个报告的话,你不能太完美主义希望做个“好学生”。世界上这么多研究方向,每个都了解得很透彻是不可能的。既然“每个都”是不可能的,那透彻了解十个?透彻了解三个?——这都没有意义,完全是看你有多长寿和多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如此,不透彻就不透彻吧!错就错吧! 你身边也许是有“学术牛人”,你很崇拜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能向他靠拢,所以觉得还有努力的空间就不想放弃,尽量想多看几篇文献;但你不是永远做学生 ,在工作的人眼里“做个好学生”的标准简直是奢侈的,你们无限的时间就是用来学习。只要在学习没有在玩就是值得称赞的;特别是读研的,选择读研本身就是爱学习的表现,赞;还去读博?赞;学习无止境?赞……这导致你们学习没有deadline, 你们做事没有deadline,你们把做事当作学习的机会,结果变成只学习不做事 。“这件事情让我学到好多东西啊,一开始我不知道什么是XXX,我查了很多,发现原来XXX还有YYY,其实呢,最早的YYY是来自1895年……” 你写出一篇Wiki是没人赞你的;你时间误了的话,请离职。 所以,哪怕你将来想以科研为职业,我也建议你参加一下外企在校园里招聘的“管理实习生培训生XX营俱乐部”之类,见见世面,留意一下邮件格式电话礼仪办事联系确定人员开会流程方法之类,别太宅了,不然很容易变成Loser。 ********************************************************************** 我感觉并非你的精力无法集中在一件事上,而是你不想集中在一件事上。 当你把你的现状展示出来之后,似乎想让我们给你一个可以让你不用做太大改变不用太约束自己,又可以轻松地集中精力去完成事情的诀窍。但是必须明确的是: 时间管理能够让你的工作更有条理,但是它的本质是你这个主体。只有你愿意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努力集中精力,每次做好一件事,才会有所谓的时间管理。否则,时间管理只是个概念。记住了,你才是构成时间管理的主体,一切的动因都是你。 你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假如查看文献的时候需要而且有必要参考其他文献,那么去看完就关闭即可,期间要是有其他的诱惑,克制住便是,这难道是其他人能够帮助你解决的? 关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处理其他事,比如参考其他文献,接电话,发信息,只要在几分钟内可以解决的,就去解决。反之,则记下来,等这件事情做完后再去一条条解决。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一定要戒微博,戒QQ,甚至是戒知乎。你无法计量它们的破坏力,它们就好像黑洞一样吞噬你的时间。「戒」的意思是分配好某个时间段去浏览,而不是隔三差五地就去刷。比如我一般是睡觉前才看微博的,QQ总是上线,但是隐身。 方法数之不尽,但是如果你内心不够坚定,那么那些都是废话。加油。
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管理学与领导艺术 —— 如何决策
gordon 2017-5-11 13:42
前面讲过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因为洗脑的原因,而从 一战开始 发现,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人可怜的理性,和越来越复杂的世界 构成了 老鼠和迷宫模型 ******************************************************************** 老鼠走一段迷宫,会形成一个地图 二战前夕,几位思想家(如香农)尝试从数学上定义信息的概念。香农推论说, 信息的功能是降低未来独特事件的不确定性 。 明确地讲,如果我们把未来可能的事件想象为占有一列或一个空间,而后发现这一列有一半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有一半未来事件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对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就减少了。我们知道它们中有一半不会发生,因此我们只需担心剩余的一半。 ******************************************************************** 一看见 五毛,剪枝 一看见 毛,剪枝 排除法,跟做选择题,或者 下象棋一样,你不可能穷举所有的路径 吃过两次亏,就学乖了 呵呵 ******************************************************************** 还有一个问题,效用, 这是决策函数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也得抛弃, 不然的话,怎么决策呢? ******************************************************************** 你要理解效用啊,至少得理解微积分 因为它考虑的是增量 呵呵
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你如何不成为一个废物? —— “小鲜肉” 的崛起
gordon 2017-5-3 17:55
怎么看待差距大的比赛中居于劣势的人取胜特别让人高兴呢? 当好棋手的技巧几乎不相上下时,比赛很少因一着坏棋而输掉,而常常是赢家通过连续利用观察到的对手走棋选择中的小弱点来保护积累起来的优势。 *********************************************************************** 一般性的成功规律,就是上学,然后当 大学教授 基本上这个大家都能做到 说太大了,有点虚 *********************************************************************** 所以,让你们看电视剧 《择天记》嘛 鹿晗,明显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 参考阅读: 赌徒法则,有时候游戏本身影响了你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8439 冥想的心理学 —— 无意识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8441 你是如何变成一个废物的?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8440 *********************************************************************** 民国也是如此 为什么中日开战前,铃木大拙过来,因为中国的纺织业嘛 跟印度差不多 这种活法,就是行尸走肉,一直都是这样。 *********************************************************************** 戴眼镜的农民 不要认为你戴个眼镜像个知识分子,这个国家 90% 的人都是农民 即使你像一个图书馆管理员 ,那你以后的职业,极大可能也是农民 坐拖拉机的农民,还是农民 *********************************************************************** 逆天改命 还 “逆天改命” ,改个 “鸡巴毛” 我读那么书,还改不了呢 你还想改 呵呵 看电视吧,真的 都是老实话 *********************************************************************** 要不就 “扎个势,耍个帅”
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5 12:13 , Processed in 0.0318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